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高校教育改革为背景、以公安院校所实施的警务化管理作为思考对象,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结合警务化管理的内涵和特点对其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探讨在现代高校教育规律之下,警务化管理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个性化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针对当前警务化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警务化管理;公安院校;个性化发展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公安院校内部的教育与培训的方式与内容产生了一定影响。公安类院校以“警务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特点,在高校改革的趋势之下,警务化管理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规律之间能否相互适应,警务化管理是否能够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继续发挥其自身优势,帮助在校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些问题对于公安院校而言,在未来发展与管理方面不容忽视。
一、警务化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警务化管理在学术层面至今没有一个通行、规范的说法,其出现是为了区别于军事院校的学生管理——军事化管理,同时也是与其他普通高校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警务化管理模式是全国公安类院校中普遍推广适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制度以及会操训练等。这种模式是借鉴军队的管理模式,并与公安院校自身性质相结合,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目的是在于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严格的标准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培养其正确的政治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纪守法、令行禁止、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执行、服从意识,以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需要,因此具有较强的纪律性和敏锐的政治性。
二、警务化管理的优势
现如今,我国绝大部分公安类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均采取警务化管理模式,目的是在于培养专业化与职业化的人民警察。警务化管理也是公安类院校特有的一种管理模式,对培养高质量警察队伍并进行学生管理而言,具有许多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警务化管理就学生的日常学习、训练以及生活等方面进行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更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通过严格的纪律规范和较高的约束力,有利于形成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能够这些未来的人民警察在工作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意识以及服从意识,提高人民警察的整体综合素质,能够在未来更好的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和服务国家。
(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与学风
在警务化管理之下,公安类院校无论在学习还是训练上,一切都井然有序的進行着,训练时整齐划一的口号始终带着朝气蓬勃、拼搏向上的感觉。从本质上看,警务化管理通过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关于人民警察这一职业的观念以及公正专业的警察品质;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公安院校时刻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在具有约束力的情形下,更能使学生具备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更有利于打造和培养真正忠于国家、忠于党和忠于人民的警察队伍。因此对于公安类院校而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三)有利于充分体现公安类院校管理模式的特点
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没有很强的约束力,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科研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多维度全方面发展。公安类院校的学生是人民警察的后备军,也是未来的人民警察,就其职业性质而言,也与其他的职业相比也具有根本上的区别。公安类院校的管理和培养方式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和更加明确严密的规范条文,通过警务化管理模式,可以充分体现出公安类院校的依法“从严治校、从严管理”的管理特色。
三、警务化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国家高教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高校教育也更推崇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公安类院校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警务化管理模式之时,应直面其不足之处,如何协调警务化管理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关系,是当下与未来实现警务化管理目标的必定要解决的问题。
(一)警务化管理下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薄弱
在警务化管理之下,在校生受到较强外在约束力的约束与管理,通过外在的约束,在各种严密细致的规则与条文之下,学生看似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管教,一切看似井然有序,但无法知晓学生在脱离这样的环境后,能否做到真实有效的自我管理。若只把学生当成管理的客体或对象,忽视了警务化管理在公安院校中真正的意义与作用,长此以往,学生会适应这种在等级制度下的被动管理模式,逐渐缺乏自己的主动意识。现代社会要求具备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不能通过单一的外在压力与约束力的规制而形成,真正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应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获取的。因此,应正视在警务化管理之下学生自我意识薄弱的这一劣势。
(二)过多关注生活细节,抑制学生个性化发展
警务化管理模式中包括一日生活制度,而在一日生活制度中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这些方方面面纳入各项评比范围,要求学生言行举止均按照规范条文的要求按部就班进行,事事要向管理者请示汇报。尽管对于公安类院校学生而言,对于未来的人民警察而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警容风纪,但这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并非核心目标。在现代警务化管理之下,应该有更高的管理目标,不能仅关注这些基本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思维的培养,从而会压抑学生的自我、抑制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缺乏对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充分指导
公安院校对于学生培养方面,更侧重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民警察队伍。但就人民警察这一职业而言,其岗位总是有限的。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的内容和岗位也逐渐变得多元化,学生对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选择也有更多的选择。学生在一个管理教学较为严格的环境中,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导致有学生在临近毕业之时无法作出适当的选择,也没有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因此对未来也变得更加迷茫。 (四)过严的警务化管理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等心理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走向一个全新阶段的时候,总是满怀期待,期望能有一个不同于初高中的新生活,若是此时再面对过于严苛的警务化管理,在内务生活、仪容仪表以及列队等方面动辄就被训斥,则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易对新生活和学习训练失去热情,严重者会开始产生排斥心理,加重心理问題。
四、对警务化管理模式未来发展思考
对于公安院校而言,警务化管理模式是建设与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必然要求,能够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民警察。通过警务化管理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健其体魄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更应该注重精神文明的教育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进而促进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创造创新性发展。因此,在警务化管理之下,公安院校还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以培育更高质量的公安院校的学生。
(一)加强教学与管理的联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将教学与管理进一步地相互结合,既是将技能学习与生活学习相结合,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们平时生活,以便于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管理与教学的结合,能够更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在学习时是否存在难点,便可在管理中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公安院校应当在坚持以培育高质量的人民警察为目标的前提下,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兴趣爱好的发展以及个人意识的自由正确的发展。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定位
针对在警务化管理之下,缺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问题,应在适用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的同时,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协助学生完成自我定位,让学生在校时就可以明白自己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正确了解自己,做好自我定位。因此,可以设置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定位,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形势。对于此后的学习与训练,也加强了学生对警务化管理模式的认同感,同时也可以促进警务化管理的实施与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在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尊重,完成自我定位之时,应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仍能终身受用。因此,可以通过设置有关警务化管理的课程,使学生们从这一管理模式的理念、特点与具体内容出发,了解公安高校进行警务化管理的真正意义所在,这样一来,学生们从具有外在约束力的情况下被动接受管理,转化为主动进行内在的自我管束,更能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更好的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四)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增设心理素质培养课程
为避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警务化管理产生逆反心理,应设有心理辅导室,或是设立心理健康协会,必要时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或开办心理讲座,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教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除了从学生角度出发之外,对于辅导员而言,也应当进行相关的培训,以便在日常工作,能够更好的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也能在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及时发现并做好疏导工作。心理辅导与心理课程的建设,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学生正面积极的面对学习与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结语
公安类院校作为一类特殊的院校,其选择的警务化管理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办学宗旨与原则,也更能体现公安类院校培养目标的特点。与此同时,在坚持警务化管理的前提下,应进行刚柔并存的科学化管理,融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与管理的联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此外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采取增设心理课程或开办相关讲座等举措,避免学生在高压下出现心理问题,还应当帮助学生做好自我定位,设立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更早了解就业形势,增加就业率。因此,应该充分发挥警务化管理的优势,突出公安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形成良好的校风与学风;同时也应将警务化管理模式作出适当调整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使警务化管理以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式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推动公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能实现学生自身最大的价值,服务于人民与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凌云.警务化管理模式下学生个性化发展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9年06期.
[2]卢水龙.新形势下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优化举措[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29期.
[3]黄雷.新形势下警务化管理的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7年04期.
[4]陈卓.从几件小事看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0期.
作者简介
卢扬德(1971.11—),性别:男,民族:壮籍贯:广西环江县,职称 无,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生警务化管理。所评职称方向:社科类。
◆关键词:警务化管理;公安院校;个性化发展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公安院校内部的教育与培训的方式与内容产生了一定影响。公安类院校以“警务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特点,在高校改革的趋势之下,警务化管理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规律之间能否相互适应,警务化管理是否能够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继续发挥其自身优势,帮助在校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些问题对于公安院校而言,在未来发展与管理方面不容忽视。
一、警务化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警务化管理在学术层面至今没有一个通行、规范的说法,其出现是为了区别于军事院校的学生管理——军事化管理,同时也是与其他普通高校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警务化管理模式是全国公安类院校中普遍推广适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制度以及会操训练等。这种模式是借鉴军队的管理模式,并与公安院校自身性质相结合,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目的是在于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严格的标准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培养其正确的政治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纪守法、令行禁止、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执行、服从意识,以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需要,因此具有较强的纪律性和敏锐的政治性。
二、警务化管理的优势
现如今,我国绝大部分公安类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均采取警务化管理模式,目的是在于培养专业化与职业化的人民警察。警务化管理也是公安类院校特有的一种管理模式,对培养高质量警察队伍并进行学生管理而言,具有许多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警务化管理就学生的日常学习、训练以及生活等方面进行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更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通过严格的纪律规范和较高的约束力,有利于形成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能够这些未来的人民警察在工作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意识以及服从意识,提高人民警察的整体综合素质,能够在未来更好的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和服务国家。
(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与学风
在警务化管理之下,公安类院校无论在学习还是训练上,一切都井然有序的進行着,训练时整齐划一的口号始终带着朝气蓬勃、拼搏向上的感觉。从本质上看,警务化管理通过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关于人民警察这一职业的观念以及公正专业的警察品质;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公安院校时刻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在具有约束力的情形下,更能使学生具备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更有利于打造和培养真正忠于国家、忠于党和忠于人民的警察队伍。因此对于公安类院校而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三)有利于充分体现公安类院校管理模式的特点
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没有很强的约束力,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科研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多维度全方面发展。公安类院校的学生是人民警察的后备军,也是未来的人民警察,就其职业性质而言,也与其他的职业相比也具有根本上的区别。公安类院校的管理和培养方式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和更加明确严密的规范条文,通过警务化管理模式,可以充分体现出公安类院校的依法“从严治校、从严管理”的管理特色。
三、警务化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国家高教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高校教育也更推崇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公安类院校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警务化管理模式之时,应直面其不足之处,如何协调警务化管理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关系,是当下与未来实现警务化管理目标的必定要解决的问题。
(一)警务化管理下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薄弱
在警务化管理之下,在校生受到较强外在约束力的约束与管理,通过外在的约束,在各种严密细致的规则与条文之下,学生看似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管教,一切看似井然有序,但无法知晓学生在脱离这样的环境后,能否做到真实有效的自我管理。若只把学生当成管理的客体或对象,忽视了警务化管理在公安院校中真正的意义与作用,长此以往,学生会适应这种在等级制度下的被动管理模式,逐渐缺乏自己的主动意识。现代社会要求具备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不能通过单一的外在压力与约束力的规制而形成,真正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应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获取的。因此,应正视在警务化管理之下学生自我意识薄弱的这一劣势。
(二)过多关注生活细节,抑制学生个性化发展
警务化管理模式中包括一日生活制度,而在一日生活制度中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这些方方面面纳入各项评比范围,要求学生言行举止均按照规范条文的要求按部就班进行,事事要向管理者请示汇报。尽管对于公安类院校学生而言,对于未来的人民警察而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警容风纪,但这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并非核心目标。在现代警务化管理之下,应该有更高的管理目标,不能仅关注这些基本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思维的培养,从而会压抑学生的自我、抑制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缺乏对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充分指导
公安院校对于学生培养方面,更侧重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民警察队伍。但就人民警察这一职业而言,其岗位总是有限的。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的内容和岗位也逐渐变得多元化,学生对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选择也有更多的选择。学生在一个管理教学较为严格的环境中,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导致有学生在临近毕业之时无法作出适当的选择,也没有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因此对未来也变得更加迷茫。 (四)过严的警务化管理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等心理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走向一个全新阶段的时候,总是满怀期待,期望能有一个不同于初高中的新生活,若是此时再面对过于严苛的警务化管理,在内务生活、仪容仪表以及列队等方面动辄就被训斥,则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易对新生活和学习训练失去热情,严重者会开始产生排斥心理,加重心理问題。
四、对警务化管理模式未来发展思考
对于公安院校而言,警务化管理模式是建设与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必然要求,能够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民警察。通过警务化管理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健其体魄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更应该注重精神文明的教育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进而促进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创造创新性发展。因此,在警务化管理之下,公安院校还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以培育更高质量的公安院校的学生。
(一)加强教学与管理的联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将教学与管理进一步地相互结合,既是将技能学习与生活学习相结合,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们平时生活,以便于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管理与教学的结合,能够更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在学习时是否存在难点,便可在管理中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公安院校应当在坚持以培育高质量的人民警察为目标的前提下,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兴趣爱好的发展以及个人意识的自由正确的发展。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定位
针对在警务化管理之下,缺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问题,应在适用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的同时,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协助学生完成自我定位,让学生在校时就可以明白自己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正确了解自己,做好自我定位。因此,可以设置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定位,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形势。对于此后的学习与训练,也加强了学生对警务化管理模式的认同感,同时也可以促进警务化管理的实施与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在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尊重,完成自我定位之时,应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仍能终身受用。因此,可以通过设置有关警务化管理的课程,使学生们从这一管理模式的理念、特点与具体内容出发,了解公安高校进行警务化管理的真正意义所在,这样一来,学生们从具有外在约束力的情况下被动接受管理,转化为主动进行内在的自我管束,更能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更好的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四)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增设心理素质培养课程
为避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警务化管理产生逆反心理,应设有心理辅导室,或是设立心理健康协会,必要时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或开办心理讲座,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教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除了从学生角度出发之外,对于辅导员而言,也应当进行相关的培训,以便在日常工作,能够更好的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也能在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及时发现并做好疏导工作。心理辅导与心理课程的建设,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学生正面积极的面对学习与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结语
公安类院校作为一类特殊的院校,其选择的警务化管理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办学宗旨与原则,也更能体现公安类院校培养目标的特点。与此同时,在坚持警务化管理的前提下,应进行刚柔并存的科学化管理,融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与管理的联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此外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采取增设心理课程或开办相关讲座等举措,避免学生在高压下出现心理问题,还应当帮助学生做好自我定位,设立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更早了解就业形势,增加就业率。因此,应该充分发挥警务化管理的优势,突出公安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形成良好的校风与学风;同时也应将警务化管理模式作出适当调整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使警务化管理以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式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推动公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能实现学生自身最大的价值,服务于人民与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凌云.警务化管理模式下学生个性化发展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9年06期.
[2]卢水龙.新形势下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优化举措[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29期.
[3]黄雷.新形势下警务化管理的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7年04期.
[4]陈卓.从几件小事看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0期.
作者简介
卢扬德(1971.11—),性别:男,民族:壮籍贯:广西环江县,职称 无,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生警务化管理。所评职称方向:社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