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英国基础教育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暑假,BBC纪录片《中国式教育》在网上热播,片中展现的中英教育方式冲突,在两国都引起巨大争议。英国和中国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他们的课程和我们有哪些差别?他们的老师是否也像我们这样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借中英连线校际交流的机会,我们走进了英国的中小学校,带着这么多的疑问,近距离观察了英国的基础教育。
  不以上大学为目标的中学教育
  我们来到一个名为沃灵顿的小镇,位于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中间。朋克斯中学(Penketh High School)是当地规模较大的一所中学,在校生1000余名。学校外观普通,没有高大的门楼,水泥路面粗糙,教室装修简单但功能完善,很多地方都是一室多用,比如刚开完教工大会的会议室,转眼间就变成了舞蹈室。
  参观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课程。对体育课的印象尤为深刻:足球、室内篮球、蹦床、跳舞机……形式各样,丰富多彩。当看到蹦床上的孩子们兴奋地尝试着蹦得更高一些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万一有孩子出事了怎么办?”听翻译转述了我的疑问,体育老师拍着胸脯说:“有我呢!”我又问:“如果受伤了呢?”翻译答道:“老师会处理的。”我还不死心地继续追问:“如果伤得很重,谁来负责任?”听了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司空见惯的问题,翻译一脸惊诧,回答说:“有医院,我们医院看病是免费的!”听到这,我心头释然。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差异,英国的学校也不例外。在一间小教室里我们看到了几名学困生,老师正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一组初中一年级的孩子们在练习“数数有几个方块”,这是我们国内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另一组的孩子们在练习能不能拼成正方形,老师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
  在和英国学生代表座谈时,我问了一个好奇已久的问题,中国的中学生都在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英国的中学生是不是也把上大学当成主要目标?对方告诉我,英国很多孩子中学毕业后就可以到公司实习,然后留下工作,上大学的学生只有一半左右。和我们座谈的一位学生,他谈吐有节、思路清晰,是这所学校的优秀学生,他也不准备上大学,已经和公司签好了实习协议。
  倡导自由学习发展的小学教育
  Great Sankey Primary School 是一所幼小一体学校,有两个学前班,从3岁至11岁的学生共有300名。学校的门禁制度非常严格,虽然由该校校长引导,我们仍需在入口的门禁系统输入名字、现场拍照,打印一张通行证,然后才能进入校园。连续几天,日日如此。
  学校规模不大,只有一栋教学楼,室内硬件设施完善。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浓郁自由学习的氛围。学校没有阅览室,但教室里到处是书,走廊里也随处可见书籍和小桌椅,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翻阅图书。英国学生上课不像我们国内学生那样坐得整整齐齐,学前班和低年级一样,孩子们随意围坐在老师身边的地板上,听老师讲字母或者数学。
  与我们不同的是英国小学教师不分科目,一名老师带好几门课程。但学校设有专门辅导学困生的助教,很多都是家长义工。小学没有教材,孩子们书包里也没有教科书,据介绍,一周的家庭作业量通常不超过一个小时,这令一直为减负而呼吁的我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参观期间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英国人对孩子一点也不娇惯。我们遇见一个孩子,骑着自行车从陡坡向下冲,妈妈没有阻止,仅仅是帮他带好护具;路边一个小水洼,每个孩子路过都跳进去踩一下,有个刚会走的小孩子甚至一屁股坐了进去,妈妈没有责怪,只是笑着把他抱起来;幼儿园外边,在我们眼里到处都是让人操心的安全隐患,但当地的老师和家长却一点都不担心。
  潜移默化、行之有效的爱国教育
  与自由随意的学校教育不同,英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庄重规范、扎实深入。来到沃灵顿的第一天,我们就参加了镇上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大站纪念活动,小镇居民组成各种方阵,在乐队伴奏指挥下,从小镇广场出发,一路来到朋克斯中学礼堂集会。纪念活动持续长达一周时间,在此期间,中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围绕这个主题,做纪念花、写作文、绘画、召开纪念活动等;在小镇街头,雕塑下放满了居民自发献上的花束。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都是潜移默化、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短短8天的时间,让我初步领略了中英教育的不同。在不同的国情、校情、学情背景下,不能简单评判两种教育模式孰优孰劣。尽管两国的教育方式、教学手段千差万别,但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面对两国教育方式的不同,我们更要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包容,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
  作者单位 西安市远东第一小学
  编辑 徐绒绒
其他文献
“认识厘米”是小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第一次接触,教学要指向于“单位”意识的确立和培养,而基本的单位“1厘米”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多教者都是把“1厘米”与“长度单位”割裂开来教学,这样学生形成的认知便不是完整的,甚至会产生偏差。  一个前后呼应的提问引发的思考  执教二年级“认识厘米”的课初,在统一測量工具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提到了直尺,于是教者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用老师这把长尺和同学
期刊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教育者,对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已是司空见惯,经常可以在校园或大街上看见一对对早恋中学生的身影。经过长期观察、多次接触此类学生后,发现早恋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现将其根源、危害及处理方式作以简单的探讨与分析。  一、早恋现象的成因  1.社会原因。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市场也随之开放,一些书刊、影视、网络等传媒大量大胆地
期刊
学生从感知、理解材料到应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都离不开操练这种方式,小学英语起始年级单词教学尤其如此。如何让操练不至于机械重复而显得乏味呢?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观摩了起始班的一节英语课,对周老师执教的陕西旅游版小学三年级上册Uint 5《 I have a bag!》的单词教学课印象很深。有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一、引入中操练  “Look! Can you guess what’s this?
期刊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引入舞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给教学带来众多激发点,对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有着重要帮助。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主动地、即兴地歌唱、舞蹈、演奏,在娱乐中学习音乐。”这与新课改倡导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是相一致的。教师要通过巧妙嫁接、移植、融合等手法,将舞蹈桥接于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渲染课堂学习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学习思考的起点和动力。在数学课堂中,无论是传统的教学,还是新课改下的合作探究教学,课堂提问几乎都贯穿于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教学实践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会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趣”——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课堂提问成功的关键在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期刊
编者按:  “优秀教学能手”是陕西省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设立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教育工作是行为影响行为,生命润泽生命的过程。优秀教学能手,自然在该学科业务非常精湛,不仅是学科改革的引领者,更是学科改革的实践者。那么如何发挥这些优秀教学能手的作用,带动和引领辖区内的教师呢?本期让我们带你再一次走进教学能手的世界。  费红刚,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初中数学教师,陕西省第二批学科带头
期刊
我校是一所偏僻的西部乡村小学,没有宽敞的校园,没有高大的建筑,更没有充裕的资金科学规划建设校园文化。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迎难而上,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找到了一条适合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道路,那就是全校大办手抄报。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我们发现办手抄报有以下几个优点:  1.手抄报可以体现一所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当你漫步校园,发现一幅幅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字迹隽秀、版式漂亮的手抄报作品时,你会感受到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为让学生理解某个知识点、掌握某项技能、纠正某类错误而煞费苦心,而学生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因为不少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进入初中后仍未意识到不良积习对学习的影响,致使以往的不良习惯继续发展、恶化,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一、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郭沫若老先生曾说
期刊
学校要发展,就需要高素质、有想法、敢创新、好作为的优秀校长来引领。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学校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大趋势,因而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人物及起着关键作用的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内容和意义  首先,教育思想是校长的灵魂,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第一根支柱。校长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期刊
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觉得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充分受益的关键。儿童具有潜在的学习欲望,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激活。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一种主动的精神去汲取知识,运用知识。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会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