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周刊》:您刚从缅甸回来,《西游记》在国际上反响如何?
六小龄童:在全世界观众心目中,孙悟空和六小龄童是画等号的。所以有人叫我孙老师,或猴老师、六老师、六小先生、龄童爷爷等等。
5月底,我访问缅甸。缅甸第一副总统赛茂康和缅甸外长吴温纳貌伦都接见了我。赛茂康说:“六小龄童名字已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吴温纳貌伦表示,自己是“悟空”的忠实粉丝。
美猴王已成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友好使者。所以,我去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和平友好使者”的称号。现在我在中国、在东南亚家喻户晓。今后,我想用我的影响力去传播更大的正能量。
《中国周刊》:您怎么评价孙悟空这个形象?
六小龄童:《西游记》突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孙悟空是三教的融合。孙悟空首先是得道成仙,最后是斗战胜佛,但他的血管里面流淌的是儒家血液。从我个人来讲,也体现了三教合一:我先入道,后学佛。我的道学师父是黄信阳道长,佛教师父是一诚法师和星云法师。
《中国周刊》:《西游记》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动画和游戏。截至2013年,有人统计过,一共有42个版本的“孙悟空”。您怎么看各种版本的孙悟空?
六小龄童:从猴戏的表演风格看,我希望百花齐放,不要都和六小龄童一样。但是我看到有的人,想把我完全撇开,也想把观众完全抛开。甚至有人还说过,去动物园看两小时猴子,回来就可演猴戏。有这种想法的人必败无疑,他只能拍出来,自己制作成光盘,在家里自我欣赏。因为他心里没有观众。
我不是第一个演孙悟空的演员,但能有今天,我要感谢先贤。正是他们留下了丰富的资料、遗产,让我去研究、琢磨,最后才有我的今天。现在很多年轻人否定传统,要自己弄,也就出现了山寨的孙悟空、假冒的孙悟空等。
《中国周刊》:对于学艺者来说,学习猴戏最大的难度在哪里?
六小龄童:82版《西游记》播出后,观众有了心理定势,甚至认为“六小龄童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就是六小龄童”。以我为尺子去衡量别人,这个门槛就高了,所以就变成了“谁演谁死”。这话当然有些绝对。我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新生艺术要高于传统艺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灵山。只要坚持不懈,都有可能攀登高峰。
《中国周刊》:这些年来,您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
六小龄童:我觉得我有两个最大荣誉:一是,我到所有场合演讲,问场下成千上万的观众,谁没看过82版《西游记》,从来没有一人举手。再就是,我在河南嵖岈山拍西游时,一个野猴子突然给我敬了个礼。这个镜头被河南遂平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张保安给抓拍了。
《中国周刊》:您现在的梦想是什么?
六小龄童:我曾有三个梦想,现在实现了两个半。一是用17年时间,拍了电视剧《西游记》;二是拍了阚卫平导演的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我一人饰演吴承恩与孙悟空两个角色。如果说杨洁导演是我艺术上的第一个贵人,那么阚卫平导演就是第二个贵人;三是我计划用82版西游原班人马(除已过世的沙僧扮演者闫怀礼外),拍一部电影版《西游记》,同时建立西游记主题公园。
现在,江苏淮安西游记主题公园已立项,争取2016年开馆,电影版《西游记》也争取在2016年上映。
《中国周刊》:您常年呼吁不要恶搞名著,但现实是,恶搞之风好像愈演愈烈。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六小龄童:艺术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深厚的群众基础。“章氏猴戏” 之所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除了四代猴王的悟性和苦练外,也与人民群众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崇敬有关。但是,在浮躁风气盛行的今天,更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少一种起码的敬畏感。而这种缺乏尊重的心态,主要表现在恶搞成风和随意翻拍上。
我们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但真正属于世界级的名著不多,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对传统文化要多一些忧患意识,要心存敬畏。只有继承、创新、发展名著的义务,没有戏说、恶搞、糟蹋名著的权利。国家相关部门也要有一些明文做些惩戒性措施和指导性的意见,不要让雷人剧和恶搞剧出现了。
《中国周刊》:您经常穿红色衣服,有什么原因吗?
六小龄童:我的穿戴离不开猴文化图案。今天我穿的这个有西游图案的腰带是女儿从加拿大买的。至于穿红色衣服,有三层含义:一是显得年轻,积极向上,热烈奔放;再就是,我小时候希望戴上红领巾,红领巾是国旗一角;三是在中国戏曲上,孙悟空的脸谱主色调是红色,红色体现着正义。
六小龄童:在全世界观众心目中,孙悟空和六小龄童是画等号的。所以有人叫我孙老师,或猴老师、六老师、六小先生、龄童爷爷等等。
5月底,我访问缅甸。缅甸第一副总统赛茂康和缅甸外长吴温纳貌伦都接见了我。赛茂康说:“六小龄童名字已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吴温纳貌伦表示,自己是“悟空”的忠实粉丝。
美猴王已成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友好使者。所以,我去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和平友好使者”的称号。现在我在中国、在东南亚家喻户晓。今后,我想用我的影响力去传播更大的正能量。
《中国周刊》:您怎么评价孙悟空这个形象?
六小龄童:《西游记》突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孙悟空是三教的融合。孙悟空首先是得道成仙,最后是斗战胜佛,但他的血管里面流淌的是儒家血液。从我个人来讲,也体现了三教合一:我先入道,后学佛。我的道学师父是黄信阳道长,佛教师父是一诚法师和星云法师。
《中国周刊》:《西游记》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动画和游戏。截至2013年,有人统计过,一共有42个版本的“孙悟空”。您怎么看各种版本的孙悟空?
六小龄童:从猴戏的表演风格看,我希望百花齐放,不要都和六小龄童一样。但是我看到有的人,想把我完全撇开,也想把观众完全抛开。甚至有人还说过,去动物园看两小时猴子,回来就可演猴戏。有这种想法的人必败无疑,他只能拍出来,自己制作成光盘,在家里自我欣赏。因为他心里没有观众。
我不是第一个演孙悟空的演员,但能有今天,我要感谢先贤。正是他们留下了丰富的资料、遗产,让我去研究、琢磨,最后才有我的今天。现在很多年轻人否定传统,要自己弄,也就出现了山寨的孙悟空、假冒的孙悟空等。
《中国周刊》:对于学艺者来说,学习猴戏最大的难度在哪里?
六小龄童:82版《西游记》播出后,观众有了心理定势,甚至认为“六小龄童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就是六小龄童”。以我为尺子去衡量别人,这个门槛就高了,所以就变成了“谁演谁死”。这话当然有些绝对。我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新生艺术要高于传统艺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灵山。只要坚持不懈,都有可能攀登高峰。
《中国周刊》:这些年来,您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
六小龄童:我觉得我有两个最大荣誉:一是,我到所有场合演讲,问场下成千上万的观众,谁没看过82版《西游记》,从来没有一人举手。再就是,我在河南嵖岈山拍西游时,一个野猴子突然给我敬了个礼。这个镜头被河南遂平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张保安给抓拍了。
《中国周刊》:您现在的梦想是什么?
六小龄童:我曾有三个梦想,现在实现了两个半。一是用17年时间,拍了电视剧《西游记》;二是拍了阚卫平导演的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我一人饰演吴承恩与孙悟空两个角色。如果说杨洁导演是我艺术上的第一个贵人,那么阚卫平导演就是第二个贵人;三是我计划用82版西游原班人马(除已过世的沙僧扮演者闫怀礼外),拍一部电影版《西游记》,同时建立西游记主题公园。
现在,江苏淮安西游记主题公园已立项,争取2016年开馆,电影版《西游记》也争取在2016年上映。
《中国周刊》:您常年呼吁不要恶搞名著,但现实是,恶搞之风好像愈演愈烈。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六小龄童:艺术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深厚的群众基础。“章氏猴戏” 之所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除了四代猴王的悟性和苦练外,也与人民群众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崇敬有关。但是,在浮躁风气盛行的今天,更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少一种起码的敬畏感。而这种缺乏尊重的心态,主要表现在恶搞成风和随意翻拍上。
我们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但真正属于世界级的名著不多,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对传统文化要多一些忧患意识,要心存敬畏。只有继承、创新、发展名著的义务,没有戏说、恶搞、糟蹋名著的权利。国家相关部门也要有一些明文做些惩戒性措施和指导性的意见,不要让雷人剧和恶搞剧出现了。
《中国周刊》:您经常穿红色衣服,有什么原因吗?
六小龄童:我的穿戴离不开猴文化图案。今天我穿的这个有西游图案的腰带是女儿从加拿大买的。至于穿红色衣服,有三层含义:一是显得年轻,积极向上,热烈奔放;再就是,我小时候希望戴上红领巾,红领巾是国旗一角;三是在中国戏曲上,孙悟空的脸谱主色调是红色,红色体现着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