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太远,中国很近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id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两国的各领域合作中,经济合作就像一部发动机,而人文交流则是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双方经济合作全面、深入的展开,离不开双方民众的相互了解。所以,说起人文交流对于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性,20多年专研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会长许宁宁颇为感慨地对本刊记者表示:“增进人文交流的重要性不亚于经济合作。”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的中越合作,也同样需要深入人心的人文交流。不过,因历史等原因,中越的人文交流比起其他国家来,多了一层复杂的情愫。甚至有学者说,越南对中国心态其实很纠结,既渴望与中国亲近,却又要时刻提防着丧失自我。也正是如此,两国交往中的故事才越发的意味深长。
  文同源,和为贵
  68岁的陈定强学习汉字书法已有 20 年,曾在越南社科院汉南研究院学习汉字,在文庙里摆桌写汉字已 10 年。来文庙向他求字的几乎是清一色的越南学生、经过几十年的淡化,到这些年轻人一辈已经读不懂所求的汉字。陈定强老先生会在写字的同时会从字的结构和来源、起源向他们讲解所求汉字的含义。
  “书画同源,写一个很好看的汉字就如同作了一幅好画。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到今天依旧可以让人体会到它的美感,汉字可以说是一字一菩提,充满了韵味。”陈定强对汉字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文庙、汉字是越南传统里抹不去的历史,这些“好学、进步、成才、登科”等汉字在这些年轻人的求学仕途中有着深厚的寓意。而作为越南曾经的第一所国立大学 , 文庙在越南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依旧是不可代替的。在越南教育史,也无法避开供奉在文庙的2313位科举进士这一篇章。即使是在今天,文庙依旧是学生们毕业庆典、入学典礼的重要场所。
  “春节也是越南的隆重节日,越南也有十二生肖,我们吃饭也用筷子,饮食文化与中国的南方非常相似,我们也祭拜孔子和关公。”说起中越剪不断的渊源,陈定强颇为感慨。虽然两国在交往合作中时有摩擦,但在他看来,在经历过风雨之后,中越人民对“和为贵”文化都异常珍惜。
  汉语搭桥,情愫渐深
  如今汉语已经成为越南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越来越多的越南留学生来到中国求学。据不完全统计数据,10万名越南学生正在中国一百多所大学里学习,是赴美越南学生数的10倍,而与越南山水相连的中国广西高校则是主要集聚地。
  广西民族大学从中越关系正常化的第二年,即1993年开始首次招收越南留学生。2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汇聚了数以万计的越南留学生。梁芳就是其中的一员。
  出生于传统的越南家庭的梁芳喜欢中国,梦想着能在中国创业。所以选择了来到广西民族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 “希望将来能经商,进行中越边境贸易” 是她学习汉语的初衷。而凭借其一手好厨艺,梁芳在校期间开了一家越南小吃店,生意红火,小有名气。2014年回国之后,弟弟接过姐姐的接力棒,来到了广西民大求学。这种相传不息的情愫,勾连起中越青年交流间的坚韧纽带。
  而在越南,越来越多的汉语爱好者,他们或出于兴趣,或出于工作需要而参加当地的汉语培训。在前些年,十多位知名的越南专家联名向教育部上书,要求恢复中小学阶段的汉语必修制度。一些歌星,也热衷取一个听起来很中国的艺名来增加时尚感。
  科技为媒,民心自通
  在风景秀丽的越南河内农业大学里,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就坐落于大学的西北处。近千公顷的农业示范基地,主要开展杂交水稻组合和瓜果品种示范种植。这些水稻、果蔬种子皆来自中国,在基地试种成功后再在越南推广。
  越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陈文光与中国的情缘不浅。他曾到中国四川参加农业培训,在那里,他亲自聆听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授课。在与本刊记者的交谈中,一说到袁隆平,陈文光脸上立刻浮现起敬佩之情。
  “我第一次见到袁隆平先生是在2009年,当时我去中国参加一次农业科技会议,他对人很热情,对各国学者的提问都耐心解答。袁隆平先生在农业种植研究方面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精神让我很是敬佩。”越南与中国的水土、气候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农业方面,中国协助越南做了很多农业技术研究。在农业技术方面,越南一直紧跟中国的步伐,在学习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
  10年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给中越两国的合作收获了“宽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成果。文化、青年交流、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在过去的“黄金十年”中,虽有个中坎坷,但可以肯定的是,中越两国剪不断的文化渊源,正在继往开来、“丝丝入扣”。
其他文献
东盟,是中国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2014年是中国—东盟合作“钻石十年”以及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随着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双方经贸关系已经进入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发展的新阶段。  领导人会议达共识,促合作  众所周知,领导人会议是各个国家交流的最高层次的一个交流,是领导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会达成诸多共识,特别是对当前各个国
期刊
2015年3月28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论坛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启动仪式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和泰国副总理兼外长巴迪玛巴功(Tanasak Patimapragorn)共同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启舵。  海洋,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和天然纽带,谈中国—东盟的发展,海洋经济与合作似乎是绕不开的必选题。  在中国的《道德经》中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指治理国
期刊
自2013年中国国务院批准《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沿边金改的春风吹暖了南疆国门,惠及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金融改革。广西沿边金改试验区包括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百色、崇左6个城市,除百色市,北部湾经济区内城市占了5席。可以说广西沿边金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有鉴于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期刊
去哪里体验中国—东盟文化的魅力?5月,中国南宁为您唱响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好声音。  5月29日-6月1日,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在中国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办。该展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东盟文化合作”为主题,展示文化形象、展售文化产品、举办文化活动、传递文化产业发展合作信息,为参展参会企业创造更多商机。  2015东博会文化展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量身定制。本次展会内
期刊
在越南会安古老会馆随处可见。公元5世纪,会安是古代占婆国的著名海港,在长达一千多年时间里,会安是当时的东方大港。同时,会安还是古占婆国使节前往中国进行朝拜的启航港。从公元15世纪起,各国商船经常出入会安港口,其中尤以中国的商船最多。后来,随着商品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中国商人就在会安城安家置业,会安成为越南最早聚居华人的城市。历经岁月沧桑,会安古城依然岁月静好的存在着,人文文化传统仍然保存良好,
期刊
2004年,也即中国—东盟自贸区计划全面启动的当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中国—东盟11国的共同支持下,拉开了展示自贸区商机大舞台的帷幕。在接下来的摸索与成长过程中,东博会顺应自贸区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从2009年开始增办农业展,2010年开始又陆续增添轻工展、林木展、咖啡展及文化展,东博会的专业化道路越走越宽,为中国—东盟合作搭建了更多平台。  2014年,十年成就之后,东博会顺应时局,与时俱进,
期刊
创新是一个展会的灵魂。而对于中国—东盟博览会来说,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就是东博会的灵魂,是其安身立命之所在。当前,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的加快,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也将以“升级版”现身。  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借此契机,第12届东博会将主打“海洋牌”,推出系列有关海洋合作的专题活动。  招商引资“海味十足”  
期刊
到中越边境走一圈,你会发现,在这里,中越两国的相互交融随处可见。  在凭祥友谊关,有一株木棉,当地陪同人员对本刊记者说,这是中越两国的“兄弟树”,这株木棉开花与否及开花多寡会随着中越两国关系而变化。  距这株木棉不远就是中越交界零公里处,中国322 国道到此为止,站在交界处,可以一脚踏着中国国土,一脚踏着越南的土地 。  而从凭祥到越南河内的铁路,因中越铁路宽窄轨制不同,越南的窄轨和中国的轨道共用
期刊
提起越南,很多人都会想到那里的美丽风景以及有着曼妙身姿的越南美女。其实,越南的美食同样是首屈一指的。  相较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偏重口味,越南的饮食比较清爽可口,食材也是以蒸、凉拌、烤、焖等手法,并配以青柠檬、香草、香菜和鱼露等口味较淡的调料,从而烹调出的一道道美味。如此一来,就会既美味又健康。下面就来盘点在越南比较著名的一些美食,如果到越南旅游可千万不要错过。  01.越南鸡粉  越南鸡粉是越南有名
期刊
201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批准《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云南、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启动。  从方案发布至今已过去一年多,广西金改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国银行广西分行作为广西沿边金融改革浪潮中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走在沿边金改的一线,中国银行广西分行相应推出了哪些创新举措?其参与者对广西沿边金改有何见地?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