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我院9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
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孤独、恐惧、焦虑、自卑、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通过精心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好转,病情逐渐减轻,所有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药,病情未有明显好转,容易产生各种消极心理,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通过对他们心理特点的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对于血糖的控制达标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 心理特点 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9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45-02
糖尿病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终身性疾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可并发心脑血管病,死亡率较高[1]。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绝大多数是老年人,这不仅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引起广泛关注,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特点较为独特,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全面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老年糖尿病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病和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68.7岁;病程2~30年,平均病程13.6年。所有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
1.2 心理特点。①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不可治愈的疾病,当一些患者认识到疾病的这种情况时,会出现恐惧心理,害怕长期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担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自己带来痛苦,内心比较抑郁、苦闷;②长期药物治疗需要很大的经济支持,而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患者,经济负担会使他们产生焦虑心理,害怕拖累家人,心理负担比较沉重;③糖尿病并发症多、病程长,而治疗疾病需要有经济支撑,患者长期服药看不到预期的效果,往往对治疗疾病失去信心,变得悲观、失望,看不到未来,有的患者变得烦躁、易怒;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反应力较差,加上其他慢性并发症,容易引发各种认知功能障碍,有的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轻信各种偏方、虚假广告,容易被其迷惑而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疾病;⑤老年患者独居病房,没有亲人的陪伴和照顾,会产生孤独心理。
2 护理方法
2.1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病史及家庭资料,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进行交谈,详细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以及家庭背景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衰老,在心理上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因此,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增加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尊重患者的习惯和信仰,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于患者的疑问要细致的一一解答,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使其能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接受长期治疗和护理,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2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施不同的护理。①针对恐惧、焦虑心理的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讲解疾病的可控性,告诉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的密切配合有关,而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所用药物的多少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2]。鼓励患者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时刻注意饮食控制,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减少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进而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②针对悲观失望心理的护理:医护人员要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同情患者的遭遇,并尽可能的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交流,为他们提供专业、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3],同时要注意做好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家属要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陪同患者一起学习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以及医护人员的真诚,从而燃起生活的希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并发症多,机体的认知和感知功能下降,护理人员要注意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其能够正确面对生理变化,在生活中不急躁、不烦闷,需要帮助时可告知子女或医护人员,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并且要使患者相信科学,不迷信、不轻信各种偏方、小广告,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延误病情。④针对孤独患者的护理: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使其有问题可主动找护理人员倾诉;要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主动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劝导家属要经常探视患者,主动关心、帮助患者,并尽可能满足老年患者的要求,使其感受家庭的温暖。
3 小结
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易波动,往往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因此,在积极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切实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来疏导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现代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且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从而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永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71
[2] 任化丽.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312-313
[3] 杨玉梅,程晓青,陆碧云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2):67-68
方法:对我院9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
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孤独、恐惧、焦虑、自卑、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通过精心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好转,病情逐渐减轻,所有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药,病情未有明显好转,容易产生各种消极心理,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通过对他们心理特点的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对于血糖的控制达标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 心理特点 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9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45-02
糖尿病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终身性疾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可并发心脑血管病,死亡率较高[1]。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绝大多数是老年人,这不仅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引起广泛关注,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特点较为独特,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全面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老年糖尿病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病和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68.7岁;病程2~30年,平均病程13.6年。所有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
1.2 心理特点。①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不可治愈的疾病,当一些患者认识到疾病的这种情况时,会出现恐惧心理,害怕长期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担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自己带来痛苦,内心比较抑郁、苦闷;②长期药物治疗需要很大的经济支持,而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患者,经济负担会使他们产生焦虑心理,害怕拖累家人,心理负担比较沉重;③糖尿病并发症多、病程长,而治疗疾病需要有经济支撑,患者长期服药看不到预期的效果,往往对治疗疾病失去信心,变得悲观、失望,看不到未来,有的患者变得烦躁、易怒;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反应力较差,加上其他慢性并发症,容易引发各种认知功能障碍,有的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轻信各种偏方、虚假广告,容易被其迷惑而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疾病;⑤老年患者独居病房,没有亲人的陪伴和照顾,会产生孤独心理。
2 护理方法
2.1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病史及家庭资料,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进行交谈,详细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以及家庭背景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衰老,在心理上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因此,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增加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尊重患者的习惯和信仰,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于患者的疑问要细致的一一解答,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使其能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接受长期治疗和护理,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2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施不同的护理。①针对恐惧、焦虑心理的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讲解疾病的可控性,告诉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的密切配合有关,而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所用药物的多少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2]。鼓励患者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时刻注意饮食控制,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减少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进而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②针对悲观失望心理的护理:医护人员要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同情患者的遭遇,并尽可能的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交流,为他们提供专业、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3],同时要注意做好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家属要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陪同患者一起学习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以及医护人员的真诚,从而燃起生活的希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并发症多,机体的认知和感知功能下降,护理人员要注意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其能够正确面对生理变化,在生活中不急躁、不烦闷,需要帮助时可告知子女或医护人员,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并且要使患者相信科学,不迷信、不轻信各种偏方、小广告,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延误病情。④针对孤独患者的护理: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使其有问题可主动找护理人员倾诉;要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主动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劝导家属要经常探视患者,主动关心、帮助患者,并尽可能满足老年患者的要求,使其感受家庭的温暖。
3 小结
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易波动,往往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因此,在积极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切实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来疏导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现代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且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从而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永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71
[2] 任化丽.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312-313
[3] 杨玉梅,程晓青,陆碧云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