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整篇章 明大技巧 啃硬骨头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0121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文学作品(散文、小说)阅读理解的考查题分量重、分值高、难度大。一份高考语文试卷,阅读字数5000字左右,文学作品阅读题的阅读文本1000字左右,分值22分,是作文之外分量最重的题目,而4个问题的设计基本涵盖了该文本从行文结构到内容主旨再到艺术特色等方面的所有问题,难度大是肯定的。因此,文学作品阅读题成了学生翻越语文试卷这座大山的一大障碍、一个绕不过的难关、一块充满诱惑又难啃的骨头。
  必须明确的是,文学作品阅读题任何一个层面的问题,首先要以文本为依据。认真完整地阅读文本,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含义,深入细致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尊重文本的客观性,是阅读能力考查设题的基本原则。总览全篇永远是正确解答阅读能力考查题目的基础。任何企图仅凭所谓的方法技巧而绕開文本直接进入问题获取答案的做法是舍本逐末、得不到好成绩的,甚至可以说是徒劳无益的。
  分析高考文学作品的命题, 所有问题概括起来涉及四个方面。一是问作品的某一处是什么含义。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对文章词句段以及篇的理解。二是问作品的某一处是怎么写的,考查对写作方法的体会。三是问作品的某一处为什么要这样写,考查对写作目的的认识。四是问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或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考查对写作效果的鉴赏评价。
  高考用问答的方式检测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及鉴赏。不同层面的问题,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阅读处理文本。同一个层面的问题,有大致相同的答题思路。有了这样的认识,就可以在纷繁的问题中保持清醒,迅速找到答题的路径。
  一、“是什么”——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这类题目是任何一份高考语文试卷必考的,题量之大有时占到总量的四分之三。问题往往从词、句、段等不同角度切入,考查对句、段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内某种逻辑关系的把握。
  (一)就词、句的“含义”设问,如近三年全国卷中“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的题目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一个大前提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这类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一定要还原到句子或者段落原本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
  (二)就全文主旨设问,如“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这类题直接要求概括主旨,使用概括文章主旨常用的格式“通过……表达了……”就可以作答。其中“通过……”是概括文章的具体内容,“表达了……”则是通过具体内容对抽象情感的认识把握。
  (三)就某个范围的内容文意问“有哪些”,如“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
  问“有哪些”,说明答案不止一点,要求考生筛选、分层、概括。分层时当合则合,不当合则分。根据赋分分点作答。
  (四)就句段间因果关系设问“为什么”
  解答这类题目要把握好文章中的因果关系。如,“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心荡漾着近乎重逢的喜悦?”这类问题有的换了一种问法,如“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实际上就是“作者为什么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这类问题问的是原因,一定要从句段间的因果关系入手寻求正确答案。行文过程中的因果关系,有的有“因为”“所以”做标志,容易把握;有的则没有,这是答题的难点,要正确分析,准确把握。
  二、“怎么写”——就文章的某种写法以及行文思路设问
  “文章是如何‘说’开去的?”“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这类问题主要问写法,有的涉及文章思路。作答时需要从对内容的理解入手,联系所涉及的文学作品的一般知识如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人称使用、结构知识等的使用来作答。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为什么”——对写作目的、用意、好处的考查
  “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里的生活?”这种题目,一般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作答。从内容上说,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思;从结构上说,或者是为了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或者前后呼应,承上启下;从艺术效果上说,是为了强调突出,富于表现力。某种艺术技巧的作用大都由该技巧共性的作用和具体文意两部分组成。答案的来源就是以上三个方面,在答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四、“怎么样”——就某些词语、某个句子、某种表达效果鉴赏评价
  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审美活动,涉及面很广,但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的鉴赏,一般停留在“用了什么手法,效果怎样”的层面。答题的思路是: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技巧,结合具体内容,赏析表达效果。另外,鉴赏的题目往往涉及首尾段的作用、独特的构思角度、文章的脉络线索以及语言风格等,这就需要考生具备鉴赏文学作品的一般知识。
  要全面把握文章含义,准确解答问题,除了迅速抓住问题实质,有意识地运用一般答题思路作答外,还必须具备解读文学作品的一般知识,既要从文学作品的一般规律出发,恰当使用鉴赏术语,又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使答案要点齐全,规范严谨,切中得分点。
  高中生应该掌握的文学作品的一般知识大体有以下内容:
  一是关于文学作品的结构。结构指文章的行文思路、布局谋篇。
  二是关于文学作品的技巧。表达技巧的内涵非常宽泛,高中阶段主要指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及其特点,表达技巧(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举例或列举、白描、抑扬、渲染等)及其鉴赏。
  三是关于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双关等)。修辞手法的鉴赏一直是一个受命题者青睐的设题角度。对这类问题的解答,首先要认准不同的修辞手法,其次明确各自的作用。
  四是关于文学作品的人称。每种人称有它的文学作用,如运用第一人称,显得自然亲切、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运用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有时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如果对方是被谴责批判的,运用第二人称能形成与对方面对面质疑、责问、批判的语言环境,使作者感情的表达更为强烈,态度更加鲜明。运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这些关于文学作品的一般性知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高考鉴赏、评价类试题必考的内容,教材中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不同程度涉及到。在综合复习阶段,一边认识这些知识的运用特征,一边结合具体课文深刻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产生的作用。将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训练并重齐抓,就能在考试中结合具体的文章主旨、作者情感、强调重点等自如作答。
  
  作者简介:
  王爱民,高级教师,执教于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市骨干教师,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专家,学校教研处副主任,校报总编。
  (责编 张敬亚)
其他文献
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加上语文学习的非显效性,许多学生往往对语文不太感兴趣,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语文老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学习语文,变被动为主动呢?笔者为此进行了一些教学尝试,现将本人一些粗浅的体会诉诸笔端,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一、从狠挖教师自身潜力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对某一学科是否感兴趣,虽然
期刊
摘要:挖掘“深度”,让“展示”感悟人心;保证“广度”,让“辩论”惠及全民;选准“角度”,让“模拟”亮点迭现。三个度,三种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贵在设置针对性强的探究问题,贵在使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在思考中提升,贵在于合作、互动中实现课程目标。  关键词:综合探究 三个度 感悟    “教无定法”,综合探究课更应如此,这也正是它独特的魅力所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切凝聚智慧的观点,
期刊
“高效课堂”是现在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其涵盖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的。教师可以在自身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坚持课前“四备”、课中“四主”、课上“二评价”,让我们的科学课堂走向高效。下面结合我所执教过的四年级下册《土壤里有什么》这节课,谈谈我对科学课堂如何实现高效的一点浅显认识。  一、科学课堂高效要重在课前“四备”  1.备教材。备教材的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
期刊
一节课的关键不是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收获了多少。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下面我就《风筝》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认识。《风筝》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鲁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我们再细读这篇文章,原来作者的立意远远不止于此。这篇文章,内涵丰富,既有鲁迅兄弟之间的友爱,也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
期刊
要写一篇文章,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当然,这些都是写作的主体内容。与此同时,对于一些细节的写作技巧,我们同样不能忽略,比如文章上下的衔接。  衔接就是用一些句子或段落把相临的两个材料进行巧妙衔接,这样的句子或段落就起到了过渡作用。过渡就如同上下文的桥梁,离开了必要的过渡,文段与文段之间就会脱节,巧妙过渡方能使文章结构完整、周密。首先,过渡可以使写作者的思路连贯,行文通畅,使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被认同,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音乐教师要想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本人认为音乐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放大教师的作用,利用评价功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音乐课的课后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做好这几点,我们的音乐课将会更加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音乐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被家长、学校
期刊
摘要:“有意蕴”要求语言含蓄隽永,有不尽之意,无穷之味,具有内在的含义。要使语言有意蕴,可以借助含蓄隐喻使语言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可以借助想象幻觉使语言形象可感,意味深长;可以借助新颖构思使语言内涵丰厚,出人意料。  关键词:意蕴 想象 新颖    含蓄隽永、留有余味是语言富有意蕴的标志,是上品的记叙文语言。这样的语言散落在文章之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使习作充满了书卷气,非常耐看,具
期刊
摘要:点名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着独特的作用。但传统点名方式枯燥单一、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不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各种幼儿感兴趣的创新点名法,不但让孩子爱上了点名,而且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词:幼儿园 点名 创新    提起教室点名,许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浮现这样一幕:“某某某”(老师严肃的声音),“到~”(有点无奈、倍显懒散的应答声),或许还有你正开小差,“点”而不
期刊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现行使用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识字量在“暴增”,每一课平均要认十几个生字,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很困难。怎样让孩子快乐识字呢?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现结合人教版第二册实验教材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课内内化,学会识字  1.遵循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利用教材优势,激发兴趣。人教
期刊
摘要: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学习方式,与此相适应的探究能力的考查如何进行?本文就纸笔测试对探究能力考查的必要性、可能性及试题命制必须坚持的原则进行阐述。  关键词:探究能力 纸笔测试 试题的命制    一、探究能力的考查要素  当前学生的探究学习既包括思维探究,即通过思维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又包括实践探究,即通过接触生活实际,采取问卷、采访、实地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收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