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心曲 不谈风情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而散文在各种文学样式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较,散文在概括生活深度和广度上更全面,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情感的表达方面更细腻,更真实,更丰富。现在教材中选取的散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非常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础知识,还能激发他们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养成他们高效阅读和鉴赏散文的习惯与能力。散文的教学意义,就在于此。
  一、讲授法
  在散文教学中,讲授法主要运用在背景介绍、作者简介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讲解中。例如,高级教师程少堂在讲解《荷塘月色》时,运用讲授法介绍了作者朱自清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等,还讲解了一些写作手法的基础知识,比如,什么是通感,借景抒情如何运用,等等。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系统的、有逻辑的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在一般教学中,要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注意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而在散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启发性,发挥学生自主欣赏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以作者的视角去体会,去感受,那样学生才能成为能动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学习主体。例如,在讲解通感这种修辞方法时,应该尽量让学生体会语句中的各种感官的描写,味觉上的、视觉上的、听觉上的各种感受都体现在哪,不同感受之间是如何相互沟通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但理解了什么是通感,也能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二、讨论法
  讨论法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还是很广泛的,由于不同人对同一件事或物有不同的看法,大家通过讨论相互交流而达成共识,形成与作者的感情共鸣,或者个人的不同看法和感受,在同学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提高认识。例如,程少堂老师在《荷塘月色》的讲解中,说到《采莲赋》一段曾经被删除过,就“该不该删除”这一问题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了讨论。学生认为不应该删除,老师故弄玄虚说应该删除,于是学生就积极思考,找出证据劝服老师。
  通过讨论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欣赏和学习散文的主体意识,在散文教学中是教学方式很灵活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多数情况下,学生体验的思想感情是围绕教师指导的方向展开的,但在少数情况下,如果产生其他不同的观点,只要没有与大方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相违背,可以保留学生的不同观点。如果一味寻求统一,必定会挫伤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在处理分歧时,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
  三、阅读法
  不论是抒情还是写景记事,散文在语言上有其他文学形式不可比拟的美,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抓住语言美是必要的。
  朗读分为很多种,有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有教师播放配音朗诵,有学生分角色朗读,等等。程少堂老师讲授《荷塘月色》时,就特别注重朗读。在朗读之前,程少堂老师就提出了“把自己放进去”的朗读要求,让学生认为“我就是朱自清”。他认为,朗读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添加了对文章不同理解的个人色彩,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慢,就能看到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他要求学生把自己当做朱自清,进入作者的内心,使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自然流淌出来。这样就使学生完全融入到作者的感情氛围中,去感受,去体验,能够更加真切地理解作者的心境。
  通过以上几种常用教学法的简析,可以看到不同教学法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及优劣。语文教学方法要符合各种课文的不同特点,不管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因此,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课文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法,不同教学法的组合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教学中仍然存在只重视基础而忽略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注意调整教学方法,特别是散文的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目标。
其他文献
所有的学科当中,语文是最好教的,也是最不好教的。最好教是因为它是母语嘛,中国人(汉族)从小学说话就说的是汉语;不好教是因为它的综合性、广博性,可以说语文涵括了政治、历史、地理乃至生物、数学等科目的内容,却不可以说其他科目可以涵括另外多种科目。  教无定法,尤其对于纷繁复杂的语文学科来说,更是如此。对每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解读。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
期刊
在社会、家庭对高质量教育需求不断提高的时代大背景下,教师应本着凸显时代性、强调针对性、注重实效性的基本原则,在课改中积极行动起来。结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从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着力聚焦课堂,打造生本互动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一、课堂改革前的思考  思考之一:何谓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
期刊
有人说,教育的理想与梦想是天使,而教育的现实与困境是魔鬼,这话不无道理。当职业的倦怠在我们心田上潜滋暗长,当功利主义侵入了我们的灵魂时,我们真的需要沉下心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一、激发兴趣 改变认识  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只停留在作业和应付考试的层面上。这不是学生的错,也不是语文的错,而是语文老师的错。语文老师应该让学生发现语文的美,发现文学的美,发现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要做到这一切,必须
期刊
古人曾有“凤头”之说,意思是文章开头要像“凤头”那样精美引人。何谓“凤头”? 就是作文的开头要小巧、精致、漂亮、直奔主题、干净利落。但是,许多学生写作文时不会写开头,要么多此一举地解释话题,要么拖沓繁冗地复述材料,要么故弄玄虚,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令人费解。而对于高考作文而言,好的开头,往往能引起评卷老师的注意,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所以,应该重视作文的开头,在写好作文的开头上狠下功夫。  一
期刊
有人说现在是信息时代,还用读书吗?不由想起吕纯阳祖师说的一句话:“由来富贵原是梦,未有神仙不读书”。即使是神仙还要读书,何况是凡人呢?  有人说这是一个自我的时代,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有时人们更汲汲于追求富贵,淡忘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其实,人可以为了权利和物质不断去追求,但当一切浮华过后,一定会明白什么才是人生必需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提高生命的质量。  古人云:授
期刊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在《论语》中就有了对愉快教学的认识,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乐学”是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孜孜不倦。  然而,高中语文教学中诸多的积累,让教师陷入了困惑中:如何让学生愉快地背诵
期刊
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然而,实际上,语文总是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在于语文教学的单调刻板,盲目追求成绩,不注重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倡
期刊
高三复习进入二轮阶段,学生的作文已经比较规范,可以做到中心明确,思路基本清晰,结构也比较完整,只是对于中心论点的论证总是让人感觉不够充分。一些学生在分析原因时谈到,不知道该怎样论证分论点,只会讲述事例,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论证分析。于是,在“如何写好议论文核心段”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下面,以学生的习作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例1,成功需要脚踏实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便是这样。儿时的艰苦生活
期刊
读高中时,我是一个懒学生,很少自己主动去学习,有时连作业完成都成问题,高考成绩一塌糊涂。至今我一直在懊悔,为何当年没有勤快些。当了老师,走上讲台,我就不想让我的学生再走我的老路,留下太多遗憾,我总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我的故事,让他们引以为戒。可学生总感觉这事跟他们无关,只当作笑话过去了。算了,我还是勤快些,多督促督促他们吧。  我每天早早来到班里,很晚离开学校,主动询问学生有哪些问题需要我讲解,或者
期刊
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塑造了一尊雕像,名字叫喀戎(据说这是罗丹塑造的唯一一座非人物的雕像)。喀戎,是希腊和罗马神话中人面马身的怪物,罗丹雕塑的喀戎塑造的是——从那怪物马的躯体中,正在向外向上,挣扎出一个人的上半身来。这尊雕塑的寓意是明显的:它显示了人类在精神方面的进化。人类用了5500多年来完成他不再是半人半兽的怪物,而成为一个脱离了动物性的真正人的再生过程。问题是——人靠什么具有那一种持久的、伴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