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4
[摘 要] 在传统的基础医学教育中,教师都过于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不断增长的社会卫生保健需求,医学教育将更加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但目前医学生还存在着医学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欠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距离,为此如何在医学教育尤其是解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实践,探讨了在解剖学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意义,在解剖学教学工作中,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融入人文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团结精神的形成,提高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医学生 解剖学 解剖学教学 体会
人文素質教育是一种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教育,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以医学价值为核心,以哲学思维的探究,追寻方法,以实现人和人的世界(医学人和医学人的世界)为目标的归宿[1]。然而我国长期实行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一种片面的教育意识,形成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长期对立,造成医学生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严重缺陷。如何将人文教育渗透于医学专业课中,使医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为塑造其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身心提供保障?作为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解剖学是医学生学习的先修课和必修课,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 有医学",解剖学无疑成了医学的重点课程。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显得尤为关键。如何在解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我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解剖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
在传统的人体解剖学甚以及其他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中,是以传授与继承知识为主体形式,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培养,一味地灌输业务知识。当前,尽管已经注意到了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进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淡化应试教育等等,但往往忽视了人文教育对大学文化建设以及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性。针对21世纪新的医学模式,医学在更高层面上弘扬人文神将是新世纪医学的主旋律,人体解剖学作为学生接触到较早期的、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使医学生解剖教学中受到医学人文教育的 熏陶,则是责无旁贷的。
2解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随之趋向融合。虽然是自然科学,但是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需求的动物,因此医学学科就必然要体现出人文关怀、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精神,真正实现科学技术和人文文化的统一。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医学基础教育不仅指医学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还应提升文化水平和医学伦理及职业道德水准。在学习解剖学的同时,学生还应该了解作为医生应该履行的义务,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建立救死扶伤的职业观,关心他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为医学事业奉献的意识。
3人文教育在解剖教学中的实践
针对目前解剖学教学的特点与实际,围绕人文教育和医学实际相结合,寓素质教育于专业知识教育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浅表的尝试:
3.1将医学人文知识融入解剖教学中
医学史作为一门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解剖学绪论中除了讲述一些基本的概念,学习方法外,还介绍解剖学乃至医学的发展史,通过对古今中外科学家们为医学,尤其是对解剖学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甘于奉献、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科学精神的学习,使医学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更多的了解,增加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好解剖学的积极性[2]。
3.2将人文教育介入到解剖学教学过程中
从医疗科技伦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体的概念是一个由尸体、活体、个体和群体所构成的特殊系统,尸体解剖室属于人体实验,因此在利用尸体作为学习对象的同时,应加入生命伦理观的教育,把生命伦理观作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感受人文关怀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由于解剖学教学的特殊性,作为刚刚进入医学殿堂的学生初次接触尸体标本以及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难免会有恐惧和厌恶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对初学人体解剖学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告诉他们保存的标本中几乎没有细菌和病毒,以打消他们的恐惧心理,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融入生命伦理观的教育,尽管尸体已经没有物质生命,但是其无私奉献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人文精神。在解剖学实验课上,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爱惜遗体标本,杜绝任何不尊重尸体的行为,认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习捐献者的高尚行为和献身精神。使学生明白"尸体"与"教具"之间的角色转换,更加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深切感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内涵。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树立“视遗体为患者”的思想,培“养珍惜生活、关爱生命”的职业道德[3]。为营造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思想基础。
3.3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要真正做到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根本的保障就是教师人文素质要高。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有着很强的向师性,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没有了人文素养,缺失了人文精神,教师是绝对不可能教好学生的。因此更加要求教师的人文素质要高。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从某种角度说,学会读书和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因此我努力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学习知识时我尤其注重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也是我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当然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所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必要的前提,这就是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人文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学生要像家长对待子女那样,给予感情投入,充分调动师生间的交往性、互动性。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以人性化的态度去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教育与解剖学的确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教育将成为医学界的教育所向。我们要充分发挥解剖学这门课程对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所起到的潜移默化作用,这将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为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明捷,张前德.医学人文与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304-307
[2]王玮、林清.浅谈学习医学史的意义[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41-42
[3]钟镇亚,田国忠,王国臣,等.解剖实习中以“误作知害”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1):65-66
作者简介
陈福壮,男,1981年12月24日出生,汉族,籍贯广西贵港,中级职称(讲师),学历本科,从事中职卫生教育工作10年.
[摘 要] 在传统的基础医学教育中,教师都过于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不断增长的社会卫生保健需求,医学教育将更加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但目前医学生还存在着医学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欠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距离,为此如何在医学教育尤其是解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人文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实践,探讨了在解剖学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意义,在解剖学教学工作中,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融入人文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团结精神的形成,提高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医学生 解剖学 解剖学教学 体会
人文素質教育是一种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教育,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以医学价值为核心,以哲学思维的探究,追寻方法,以实现人和人的世界(医学人和医学人的世界)为目标的归宿[1]。然而我国长期实行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一种片面的教育意识,形成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长期对立,造成医学生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严重缺陷。如何将人文教育渗透于医学专业课中,使医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为塑造其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身心提供保障?作为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解剖学是医学生学习的先修课和必修课,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 有医学",解剖学无疑成了医学的重点课程。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显得尤为关键。如何在解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我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解剖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
在传统的人体解剖学甚以及其他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中,是以传授与继承知识为主体形式,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培养,一味地灌输业务知识。当前,尽管已经注意到了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进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淡化应试教育等等,但往往忽视了人文教育对大学文化建设以及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性。针对21世纪新的医学模式,医学在更高层面上弘扬人文神将是新世纪医学的主旋律,人体解剖学作为学生接触到较早期的、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使医学生解剖教学中受到医学人文教育的 熏陶,则是责无旁贷的。
2解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随之趋向融合。虽然是自然科学,但是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需求的动物,因此医学学科就必然要体现出人文关怀、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精神,真正实现科学技术和人文文化的统一。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医学基础教育不仅指医学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还应提升文化水平和医学伦理及职业道德水准。在学习解剖学的同时,学生还应该了解作为医生应该履行的义务,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建立救死扶伤的职业观,关心他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为医学事业奉献的意识。
3人文教育在解剖教学中的实践
针对目前解剖学教学的特点与实际,围绕人文教育和医学实际相结合,寓素质教育于专业知识教育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浅表的尝试:
3.1将医学人文知识融入解剖教学中
医学史作为一门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解剖学绪论中除了讲述一些基本的概念,学习方法外,还介绍解剖学乃至医学的发展史,通过对古今中外科学家们为医学,尤其是对解剖学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甘于奉献、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科学精神的学习,使医学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更多的了解,增加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好解剖学的积极性[2]。
3.2将人文教育介入到解剖学教学过程中
从医疗科技伦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体的概念是一个由尸体、活体、个体和群体所构成的特殊系统,尸体解剖室属于人体实验,因此在利用尸体作为学习对象的同时,应加入生命伦理观的教育,把生命伦理观作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感受人文关怀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由于解剖学教学的特殊性,作为刚刚进入医学殿堂的学生初次接触尸体标本以及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难免会有恐惧和厌恶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对初学人体解剖学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告诉他们保存的标本中几乎没有细菌和病毒,以打消他们的恐惧心理,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融入生命伦理观的教育,尽管尸体已经没有物质生命,但是其无私奉献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人文精神。在解剖学实验课上,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爱惜遗体标本,杜绝任何不尊重尸体的行为,认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习捐献者的高尚行为和献身精神。使学生明白"尸体"与"教具"之间的角色转换,更加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深切感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内涵。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树立“视遗体为患者”的思想,培“养珍惜生活、关爱生命”的职业道德[3]。为营造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思想基础。
3.3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要真正做到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根本的保障就是教师人文素质要高。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有着很强的向师性,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没有了人文素养,缺失了人文精神,教师是绝对不可能教好学生的。因此更加要求教师的人文素质要高。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从某种角度说,学会读书和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因此我努力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学习知识时我尤其注重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也是我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当然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所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必要的前提,这就是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人文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学生要像家长对待子女那样,给予感情投入,充分调动师生间的交往性、互动性。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以人性化的态度去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教育与解剖学的确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教育将成为医学界的教育所向。我们要充分发挥解剖学这门课程对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所起到的潜移默化作用,这将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为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明捷,张前德.医学人文与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304-307
[2]王玮、林清.浅谈学习医学史的意义[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41-42
[3]钟镇亚,田国忠,王国臣,等.解剖实习中以“误作知害”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1):65-66
作者简介
陈福壮,男,1981年12月24日出生,汉族,籍贯广西贵港,中级职称(讲师),学历本科,从事中职卫生教育工作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