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XBP1通过调节NLRP3炎症小体影响内质网-线粒体互作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chz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内质网(ER)和线粒体的功能状态对于细胞命运至关重要,其中X-盒结合蛋白1(XBP1)是内质网应激(ERS)中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研究表明,Noll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与肾脏IRI密切相关。已有文献证实XBP1是NLRP3的上游分子,但是,在肾脏IRI中,XBP1如何调控NLRP3以及是否能够影响ER或者线粒体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肾脏IRI中XBP1-NLRP3信号通路调控ER-线粒体互作的分子机制和功能。二、方法对野生型小鼠和XBP1+/-小鼠进行45 min的左侧肾热缺血,然后切除另一侧肾脏并再灌注左肾24 h。使用小干扰RNA下调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的XBP1表达,再进行24h缺氧(5%CO2、1%O2和94%N2)和2h复氧。通过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检测、组织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染色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评估组织和细胞损伤程度。使用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化、免疫电镜和ELISA分析组织和细胞中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或定位。基于热力学上的亲和力分析预测XBP1与NLRP3启动子结合的作用方式,然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证实。三、结果IRI后,相比于野生型小鼠,XBP1+/-小鼠肾脏损伤更轻:血清尿素氮,肌酐,炎症因子白介素-1β和白介素-18水平更低。同时,组织总活性氧、细胞色素c、Caspase-9的减少和透射电镜下线粒体形态的改变证实了 XBP1不足对线粒体结构的保护效果,XBP1+/-小鼠存活率显著提高。在体外实验中,缺氧复氧导致NLRP3表达以及与内质网、线粒体的共定位增加,下调XBP1后,NLRP3随之减少,Caspase-1、GSDMD以及其他凋亡相关分子活化受到抑制。干扰XBP1蛋白表达减少了TCMK-1细胞中NLRP3介导的线粒体损伤并降低了线粒体活性氧的产生,NLRP3、内质网和线粒体三者共定位减少。双荧光素酶试验显示,剪接的XBP1亚型可能直接结合到NLRP3启动子上发挥其作用。四、结论XBP1作为ERS中的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其下调抑制了与线粒体共定位的NLRP3的表达,从而减轻了 IRI中线粒体的损伤,改善肾脏功能,提高小鼠生存率,这可能是急性肾损伤中ER-线粒体互作的重要通路之一。XBP1亚型结合到NLRP3启动子上发挥调节作用,其可作为无菌性肾脏损伤的调节剂以及潜在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颅内外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背景和目的: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支架植入术的其中一个重要远期并发症一一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有关探讨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尚不多见或者互相矛盾。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和非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检验数据,探讨影响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收集2016年6月至20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涉及到多种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症状的存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帕金森病伴随症状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但当患者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并且出现严重的药物相关并发症时,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患者可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案。脑深部电刺激术的发展为直接获得脑深部核团电信号提供了
目的脑卒中是目前导致我国人口死亡及残疾的主要病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缺血性脑卒中较为多发。近年来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细胞焦亡有关。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具体的保护机理比较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以细胞焦亡关键基因Caspase-1为切入点,研究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目的1.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2.分析2种NF-κB因子(p65和c-Rel)在新生大鼠HIBD模型及使用G-CSF干预后的变化情况,探讨NF-κB信号通路在G-CSF对HIBD的神经保护效应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将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氧缺血脑损伤组(HIBD组)及G-CSF治疗组(G
研究背景住院预约是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但随着住院预约服务的推进,失约现象日渐凸显。患者失约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医疗资源浪费,还会严重影响社会诚信体系。加强对住院预约患者管理,预估患者就医行为意向,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患者失约。证据表明,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调节常识模型能科学分析行为意向,据此推测:通过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调节常识模型构建住院预约患者就医
第一部分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核心基因和 microRNAs目的基于GEO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和microRNAs,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预测NEC进展过程中的核心基因与分子机制,探索NEC潜在的治疗靶点,为开展后续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从GEO2R在线分析网站获取NEC肠道样本及非炎性疾病患儿肠道组织mRNA和microRNA 数据,以获取差
目的:根据国内外指南推荐,新辅助放化疗是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法,而对于评估可切除的寡转移直肠癌,也建议在全身化疗基础上行原发灶放疗并考虑择期或同期切除。然而,对于微小或难以通过病理明确的寡转移,普通影像学检查并不能够完全鉴别。在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方面,肿瘤标志物等临床指标预测肿瘤反应的特异性较差,现有的免疫评分也因为组织结构的破坏而并不适用于接受过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近年来,基于外周血免疫细
背景: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脑卒中发生排行第三的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瘤多数发生在40-60岁人群,发病率约3%,自然破裂率大约1-2%,并且急性期死亡率可达50%,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预后。2015年欧洲国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试验组织的一项研究充分证实了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通过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的方法的治疗是安全性的及有效性的,并且血管内治疗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已成为主流治疗方法。关于这个有很
研究背景:全球每年有2亿多的成年人接受大型非心脏手术,这类患者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目前研究聚焦于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病情评估,对术中评估决定患者术后是否进重症监护病房(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客观标准的研究尚未见大量文献报道。然而,对于行腹部择期大手术的危重患者而言,他们在术中往往历经了超术前预期的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出血输血、器官低灌注、缺血缺氧、体温改变、麻醉残留和疼痛等
目的和意义肥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研究已证明:肥胖是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孕前BMI增加与PE临床表型相关研究甚少,且结论不一致。CA125作为经典的卵巢恶性肿瘤标志物,近年被证实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本文旨在探讨孕前BMI对子痫前期临床表型、脏器功能损伤,以及CA125与PE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招募确诊宫内单胎妊娠(妊娠6-8周)且要求生育孕妇,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