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探析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的古诗词教学中,基于教学进度的需要和高考的考试说明的要求,往往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而重视答题方法和解题方略的传授,没有完全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美深刻地体现出来,导致学生很难深入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本文着重探析在古诗词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力


  古诗讲究节奏和韵律。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律诗更有严格的平仄、押韵要求,而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配乐歌唱的诗体。经典诗词往往是韵律与内容情感的完美融合。在日常教学中,诵读这一环节必不可少。通过诵读,学生在抑扬顿挫中体会诗歌的节奏美,身临其境,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融入自我的理解,获得不同的感悟。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品味,不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培养健全的审美人格,感受传统文化底蕴,体会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
  诵读有几个时间段,课前初读整体感知,课中诵读深入体会,课后诵读涵泳品味。不同的诵读阶段获得的审美经验是不一样的。例如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句极尽抑扬顿挫之能事,充满悲凉之感。学生初读,大体获得的感知是作者登高远眺,眼望萧瑟的秋景触发了作者的身世之悲。课中跟随老师再读,会具体感受那哀转不绝的猿声,想象鸟儿无枝可依飘零江面的孤苦,体会时光流逝的残酷,悲悯一代诗圣满头白发老病孤苦的形象。课后再读,诗人形象已经在学生脑中成形,经过学生涵泳品味,深入加工,融入自我的理解,一位才能绝佳却历经世事沧桑、命运多舛却又忧国忧民的诗人怎能不让人景仰敬佩!再读与初读的情感语调肯定完全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获得的审美体验完全不同。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先人的精神品格,体会先贤在历经千难万苦中如何自处自立,让学生感知悲壮的人生,积累审美经验,获得精神的滋养。

二、品味语言,对诗词进行理性赏析,体会诗歌的意蕴美


  诗歌的语言是精练的,形象的。表现形式上,常常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词一般按字数多少分小令、中调、长调。诗歌通过精练的语言传达深邃丰富的情感,想要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品味诗歌的语言是一种途径。
  高三的学生会接触“炼字”这一题型,出题人设置的题型常常是赏析动词、叠词、副词、数量词等;也会有“提炼并赏析意象”这一题型,不妨当作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赏析,一首诗歌也就是由这些词或短语组成。所以平时让学生养成品味诗歌语言的习惯,对诗词进行理性分析,体会诗歌丰富的意蕴,锻炼学生对诗歌语言的审美能力。例如刘禹锡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动词“下”与“收”形成鲜明对比,“下”字写出了王濬部众浩浩荡荡、势如破竹之势;“收”字写出了吴国兵败山倒的情景。一“下”一“收”之间,留下无限想象空间,两军部众如何交战,得胜者的骄态、失败者的颓态全融在这二字里。而这首诗歌又是怀古诗,不单单是描写西晋王濬的成功以及东吴孙皓的失败,作者实际是以古人古事来晓谕今人,这一“下”一“收”的情景今天的统治者是否也会重蹈覆辙呢?语言是情感的载体,这首诗歌前四句语言雄壮豪迈,气势磅礴,后四句语言含蓄厚重,苍凉慷慨,其实也正是情感表达的需要。当然,品味语言也可以从诗人的语言风格、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等角度来赏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三、发挥想象力,体会诗歌的画面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往往以少统多,意境深远。鉴赏诗歌,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再造作品情境,领会诗词的画面美、意境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想象力,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充分的想象,体会画面特点,感受作者情感表现,并且将自身的体验融入其中,品味玩赏,领会诗歌独特的意蕴,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例如周敦颐的《题春晚》,诗歌描写柴门花落、乌鸦归林、诗人小立、樵夫渔人归家等画面,来表现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安宁。简单概括画面内容还不够,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画面所蕴含的独特的美。可以想象:暮春傍晚,余晖斜照,落花点点,作者手掩柴门,放眼望去,天边几点归巢的乌鸦绕着树林斜飞,吟诗小立的作者斜倚栏杆,远远望见渔人和樵夫一个个走在回家的路上。好一幅村野薄暮时分谐和、静谧的画面,诗人置身于这恬静而富有生气的画面中,表现了他作为理学鼻祖的静而有生意的为人“气象”和人格修养。发挥想象力,可以用在诗歌鉴赏的任何一个阶段,为了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审美情趣,笔者认为尤其在与老师鉴赏诗歌结束后再次地想象,涵养性情,愉悦心灵。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诗歌的鉴赏基本是以做好习题拿到分数为主,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之后,眺望窗外,再次想象此诗此情此景,别有韵味。

四、小试牛刀,以写促进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审美鉴赏过程中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对于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教师会引领学生鉴赏并掌握这些手法。而学生实际创作运用机会少之又少,作文一般都是“诗歌除外”,教学、考试基本以鉴赏为主。所以,笔者建议不妨给学生提供写的机会,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那么写什么,如何写?诗歌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感均可以作为写作素材。某同学周末回乡下看到外婆种的辣椒颇有感受,写了一首《辣妹子》给我看:“斜日射园篱,椒红坠满枝。朱颜逢者喜,辣媚惹君痴。”另一同学不甘落后,写了回家见他祖父种田的情景:“旭日照农家,金风碧浪斜。闲来闻鸟语,忙里向桑麻。”题目是《庄园趣》。两首五言绝句,一唱一和,互相攀比较劲中展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语文素养得以展现。基于目前的大环境,学生自主独立创作也只能在课余碎片化时间里进行,教师可以帮助在校报或杂志发表,激励学生创作的热情。写诗,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某同学写《秋望》“落叶飘何处,流云天际来。丛芦遮碧水,老朽自悠哉”,和同学探讨“老朽”一词的妙处,说自己此时(数学刚考完试)的心境就如老朽一般,思维老迈衰朽,“悠哉”实则是愤激之语。另一同学补充说,我是“渔叟自悠哉”,看淡了成绩,反而更激励自己努力。不管是何种解读,学生在创作中,将自己的审美意识,通过遣词造句精雕细琢,以诗的形式表现,提升了审美鉴赏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审美趣味。
  综上所述,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品味语言、发挥想象力、诗词创作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审美人格。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太仓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小学低年段写话教学并不能凭空进行,不能为了写而写,而应该寻找联结点,把写话的内容和方法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联结点可以是观察、仿照课文、看图、游戏等。通过联结点,由此及彼,形成一篇优秀的写话。下面我就说一说我对低年段开展写话教学的一些思考。一、以观察说话为联结点,为写话未雨绸缪  1.以观察为写话作积累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结合课文学习,观
期刊
一、偶发事件催生的“校园小说”  一节班会课,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并修改班规细则。突然副班长小凡的一句“张老师,女生打人该不该扣分?”拉开了男女生唇枪舌剑的序幕。开局受制于人的女生为了打好翻身仗,七嘴八舌地数落男生的不是;而男生也不甘示弱,个个找到对阵的主角,争论不休。  看着他们不吐不快、欲罢不能的样子,一个念头闪过脑际:既然每个人都有强烈地向我“申诉”的愿望,那么就让他们写下来,一吐为快吧!要求一
期刊
儿童漫画作为漫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备漫画艺术的所有特征,以儿童为中心,题材总是设置为和儿童感兴趣的幻想与动物等,通过巧合与异常的手法把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夸张描绘。童漫作文也是儿童漫画作文,把漫画引进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发展小学生奇异想象力,挖掘学生思维潜能,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一、小学语文作文中奇异想象力的培养  (一)便于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相对活跃,对一切的事物都充满
期刊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很多学生一听到“作文”两个字就心烦,作文仿佛成了洪水猛兽,人人趋而避之,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好的教学方式引导。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学生的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重视和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精神,并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空间,学会与他人分享写作感受。”在强调素质培养与提升的当下,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也需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入手
期刊
语文的学习,主要就是让孩子有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它包括孩子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研究表明,家庭教育的优劣对于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影响重大。其影响不仅包括家庭的教育方式和物质条件,还有教育环境。一年级新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虽说在同一起跑线,但是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家长们培养孩子在
期刊
学生既是教的对象,也是课堂活动的主人,教学目标应针对学生而制订。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怎样做到目中有人呢?笔者以苏教版第四册《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为例,谈谈从手中有本到目中有人。一、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  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考察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若教学目标确定过高,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进程陷于停顿。《台湾的蝴蝶谷》其中一个目标是“展开想象,迁移与运用‘有的
期刊
低年级写字教学生本化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宽松的写字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习得正确的写字姿势,端正写字态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写中学”,提升学生写字素养。下面就课堂写字教学问题及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反思写字教学。一、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1.写字姿势不正确。课堂上五花八门的写字姿势,有趴在桌子上的,有脚放在凳子上的,有脸和作业本“亲密无间”的……握笔姿势也是花样百出,有用左手的,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思路相契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取向。有很多语文老师都认同这一观点,不少同行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很多时候看到的现象又不完全令人满意,无论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生硬地塞入“传统文化”,还是试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观点進行整合,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说文化教学的痕迹太过明显,以至于让学生认为文化是一种须记忆、得默写的对象。显然这
期刊
现今,初中部编教材收录了不少现代诗歌,但在实际教学中的处境则相当尴尬。学生学而不知,教师教而不获,师生似乎在云里雾里不断摸索现代诗的学习路径,但一腔的热忱始终难以换回真正的效用。那么,现代诗歌在教学上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何帮助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论的研究与最终行为实践的效果间差异太大。因此,我们迫切地希望将现代诗歌教学的诉求与诗歌的内在机理联系起来,对现代诗歌进行溯源解构,并找到若
期刊
老舍曾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儿童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拥有浓厚的探究欲望。怎样把多彩的生活引进儿童的习作视野,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激活语言的生命呢?笔者一直在认真思考与实践着。一、着眼内需,让语言尽显质朴的色彩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出,懂得写作是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应该说,习作是一种心声的自然流露,真实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曾经聆听过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