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出心裁教“提问”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zat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包括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老师的提问,则是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最后解决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很难提出自己真正不明白的问题,一节课下来,学生许多不明白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样看来,学生的提问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针对以上问题,我及时反思,认真改进,努力在如何让学生喜欢提问、愿意提问、会提问并且提的问题有价值等方面做了研究和实践。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部分同学在刚接触这种方法时都会感到很好奇,也很感兴趣,认为自己只要有问题,就可以提出来,老师就给解决。这时作为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做到有问必答,同时培养学生随时记录自己阅读困惑或问题的意识,并让这种意识根深蒂固。只有有了这种意识之后,学生才会敢问、想问。
  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师:《变色龙》一课可谓字字珠玑、语语惊人,我们是很难一下子就读懂的。我问几个问题看看?
  生:……
  师:文章一开头就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请问:本文是一篇小说,人物是虚构的,怎么不说“警察”奥楚蔑洛夫?而说警官?
  为什么要强调是新的军大衣?“醋栗”是什么?……
  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在文本解读中“思考越深入,问题越多;问题越多,越能做深入细致的解读”,如此良性循环下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容易提高。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学情,重视“先学后教”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学不是我们讲解文章的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走进文本,走到语言文字当中去提高解读的能力,也就是说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示范提问方法,提高发问的能力
  刚开始时,学生根本不会提问,提的问题乱七八糟,往往既耽误时间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这个时候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他们不知如何提问、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应当通过示范提问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尝试进行提问。
  1.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提问。
  一些课文的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对这类课题进行分析,就能提出较好的问题。如《蜡烛》一文,有学生提出:本文为什么要以“蜡烛”为题?蜡烛的含义是什么?谁的蜡烛?哪里的蜡烛?为什么要放在苏联红军的坟前?这样在问题的引领下,对于文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从文章思路上进行提问。
  如在学习《珍珠鸟》一课中,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提问:珍珠鸟为什么会由先前的怕“我”,到后来却能“趴在我的肩头睡着”呢?
  3.引导学生从重点句、重点段进行提问。
  如《社戏》中“月夜行船”的几段,可以引导学生提问: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我”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4.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角度提问。
  如《最后一课》可引导学生提问:文章是如何刻画韩麦尔先生的形象的?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又是如何产生的?
  5.引导学生从写作特色方面提问。
  如《口技》一课中,可引导学生提问:文中写宾客的反应有什么作用?文章前后交代简单的道具又有什么作用?
  相信学生在不断的引领中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困惑,摆出自己的发现,以问题的形式与人交流,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语文水平,久而久之就会提问了,并且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提升整合能力,发挥问题的效能
  既然老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筛选、整合,不断提高这种整合能力,发挥问题在文本解读教学中的最大效能。如我在与学生一起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时,让学生依据上面的几种方法,全班同学提出了48个问题,对这48个问题进行整理后,归纳出五个问题,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阿长是个怎样的人?2.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3.文章为什么先写了长妈妈的坏处,又写长妈妈的好处呢?4.文章为什么从对长妈妈的憎恶又到喜欢呢?5.阿长与《山海经》究竟有什么关系?中间为什么还要插上远方的叔祖的事呢?
  以这五个问题来贯穿课堂,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更为重要的是在让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争取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甚至有些问题老师与学生可能会不谋而合。这样的课堂既有生成又有预设,学生会从中学到更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实施,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式在语文教学的实施,关键就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只要能攻破这一难关,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学习中找到快乐的。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的生活面窄并且生活单调,教师的教学方式未能创新,学校的教育思想还没转变,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着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相协调、与学生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普遍的现象:  一、教师教学落实不到位  问题一:以书面为主,以口语为
期刊
像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差异和多样性一样,小学生群体也存在着智力类型、学习风格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造成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快慢高低。教师应着眼于发展,把差异当作一种教育资源去珍惜、去开发,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选择: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智力是完全相同的,当他们面对同样的数学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会凭借自己的经验、用自己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
期刊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江泽民同志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明确地给我们指出了当今的教育趋势和使命——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至关重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紧密贴近生活,着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尤其显得重要。  关键词:审题 解题能力 思路 策略 培养  数学解题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一般是指综合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逻辑思维规律,整体发挥数学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水平,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其中包括了思维创造的能力。
期刊
摘 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语文课堂的阅
期刊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我们所教的每个学生都是一座潜能金矿,作为教师,我们要像挖宝人一样去挖掘、去开发学生的潜能。而每一位学生也都渴望成功,希望自己成为学习、生活的强者。那么怎样才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呢?作为一种智力资源,学生学习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师能合理地充分有效地开发挖掘,那么每个学生都将是优秀的人才。  一、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
期刊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但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教学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精心设计,不能为了用而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循“能用则用,有用则用”的原则,追求实效,宁缺毋滥。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
期刊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小学生背诵、学习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使孩子终生受益,好处数不胜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腹有诗书气自华”,说得都是诵读积累古诗的好处。  当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偏于说教,属于真正名家名篇的太少,像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的历代诗文精品选得很少很少,从而失去了民族性这个根,这无疑影响了人文素养的形成。
期刊
摘 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当今时代给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我们语言教学工作的挑战。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教师示范和播放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示范,提供多种说的机会,进行多种方法训练。  关键词:小学生 说话能力 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存在一种错误认识,重视读写教学,淡化了听说教学。这违背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也不符
期刊
摘 要:我国正处于科教兴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这是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的迫切需要。但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从根源上影响了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本文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综合素质 提高 小学生  封闭、僵化是传统教育的顽症,与“早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现实要求相距甚远。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