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与机制——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ew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物质财富的重要来源,为中国经济取得奇迹式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讲求数量换效益的粗放型制造业发展模式,长期以来忽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等负效应,导致制造业陷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急需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进行绿色转型,其本质是提升制造业绿色效率。毫无疑问,技术进步是解开资源环境枷锁的关键钥匙,然而需意识到,并非所有技术进步都是环境友好的,只有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适宜性技术进步才是其真正的源动力,那么在探讨环境规制这一重要外部约束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时,就要关注此背后的实质性问题,即环境规制是否释放了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技术源动力,这对于中国制造业在现行环境规制体系下准确进入绿色发展轨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技术进步的视角,深入探究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与机制,重点研究了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中国环境规制是如何变迁的,全国及各地区的制造业绿色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别呈现出何种趋势规律?第二,环境规制如何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其背后的技术进步机制是什么?第三,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怎样的异质效应,何种类型环境规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第四,环境规制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实际效果如何?如何优化环境规制体系,以增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技术源动力?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国环境规制与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事实特征进行探究;然后在追溯分析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借助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厘清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逻辑机制,提出能够统领全文的概念模型并以此明确中心论点,接着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异质效应引入古诺双寡头模型,从理论上判别各类环境规制的有效性;之后,从宏观省域和微观企业两个层面,考察命令型、市场型和自愿型三大类环境规制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最后,对比分析真实的化工生产技术,得出环境规制下技术进步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实际效果,并探讨优化环境规制体系以及增强制造业绿色转型技术源动力的可行路径。本文研究的关键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环境规制体系不断完善,逐渐形成命令型、市场型和自愿型环境规制相融合的格局,主要呈现出规制方式由“简单单一”到“复杂多样”,治理模式由“政府管制”到“多元共治”,法制理念由“履行义务”到“实行权利”,防控路线由“末端治理”到“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的特点。中国30个省份2003-2019年的制造业绿色效率及其绿色技术创新指数呈波动上升态势,且二者时序变化走势趋同,但绿色技术效率指数发展趋势与之不同,整体表现出小幅下降的特征;中国制造业绿色效率大多时期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第二,环境规制驱动制造业绿色转型背后的实质就是,促使一般技术进步向绿色技术进步升级、渐进式技术进步向颠覆式技术进步转换,进而释放技术源动力;具体来说,环境规制可通过要素生产技术进步、降污减排技术进步和能源利用技术进步三大微观机制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具有二重性影响,表现为负向的“成本效应”和正向的“补偿效应”,因而通过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最终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异质效应,理论上看,市场-费用型环境规制的激励效果最为显著,其余依次为市场-投资型、自愿型和命令型环境规制;经过实证分析发现,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就在于各类环境规制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背后的技术进步机制不同。第三,命令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原因在于命令型环境规制主要通过调整合规成本来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其中缺乏创新激励效应且容易诱发污染转移现象,从而引致制造业企业倾向于选择策略性方式,而非长远上的技术升级转换来实现规制目标。市场-费用型和市场-投资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均有激励作用,但市场-费用型环境规制的作用效应更为显著,主要原因是市场-费用型环境规制释放出的创新补偿效应更强,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自愿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究其原因,自愿型环境规制一般不具备强制性的约束力,实施效果依赖于环保意识、隐性收入等无形条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动力即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弱。第四,在环境规制的作用下,现实中应用的传统化工技术向绿色化工技术进阶,有利于化工制造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这从实际层面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结论。经过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本文提出了优化环境规制体系以及增强制造业绿色转型技术源动力的可行路径,如灵活运用环境规制政策的组合拳;因地制宜分地区设置环境规制政策;加强对命令型环境规制的影响评估;重点深化环境税费制度、环境权益交易制度;加强环境友好型技术专项投资的精准实施;加大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打通公众参与渠道,配合使用“绿色助推”;不断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扶持政策、对外开放和引资政策、绿色金融体系等。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第一,从技术进步的视角入手,挖掘了环境规制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背后的实质性问题,为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第二,提出了环境规制通过技术进步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概念模型,并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异质效应融入古诺双寡头模型,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边际拓展;第三,从宏观省域研究扩展到了微观企业研究,并依托真实的化工生产技术,得出了环境规制下技术进步能为制造业绿色转型带来的实际效果,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更充分且更贴近于现实的经验证据。
其他文献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作为一种能够将清洁能源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新型装置,凭借其低廉价格、重量轻、卷对卷、印刷制造等优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单结OSCs的光电转换效率(photovoltaic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已超过19%。尽管各种新兴有机光敏材料的探索已经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依然有一些关键的瓶颈需要解决。在活性层方面,有机材料的电荷输运性差、激子
学位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是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也是临床重要的病原菌,其产生的肠毒素、溶血毒素等给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加强对致病葡萄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相关ST型的早期筛查及防控至关重要。分子诊断技术因检测成本低、效率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源性病原菌检测。然而分子靶标的特异性及数量是限制分子诊断技术的最大因素。因此,搭建高效的分子靶标挖掘平台并建立相应
学位
超快激光的多模光纤非线性传输过程受到模间色散、自成像效应、随机耦合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丰富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复杂的物理机制,为研究跨学科非线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实验平台。因此,实时观测多模超快激光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研究其物理机制,开展跨学科问题类比分析研究,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对实时光学测量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涉及多维度信息实时获取、多通道信息精确同步、高时频分辨率、长记录时间等难题。
学位
对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以及相关大型储能系统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了当今电池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可充电电池的潮流引领者,在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人们越来越关注锂的成本和资源可用性。钠离子电池具有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电化学性质,以及钠的广泛可用性和可及性,被公认为是当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最有潜力的替代能源。如今,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储能市场需求,对储能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
学位
目前,Mn Se2、Fe3Ge Te2(FGT)和Fe5Ge Te2(F5GT)等二维范德华材料具备较高的居里温度,可用于设计各种高温自旋器件,如磁隧道结和巨磁阻等。这些自旋器件中,材料的层内/层间磁性耦合对器件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调控这两种耦合作用,对器件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我们的研究将从层内磁性耦合开始,探讨与研究各种调控手段对层内磁性耦合及其性能的影响。然后再将研究
学位
碳族纳米材料结构丰富,性能独特。通过结构优化和性能设计可以拓展碳族材料在高性能器件中的应用。原子吸附、替换掺杂带来的结构多样性,可以有效调控体系的性质,同时也让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因为数目庞大的候选结构使得对体系的系统研究变得困难。对于sp~3杂化的氢饱和硅锗纳米晶体(SixGeyHz),量子限域效应可以使体系的发光性质随尺寸变化,而硅锗原子的分布可以进一步影响发光性能;对于sp~2杂化的富勒烯(C
学位
桥梁健康监测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工作只有在整体数据质量符合基本要求的有效数据基础上进行,才能保障如模态参数识别、损伤识别和状态评估等后续工作的准确性。因此,基于量化改进的探索性分析方法(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EDA)和相关性分析从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的角度建立了桥梁健康监测静、动态数据的质量评估方法。对某大跨度斜拉桥健康监测系统的静、动态数据进行质量评估,通过对比分
期刊
在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等),本论文聚焦供应链采购竞合结构和参与成员的动因分析,从直接采购和采购外包两个角度展开研究如何以采购策略为手段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协调。就直接采购而言,企业可以从海外采购原材料/产品,也可以从本土采购原材料/产品。企业在海外采购中需要承担高昂的进口关税,本土采购则将改变供应链上游结构,引入本土供应商之间的价格战并改变企业的采购成
学位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必由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在于促进农户收益提升。然而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点,难以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限制了农户收益的提升。而“企业+农户”型的农业合作模式将农户和农业企业联系起来,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为解决农产品买卖困难的问题指明了
学位
共享经济背景下,拥有灵活性、低成本等优势的外部化用工模式打破了传统雇佣关系的局限性,外部化用工的范围也逐渐从非核心业务拓展至研发、设计、创新等核心业务领域。企业通过与具有专业能力的公司,及其知识型员工构建三角雇佣关系,构建跨组织团队来完成项目任务,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一过程中,激发知识型外派员工的创新绩效是推动项目完成和跨界创新的关键。然而,外派员工转移至客户组织公司后,一方面需要经历并适应工作场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