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区域性初中学校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n6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现有初中13所,包括独立初中7所、完全中学2所、民办初中2所、市属初中2所。其中,省级示范初中7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初中6所、市级青奥示范学校5所、南京市小班化实验学校3所(含小班化示范校1所)。近年来,我区以规范办学行为为重点,以提升初中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托底推中”项目实施为抓手,以常规管理为保证,以质量监控为手段,以学科研修为基础,以保证适龄学生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初中教育为工作价值追求,总结出了一些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创新发展的若干实践经验。
  区域性初中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校际质量发展不均衡,薄弱学校生源质量不高。区域初中发展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是,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分化明显,质量差距过大,严重制约了区域整体质量的提升。受教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薄弱初中学区内的优质生源留不住,造成学区内生源大量向外区流动,长期招生数量不足、质量偏低、规模偏小。加上地理位置的原因,外来务工子女集中在薄弱初中的附近,人群的综合素质相对薄弱,家长的要求相对偏低,这些都造成了薄弱学校生源质量总体偏低。尽管薄弱学校教学质量落后的原因有生源质量本身的差异,也有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差异,但在管理的过程中更拉大了和优质初中的差距。
  2.初中名优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失衡。从区域整体看,初中教师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教育质量快速提升的需要,尤其是薄弱初中的教师队伍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骨干教师数量不足。薄弱初中的骨干教师人数严重不足、缺乏名特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学科结构性缺编严重。薄弱初中的专任教师总数并不少,且师生比均符合省市要求,但结构性缺编严重。三是教师动力缺失。长期处于生源数量偏少、生源质量薄弱,教学质量落后的环境,部分教师的工作动力不足、专业发展缓慢、教学水平不高,制约了薄弱初中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区域质量提升的紧迫要求,管理水平急需提高。从区域看,初中学校具有鲜明办学思想的校长匮乏,研究型、专家型校长更是凤毛麟角。具有办学特色的初中数量偏少,客观上反映了初中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区域初中学校创新发展的若干实践经验
  经验之一:坚持统筹兼顾,充分激发学校发展动力。
  坚持全区初中教学统一领导,凝聚管理共识,发挥教学管理团队的作用。区教育局统筹教学管理工作,围绕中考质量提升,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学校意见,精心策划质量推进方案。同时积极发挥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专业服务作用,充分调动教学校长的管理作用,扎实推动教务主任的常规执行作用。通过教学校长研讨组定期研讨、学科教研主题活动,为学校提供经验交流的平台。各学校坚持立足校情,着眼学情,充分发挥学校在质量提升中的主体作用,保证学校在质量提升中的核心地位。在保证学校落实基本教学常规的前提下,充分激发学校的工作动力,让学校成为质量推进工作的冲锋队和主力军。实践证明,相信学校,依靠教师,科学管理,执行到位,一定能够创造出色的业绩。
  经验之二:以目标为导引,坚持质量目标管理不动摇。
  坚持质量目标管理,规范质量目标研制的流程管理,即“自下而上,自主申报,区校沟通,分别要求,分层达标,分类评估”,区教师进修学校为学校质量目标研制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学校发挥质量目标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通过目标凝聚共识,借助目标激发动力,依靠目标挖掘潜力,坚持“校内发动、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工作策略,把质量发展目标的制定过程进一步转化为凝聚教师共识的过程,最终把质量发展目标的工作要求,逐步由外在约束变为教师工作的自我主动需求,从而实现“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经验之三:强化常规管理,抓实教学常规的规范执行。
  围绕“落实常规执行力”开展了系列专题调研和主题活动,专题调研的重点包括:课程管理、教案撰写、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管理、校长与干部听评课制度落实、“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等6个项目。学校针对调研重点,全面动员、专题培训,常规再落实。教育局定期开展“教学常规管理点评会”,形成了全区上下“抓常规、比落实”的教学氛围。通过“常规执行力”专题活动,各初中明确了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内涵,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基本制度,强化了教学常规执行力的落实,加强了教学管理缺位环节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教学管理者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为了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执行效度,在“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行动到位、管理到位”的基础上,大胆实施了“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行政效能评估”。通过建立教学常规检查的反馈制度,采取项目评估、定期通报的方式,对全区初中进行了持续性的常规管理效能评估,从而使常规管理形成了管理常态。
  经验之四:坚持分类推进,实施“托底推中”重点项目。
  由于生源结构和学校管理的差异,部分初中学校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的“低分率偏高,全科及格率偏低”,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3所学校实施了“托底推中”项目,围绕“学科教研员如何帮扶学科组、学校如何服务学科组、备课组如何落实教学改进措施”三个层面进行。为此,中学教研室将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前移,建立了“教研员定点服务学校制度”,落实了“上门服务”,重点解决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性问题,帮助这3所学校进行质量诊断与问题归因。
  经验之五:加强质量监控,做好教学诊断和问题归因。
  为了加强关键性节点学业质量的监测与诊断,教师进修学校为初中学校提供了丰富的规程性质量监测数据,为学校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翔实的事实依据,及时做好全区学业质量监测诊断与分析报告,并深入到问题突出的学校进行现场反馈,为学校提出具体的教学改进建议。近两年全区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初中质量建设路径与方法的创新实践》《完善区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的初步探索》《规范办学行为,持续质量推进,建设品质秦淮——区域性义务教育初中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实践》等在全国的核心期刊及《中国教育报》发表。
  经验之六:加强教学研讨,落实复习备考的全程指导。
  中考复习备考中不仅加强了教学计划的分段调控,且落实复习备考的全程指导。切实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加强计划调控。针对毕业班工作特点,结合教学进程,分阶段、分层级给学校提出质量提升计划的制定要求,及时组织学校交流研讨,促进相互启发。二是坚持组织专题研讨。围绕“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全区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经验之七:顶层设计,明确区域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
  区域初中学校课程建设品质与特色打造,有赖于区域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否则必将影响区域课程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也将阻碍区域特色课程建设内涵提升。为此,我区立足于区域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全区初中课程建设的行政发动、机制引动、课题带动、活动促动、专家推动、模式驱动、评估拉动与区域联动七项基本策略。
  经验之八:典型引路,持续区域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我区始终坚持加强初中质量建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推进全区的质量建设,制定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方案与指导意见》,全区各初中分别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各校相继推出了一些具有创造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的做法和经验。如:行知实验中学开展“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改革、27初中推进了“5+20+20”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钟英中学围绕“活化课前”开展优化课堂结构的研究、南航初中全面推进“高效课堂”的改革实验等。这些做法,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南航初中逐步实现了“以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特征的高效课堂”的新跨越,2014年3月19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南航附属初中召开,为全区初中提供课堂改革提供了研究的范例。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江苏邳州运河中学组织高三年级组模拟考试,要求40岁以下的高三年级教师和学生同场考试,不料引起教师的反感,甚至有人认为这一行为侮辱了教师。姑且不论让老师、学生同场考试是否侮辱了老师,这一事件却折射出当下不少学校管理者在规划校本培训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采用在教育学生时早已成为习惯的应试教育模式来培养教师。将教师当做孩子一样,用考试、赛课和源源不断的任务来提升教师素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勿以考试赛课
期刊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令职教人在这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顶层设计”中看到了新的希望。但令人遗憾的是,兴奋之余困惑却紧随而来,用一些职教人的话说:“政策很好,日子难过!经费少、招生难,校企合作难仍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在哪里?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沈琪芳所说:“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另一种教育类型,其外延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单
期刊
大学时代恰好处在人生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而课室、图书馆和学生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这里有校友们最难以忘怀割舍的故事和情怀,有校友们生命中不能抹去的青春印记。朝夕相处的宿舍更是曾经寄托了校友们身心的共同家园和精神港湾。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家园永远美好、永葆青春。然而时光易逝,岁月易老,校园老建筑终有被拆除的一天。2014年9月,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大学学生宿舍29、30、31楼被拆除
期刊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在校庆期间,利用微信、微博等移动新媒体及时传播校庆资讯,让师生了解校庆文化,让校友利用新媒体参与校庆活动,向外界推广学校品牌,是目前移动新媒体语境下的校庆宣传新工作。  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所高校在2014年分别举办了校庆活动,通过对这两所学校的校庆“微宣传”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移动新媒体的属性,参考校庆优秀案例,扬长避短地做好移动新媒体环境
期刊
工作汇报需要重点,品牌呈现需要亮点。没有取舍就没有成功,没有抉择就没有品牌。  没有对乡村精神的选择,就没有成都全兴小学的“田园教育”和“开心农场”,就没有连全国名校长蓝继红都非常推崇的傅毓宗校长。没有大国文明对话教育转型的文化抉择,就没有青岛格兰德学校的“通慧为一”。  理念和立场的选择,就出现了“神回复”和“复旦抄袭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就出现清华北大抢状元的闹剧,当然还包括教师求赐“胯下之
期刊
在“培养地球绿色公民”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泰国清迈Panyaden学校委托荷兰鹿特丹的24H > architecture团队(一家建筑事务所,以设计生态、有机建筑闻名)来完成他们的建校梦想,希望校舍设计能够实现大地与人类的和谐相容,以教导学生如何尊重自然,减少对地球的破坏。  这所学校距离清迈市中心仅需15分钟车程,是一所私立的十年制(幼儿园四年,第一年相当于托儿所,年满两岁就可以报读;小学六年)
期刊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学校就母亲节组织纪念活动是对学生们进行感恩教育的绝佳机会。怎样才能组织一场有特色又别开生面的母亲节活动?我们可以参考各校庆祝母亲节的活动,或许能找到一些有趣的点子。  
期刊
2015年5月,“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5年会“大国文明与教育使命”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本刊编辑部采访了论坛的发起人——中山大学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院教授冯增俊,探讨在大国文明背景下学校品牌该如何抉择。   《学校品牌管理》:“大国文明与教育使命”的主题吸引了各方关注,当初是如何确定这一主题的?   冯增俊:之所以选择“大国文明与教育使命”作为本次论坛的主题,主要是我们论坛的大主题
期刊
A校长是我到日本的高中工作后认识的第一位从心底感觉到尊敬的人。她的腰板永远都是挺得直直的,头发、面容与服装永远显得精神奕奕,正义感和责任感极强,严厉与温和并存。曾经,A校长被派到一个风气非常差的高中工作,老师们虽然精通自己的专业,但真正热心并精通教育的人却不多,学生们也无心学习,以与老师做对和违反校规为乐。  有一天,班主任老师在车站附近的角落偶遇班里的一个女生。女生不是往常清秀的脸孔,而是浓妆艳
期刊
要打造校长品牌,就要将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等转化为实际行动。这个转化的过程是否顺畅,与中层干部能否理解校长的理念,发挥好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二十多年来,笔者在不同的学校做过级部主任、教务主任,参加过无数次的中层班子会议,有效沟通的班子会能让信息迅速上传下达,可也会有进度缓慢、偏离议题、浪费时间的情况,这就需要校长总体掌舵,切莫将中层班子会开成“视频会”“茶话会”“揭短会”“辩论会”。  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