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空间概念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hl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与图形”是新课程四个学习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新增了许多内容,它分布在小学阶段的各个学段,在教学中特别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图形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方法,让学生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并在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
  一、 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低年级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影响,他们对于抽象的空间图形的理解总是很模糊,但对于现实中可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他们却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空间认知经验,从而建立并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中,我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量一量、描一描图案的边,找一找生活中的有周长的物体,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边线。这样在具体的情境中丰富了学生的周长观念,发展了学生周长的空间观念。
  二、 利用生活实例,培养空间观念
  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程标准不仅在“空间观念”的提法上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在三个学段都大大加强了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关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目标,在展示方式上也作了相应的改革,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基础得到上升,形成有关理论基础。例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没有给长方体下定义,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知道长方体由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所组成,展开成平面图(相对的面涂相同的颜色)演示,掌握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量一量发现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这样学生就对长方体在头脑中有了正确的表象,从而对长方体形成了深刻的理解。
  有些几何体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时常难以理解。例如“体积”“面积”“周长”等概念,在教授长方形的面积时,要联系现实原型,多举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物,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表面”,如黑板面、桌子面、课本面等,为了加深对“表面”的理解,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切萝卜的纵面或横面,并亲手摸一摸,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在头脑中得到全面反映,形成表象,这样,学生对“面积”这个概念就能有比较正确和清晰的理解。
  三、 加强操作,获得空间观念
  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就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通过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使他们更容易形成和巩固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再引导学生看一看每个图形一排能摆几个、摆几排,一共摆了几层?思考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最后概括出成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由于学生参与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深刻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同时,空间观念得到了培养。
  四、 重视运用,深化空间观念
  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几何知识以后,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只有多应用,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彻底巩固。例如,我们学习了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我们就带领学生测量田土,计算面积;又如学习了体积和容积计算以后,就可以指导学生想办法去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石块等。又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时,出现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情况,如计算火柴盒、下水管,烟囱、拖拉机的车斗要多少材料,使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实际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这样加强几何初步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 依托网络资源,丰富图形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利用网络优势,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无形变为有形,使有限变为无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很丰富,根据这一特点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学生对各种图形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将一个物体平移后得到的图形画出来时,利用课件动态显示物体平移的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表象,感受平移的现象。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让学生表象增加,知识的理解才能有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空间观念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须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几何形体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在运用中逐步形成、加深、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作者单位:丹阳市折柳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日记短小精悍,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循环日记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之上,又突破了作文的固定课时等,无疑是一种写作训练有益的尝试。  创新的规则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由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分组轮流写作,不断循环进行的一种写作方式。  1. 引进竞争,公平分组  全班40名学生,我把他们分成8个小组,每组5人。先聘出各小组的组长,然后由组长选组员。各组长先挑选1人。选完后,再依次选第二人,第三人,第
期刊
我总是回味着带学生们品读《花瓣飘香》一文的情景。每当学生读到“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这段话时,我的耳际总会回响起学生C动情的话:“这真是个心疼妈妈的好孩子,我要向她学习!”——心疼妈妈!猛然间,“心疼”这个字眼瞬间钻进了我的心窝,爱的底线是“心疼”。爱的底线是心疼,想到此,我的心沉甸甸的,重得直往下坠。  “心疼”——不是经常用在长辈
期刊
新课标指出: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因此,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环节中的设计可谓百花齐放,精彩丰呈。然而,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将唱歌教学落在实处的并不多,有些教师过分注重演唱形式上的出新出奇,在歌曲处理中过繁过难,忽略了唱歌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何选择更恰当的表现形式去表达歌曲的内涵和意境,让学生在会唱歌、唱好歌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能力
期刊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语言精炼,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古诗词的浸润,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时都能注意适当拓展,巧妙地突破古诗词教学难读、难解的瓶颈,让古诗词的教学更精彩。  一、 拓展,让理解诗意锦上添花  古诗的简洁、凝练造就了古诗的写意。很多生动的意象在诗中是点到即止,教师巧妙、适时地加以拓展,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学会品味古诗大有帮助。  例如,《冬夜读书示
期刊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教师执教《我的劳动感受》,课堂上,学生表现得特别积极,回答问题真实,情绪高涨,气氛活跃,让上课的老师感到高兴。可是,在平时的班级卫生工作中,却能拖则拖,能不干就不干,有的甚至大打出手。  这使我想起我们平时的品德课堂:借助品德教材,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看起来也很配合,可结果怎样呢?有关品德的知识点是学会了,让他们完成品德书面作业,他们都能答得让人满意。但落实到行动上呢
期刊
幼儿园绝大部分的文学活动,通常是以某个单独的文学作品的学习活动存在于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也就是说仅仅把文学活动看成了语言领域的一项内容,使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形式单一,且缺乏整合性、系统性,并忽略了其蕴含的多元价值。  运用中华民族优秀、健康的民间文学作品来进行幼儿体、智、德、美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将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内容与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从多元的角度出发,将幼儿民间文学活动合理有
期刊
当前的小学习作课堂,仍然存在着教师一讲到底,一评到底,学生只能被动作文的倾向。因此,我们需要探寻习作蹊径,让习作课堂敞亮起来。  一、 创设辅导情境,启发真情作文  敞亮的习作课堂应使学生源于自我,发自内心的真我表达。我们在教学《精彩的一堂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 任务情境——鼓励学生真情告白。老师出示作文任务:写一件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语句要生动、具体;字数在4
期刊
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将“解决问题”修改为“问题解决”,在继续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要求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突出了数学教育在继承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蕴含着思维的创造性,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小学生而言,发现问题更多是指发现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以前不曾
期刊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首先要强化形象思维训练,为抽象思维奠定基础。其次是采用“数形结合”的策略,为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架设桥梁,提高抽象概括水平。在日常的辩证训练过程中,做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和谐发展,达到“数形交融”的境界追求。  一、 强化形象思维训练,奠定抽象概括的基础  1. 丰富表象储备。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形象思维要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要发展
期刊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形成和积累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基于“动态的数学观”,把数学看成是学生的一种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富有思考的经历和探索活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所以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  一、 引导学生经历体验的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