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美尔对现代社会中宗教处境问题的诊断,对文化的本质及现代文化冲突的解读,均反映出他对现代人的精神结构和生存处境的反思。本文欲在比较性视野中把握他的宗教理论的方法论与研究思路,发掘他宗教观的独到之处与启发性,展示他宗教理论的内部张力,并回答如下的问题:西美尔对于宗教与宗教性的解读为何充满张力?它们各自又在何种层面上与现代文化发生联系?
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信仰”和“整合”两个方面来阐释货币与宗教的形式相似性的表面下所蕴含的实质性差异。这一章将西美尔所提出的“对货币的宗教信仰”转化为“系统信任”,说明这种信任与权力机制之间的联系,并指出货币与宗教的整合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整合。第二章从“社会整合”的角度探讨了西美尔与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的异同。涂尔干提出了一种新的宗教形式,即人性宗教,并将这种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扩散至全社会。西美尔则集中论述传统的客观宗教,并将这种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收缩至宗教领域内部。西美尔的这种理解与他对社会分化的解读有关。但是,生命整合而非社会整合,才是西美尔赋予宗教在现代文化中最为本质的功能,这就涉及到一种新的宗教形式,即生命宗教。第三章讨论在从社会整合到生命整合的演变中,西美尔如何限制了客观宗教的作用,而提出了灵魂拯救的个人主义方式,即以个体生命为指向的生命宗教。这种宗教是从灵魂层面上来回应现代文化的冲突的,而客观宗教则是文化危机在宗教领域中的一种表现。第四章则重点解释他对生命宗教的矛盾心态。一方面,生命宗教被视为能够替代客观宗教,使生命直接显现自身的内在形式;另一方面,它又被视为只能是一种理论构想,而无法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客观宗教的衰落与生命宗教的悲剧均是它们难以逃脱的文化命运。这一章亦根据生命宗教性与社会宗教性的区分,将二者分别与私人宗教和公民宗教联系了起来,以说明西美尔宗教理论的内部张力与启发性。
总体而言,论文认为,西美尔对宗教与宗教性进行了双重区分:宗教性可分为生命宗教性与社会宗教性,相应地,宗教则可区分为生命宗教与客观宗教。客观宗教与生命宗教的合理性是由现代文化来提供的,但是,它们的悲剧命运亦是由现代文化来促成的。西美尔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而转换于两种宗教、两种宗教性之间,却并未详细论证生命宗教性是如何转化为社会宗教性的,而且亦未清晰地指明两种宗教在何种层面上标示着现代文化的悲剧,这些均使得他的宗教理论存在着张力与诸多含混之处。
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信仰”和“整合”两个方面来阐释货币与宗教的形式相似性的表面下所蕴含的实质性差异。这一章将西美尔所提出的“对货币的宗教信仰”转化为“系统信任”,说明这种信任与权力机制之间的联系,并指出货币与宗教的整合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整合。第二章从“社会整合”的角度探讨了西美尔与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的异同。涂尔干提出了一种新的宗教形式,即人性宗教,并将这种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扩散至全社会。西美尔则集中论述传统的客观宗教,并将这种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收缩至宗教领域内部。西美尔的这种理解与他对社会分化的解读有关。但是,生命整合而非社会整合,才是西美尔赋予宗教在现代文化中最为本质的功能,这就涉及到一种新的宗教形式,即生命宗教。第三章讨论在从社会整合到生命整合的演变中,西美尔如何限制了客观宗教的作用,而提出了灵魂拯救的个人主义方式,即以个体生命为指向的生命宗教。这种宗教是从灵魂层面上来回应现代文化的冲突的,而客观宗教则是文化危机在宗教领域中的一种表现。第四章则重点解释他对生命宗教的矛盾心态。一方面,生命宗教被视为能够替代客观宗教,使生命直接显现自身的内在形式;另一方面,它又被视为只能是一种理论构想,而无法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客观宗教的衰落与生命宗教的悲剧均是它们难以逃脱的文化命运。这一章亦根据生命宗教性与社会宗教性的区分,将二者分别与私人宗教和公民宗教联系了起来,以说明西美尔宗教理论的内部张力与启发性。
总体而言,论文认为,西美尔对宗教与宗教性进行了双重区分:宗教性可分为生命宗教性与社会宗教性,相应地,宗教则可区分为生命宗教与客观宗教。客观宗教与生命宗教的合理性是由现代文化来提供的,但是,它们的悲剧命运亦是由现代文化来促成的。西美尔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而转换于两种宗教、两种宗教性之间,却并未详细论证生命宗教性是如何转化为社会宗教性的,而且亦未清晰地指明两种宗教在何种层面上标示着现代文化的悲剧,这些均使得他的宗教理论存在着张力与诸多含混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