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为尺子去衡量别人,门槛太高了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aiyou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周刊》:您刚从缅甸回来,《西游记》在国际上反响如何?
  六小龄童:在全世界观众心目中,孙悟空和六小龄童是画等号的。所以有人叫我孙老师,或猴老师、六老师、六小先生、龄童爷爷等等。
  5月底,我访问缅甸。缅甸第一副总统赛茂康和缅甸外长吴温纳貌伦都接见了我。赛茂康说:“六小龄童名字已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吴温纳貌伦表示,自己是“悟空”的忠实粉丝。
  美猴王已成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友好使者。所以,我去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和平友好使者”的称号。现在我在中国、在东南亚家喻户晓。今后,我想用我的影响力去传播更大的正能量。
  《中国周刊》:您怎么评价孙悟空这个形象?
  六小龄童:《西游记》突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孙悟空是三教的融合。孙悟空首先是得道成仙,最后是斗战胜佛,但他的血管里面流淌的是儒家血液。从我个人来讲,也体现了三教合一:我先入道,后学佛。我的道学师父是黄信阳道长,佛教师父是一诚法师和星云法师。
  《中国周刊》:《西游记》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动画和游戏。截至2013年,有人统计过,一共有42个版本的“孙悟空”。您怎么看各种版本的孙悟空?
  六小龄童:从猴戏的表演风格看,我希望百花齐放,不要都和六小龄童一样。但是我看到有的人,想把我完全撇开,也想把观众完全抛开。甚至有人还说过,去动物园看两小时猴子,回来就可演猴戏。有这种想法的人必败无疑,他只能拍出来,自己制作成光盘,在家里自我欣赏。因为他心里没有观众。
  我不是第一个演孙悟空的演员,但能有今天,我要感谢先贤。正是他们留下了丰富的资料、遗产,让我去研究、琢磨,最后才有我的今天。现在很多年轻人否定传统,要自己弄,也就出现了山寨的孙悟空、假冒的孙悟空等。
  《中国周刊》:对于学艺者来说,学习猴戏最大的难度在哪里?
  六小龄童:82版《西游记》播出后,观众有了心理定势,甚至认为“六小龄童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就是六小龄童”。以我为尺子去衡量别人,这个门槛就高了,所以就变成了“谁演谁死”。这话当然有些绝对。我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新生艺术要高于传统艺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灵山。只要坚持不懈,都有可能攀登高峰。
  《中国周刊》:这些年来,您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
  六小龄童:我觉得我有两个最大荣誉:一是,我到所有场合演讲,问场下成千上万的观众,谁没看过82版《西游记》,从来没有一人举手。再就是,我在河南嵖岈山拍西游时,一个野猴子突然给我敬了个礼。这个镜头被河南遂平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张保安给抓拍了。
  《中国周刊》:您现在的梦想是什么?
  六小龄童:我曾有三个梦想,现在实现了两个半。一是用17年时间,拍了电视剧《西游记》;二是拍了阚卫平导演的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我一人饰演吴承恩与孙悟空两个角色。如果说杨洁导演是我艺术上的第一个贵人,那么阚卫平导演就是第二个贵人;三是我计划用82版西游原班人马(除已过世的沙僧扮演者闫怀礼外),拍一部电影版《西游记》,同时建立西游记主题公园。
  现在,江苏淮安西游记主题公园已立项,争取2016年开馆,电影版《西游记》也争取在2016年上映。
  《中国周刊》:您常年呼吁不要恶搞名著,但现实是,恶搞之风好像愈演愈烈。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六小龄童:艺术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深厚的群众基础。“章氏猴戏” 之所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除了四代猴王的悟性和苦练外,也与人民群众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崇敬有关。但是,在浮躁风气盛行的今天,更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少一种起码的敬畏感。而这种缺乏尊重的心态,主要表现在恶搞成风和随意翻拍上。
  我们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但真正属于世界级的名著不多,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对传统文化要多一些忧患意识,要心存敬畏。只有继承、创新、发展名著的义务,没有戏说、恶搞、糟蹋名著的权利。国家相关部门也要有一些明文做些惩戒性措施和指导性的意见,不要让雷人剧和恶搞剧出现了。
  《中国周刊》:您经常穿红色衣服,有什么原因吗?
  六小龄童:我的穿戴离不开猴文化图案。今天我穿的这个有西游图案的腰带是女儿从加拿大买的。至于穿红色衣服,有三层含义:一是显得年轻,积极向上,热烈奔放;再就是,我小时候希望戴上红领巾,红领巾是国旗一角;三是在中国戏曲上,孙悟空的脸谱主色调是红色,红色体现着正义。
其他文献
还记得年少时食物的味道吗?近年来,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在感慨,瓜果菜粮的产量越来越高,卖相越来越鲜亮诱人,但当年甜香可口的味道却不见了!  化肥堆出来的粮食就如同蛋白粉催生的肌肉一样,总不免给人外强中干的感觉。餐馆里的食物香气四溢,但我们都清楚,那大都是让我们眼花缭乱的调味品的杰作,而非天然的味道。民以食为天,缺失了食物的好滋味,我们的日子能否依旧过得有滋有味?  好味道都去哪儿了  金融行业里有个“
期刊
“耶稣站在一条船上,向聚集在岸上的众人讲撒种的比喻。大意是:有一个人撒种,有些种子落在没有土的路旁,种子被鸟吃掉了;有些落在只有浅土的石头上,幼苗被太阳晒焦了;有些落在荆棘丛里,幼苗被荆棘挤住了;还有些落在好的土壤里,得到了好收成。这个比喻的意思似乎十分浅显:种子必须落在好的土壤里,才会有好的收成。”著名作家周国平在《种子和土壤》一文中如此写道。  再好的种子也无法与生病的土壤来一场美好联姻,再肥
期刊
在湖南湘潭,62岁的申传宗(化名)在端午过后把自家稻田插秧了。家里的独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家里只剩下老两口。随着年岁的增长,田里的活越来越力不从心。4年前,老申把两季稻改成了一季稻,这一季的水稻刚好够家里一年的口粮。  村子里像老申这样一年只种一季稻子的,还有十几户人家。另外十几户人家,因为举家进城务工,田地彻底撂荒。  在黑龙江绥芬河,自5月22日公路口岸首次受理进口俄罗斯
期刊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哪里并不重要,因为在广大农村的很多地方,都曾经和正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何时并不重要,因为在这个建设的时代,随时随刻都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事情中,那些人们都在做什么?都在想什么?  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事情中,那些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都在说什么?都能做什么?  田庆昌:在工地上寻找证据  田庆昌开着夏利车,围着工地搜集着一些东西。工地周围是松软的
期刊
浓重的饭香味儿随着袅袅烟气儿止不住地飘了出来,探头看向锅里,米饭粒粒饱满,晶莹温润,具足品相。等不及地夹一口放入嘴中,软糯绵长,令人回味。围坐一桌的众人连连称赞。  东家刘达满脸含笑,逐一将这餐米饭及桌上菜肴的特点、来历、营养价值娓娓道来。这样的场景,他再熟悉不过。事实上,他很享受这样一个过程,“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陪人吃饭。”  这是他的团队花三年时间,种出来的粮食——品质达至极致的粮食。他对它
期刊
高山流水风景如画,古刹青灯缱绻文化。在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伫立着“蓟县”这样一座小城,倾近都市又远离尘嚣,依傍大自然却不单单依附于岁月财富。  在这个快速消费时代,旅游逐渐成为提升城镇化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如何打造出独具风情的生活空间?资源整合和模式经营这两项环节,无疑将成为区域化经济道路上的最佳路标。“蓟县,就是很好的例子。”北京绿维创景设计院院长林峰开门见山道。  作为一个曾经的媒体人,现
期刊
蓟州旅游集团董事长王彦军不止一遍地对《中国周刊》记者讲述他小时候在八仙山山村的生活:流水潺潺,绿树良田……  从传统的炸石头卖建材,到用生态理念发挥山区特色旅游产业,蓟县人靠自己的勤劳和创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  在天津市辖的唯一的山区县城及旅游“后花园”定位的基础上,蓟县的管理者作出了适合蓟县发展的建设规划。县委书记肖松对《中国周刊》记者说 :没有一个好的规划,城市一定会付出代价。  肖松被网友们
期刊
中国周刊:在中国,儒商应该是个比较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你怎么看待?  茅忠群:其实东南亚也有这种叫法,就像我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有一些人也称我为儒商,这个所谓的儒商就是指你是读书人办企业。现在再这样说就是太确切了,真正的儒商应该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价值观来经营这个企业,把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才能认为你是儒商。  中国周刊:现在“国学班”火了,你觉得它和曾经火过的“总裁班”一样
期刊
种地坚持“六不用”——不用化肥、农药、农膜、添加剂、除草剂、转基因,有了老鼠就养猫、有了蚜虫养瓢虫、土壤硬了养蚯蚓,养了两只鸽子,因为迷人的农场风光,拐来一群鸽子……这些趣事儿都发生在弘毅生态农场。  “农场主”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原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蒋高明。在科技时代,这个叫“高明”的博导,如此“复古”,意欲何为?  2006年7月18日,蒋高明带领一
期刊
最近,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将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遵循市场原则,顺应发展需要,消除不合理的政策壁垒……政府正在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准入门槛,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对外开放将会进一步扩大。  自从去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其中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后,改革的步伐正式加快。中国金融业在经历了几乎没有风险的野蛮生长后,伴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