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要回到“儿童”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ping121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一名小学生结束了自己花儿一般的生命。网传老师对该学生作文的批语不当是其诱因。一时间,网友甚至学者纷纷批评教师扼杀学生说话的自由,摧残学生思想的萌芽。但也有网友认为该学生的言辞不是其真实的思想,涉嫌抄袭。不管孩子选择结束生命的诱因是什么,人们总觉得这事件给小学作文教学压上了一块重重的石头。最近在和同事们研究讨论课标对习作的要求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教学安排,发现关于“自己”和“自由”的要求一以贯之,“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材的编排也是倡导“真实表达”,自由表达和个性表达。老师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叶圣陶先生于1980年10月给南京小朋友的题词——“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虽然过去40年了,却还是觉得那么亲切,那么具有现实意义。想来小学习作教学必须回到真“儿童”去,方能切实解决其积存的问题。
  回到“童真”,让儿童敢写心底的真话
  真,永远是儿童作文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就是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这是做人与作文的统一。儿童的天性会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世界。让儿童写作文时用真情、讲真话,做真诚的人,即具有了真实的“写作人格真实”。关注儿童表达的需求,一切教学指导从儿童“自我”出发—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经历、儿童的体验、儿童的情感……这是儿童自身资源的开发,是兒童对自身过去故事的发掘和未来可能故事的畅想,完全属于“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
  让儿童敢写自己心底的真话,就要让儿童进行真实的习作。“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但习作教学如过度强调模仿、不慎用模仿、研究模仿,则极可能致使儿童在虚假习作中机械模仿、无病呻吟、千篇一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和叶老的“作文即生活、作文即做人、作文即说话”为重点的教学观高度统一。儿童一说真话就会写作文,“真实”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的、生成的、改造的、探究的习作过程的真实。让儿童自发、自愿、主动地写,才是真实地写。真实的习作为了生活,指向应用。
  回到“童言”,用儿童的话写儿童的事
  习作教学需要解开“儿童之谜”,把握儿童的天性,从儿童的世界出发。叶老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就具体的儿童生活而言,终日只在校园和家庭两点一线之间穿梭,儿童生活扁平化和精神贫乏相互影响。体验是儿童认识世界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教师要充分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言语习惯、思维方式、日常生活形式,努力让儿童完整地生活,健康地生活,让儿童在多彩的生活中撷取自己所需的材料。“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出。”
  儿童习作能力的生长、发展和经验的改组、改造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要充分发挥儿童习作的自由性和主动性。教师越是提供一些优秀开头、典范段落、好词佳句,让学生机械模仿生搬硬套,孩子们越难以“解套”。不少老师对好作文的理解,误导学生被迫走向“造假”之路。于是“事例典型、思想高深、富有文采”的习作越来越多,付出的代价是儿童对作文根深蒂固的厌烦。教师们常常抱着真心和热心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思想意识、方法技巧灌输给孩子,将文章的审美标准、价值判断、写作形式进行统一。自由是儿童存在的本质,对儿童创造最大的呵护应该是自由。让儿童的习作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到现实的,理想的,虚拟化的世界里,获得丰富的信息。
  回到“童心”,以自己的方式抵达远方
  坚持儿童立场,让小学习作教学走进儿童的心灵。童心里有儿童的情感,让儿童真实地写才能“有感而发”“情动辞发”,天下最好的文章无不是从作者的真性情中流露出来的。习作的发生机制重在习作主体的情感萌动—即古代文论中所言的“兴感”。童心里有儿童的德性,而儿童德性与教育生活密不可分,儿童德性的形成和发展源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童心里有儿童的审美,儿童的审美是儿童在欣赏美的事物时创造自己独立的世界意义的过程,儿童正是在对世界的不断探索中锻炼和发展了审美能力。如何把坚持儿童立场的习作放到课堂教学中去实践?这离不开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课程内容的开发。
  小学习作教学应以儿童的本能与能力为起点,让儿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习作潜能。统编教材编制习作题目覆盖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一看题目就能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材系统性很强,环环相扣,习作单元、单元习作、小练笔、单项练习相互配合,在观察事物、素材积累、选择素材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横向形成一个训练、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网络,在纵向教学目标上又是螺旋上升有梯度的。语文教材应该成为一个渠道,通向儿童自能作文的汪洋大海。
  除了在习作内容的设计上,我们一直疏忽并且迫切需要改进的,是在习作练习中运用精当的习作知识、阅读分析和可操作性策略、提示,为儿童搭建习作的“脚手架”。叶老认为“修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他提倡小学生应达到的境界—“自能作文,不带老师改。”评价小学生作文的标准不能太高,突出习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儿童一种习惯,一种终身受用的习惯,这种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使人格得到完善,智慧得到显现,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回到“童创”,在丰富的世界表现创造
  儿童生来就有创造的天性,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是创造力产生的必要条件。儿童在丰富的生活环境中才能逐渐扩展自己的“思想范围”,进而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儿童把作文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写出来的文章有情有境。儿童利用自己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破旧立新,不墨守成规。生活就是故事,儿童在生活中悉心观察和体悟,创造着故事。在创造的故事中捕捉细节,认真思考。
  叶老特别强调作文教学的独创意识,习作教学重视培养儿童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造的思维品质,儿童才能自如地表达出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儿童的习作教学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习作,少些命题作文。教师可以将“阅读”作为抓手,引导儿童在阅读中品词悟语,提升习作水平。儿童读多了,写多了,自然能产生出方法来。儿童习作基于经验,也可以超越经验,在儿童的交往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在已有的经验上运用联想和想象,拓展时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鼓励孩子多写想象文,只有给足儿童想象的权力,他们才能写出新奇生动、富有儿童情趣的好作文。让儿童在作文中飞扬个性叙写美好生活,有着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成为自己,超越自己,好的习作教学强调并实践着这种认识。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如能将叶老的思想付诸习作教学过程的实践,必能在“老路”中辟出“新径”来。
  (刘志春,江苏省特级教师、1981年起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现任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校长)
其他文献
一、字理识字,渗透汉字文化  师:(出示乌云的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乌云)乌云是什么颜色的?  生:黑色。  师:(出示生字“黑”)一起读准这个字。(生齐读)所以它才叫“乌云”。(出示“乌” “黑”两张生字卡)“乌”和“黑”是两个字,可是表示的是同一种颜色。所以当我们说一样事物的颜色很黑的时候,就会用上这个词。  生:乌黑。  师:如果这样事物的颜色很黑很黑,我们就把这个词再重复一遍,那就是
期刊
一、识字内容编制的基本原则  统编本一上语文教材对于识字的安排,提倡和遵循“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这个原则的提出,有着生理学、心理学上的依据:识字写字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分别遵循着不同的认知规律,具体来说,识字的难度与笔画的多少关系不大,有时有些笔画较多的汉字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反而更易识记;而写字则与之高度相关。而且,从认字写字与阅读的关系来看,“多认少写”可以促使学生在不加重负担的情况下提
期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教师教学中要想正确认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从阅读教学的本质上入手,以预习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探索阅读教学改革策略。预习是学习过程的首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新授课中的难点,激发学习的兴趣点,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由
期刊
一、游戏导入,初识家乡风俗  1.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叫“你话我猜”。游戏规则: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用自己的家乡方言说一句话,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刚才说的是什么。再猜一猜他是哪儿的人。如果猜对了,我们就给他鼓鼓掌。如果没有猜对,我们就继续猜,或者让说话的人自己公布答案。明白了吗?谁想第一个挑战的?  2. 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也有不同。比如,地点上的不同,口音上的不同,当然还有
期刊
本文以2018年江苏小学语文学科抽测情况为例,呈现江苏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发展的基本状况,并针对监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提升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应对策略。  一、从检测数据看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状况  1. 小学生整体语文思维发展趋向看好。江苏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本次语文抽测中,有41%的学生达到优秀水平,32.8%的学生达到良好水平,20.6%的学生达到中等水平,仅有5.6%的学生待提
期刊
统编版三下第二单元以寓言为主题的文章组成,涉及中国古代寓言、现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守株待兔》 《陶罐和铁罐》 《美丽的鹿角》 《池子和河流》四篇课文分别用小古文、童话、诗歌等形式加以呈现。小故事大道理,是我们对寓言的基本认知,但寓言作品的意义显然不只是寓意的投射,寓言的诙谐表达、寓意多变、阅读快感等让寓言充满无限魔力。寓言的魔力,源自它是一面多棱镜。  一、余味悠长,伴生出丰富的阅
期刊
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一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索过程,也体现出学生的理解结果。教师面对学生的课堂发言,应给予他们一定的启示,必要时给予鼓励和指点,将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成效。  一、有依据,巧点评  评在“点子”上,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发现优点与不足,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能走进学生心中。不能简单地用“好” “不好”这样
期刊
2019年11月底,笔者有幸聆听了江苏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十余位参赛选手的课堂教学展示,收获颇多,感触亦深。相较于反复打磨的优质示范课而言,选手在上课前3小时抽取上课内容,在断网条件下封闭备完课即开始教学,这对每一位选手来说,都是心理素质、知识、能力与经验的挑战。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为缺少了精心花哨的包装,甚至不提供任何音乐素材,这样的“裸课”风格更素朴,设计更平实,凸显了执教者对学生观
期刊
“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我恳切希望小朋友们记住这两点。”这段话,是叶圣陶先生1980年10月为南京小学生的题词。  题词发表后,在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大家通过学习认识到,叶老的题词不仅是对小学生怎样学习作文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也是向我们教师提出了进行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课题。题词从正反两个方面表达了叶老对学习作文的看法,其核心是“作
期刊
学校组织六年级全体师生去黄桥祁巷开展为期三天两夜的综合实践活动。回校后,年级组给语文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任务:组织学生以习作的方式再现活动情景,每班精选20篇习作汇编成册,参加全市“特色作业”开放日活动展示。  如果只是为完成20篇优秀习作的任务,教学过程就可能沦为少数“优秀学生”的舞台。我决定,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持续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获取素材和独立写作的能力,养成认真修改的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