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电阻对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o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问题的提出
  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及内阻的实验中,由于一节干电池内阻较小,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小,致使实验测量误差较大,为此人们通常是采用在干电池外串联一个定值电阻的方法来增大电源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以此减小实验的测量误差.该方法是否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有效?有多大的效果?是否有一定的要求?本文通过在电源外串联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收集、处理相应的实验数据以及理论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对该问题展开讨论.
  2实验设计及原理
  2.1实验器材
  一节DR20型干电池、J0407型电流表一个、J0408型电压表一个、阻值为50 Ω的滑动变阻器一个、J2361型变阻箱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2.2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不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时,干电池电动势为E测、内阻为r测,电压表示数U1、U2,电流表示数为I1、I2.列方程有E测=U1 I1r测,E测=u2 I2r测.联立两式得:
  E测=I1U2-I2U1I1-I2;
  r测=U2-U1I1-I2.
  当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时,设电压表阻值为RV,干电池电动势为E真、内阻为r真.列方程有,
  E真=U1 (I1 U1Rv)r真,
  E真=U2 (I2 U2Rv)r真,
  联立方程得
  E真=I1U2-I2U1I1-I2-U2-U1RV,
  r真=U2-U1I1-I2-U2-U1RV.
  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获得多组电压U、电流I的值,利用Excel软件做出U-I函数图像.设函数图像与纵轴的交点E测为b,函数图像的斜率r测为k,则有
  E真=b kbRV-k,r真=k1-kRV.
  利用E相对=|E测-E真|E真×100%、r相对=|r测-r真|r真×100%,
  计算E相对、r相对的值.
  在干电池边上分别串联1 Ω、3 Ω、5 Ω、7 Ω、10 Ω、13 Ω、15 Ω电阻时的电动势与内阻,实验原理图如图2所示.
  不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时,设干电池电动势为E测′、内阻为r测′,电压表示数为U3、U4,电流表示数为I3、I4,定值电阻阻值为R0.列方程有
  E测′=U3 I3(r测′ R0),
  E测′=U4 I4(r测′ R0).
  联立两式得
  E测′=I3U4-I4U3I3-I4;r测′=U4-U3I3-I4-R0.
  当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时,设电压表阻值为RV,干电池电动势为E真′、内阻为r真′.列方程有
  E真′=U3 (I3 U3RV)(r真′ R0),
  E真′=U4 (I4 U4RV)(r真′ R0),
  联立方程得
  E真′=I3U4-I4U3I3-I4-U4-U3RV,
  r真′=U4-U3I3-I4-U4-U3RV-R0.
  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获得多组电压U、电流I的值,利用Excel软件做出U-I函数图像.设函数图像与纵轴的交点E测′为b′,函数图像的斜率r测′为k′,则有
  E真′=b′ k′b′RV-k′,r真′=k′1-k′rv.
  利用E相对=|E测-E真|E真×100%,
  r相对=|r测-r真|r真×100%,
  计算E相对′ 、R相对′ 的值.通过比较不串联定值电阻与串联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时路端电压变化范围、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大小,对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3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
  按照实验原理图连接电路,分别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与内阻、一节干电池分别串联1 Ω、3 Ω、5 Ω、7 Ω、10 Ω、13 Ω、15 Ω电阻时的电动势和内阻.收集实验数据,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并作出U-I函数图像,如图3所示.同时采用替代法测出型号为J0408电压表的内阻为3017 Ω,根据计算得出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时,由于一节干电池内阻较小,电压变化范围ΔU很小,仅为0.14 V.当在干电池外串联定值电阻后,电压变化范围ΔU、电源内阻、电动势和内阻的相对误差也随着串联定值电阻值的增大而增大.其中,电源内阻测量值在串联定值电阻后的变化尤为明显,增大0.8 Ω.当定值电阻值增大到15 Ω时,电压变化范围ΔU降低,电流过小,实验数据收集少,电源内阻测量值出现严重失真.
  4实验误差分析
  干电池外串联定值电阻后,有以下问题需要研究:(1)电压变化范围、电源内阻增大,实验偶然误差减小的同时电源内阻测量值、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相对误差反而增大?(2)定值电阻值增加至15 Ω时,测量的电源内阻会严重失真?
  (1)根据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有
  E相对=|E测-E真|E真=b-(b kbRV-k)b kbRV-k
  =kRV,
  r相对=|r测-r真|r真=k-k1-kRVk1-kRV=kRV,
  E相对′ =|E测′-E真′|E真′
  =b′-(b′ k′b′RV-k′)k′ k′b′RV-k′=k′RV,
  r相对′ =|r测′-r真′|r真′
  =(k′-R0)-(k1-k′RV-R0)k′1-k′RV-R0
  =k′RV R0-R0RVk′.
  比较E相对与E相对′ ,r相对与r相对′ 的化简结果可知,随着U-I图像斜率k值的增大,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相对误差也随之增大.
  (2)由于串联定值电阻时导线接头处会有接线电阻存在,而计算电源内阻时只减去定值电阻的阻值,而忽略接线电阻值从而造成电源内阻测量值偏大.
  (3)由于一节干电池电压仅为1.5 V,当串联定值电阻阻值过大时,电源输出电流减小,使电流读数变少,造成电源内阻测量值严重失真.
  5实验结论
  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的实验中,虽然通过串联定值电阻可以增大电源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提高电压表读数的可视度和准确度,并以此来减小实验的测量误差,但是经过实验数据计算对比和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在减小测量误差的同时也降低了实验测量值的准确性.因此笔者建议:(1)在利用公式计算电源内阻时,应考虑串联电阻时导线接线电阻的阻值,否则会使电源内阻测量值偏大;(2)串联定值电阻阻值不宜过大,阻值在1 Ω为宜,阻值过大会使电源内阻测量值失真.同时,串联定值电阻阻值增大会使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相对误差随之增大.因此,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通过外串定值电阻的方法来减少实验误差并不是任意而为的.
其他文献
对初中同学而言,在物理学习中善于把抽象的文字语言转化成直观的图像语言,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在的联系,能有效地提升记忆的效率,提高思维的速度和质量.本文以“滑轮组”和“机械能”知识点来说明知识图像化的策略.  1绘制图像,理清各物理量间数量关系  滑轮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涉及十二个独立的物理量,学生常犯的错误是:找不准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计算中因张冠李戴而发生计算错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小组协作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是促进学生完善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重要渠道,逐渐受到各界学者和专业人士的关注.物理学科作为一门与生活实际关联紧密的自然学科,既涵盖了无限的自然奥妙,也蕴含着人类在探索自然中的进步和发现.本文以小组协作为切入点,尝试探讨如何开辟高中物理合作教学的新篇章.  1 明确分
期刊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中过于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地做题目,而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中学物理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首要的教学目标,那么到底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是民航总局属下的唯一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经济发达的开放城市广州,肩负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操作型、技艺型和实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任务.近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在课堂内的实验探究教学、课外的实验探究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多种形式。课内实验探究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实验的手段,用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研究方式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笔者在近十年的初中物理教研工作中,一直致力于课堂内实验探
概念在物理基础知识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创建的基本要素.在物理这门学科中,学生要学习好后续的物理知识,就必须要掌握好基本的物理概念.因此,概念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活动中显得至关重要,物理概念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了后续的物理教学成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尽快上完课程,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概念教学上通常采用最省时间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新课改的不断推行,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成为任课教师必须要探究的问题.新课改要求提高高中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全面综合的高素质人才.但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影响着教学的有效开展,对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寻找根源,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探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有效教学,帮助学生长久全面的发展.  1 新课改下
期刊
1设计背景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四节中,眼球的成像原理和调节方式以图片和知识链接的形式呈现,教师往往采用图片或多媒体演示的手段进行教学,学生缺乏直观体验.视力的缺陷和矫正这一知识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在此项活动中教材采用焦距固定的普通凸透镜来演示,说明近视的成因和视力矫正的方法,尚不能很好地模拟晶状体调节焦距的过程,实验效果不够理想.教材中先戴
正所谓:“思起于疑”.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一定的疑问,就会主动进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在问题思考、问题答疑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学习能力,在实践和探究的过程当中,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高中物理课堂探究式转变问题策略,对于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篇文章主要从高中物理探究式转变问题的意义和高中物理探究式转变问题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期刊
1设计背景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四节中,眼球的成像原理和调节方式以图片和知识链接的形式呈现,教师往往采用图片或多媒体演示的手段进行教学,学生缺乏直观体验.视力的缺陷和矫正这一知识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在此项活动中教材采用焦距固定的普通凸透镜来演示,说明近视的成因和视力矫正的方法,尚不能很好地模拟晶状体调节焦距的过程,实验效果不够理想.教材中先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