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聆听,学习,叩问……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现行课本三年级语文上册有一篇课文《孔子拜师》,课文以讲历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年轻的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去洛阳向聃拜师求教的事。
  在第十一册语文第二十五课里,有一篇《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教参的第130页说,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品德与社会》课五年级(下)中,用第12、13页两页的篇幅介绍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千百年来人们心中的“至圣先师”。当我们把这一碗又一碗的“圣水”递给学生的时候,我们应该为自己储备“几桶”水呢?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还是闪闪发光的,他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了教育学生,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从二十多岁从教以来,到周游列国十四年,到晚年回到家乡整理著述,从不放弃教学,用一句现代的话说,他始终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上,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特别可贵的是他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态度,我们还是抄一段原文吧: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这段话见于《论语•季氏》学生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也是他的同学孔鲤(字伯鱼)以为老师会给他的孩子“吃偏饭”,优待许多。可是他听到了孔鲤的回答,明白了孔子对孩子和学生是一视同仁的,甚至对儿子更“远”一些,我们大多也有子女,扪心自问,我们能做到这样吗?
  同一个问题,在孔夫子那里会有不同的答案吗?是的。那是为什么?
  有一次,子路问他的老师:“听到了一个正确的道理就马上付之于行动,就去干一番吗?”
  孔夫子回答说:“有父兄在,不去请示父兄怎么能冒冒失失去行动呢?”
  同样是这个问题,冉有去问老师。
  孔夫子却回答说:“听说了,就应该付之于行动。”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凑巧听到了孔夫子的这两次答疑,就发出了第三个问题:“老师,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回答子路和回答冉有的截然不同呢?”
  孔夫子的回答出人意料:“冉有这个人哪,做事退缩不前,所以我特地鼓励他大胆前进一步;子路胆大莽撞,做事一个顶俩,所以要约束他,让他慎重地后退一点。”
  这个小故事见于《论语》的《先进》篇,掩卷沉思,真让我们感慨万分,这可以算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了。在《论语》中我们还看到,颜渊问仁,仲躬问仁,司马牛问仁,樊迟问仁。同一个问题:“仁”,他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给出不同的答案,让我们读了不能不叹为观止。我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是千变万化的,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怎么能配好每一把钥匙,打开每个心灵的门扉,这给我们德育工作者提出一个严肃的课题。孔夫子的因材施教给我们莫大的启迪,做好每个学生的思想工作决不能一刀切。
  面对众多的学生,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述,振振有词的训政,真有一种居高临下之感。可是我们老师真是那么一贯正确,比学生高明万分吗?
  有一次,孔夫子问他的一位得意门生子贡:“子贡呀,你和颜回谁更强一些?”
  子贡何等聪明,他知道,颜回勤奋好学,乐观向上,自己是比不上颜回的,他坦然地回答道:“夫子,我怎么能和颜回相比呀,他听您讲一个道理,就能推知十倍,我呀,闻一知二就不错了。”
  孔夫子听了点头称是,感叹地说:“赶不上颜回的不只是你,我和你一样,咱们都不如颜回!”
  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在所谓“师道尊严”高于一切的情况下,老师能说自己不如学生,这是难能可贵的。正如唐代学者,诗人韩愈在《师说》中所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我们老师面对众多学生,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也有强于我们的地方,我们能保持清醒的,谦虚谨慎的态度,就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孔夫子也是人,不是神,千百年来他被统治阶级神话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孔夫子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是典型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事实面前是很难站住脚的。他还说:“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也许会有这样的女人,但能一概而论吗?
  孔夫子还教训他的弟子,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可是后进的人你不去帮助,能看着不管吗?有一次他的学生樊迟问他种庄稼和种菜的事,他就说樊迟是“小人”。
  我们学习《论语》学习孔夫子种种“正确的观点”,也要看到他的局限,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没有哪一个人能像他那样得到众多人的尊敬和爱戴;没有哪一个人能像他那样,穿过岁月的河流,千百年过去了,人们还敬仰他,聆听他的教诲;没有哪一个人能像他那样得到世界各地、各国人民的尊崇,据报载:目前,全世界近一百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58所孔子课堂,如今有140多万外国人在学习他的学说。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是培养适应全球化浪潮下的国际经济新形势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制定、教材和教学手段选择,教师遴选以及学生考核问题。并对当前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 双语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67-02  【A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拉尔夫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中的场景描写以及这些描写对于深化小说主题,表达小说主旨所起到的作用。这些场景描写可以分为两种,即扣人心弦的动态描写和含蓄渲染主题的静态描写。两者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关键词】无形 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74-02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
期刊
【摘 要】角色体验法适用初中思想品德课不能教条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强调学生的内心体验的教学特点,角色体验法一般要通过三个步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运用中应注意三个问题。  【关键词】教学龄前法 情境模拟法 特点 步骤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88-02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一
期刊
【摘 要】以《故都的秋》的教学为例谈课堂教学如何充分地调动学习者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用心去感知,投入到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中,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就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  【关键词】诵读 感性认识 品味 创设氛围 激发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97-02     叶圣陶先生说:“熟读名文
期刊
【摘 要】语言与文化休戚相关。审视一国的语言政策是不能忽视和脱离其深刻的政治文化内涵和导向的。以维护和彰显英语的支配地位为宗旨的美国语言政策决定了该国的语言立法是为同化其他非英语语言服务的,因此美国对外语语言教育立法一直不够重视,致使其外语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率很低。9.11之后美国积极推行外语语言教育立法,以期通过国家语言的子域安全带来文化的母域安全。  【关键词】9.11 外语语言立法 政治文化 
期刊
【摘 要】我们都知道,初中英语并不难,七年级入门是关键。因此七年级的英语入门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担任七年级英语教学的老师就应该认真了解分析学生、学情、教材,课标等,切实做到抓好起始年级英语教学,夯实学生英语学习基础。  【关键词】学生 学情 教材 教学策略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00-02     笔者认为七年级的英语
期刊
PCI原则是黛安.蒙哥马利(Diane Monlgomery)的有效教学的三原则之一,是一种建立在认知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是英语“Positive Cognitive Intervention”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积极的认知干预”。最有影响的认知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的布鲁纳(J.S.Bruner)发展了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观点,提出“认知——发现说”。他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并不仅仅是一种对‘那里’
期刊
【摘 要】《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原理。该文以科学发展观为主旨,挖掘现行高中教材《哲学常识》中的有关哲理,逐一对照,相互联系。这样,既宣传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为教材增添了新的内容,启引政治教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学生理解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该文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极高的哲学价值。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期刊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位置,尊重和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  【关键词】主体性 主体情感 主体课堂活动和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03-01     教育是教师对学生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教与学的关系,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希望,兴趣滋生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表现,一种内在的动力。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古今中外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强烈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