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把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题。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科目而言,担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的教育发展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需要,面向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乃至整体素质和能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本是教学的根本,也是教学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仅限于教材,就会显得有些寡味,特别是语文的教学,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课外知识的延伸。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情感的体验不够深刻,但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却很明显。此时的他们就如同一块没有雕琢过的璞玉,只是带着具有家庭特色的朴素外观,很多品格的不完善,对于他们日后的为人处世都有着潜在的危机。作为教师,我们要对他们的教育负责,尽自己最大能力的将知识、经验传导给他们,将自己的心得让他们体会明了。这就需要我们还要延伸更多的课外知识,比如成立语文学习小组,每个人轮流做一次小组长,管理本组的语文学习、作业检查项目,或者组织各个小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在课堂上活跃,看哪个小组得到的表扬最多等等,以这种方式激活学生心中的进取精神,让他们体会到荣誉带来的各种感受,以便塑造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1 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1 全体学生参与活动
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教师应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要切实避免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为了促使学生人人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老师也可采取小集体活动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讨论,选一代表发言。
1.2 依据教材、设置活动
要让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就必须多设置课堂活动内容,老师可根据教材的具体情况制作安排。如讲授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时,第三部分可改编成课本剧片断让学生表演,因为这部分集中了小说的全部人物和矛盾冲突,且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改编、演好这场戏,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表演、交际的能力。又如讲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时,就可由“金榜题名”这个成语生发开去,设置成语接龙的活动。这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1.3 分层设置活动,保证活动质量
安排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如同对教材的处理一样,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这就要求老师在安排活动时应考虑教材难易和学生程度,以保证活动质量。首先,学生活动的起点要适当,因为活动目标定的低了,就会影响优生水平的发挥,使他们觉得有劲无处使;高了就会影响中下水平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望而生畏。
2 面向全體,因村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采用异步教学法。使各类学生能经常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指导他们超前学习之外,课堂上我还让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总之,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3 坚持整体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柳斌同志说:“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书,最终目标是育人。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鲜明,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施教,恰当地运用教材,讲求教学艺术,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学中,就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然而,今天仍有人片面追求“智育”的应试教育,把语文教育看作是教会学生识字、读书、作文的语文技巧训练,拼命追求分数,一切为了应试,淡化了思想教育,这实质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知识型向发展型转化。发展型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又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强调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活动,学会认识、做事、生存、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以人的语文素质的发展为目标。要真正发挥语文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就丝毫不能忽视语文活动课。学科课和活动课相结合既发展了学生的智育,其德育、审美、品质修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了多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发潜能,发展健全的个性。
总之,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关键,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因此,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反思,需要我们在反思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有效地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乃至整体素质和能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本是教学的根本,也是教学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仅限于教材,就会显得有些寡味,特别是语文的教学,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课外知识的延伸。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情感的体验不够深刻,但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却很明显。此时的他们就如同一块没有雕琢过的璞玉,只是带着具有家庭特色的朴素外观,很多品格的不完善,对于他们日后的为人处世都有着潜在的危机。作为教师,我们要对他们的教育负责,尽自己最大能力的将知识、经验传导给他们,将自己的心得让他们体会明了。这就需要我们还要延伸更多的课外知识,比如成立语文学习小组,每个人轮流做一次小组长,管理本组的语文学习、作业检查项目,或者组织各个小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在课堂上活跃,看哪个小组得到的表扬最多等等,以这种方式激活学生心中的进取精神,让他们体会到荣誉带来的各种感受,以便塑造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1 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1 全体学生参与活动
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教师应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要切实避免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为了促使学生人人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老师也可采取小集体活动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讨论,选一代表发言。
1.2 依据教材、设置活动
要让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就必须多设置课堂活动内容,老师可根据教材的具体情况制作安排。如讲授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时,第三部分可改编成课本剧片断让学生表演,因为这部分集中了小说的全部人物和矛盾冲突,且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改编、演好这场戏,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表演、交际的能力。又如讲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时,就可由“金榜题名”这个成语生发开去,设置成语接龙的活动。这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1.3 分层设置活动,保证活动质量
安排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如同对教材的处理一样,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这就要求老师在安排活动时应考虑教材难易和学生程度,以保证活动质量。首先,学生活动的起点要适当,因为活动目标定的低了,就会影响优生水平的发挥,使他们觉得有劲无处使;高了就会影响中下水平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望而生畏。
2 面向全體,因村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采用异步教学法。使各类学生能经常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指导他们超前学习之外,课堂上我还让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总之,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3 坚持整体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柳斌同志说:“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书,最终目标是育人。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鲜明,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施教,恰当地运用教材,讲求教学艺术,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学中,就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然而,今天仍有人片面追求“智育”的应试教育,把语文教育看作是教会学生识字、读书、作文的语文技巧训练,拼命追求分数,一切为了应试,淡化了思想教育,这实质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知识型向发展型转化。发展型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又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强调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活动,学会认识、做事、生存、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以人的语文素质的发展为目标。要真正发挥语文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就丝毫不能忽视语文活动课。学科课和活动课相结合既发展了学生的智育,其德育、审美、品质修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了多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发潜能,发展健全的个性。
总之,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关键,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因此,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反思,需要我们在反思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有效地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