“70后”作家的乡土书写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dfdfdfgdfd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城市化、现代化的展开和不断推进,古老传统的乡土文明开始向先进的现代城市文明一步步靠拢,传统的乡村世界也开始了由表及里的蜕变,从外在的乡村面貌与乡村生活方式到乡村伦理秩序、文化风习以及人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这一时期的时代变迁以及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复杂交织的社会语境,在新时期的社会转型中成长起来的“70后”作家敏锐而又直接地感受到了这一历史发展中的乡村变迁,并积极承担起了文学的重任。他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变迁中的乡村世界,以自己独具风格的写作方式在市场的冲击和复杂艰难的创作环境中进行了一场文学的“突围”。在“70后”作家的乡土书写中,他们融合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通过日常化的美学叙述方式,从社会转型时期的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以及乡村人的精神状态等几个层面由外而内展现了现代化大潮下的乡村景象、乡土文明与城市文明撞击中的伦理变迁以及传统与现代的转换与融合。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说,他们继承并推进了乡土书写的发展,为乡土书写提供了新的写作经验,从社会历史层面来说,“70后”作家融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对转型时期的乡村社会变迁进行了个性化的记录,从“70后”作家个体思想层面来说,他们的乡土书写又是他们那一代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因此,他们的乡土书写具有多重的意义和价值,也值得我们去体悟和研究。本论文主要从四个部分来探究“70后”作家的乡土书写,绪论部分旨在论述本论文选择“70后”乡土书写研究的选题意义和缘由、目前对“70后”作家乡土书写研究的大致情况、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创新点。正文部分主要从社会转型时期的乡村生态、乡村伦理及“边缘人”的困境与追寻这三个方面来论述“70后”作家笔下的乡土书写。在现代化大潮下乡村生态的忧思这一层面主要以叶炜、王新军、付秀莹、梁鸿等“70后”作家笔下遭受现代化、工业化和市场化冲击的乡村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乡村人精神信仰的弥散为研究对象,把握现代化进程对于乡村社会和传统农耕文明的极大冲击和破坏性的后果,思考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生和急需解决的乡村生态危机。在乡村伦理变迁这一层面,主要是通过乡村婚恋伦理、孝亲伦理两个方面对社会转型下乡村伦理的转变进行思考,从而探索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传统文化的存在问题,思考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在城乡“边缘人”的困境与追寻这一层面,主要通过论述处于社会变迁之中的“边缘人”在城市与乡村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空间和文化空间的体验中产生的精神困惑和文化迷茫以及“70后”作家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寻与构建,从总体上感悟那一代人的精神焦虑和迷茫以及“70后”作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选择。最后,本论文将在结语中对“70后”作家的乡土书写研究这一论题的论述目的、“70后”作家乡土书写的内容分析以及“70后”作家乡土书写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作出结论性的阐释。
其他文献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涉及数据不正当竞争的案件广泛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这一原则性条款,原则性条款的违法判断标准模糊,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缺乏具体操作指引,而大量援用第二条可能破坏自由竞争的秩序,对企业竞争行为造成干扰。为了回应司法实践之需,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式纳入了业界所称的“互联网专条”,然而互联网产业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将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类型化的难度,所以说该条的效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促成我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流失。与此同时,人均寿命的整体提高以及国家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使得越来越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不可避免地进入劳动力市场。由于立法的缺失和部分法律的模糊性规定,我国对于该类人群的法律地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超龄劳动者因工负伤而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问题由此显现。而在司法实践中,正因为没有统一的法律适用标准,导致各地“同案不同判”现象的
本文着眼于电子送达实践中对“受送达人同意”条款适用产生的争议,即电子送达是否应取得“受送达人同意”,如果取得同意,采用何种同意方式;如果无需取得书面明示同意,理论依据是什么,实践效果如何。这些争议产生的根源在于立法规定的“受送达人同意”条款较少,亦未出台司法解释对“同意”的方式、适用的标准进行详细规范,而在实践中已经制约了电子送达效用的发挥。部分法院为了提升电子送达的实际效用,对如何适用该条款进行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通过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涉农中职教育。为了优化涉农中职教育质量,提高涉农中职生学习积极性,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的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聚焦探索涉农中职生专业选择和学习积极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本课题以兰州X中职学校的涉农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方法,对影响涉农中职生专业选择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
2015年《立法法》的修改,立法权已经扩容至全部设区的市,如何行使好下放的法定职权,对于新授权的设区的市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设区的市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在地方法治上拓展自主权和上升空间。设区的市地方立法需求强烈,给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恣意行使提供了可能,加之诸多新设区的市立法能力不足,极易出现越权立法、冲突立法和重复立法等乱象。为能够高质量地满足设区的市地方立法需求,有必要对设区的市地方
家事纠纷虽然属于民事纠纷的范围,但与普通民事纠纷存在差别,家事案件的审理受到广泛关注,家事案件的审理有时会涉及到未成年人的相关权益,能否真正落实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是现代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尽管法律制度趋于完善,但社会情况复杂多变,难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存在不足之处,其程序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维护未成年人的程序权益,关系着其在家事审判中能否有效维护自身的各项利益。因此,如何使
2016年7月27日,交通运输部通过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首次被合法化。2019年12月28日交通运输部令对该《暂行办法》作出修正的决定,但《暂行办法》第28条规定网约车平台不得以私人小客车合乘名义提供网约车经营服务,故网约顺风车区别于该《暂行办法》所规定的网约车服务,网约车平台不是网约顺风车服务的承运人,鉴于顺风车业务在服务安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此外,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利益追求的多元化等因素,原有的社会发展模式和秩序被逐一打破。人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其他方式很难有效实现其目的的情况下,最终往往选择用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权,但如此一来势必造成法院收案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法官办案压力加大、司法资源紧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及时得到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诉前调解作为一项新兴的
在我国,微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在拉动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同时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出台针对微型企业融资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在我国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信贷仍是国内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微型企业自身规模小、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抵质押物等原因,在银行信贷结构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尤其在2020年
伴随国际范围的教学改革潮流,我国也试图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来变革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经过近20年时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经验共识。其中,建基于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形态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并建立起以“学生自主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来提高教学效果的“适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试图将“适学课堂”教学模式很好的契合于中职教育教学之中,通过“适学课堂”教学模式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