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政治复习存在问题及策略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ly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复习的有效性,是高考成绩的保障。在高考“大决战”来临之际,理清思路,解决存在问题,制定有效的复习教学策略,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政治,政治复习,存在问题,复习策略,有效性
  
  1.面对高考的困惑
  自从2001年开始文科综合考试以来,考试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着我们的高考复习。无论是命题的理念,还是难度的变化,无论是试题的形式,还是分数结构的变化,都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都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当我们思考2011年的复习方法时,我们有必要把这几年高考带给我们的困惑再现出来,以思考我们的方向和出路。
  1.1 答案组织方式的多样化。答案组织方式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同一性质的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来组织答案。当然这不能划入形而上学的范畴,而是思维规律的基本要求。否则,评价就失去了客观标准,每个人都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确定为标准,并且用来衡量他人的思想,就会使人陷入一种混乱,除非几种标准都符合认知规律,都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而且,评价体现的是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个人的意志。但问题在于,多元化的答案组织方式,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我们应采取哪种方式呢?
  1.2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多样化。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的生命力之所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倍加重视,但理论和实际如何实现结合,高考试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元化的思路。
  1.3 “理论”的表述更加宽泛。“理论”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告诉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的。理论又是有一定体系的,它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建立起来的一个知识系统,高考考试大纲的规定正是这种理论体系的体现,也是对我们学习的一种规定,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政治理论教育,也主要是就这种体系而言的。但高考对“理论”的表述和要求不断突破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1.4 试题内容不断突破考试大纲的范围。考试什么,作为一线教师只能够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去做。但近几年,高考试题不断突破考试大纲的范围,尽管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准备,但高考试题的超纲程度还是让我们始料不及。
  1.5 思维量加大,思维的难度加大,深度加深,广度加宽。思维量加大,主要体现在选择题的难度的变化上。选择题看起来是一种很容易操作的题目,只需要简单地作出判断即可,但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却需要严密地科学思维,而这种难度的加大,又主要体现在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判断的确立等方面。
  1.6 对学生知识面和经验的要求更高。知识的建构取决于两个方面:①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②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新信息之间建立起联结。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考在这里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对学生知识面的要求几乎达到不可想象的宽度。
  2.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2011届高三学生几个多月的教学和接触了解,发现本届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时间抓得很紧,有较强的高考意识,状态较好。但9月底的第一次模考及两次单元检测成绩都没有达到我的心理预期定位,经过试卷分析得出结论: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的程度不到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如“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答案是课本上的原话,能够得满分的同学却寥寥无几。
  2.2 审题不清、不细,分析题目和背景材料能力较差。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看到题目就贸然下笔,夸夸其谈,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3 知识迁移和问题转化能力不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到位。
  2.4 缺乏主观性试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主要表现在:审题不清,答题抓不住要害、关键,“答非所问”,“多多益善”的现象很严重。或者前后重复,上下挪抄,生搬硬套,不与材料相结合,出现原理与材料脱节两张皮现象。语言表达模糊,欠精练、规范、准确,“口语化”现象非常严重。
  2.5 关注时事,了解现实热点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不能准确使用学科术语的能力。
  2.6 作答缺乏层次性,要点不明确,书写不规范。
  总体感觉是: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理论功底不深,各种能力亟待培养。
  3.复习计划和策略
  到目前为止,我们高三的政治教学已结束新课,第一轮复习已拉开序幕,针对学生当前的实际,笔者觉得高三政治复习备考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应从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轮复习:安排至2011年2月份。重点抓好课本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并注意知识的整合及理论体系的构建,注重点面结合,梳理教材基本知识点,加强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轮复习首先要完成记忆任务,即所需记忆的知识必须以背、默为合格,做到对所学知识特别是每一个高考考点了如指掌、烂熟于心,绝不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当然,要做到这样既需要老师精心备课、科学指导,也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笔、动脑进行一些总结活动,要对2005年《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点各个击破,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要以节、课为单位构建小的“知识网”,再将一个个小的“知识网”连接成“知识树”,这个工作惟有自己动手才会印象深刻。由于时间紧迫,在第一轮复习中三科(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也应有所侧重,如由于高三的政治常识刚刚学完,因此第一轮复习我们会更注重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的复习。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安排在下学期的3、4月份。主要有三项基本任务:①强化知识,系统记忆,也就是系统地掌握各专题的知识网络、结构,把知识提炼、升华。②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各项知识,大跨度、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③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从本质上讲,二轮复习是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专题复习我们准备不再注重知识的先后次序,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
  第三轮复习:安排在考前一个月(5月份)的冲刺阶段。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落实《考试大纲》中的考点,明确哪些内容是常考点,哪些是必考点,同时要求学生回归课本,查缺补漏,有的放矢地进行综合模拟训练。这一阶段,考试频繁,外来信息量大,因此,要认真总结第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有选择性地进行综合模拟训练,但必须告诫学生不可盲目做题,更不能搞题海战术。这一轮复习,要注意的是消化吸收,逐步过渡到自主复习。
  还有,我们会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复习计划,并要求他们根据老师的进度和自己的学习能力拟订一份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把教材需要学习的内容分解和落实到具体时间上,使每部分内容有一定的复习时间做保证,做到既跟随老师的复习进程,又有自己的安排,并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
  3.1 第一轮复习的思路。
  主要目标:体现一个“系”字。建立知识系统观、结构观。这是我们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连队结成线,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更加系统化、序列化。形成知识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形成脑图,也是便于学生在解答论述题和分析说明题时能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找到各个知识的联接点,也能更便于建立解题的宏观思维。
  主要特点:抓住一个“细”字。主要在知识点的把握上体现要细致。第一轮复习,要不留死角,把教学大纲的要求撑握的每一个知识点,使学生的基础能力过关。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发现重庆高考的单项选择题的一个特点就是切入口小,切入口小事实上也表现考察的内容也更加细小。
  主要任务:力求一个“规”字。规范答案,讲究逻辑。在第一轮复习中,应陆续地讲解选择题和论述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在回答主观题时,知识要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炼;不仅理论知识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做到联系背景分析。努力使答案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富有针对性。在回答主观题时,一定要过好审题关、结构关、语言关。审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读懂材料,找到与材料相结合的知识点,答题的结构要严谨具有逻辑性,而答题的语言也是学生非常欠缺的,平常训练时,应有意识把他们错误的语言进行汇总,集中纠正,进行归类。
  主要方法:引用一个“例”字。主要围绕知识点学习,是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大量事例来说明知识点,另一方面是应用高考题为例进行讲解。我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采用的是《优化方案》这本书。本书内有许多全国高考例题及分析,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3.1.1 突出基础性。
  即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2005年的高考文综试题看,无论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富有创意的主观题,稍加分析,其答案绝大部分就在教材中,就在大家所学过的基础知识中。
  同学们丢分的原因,尤其是选择题的失分,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造成的。而且,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采用多种形式讲清、讲透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观点和基本关系,并要求学生准确、牢固记忆。同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活,能依据问题所创设的新情境和各种不同的信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联系要活,包括: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知识点与其所处背景或情境的联系。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要活,即能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准确提取所考查的知识,并能结合问题背景进行推理、分析、说明。对教师来说,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教学特别要注意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内涵要讲清楚、讲透彻,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理清知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3.1.2 突出系统性,注重知识结构。
  我们的一部分学生付出了很多努力,脑袋里储存的却只是一大堆“知识的碎片”,对于跨度大、层次多的高考题显得力不从。这就需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树立学科整体观念,整体把握学科知识。可先让学生以节、课为单位构成小“知识网”,然后打破原有节、课联系的结构,引导学生学会“主线串联”,把分散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做到既有横向归纳,又有纵向贯穿,纵横交错,把“底盘”做大。从而达到既巩固知识又提升能力的目的。如,经济常识的复习可围绕“资源配置”这条主线来进行。首先掌握资源配置的基本理论,其次掌握资源配置与生产领域的经济活动,包括宏观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和微观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问题。再次,要掌握资源配置与分配领域的经济活动,第四,要掌握资源配置与交换、消费领域的经济活动以及资源配置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等。《哲学常识》可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四大板块来构建知识体系。其基本内容为: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是统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统一的。
  3.2 第二轮复习的思路。
  主要目标:体现一个“综”字。第一轮复习建立了知识的系统观之后,第二轮强调就是对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应用,能引导学生能就线延伸到面。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
  主要特点:抓住一个“热”字。关注热点,迁移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第二轮复习一定要紧扣热点知识讲。例如,将奶粉事件,神七,奥运,自然灾害,金融风暴,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热点问题。可以在第一轮复习中穿插讲解一部分。
  主要任务:研究一个“真”字。研究考题,把握命题的方向。指导学生选做一些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以及各地的模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检测一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老师也要把握最近高考的动向,研究高考考纲,以及哪些知识点高考考的频率比较高,我们一定要研究考题,并且能根据考题出一些高水平的模拟试卷。
  主要方法:围绕一个“专”字。进行专题训练。专门对四选二组合型类;四选三组合型类;体现、反映、表明、说明类;判断推理类选择题专项讲解和训练。同时更要加强对主观题中填表题、图表题训练;搞好解题技巧专题讲解训练;热点专题讲解训练。教师对易错易混知识点的整理;对经济常识、政治常识重要知识点、哲学原理进行整理,并分发给学生。
  3.2.1 通览全书,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无论是应付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坚持一本书主义,全面理解与掌握政治学科的三门课知识,以致于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要求考生老老实实地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在深刻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解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归纳分类,把散见于课本各章节中的内容予以纵横联系,形成前后贯通、左右并串、相互联系、条块分明、专一集中、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这种归类的过程,又好像“梳头发”、“扎辫子”,头脑中留下的不是一团团“麻”,而是一条条“线”,从而理清了头绪,减少了相互混淆,加深了理解记忆。基本方法有两种:①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纽带把相关知识融合起来;②以现实问题为纽带把相关知识衔接起来。
  3.2.2 突出时政热点,注重联系实际。
  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并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方法来认识这些重大的时事政治,是政治学科特有的功能,也是文科综合命题的主要侧重点。针对时事政治的复习,应从两方面着手:①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坚持收听新闻广播,看新闻报道,较熟悉地掌握本年度内的重大时事政治。特别是关心党和国家现行的重大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容及意义。②要特别注意关心那些以现实问题为纽带串联知识培养能力的热点问题、重大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等问题,并对上述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解释,然后作出正确的回答。
  总之,第二轮复习应进一步夯实基础,消化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专题复习”,要精心设计,打破知识和技能的固有结构壁垒,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联系现实生活热点问题,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第三轮复习思路。
  主要目标:突破一个“准”字。主要目标是准确的记忆书本知识点,基本原理,准确的答案答题方法。因为就要进入高考的实战阶段,因此不能再模棱两可,要力求准确。
  主要特点:做到一个“精”字。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一定要精讲、精练,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力求做到举一返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要任务:模拟一个“实”字。最后一轮要引导学生提高应试技巧,进入实战模拟训练,总结考试的经验。
  主要方法:避免一个“漏”字。最后一轮学生要会查漏补缺,看以前做过的试卷,尤其是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
  3.3.1 突出针对性。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考试说明,不仅明确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和能力要求,而且规定了试卷的结构、难度系数、考试方法和考查的知识范围等。这为高考命题提出了较为科学、规范的依据,也为高考的复习指明了方向。特别是考试说明中列举的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更为大家进行总复习提供了“拐杖”。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全面认真且深入地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创新之处,明确方向,进而把握命题的特点、趋势和规律,尤其要对照新旧《考试说明》来了解今年政治学科在内容、试题形式、能力要求等方面的变化,要特别注意那些新增的考点,并结合现实中的重大热点问题进行把握。对待每一考点不能平均用力,要根据考点的特点、性质、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区别对待。再者,复习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来查漏补缺,如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重点,以知识带热点,激发学生兴趣,第二轮复习以国内外重大热点为重点,以热点带知识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这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各个击破。训练题的选择也要有针对性,要精选,切忌搞“题海战术”。做到这几点,就会大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3.2 突出能力培养。
  从近几年的文综试卷看,无论是选材还是问题设计,都突出了能力立意,注重对考生分析综合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夯实基础,踏踏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我们要通过对经典例题、典型材料的分析讲解,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既要注重培养政治高考《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七种能力(如:发现、收集和理解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信息的能力;对所获得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能力;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本质特征和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表述的能力等),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分析、理解、比较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等。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扎实的知识功底为基础,同时也需要强化训练,能力是练出来的。就我们的学生来说,重点加强两个方面的能力训练:第一,思维能力训练,包括审题的训练,自悟参考答案的训练。第二,表达能力训练,要求:消灭错别字,保持卷面整洁;答题时,要注意分段或标出序号,这样可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避免阅卷老师漏评而失分;表达要有逻辑性,在平时练习中每写一个要点都要考虑句子是否完整、语法有无错误、“前言是否答后语”,同时,还要“临摹”高考答案,感悟其逻辑魅力。
  最后阶段,还应留适当时间,回归教材,做好考前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 石峰.《高考政治复习之我见》《中国教育当代发展与研究》,2005.08.
  [2] 文海山.《浅谈高考政治复习策略.》《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6.05.
其他文献
【摘要】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最好,父母和老师要遵循孩子心智成长的自然规律,诱导孩子的兴趣发展,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帮助孩子树立快乐的心态和学习方式。斯宾塞说,就教育对性格的塑造来说,强迫训练并不符合道德法则,同时也是一种徒劳。老师,在很多时候应该放弃一些自己的冲动和权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孩子的快乐应该是孩子前进的最好的动力,爱他们,就要给他们快乐。  【关键词】斯宾塞
期刊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把教育教学和构建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就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校园文化首先是师生具体的校园文化生活现象,它通过具体的校园生活现象反映出学校文化观念,是校园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制度等,它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地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改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作文评改问题一直以来是诸多学者诸多教师不断研究的问题。教师辛辛苦苦的评改,学生却马马虎虎地一翻了之。作文评改的事倍功半乃至徒劳无功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那么,怎么评改作文才是最有实效的呢?作文评改的方式应是开放的、多元的,师评师改、自评自改、互评互改……都应随机采用。将传统批阅方法与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实施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创新教育则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化和发展,以创新求发展是我国教育领域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创新,责无旁贷,势在必行。本文从建立“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课的内容应与时俱进;教学方法革故鼎新;课外体育锻炼的“一体化”管理;教学评价从重结果到重过程;提高高校体育科研水平
期刊
【摘要】古学者郑樵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道破了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即文字叙述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在历史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用图片、图表、地图,不仅可以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复杂历史事件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历史;图片;图表;教学;应用    
期刊
【摘要】从教几十载,见到的管理方式挺多。其中,成功的、能真正出效果的大致有三种:身先士卒型、和谐型、神秘型。而这些管理方式在有着各自优点的同时,又存在着它们各自无法绕过的缺点。本文所阐述的,便是这些管理方式的利弊。  【关键词】管理方式,优点,缺点     大至一国,小至一家,但凡要有条不紊地健康发展,管理工作实在不可忽视。事关千秋的教育工作更是如此。一个学校,无论大小,一个领导班子,无论人多人少
期刊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更应融入新课改理念,还课堂的真实面目。教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情绪以及思维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的进程,适时引入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思维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发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使本来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有情起来。  何为教学情境呢?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就是美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优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常规能源供应越来越短缺,环境污染越来越重,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资源等新能源越来越受青睐,尤其是雷电资源,根据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充分的利用,即可达到低碳排放,又可满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雷电成因,分布,危害,利用,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供应越来越短缺,价格越来越高,环境污染越来越重,风能、太阳能、地
期刊
新的课改理念、新的语文课标和新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的语文教育要彻底摒弃教师的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应积极倡导让孩子多实践,多活动,让孩子在新教材的实验中,在课堂上获得更多更自由的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有的教师认为强调课堂常规要求,就会遏止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活性,那么,教师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引起注意:  1.正确的认识  课
期刊
【摘要】聋儿教育作为教育体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与普通学校一样,把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点。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聋生综合能力方法。  【关键词】聋生,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知识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一位教育家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学要还原生活,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