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张北齐 风向标在向哪里摇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l_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滑
  成绩平平 风头不再
  2012年11月25日,张大千《番女掣厖图》立轴在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首场拍卖会上亮相。这件作品作于1944年,上绘两位少数民族女子及一大一小两犬,颇具异域风情,人物与动物的情态、动作极为生动,堪称张大千画作中的精品。这件作品在拍前即被认为是此次保利香港首拍中的“重头戏”,备受瞩目,可说是被寄予厚望,更被业内人士定义为2012年秋季拍卖中最重要的张大千精品之一。
  然而,这样一件精品在拍前的估价仅为720万至920万港元,可谓十分“低廉”。而其最终成交价则为4830万港元,在当时成为张大千2012年度拍卖作品中的最高价,已算得上是众望所归,但却在张大千历年拍卖成交拍品中仅仅位列第26位。
  一个月之后的12月27日,另一件张大千的佳作《烟江叠嶂》立轴现身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以5232.5万元成为2012年秋张大千作品拍卖最高价。可是,如果放在张大千的所有拍卖作品当中,《烟江叠嶂》却仍算不上一线,位列14位,与张大千最高拍卖记录《嘉耦图》的1.91亿元相去甚远。除了这两件作品,2012年中张大千拍卖价格较高的作品还有2932.5万元的《李检法定林萧散图》镜心、2875万元的《晚波渔艇》立轴、3426万港元的《忆远图》镜框、2530万元的《致张群山水花卉册》24开册页等等。
  综合来看,张大千作品在2012年度中的成交状况大概只可以用表现平平来形容,难以与前两年的红火同日而语。
  齐白石在2012年拍场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2012年12月3日,齐白石《祖国颂》立轴在北京保利秋拍上以8280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为齐白石2012年度最贵的作品。这件“主旋律”题材歌颂祖国的作品在齐白石艺术创作中十分罕见,而就是这份新奇使它顺利“夺冠”,并在齐白石所有拍卖作品中位列第6名。如果说这件作品的成交价基本表现出了齐白石的市场价格,那么他更为擅长和更加广为人知的题材作品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10月7日,中国嘉德香港2012拍上推出了一件齐白石的《设色山水图册》10开册页。类似的设色山水册页曾在2011年中国嘉德秋拍中出现过,当时的那一套12开册页以超过1.94亿元的高价成交,迄今仍占据着齐白石作品拍卖成交记录的第二把交椅。因此,这一套10开册页理所应当也被寄予厚望。最终,此10开册页以4600万元的价格成交,不及此前那套12开册页成交价格的四分之一。但是,这套10开册页却是2012年度第二高价的齐白石拍卖作品。
  除此之外,在2012年度上拍的齐白石作品成交价格皆在3000万元以下,如2415万元的《松鹰》镜心、2277万元的《芙蓉阁仙家》镜心、2185万元的《人物》四屏等等。齐白石作品在中国内地向来拥有最为广阔的市场,然而其在2012年度的表现确实差强人意。与2011年的辉煌相比,反差强烈。
  症结
  大势所趋 正常回调
  在某种意义上,“领头羊”的表现即是整个市场状况的缩写。考察2012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表现,的确也如同“南张北齐”一样,几乎是全军遭遇“滑铁卢”。
  2012年度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整体下滑,其根本症结在于经济的疲软。在海外经济大势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中国各类市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政府在经济危机严重时期投入救市的资金也逐步消耗殆尽,市场由此走入衰落期,也就成了必然。
  在这种大坏境下,“南张北齐”作为市场的“领头羊”,其表现也就更为敏感和明显。当市场流动资金充裕的时候,他们的作品疯狂上涨、势头迅猛,在他们风采最盛的2011年春季,香港苏富比推出的张大千《嘉耦图》立轴斩获1.91亿港元,而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更是创下4.255亿元的天价。不仅如此,在《嘉耦图》大放异彩的同时,同场竞技的另外几件张大千作品也均战绩不菲,几件当时的高价作品时至今日仍占据在张大千作品拍卖排行榜的前列。
  在内地的齐白石市场上,由于4.255亿元的天价效应,使“齐白石热”一直延续到秋季,2011年秋拍中的《山水册》12开册页获价1.94亿元、《芭蕉书屋》立轴竞得9315万元,皆成为2011年度齐白石拍卖作品中的佼佼者。
  据世界知名艺术品市场研究公司Artprice的报告显示,2011年,在其追踪的45万多个艺术家当中,张大千和齐白石成为领头羊。张大千作品的拍卖收入达到5.067亿美元,荣登全球之首,紧随其后的是齐白石(4.451亿美元),连安迪·沃霍、毕加索都被这两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甩在了后面。
  或许正是此前的飞速上涨奠定了之后回落的基调,过快的上升对于一个年轻的市场而言,有时未必是好事,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南张北齐”在2012年度的回调正是市场的基本规律使然。市场不景气,使得买家惜售;市场缺乏精品,导致价格上不去。这样一种因果关系铸就了“南张北齐”在2012年度的整体表现。
  未来
  市场领袖 仍有潜力
  “南张北齐”在中国近现代市场上具有广泛的人气,甚至可以说,无论到什么时候,他们都必然是这块市场的领军者。按照一般市场的自身规律,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作品在未来转跌为升似乎是必然的。
  张大千在中国内地成名较早,又是“渡海三家”之一,在港台及海外市场一直备受关注。在香港佳士得与香港苏富比的拍场上,张大千作品一直是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的重头戏。在其作品拍卖成交榜单的前十位,有5席出自香港苏富比拍卖。在香港佳士得历届拍卖会中,也多有张大千精品面市。
  然而,大多数中国藏家尤其是内地藏家所重视的仍然是张大千的传统风格作品,其中大多为仿古之作,只因为技艺精湛而博得众多厚爱。事实上,张大千晚年所创的泼彩、泼墨作品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那些抽象、半抽象的作品更是一个艺术家的独特感知,甚至说具有更高的艺术成就,其中的优秀作品如《爱痕湖》、《瑞士雪山》也在近两年的内地市场创出高价,但无论从上拍数量还是成交价格上,都仍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随着国内藏家艺术品位的逐步提高,这部分作品或许可以成为日后张大千作品新的价值增长点。
  与颇具“西洋范儿”的张大千截然不同的齐白石,多年来稳坐中国内地近现代书画拍卖的第一把交椅。齐白石的作品雅俗共赏,简而言之便是十分“讨喜”,因为喜爱他作品的人也为数众多。更加难得的是,齐白石的作品数量巨大,这就为系统购藏奠定了基础。
  张大千在港台及海外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而齐白石的作品拍卖记录却几乎无一例外在内地诞生。但随着齐白石的名号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上打响,相信也必然会引来一些外来的目光,如果他的作品受众能够越来越广,那么未来的市场也会有一个新的转折。
其他文献
2005年,鸿运斋参与故宫乾隆皇帝晚年会所——倦勤斋的室内装饰大修工程,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相识于北京。倦勤斋是乾隆皇帝晚年时的休憩之地,当时国力强盛,所以室内装饰所用巧夺天工、奢侈之至。单是墙壁,底板采用紫檀木护板,在紫檀木上用细如发丝的竹丝镶成嵌万寿纹,最后贴上竹黄山水画(这两项工艺已失传200余年)。2004年故宫在全国寻找能完成这一“失传”工艺的能工巧匠,最终仅有何福礼大师掌握这“失传
期刊
10年前,著名作家海岩在北京花4万元收藏了一对海南黄花梨圈椅,今天已涨到150万元一对。究其上涨的原因,一是“海黄”资源已枯竭,二是海岩有投资眼光,要玩就玩高端的。  鸿运斋在2005年参与故宫倦勤斋室内装饰工程的基础上,受倦勤斋紫檀镶竹丝嵌玉门窗的启发,创意研制了整套宫廷皇家工艺的奢侈家具,有沙发、大衣柜、床、梳妆台、书橱、写字台、八仙桌、餐桌、太师椅、花架、案几等。2007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期刊
7月9日中午11点48分,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出一则名为“国博百年馆庆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亮相”的报道。报道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庆祝建馆100周年的精品展览做了简要介绍,尤其突出了名为“佛罗伦萨和文艺复兴”的展览。报道时,画面中的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敏感部位被打上马赛克,此举随即引发网友争议。  面对网友的争议,央视在新闻首播4个多小时后作出改变。当日15点54分此新闻复播时,大卫身上的马赛
期刊
纸制品收藏的好处,大家说了不少,我最近有一新的体会,每当有文艺名家去世,我几乎都能在自藏的报刊杂志中找到相应的纪念性材料,用以寄托哀思,同时又升华了藏品的特殊意义,譬如已故丁聪、张仃等艺术家,我都能马上找出他们艺术生涯早期的履痕。最近以94岁高龄离开我们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我马上想到了几本老杂志中张瑞芳的老照片,当然我所说的不是很常见的照片,而是抗战初期张瑞芳参加抗敌宣传队时的集体合影,它的历
期刊
上世纪50年代,年画中的新事物多是农业生产上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当时工业不发达,没有新事物可表现;另一方面,年画更大的市场在农村,其内容自然着重表现适合农村的新事物,比如新的生产用具,从最初的新农具的试用,到后来拖拉机的使用,再到后来的现代化机械化,有多少张年画来表现?不计其数。  “敲打”出来的拖拉机  以拖拉机为例,较早的有1952年李琦创作的《农民参观拖拉机》,后来就很多了,笔者粗略地翻过
期刊
成百上千年地经久不衰,这不正体现了“老字号”最突出的“质量第一”的特点吗?  “洋行”、“老字号”并不是我们的印象中应该同时出现的概念,但通过整理研究考证自己的藏品,笔者对“洋行”和“老字号”这两个名词有了更多的思考,且认为有重新认知的必要。如今能提出并探究“洋行”与“老字号”的关系,应该说是个创意。  年少时,笔者并不大关注“洋行”,也不知那里到底卖些什么?还会自然地把洋油、洋火与“洋行”连在一
期刊
今年端午节北京雨水多,因此想起藏书的话题。  在酒仙桥Indigo(颐堤港)“百灵鸽”买了牛津版董桥的《绝色》和《故事》,忍不住在雨中的车里就要阅读,因为《绝色》讲的大抵是装帧精美的英文旧书,诱惑力实在难以抵挡。《故事》此前我已经买了“作家”版,灰色纸封面,不亚于手里的布面精装本。于是想到其实藏书无所谓非那种不可。  90后的孩子常说旧书都让你们买光了,我们没什么可藏的了。我自己的经验则是藏书未必
期刊
凡天下各国,中华各省,金银珠宝、古玩玉器、绸缎估衣、钟表玩物,无不毕集其中。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  每座城市都会有个市中心,即使在百年前也不例外。在这样的繁华地段中,旺铺、字号林林总总,各有特色。这种茂盛的生机似乎具有某种魔力,牵引着人们的脚步难以停歇。如此热闹的生活气息,不仅成为老百姓们纷纷来此购得生活所需的场所,也令不少或是具有商业眼光、或者原本就是为了糊口的人争相希
期刊
“寻城记”——寻的并非美食、并非美景,更并非美女,而是一城一地的收藏历史、收藏文化。近日,北京匡时发起的“收藏寻城记”——中国收藏地理发现之旅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不禁让同事们回想起前几年本刊即开始做的“收藏城市”系列专题策划,收藏本是个大概念,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城市发现之旅——搜罗中国的城市收藏文化,探寻在不一样的地理、历史背景下,收藏文化的多样呈现。  中国的孩子自小学起,便被教之中国“地大
期刊
京城民间的歇后语中,关于老字号的有不少。比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这些听起来亲切朴实的市井俚语,生动地表述了老字号的品牌特色。  什么是老字号?无疑,往细里说,年头长、东西好、讲诚信是最基本的评判标准;拔高了看,它不仅是城市的一道商业景观,更是中国商业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万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