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合作,若“烹小鲜”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3月28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论坛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启动仪式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和泰国副总理兼外长巴迪玛巴功(Tanasak Patimapragorn)共同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启舵。
  海洋,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和天然纽带,谈中国—东盟的发展,海洋经济与合作似乎是绕不开的必选题。
  在中国的《道德经》中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指治理国家如同做菜,油盐酱醋要恰到好处,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虽然海洋合作与治理国家有所不同,但因其涉及的问题较多,领域相对敏感,因此以“烹小鲜”的态度谈海洋合作也不为过。
  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2015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的到来,中国—东盟的海洋合作正逐步从以往的“劈柴备菜”阶段,朝着实操实练的“下料烹饪”迈进,一道各方都关注的海洋“大菜”即将热腾上席。
  好饭不怕晚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认为,2015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的开启,有赖于中国—东盟已经奠定的海洋合作基础。回顾中国—东盟以往的海洋合作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在纲领及资金层面上作出的积极努力。
  自1994年11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以来,通过温和的手段解决海洋争端,实现海洋合作,争取互利共赢成为一种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东盟于2002年11月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其作为政治纲领性文件,对维护海域和平稳定及增进中国与东盟的互信有积极意义。
  而针对海洋合作的具体内容,中国与东盟国家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渔业方面,2004年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建立了中越在北部湾合作管理渔业资源的机制,有助于理顺双方的渔业关系,保障北部湾内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除此之外,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也涉及了旅游、渔业、海关合作等内容。这些纲领性的文件为中国—东盟开展海上合作提供了正确方向,而2011年由中国提出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则为双方海洋合作提供了资金支持。
  2013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对外正式公布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的具体运行情况及首批项目名单。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中国—东盟海洋学院”、印尼金马安渔业综合基地更新改造项目、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等项目榜上有名。这些项目具体承载了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每一点进步。
  不过由于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各方所签署的纲领在执行中常常打了折扣,中国—东盟自贸区等相关协议中的海洋合作内容也不够突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中东盟国家及企业参与也相对较少。这些问题固然存在,但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些努力对于当下及今后的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积极作用。“好饭不怕晚”,有了这些合作基础,就如同做菜有了柴与料,等待的就是火候刚好,大厨出手了。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向海而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识。2014年新上任的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已表示要将印尼建成一个强大的海洋国家。不过各方虽有共识,但困难也不少,部分国家采用粗放式开发方式开采深海资源,造成资源浪费、生态受损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各国以国家利益为立足点来谈海洋经济是无可厚非的,但过度追求单方面的收益,而将整个区域的和平稳定放在一边,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国际环境下,显然也不是长远之计。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水火相济盐梅相成”,意思是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比喻人才性情虽各异,也可以和衷共济。这就如同中国与东盟的海洋合作,虽然各国都重视自己的国家利益,但只有相互配合,拿捏好咸淡和火候,才能做好区域海洋合作的这道大菜,让区域内的各国都能“共享盛宴”,而非“三个厨师没菜吃”。
  如果说在中国—东盟合作的“黄金十年”中,双方签署的纲领性文件更倾向于通过“约束”来维系稳定,那么在双方合作升级的“钻石十年”中,中国与东盟急需一个新的宏伟蓝图来“激励”各方以共同的目标为基准进行海洋合作。因此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可谓火候刚好。
  海丝建设更强调“互联互通”及“共赢”的目标,并以更开放的态度欢迎东盟国家参与到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支持的项目中来。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又赋予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新的历史任务和内涵,基金支持的项目将更突出海丝及东盟元素。随着基金支持的首批项目顺利推进,东盟国家也对基金项目的申报有了更大的兴趣。
  作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首批项目之一,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目前已完成了中国广西钦州基地的建设总体规划,钦州港至东盟国家主要港口班轮航线及航运服务、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一期及海上搜救中心、海洋气象监测预警基地、水上训练基地、港航金融结算中心等5个配套项目已启动实施。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也于2014年正式开工。
  相对于纲领性的文件,项目的合作更注重经济效益,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之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盐梅相成,共烹小鲜”的可操作性也在不断增加。
  大菜上席
  中国与东盟之间曾经共同设立过旅游年、文化年等项目。而2015年启幕的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就如同酒席过半上的重头大菜,既凝聚了厨师更多的心力,也聚焦了更多的期待。
  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中,中国与东盟将以海洋经济、海上联通、海洋环境、防灾减灾、海上安全、海洋人文等作为重点领域突破,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对话合作,探讨各方都能接受的合作机制与模式,并通过对话协商,推进海上的共同开发,为今后解决更为困难的问题创造条件。
  当中国—东盟海洋合作越烧越热,在这道大菜里,“油盐酱醋”哪些该放,哪些已经放了,还要放多少等问题,就值得中国与东盟在2015整个海洋合作年中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了。
  如2015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与第一批项目不能出现方向重复。那么第二批项目就可以更突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其他类型的海上合作项目,来与首批的渔业基地建设、海洋生态环保、海产品生产交易有所区别。此外,如何从中国新设立的400亿美元丝路基金中争取海洋合作项目的资金支持,如何借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来实现中国—东盟的海运基础设施建设,都值得双方深入探讨。
  在中国国内,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研究中心正在积极筹建,2015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审批正在紧密进行,中国通过实际行动表达了愿与东盟国家加强海洋合作的诚意,东盟部分国家也积极筹备了一些项目,期待在海洋合作年中双方能有新的收获。
  有了以往的努力和当下“共烹小鲜”的积极态度,2015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更像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这道大菜起锅前,加的一把提鲜调料。中国与东盟本着诚意协调好调料的口味,掌握好出锅的最佳时机,那么中国—东盟海洋合作这道大菜要热腾上席,为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带来“甜头”则是顺理成章,指日可待的。
其他文献
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  高盛集团(亚太)投资管理部首席策略师哈继铭说:“构想提出一年多了,很多市场人士急切期盼具体的落实步骤,如今,方案的推出实际上对这种期盼做出了明确解答,也向世界表明,这不仅是一个概念上的想法,更有机制上的设计和具体的落实。”  中国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实施
期刊
在李光耀头上,“新加坡经济奇迹创造者”是一个夺目的光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事实证明,他以高效而富有远见的领导,将一个贫穷的小渔村打造为先进城市。新加坡前经济顾问魏森梅斯形容该国曾是“亚洲黑暗角落的贫瘠小市场”,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加坡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脱离马来西亚 困境求存  1965年8月9日这一天,对于新加坡而言绝对是一个充满无奈和迷茫的日子,这一天新加坡成为独立国家。此时
期刊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3月23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午餐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欢迎各国、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都能参与到具体的合作中来。  王毅表示,发展不平衡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当今世界诸多矛盾热点的根源所在。我们主张,各国应真正树立起利益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和优先,契合亚
期刊
作为新加坡的建国总理,李光耀被誉为新加坡“国父”。 在担任总理的数十年间,他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政治生涯可谓波澜壮阔。如今,尽管李光耀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作为新加坡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声音和影响力依然十分重要,尤其是他留下的政治遗产值得后人去研究和借鉴。  新加坡缔造者  1965年8月9日,李光耀通过电波宣布新加坡独立。独立后的新加坡面临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强邻
期刊
建立亚投行是共赢之举  “亚投行的成立将帮助亚洲成为紧密联系的经济发电站。”英国华威大学华威商学院教授卡迈勒·迈拉赫表示,对亚投行和亚洲经济的未来感到乐观。  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2010年至2020年,亚洲各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如果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基建投资,而现有国际金融体系难以满足上述需求。  因此,亚投行的设立无疑为本地区提供了一个新的资金来源,将弥补现有世界金融体系在亚洲
期刊
当前,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涉海企业想搭乘这一“顺风车”掘金海丝项目。不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项目,与传统项目相比,具有周期长和技术性强等特征。因此,各国涉海企业要想争抢海洋经济这块“大蛋糕”,还需要找准与之相适应的投融资平台和金融服务体系,才能在海丝路上畅通无阻。  当前,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风生水起,也越来越多的涉海企业想搭乘这一“顺风车
期刊
据《缅甸时报》3月26日讯,缅甸国家环境保护与林业部正起草缅甸国家林业计划,据该计划,缅甸将在未来35年内建设45000个木材种植基地。  缅甸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缅甸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70%降至2010年的46.9%,伐木取材是造成森林覆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扭转这一局面,缅政府一直在推行植树造林计划。2011年至今,已实施45个项目,种植了4000多万株包括柚木在内的各种植物。
期刊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提出以来,就一直成为各国媒体的热议名词。如今,一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海丝的建设步伐日益清晰有力。相较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品贸易和人员流动之路,更重要的是一条产业资本和技术互通的大通道,资本和技术在区域内的双向流动将更加频繁、更为有效,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当其时。  “走出去”布局海丝沿线  “走出去”是双方资源互补、获得市场乃至先进
期刊
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李光耀是罕有的能有机会与这五代中国领导人会面的外国领导人。包括1976年首次访问中国,李光耀在39年间共访华33次,可谓是中国的“老朋友”。这位“老朋友”以其敏锐的政治观察“预言”过中国的发展,把握住了两国经济合作的黄金契机,融洽了两岸关系,在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关系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新关系奠基者  李光耀对于中国的态度,其实是几经变化的。在新加
期刊
东盟,是中国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2014年是中国—东盟合作“钻石十年”以及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随着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双方经贸关系已经进入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发展的新阶段。  领导人会议达共识,促合作  众所周知,领导人会议是各个国家交流的最高层次的一个交流,是领导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会达成诸多共识,特别是对当前各个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