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然而,实际上,语文总是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在于语文教学的单调刻板,盲目追求成绩,不注重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新课改也一再强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由于高考是指挥棒,相关部门、大多数家长和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导致老师上课时就是为了赶进度、出成绩。因此,现实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还是满堂灌、填鸭子似的教学,导致教改精神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甚至讨厌学语文。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诱发学生情感,激活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最终利用情感因素提高教学成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来熏陶和感染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并养成他们良好的情感品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和教材中的人物同命运,共呼吸,由教材中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在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可抓住史铁生的不幸遭遇和母子连心的相关情节,让学生联想自己生病时妈妈的表现,学生的情感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样的课堂就形成了求知自我需要的氛围,使学生带着情感体会课文中的人物,使他们与课文所反应的思想内容产生情感共鸣,那么,语言文字、艺术手法等分析与思想教育就不难处于和谐统一的境界之中了。
  二、倡导师生“平等”,创设互动课堂
  传统的观念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只是学而已。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在课堂上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在新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以“平等”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向“平等探讨”转变,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要与学生形成一种平等、互动、交流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学习氛围,享有交流对话的权利,这是创设互动课堂的前提条件。这种平等对话,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让学生在平等互动的愉快氛围中成长,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多媒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课堂生动有趣。一些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能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或给学生听一段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观察欣赏,以画面或音乐的激情引起学生莫大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渴望,从而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
  四、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不应仅仅教学生识字和阅读,更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学习应该渗透于生活的一切时空里,只有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利用生活中许多不自觉地运用语文的机会,自觉、有意识地学习语文,把社会当作课堂,这样,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平时可以开展朗诵、表演、讲故事、演讲等活动,真正让学生做到“能说会道,能歌善舞”,进而让他们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生活,是为了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其他文献
感悟生活,就要深入思考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是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到普遍、从表象到本质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在写作中,要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认识社会生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善于透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发现事物的本质,力求发掘深刻。  苏轼登庐山,正是反复认真地观察,才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并且由此深入思考,才感悟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而才有了千古绝句《题西林壁》,这是观察
期刊
杜甫之所以在诗歌史上拥有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前代诗歌比较宽容,主张“转益多师”而不轻易否定。他融合前人的创作经验,大量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特别是修辞手法,在炼字用词上力求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最终成就了众多的惊世之作。从安史之乱爆发到杜甫入川的四年中,国家动荡,王朝倾危,人民大量死亡,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满危险和艰难。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创作在血与泪的滋养下达到了巅峰状态,《春望》
期刊
一、全面兼顾,突破重点  针对新课标现代文阅读题在形式上为二选一的选考题,在复习备考时,对小说、新闻访谈、人物传记都给学生以指导,力求复习时考点全面兼顾。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不留盲点,不让学生的复习有疏漏;二是文体虽然不同,但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是相通的,而且有的技法还是相同的,可以彼此借鉴。  同时考虑阅读的难易程度、高考得分的统计数据,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人物传记的阅读上,力争有所突破。  二、复习
期刊
不少学生在周记里抱怨文言文学习很难,对文言文实在提不起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何更有效地教学文言文,是当前语文教师面对的难题。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在文言文的授课时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教学的导入非常重要,如果导入生动有趣,就可以消除学生“望古兴叹”的思想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对课堂导入精心设置。例如,《琵琶行》这一课,
期刊
所有的学科当中,语文是最好教的,也是最不好教的。最好教是因为它是母语嘛,中国人(汉族)从小学说话就说的是汉语;不好教是因为它的综合性、广博性,可以说语文涵括了政治、历史、地理乃至生物、数学等科目的内容,却不可以说其他科目可以涵括另外多种科目。  教无定法,尤其对于纷繁复杂的语文学科来说,更是如此。对每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解读。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
期刊
在社会、家庭对高质量教育需求不断提高的时代大背景下,教师应本着凸显时代性、强调针对性、注重实效性的基本原则,在课改中积极行动起来。结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从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着力聚焦课堂,打造生本互动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一、课堂改革前的思考  思考之一:何谓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
期刊
有人说,教育的理想与梦想是天使,而教育的现实与困境是魔鬼,这话不无道理。当职业的倦怠在我们心田上潜滋暗长,当功利主义侵入了我们的灵魂时,我们真的需要沉下心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一、激发兴趣 改变认识  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只停留在作业和应付考试的层面上。这不是学生的错,也不是语文的错,而是语文老师的错。语文老师应该让学生发现语文的美,发现文学的美,发现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要做到这一切,必须
期刊
古人曾有“凤头”之说,意思是文章开头要像“凤头”那样精美引人。何谓“凤头”? 就是作文的开头要小巧、精致、漂亮、直奔主题、干净利落。但是,许多学生写作文时不会写开头,要么多此一举地解释话题,要么拖沓繁冗地复述材料,要么故弄玄虚,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令人费解。而对于高考作文而言,好的开头,往往能引起评卷老师的注意,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所以,应该重视作文的开头,在写好作文的开头上狠下功夫。  一
期刊
有人说现在是信息时代,还用读书吗?不由想起吕纯阳祖师说的一句话:“由来富贵原是梦,未有神仙不读书”。即使是神仙还要读书,何况是凡人呢?  有人说这是一个自我的时代,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有时人们更汲汲于追求富贵,淡忘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其实,人可以为了权利和物质不断去追求,但当一切浮华过后,一定会明白什么才是人生必需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提高生命的质量。  古人云:授
期刊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在《论语》中就有了对愉快教学的认识,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乐学”是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孜孜不倦。  然而,高中语文教学中诸多的积累,让教师陷入了困惑中:如何让学生愉快地背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