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悉的地方发现风景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nam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单看其目录,就不由得替作者许锡强老师捏一把汗。人们常说:“在熟悉的地方是没有风景的。”许老师在这本书中所评论的是鲁迅、茅盾、朱自清、司马迁和辛弃疾等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名作,他能从这“熟悉的地方”发现什么“风景”呢?出乎意料的是,许老师读出新意,写成论文,被《书屋》和《名作欣赏》陆续发表并被《文汇读书周报》等报刊转载,还被《中国文化报》、《中华读书报》和《科学时报》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国家级报刊载文评述。这部以《高中语文名作重读》为副标题的语文教学专著,给人以“厚重”之感,在促使人们去思考许老师的成功之道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反思中学语文教学积弱难振的原因。
  在《导言》中,许锡强老师开宗明义地指出,所谓“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指的是“高中语文教师自觉地将文学批评引入阅读教学,在着重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基础上,进而关注学生文学批评意识的培养”。
  在我看来,许锡强老师的“批评化追求”之效应,至少在如下两个层面有充分的体现:
  
  一、教师教学层面
  
  曾几何时,语文教学界“唯‘本(教材、教参)’是本”的现象十分严重,语文教师与语文教学唯“本”是听,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语文教师备课总是把教材往好里想,似乎每—篇课文都是尽善尽美,玉璧无瑕”,以致“时间已经进入世纪末,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提示和分析却仍然滞留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上”,广大教师对它却依然奉若神明。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但语文教师自身素质低下却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因素。不少教师以照本宣科为能事,其后果是人所共知的。
  这样的语文教学,需要有智勇双全的人来打破坚冰。在这方面,许锡强老师堪称先行者,他的“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教学实验远在新课标颁布之前即己进行并取得丰硕成果,其中第一项成果《是批判,但是批判谁?——论鲁迅短篇小说<药>的本体意义兼与王富仁教授商榷》,写于1990年年末1991年年初(即他从教生涯的第一个学期),1991年9月在《语文学习》杂志上发表。
  关于《药》的主题,相当长的时期内达成这样的“共识”:控诉封建制度的罪恶,更重要的是批判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很多教师都认为这是当然的圭臬,但刚刚走上讲台的许锡强老师却果敢地提出这样的质疑:“从来如此,便对么?”为此,他作了相当深入的探究。从《药》这篇文章本身入手分析,也从《药》创作的背景去分析,同时,还将《药》放在鲁迅文学创作的整体背景下,置于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材料翔实而丰富,分析细致而缜密,言之成理且持之有故。
  为什么许锡强老师初出茅庐,就能创此佳作,迅即形成一发而不可收之势呢?这不能不追溯到他在高中语文教学界中的生存方式,即“参与其间但决不放弃自我,生活于其间但决不放弃对它进行批判的权利”。当然,这种生存方式又与其深厚学识修养相关,正如王尚文教授所说,许老师酷爱读书,“他以文学批评和语文教育为中心,对哲学、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新闻学等广为涉猎,可谓博览群书”,表现出勇气与学识的双重优势。例如唐弢的《琐忆》历来被当作回忆鲁迅的典范散文来教学,但许老师却并没有慑于作者系鲁迅私淑弟子和鲁迅研究专家这双重身分的权威而停止自己的思考:“文体性质——《琐忆》真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吗?主题思想——《琐忆》对鲁迅性格的概括在多大程度上切合鲁迅自身?……”提笔写成长篇论文《“俨然是一切中最复杂的”——唐弢<琐忆>的文体性质和主题思想新论》,虽然几经曲折,但最终在《书屋》杂志2001年第5期发表,不久即被《中国文化报》、《中华读书报》和《科学时报》等国家级报纸载文评述,并推动上海鲁迅研究专家倪墨炎先生写出了《唐弢回忆鲁迅文章<琐忆>的真实性质疑》(载于《文汇报》2002年11月30日第8版)。作为语文教师,作这样的探究的现实价值体现在哪儿呢?我们可以用大家所熟知的“一桶水”与“一杯水”的理论来作说明。
  教师的威信,唯有建立在厚实的学养与深邃的思想上,才可能是持久而牢靠的。体现在日常教学中,那就得靠对教材与教学内容把握的广度与深度方面的优势来征服学生。用王纪人先生的话来说,“中学语文教师不仅是个鉴赏者,更是一个批评家。他每天都在谈论和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这种谈论和阐述越是清晰,越是深刻,它对语文教学工作就越是有益,它对学生的学习和鉴赏文学作品就越有指导价值。”用许锡强老师本人《后记》中的话来说,“将我的文学批评才情自觉地和高中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不是更能契合教育上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原则的贯彻么?”
  
  二、学生学习层面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总是“习惯于将人的思维纳入某一凝固化的甚至荒缪的‘定论’中,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从而使人沦为‘标准答案’的附庸”。这种观念与做法不仅与阅读这种个性化活动的本质相疏离,更与学生心智的健全发展背道而驰。“培养学生意义读解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读解的本质在于创造,而‘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就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
  许锡强老师本人对教学内容的钻研精益求精,可他在面对学生时,却从不以权威自居,而始终坚持以对话的原则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思考,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点,从书中所收的《探究<药>的人物命名艺术》、《半段演讲,两处硬伤》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课堂教学实录型文章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
  《历史和文学的双向互动》一文,则以《隆中对》一课的研究性学习为例,向我们集中展示了许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激活语文课堂所作的有力探索。这—课例既有清晰的运作过程说明,又有重点中学学生的成果展示,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与可操作性。
  就这部专著的内容而言,主体部分还是“文学批评——教材分析”型论文,其探究主要的是着眼于文本与作者这两个维度。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我认为,其重心应该是在读者(主要是“学生”)这一维度上。许锡强老师说,今后“要在引导、帮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方面加大力度,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从‘苦力型’向‘学者型’的教师角色转换”。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有很长的路要走。假如这种角色转换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实现,哪怕教师本人已经转化为“学者”,而未能成为“‘学者型’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就依然无法走出“少慢差费”的困境。但是,不管怎样,许锡强老师这部专著的出版和热销已经传达了—个讯息: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展示研究素养,建构研究成果,成为学者型教师,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董志斌,浙江东阳中学)
其他文献
一篇考场作文犹如一张照片呈放在阅卷老师的眼前,作文触角的好坏决定了作文魅力的大小。那么怎样选择好的创作触角呢?我建议大家运用“先放大,再缩小”的创作方法。  先放大,把眼光放开来看社会,列举社会中发生的种种与你的话题有关的事件;然后缩小,总结这些事件的内在联系归纳出一个主题。 大家看过《功夫》这个小品吧?小品将忽悠集团增至三人,师带徒式,且青出于蓝胜于蓝;将反忽悠主人公武装成反诈公司老总,且魔高一
期刊
阎国忠先生是我国学界的老前辈,在神学美学领域曾与章启群合著《基督教与美学》,此书在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而《美是上帝的名字》则是从审美维度对整个中世纪神学美学作系统研究。  神学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引起学界注意,神学美学刚兴起时,其研究重心并未放在美学上,而是放在神学上。神学美学是西方宗教思想界针对基督教研究中审美维度的失落和神学的非审美化趋向提出的,其本意就是借审美之手来激活神学研究,然
期刊
一、情感与语文情感教育    情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而且相当模糊的概念,它往往作为对感情、内心体验、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统称。在心理学界,较多的人把情感界定为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或把它界定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有些学者认为既包括比较稳定的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即狭义上的情感,也包括情境性的与生活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即情绪;有些学者则认为情感仅指狭义情感。在个性
期刊
学习例说    [背景解说]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亮点。它集写作、口语、阅读、活动于一体,通过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内外、校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最终回归于语文之中,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有教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课堂上只要学生兴致盎然地“动”起来,整堂课热热闹闹地就达成目标了。殊不知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这就
期刊
中国的教育日益注重国民素质的教育;“教育”一词不再陌生——因为大家都注重教育,把教育定向于与世界接轨的“标准途径”;大部分人都会误解了这个“标准途径”导致淡忘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中国范围内幼儿在社会经济的影响下对审美的标准与潜在性问题。而中国的传统艺术——水墨画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却非常的陌生,这种潜在性的问题其实在学前教育中就已经产生,并不单纯只是学前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一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期刊
本学期我们进行的第一个教育戏剧活动是选自绘本《老鼠娶新娘》,这是一本充满浓郁民间和中国特色的绘本,故事情节具体、生动、有趣、语言对白简练,动作表现性较强。绘本故事主要讲述老鼠村长帮女儿美叮当找世界上最有本事的人,以及寻找过程中出现一物的本领胜过一物的情节。例如太阳怕云,云怕风,风怕墙,墙怕老鼠阿郎。但最后老鼠村长还是把女儿美叮当嫁给了自己的同类——老鼠。它寓意很强,有不菲的教育价值。通过绘本故事,
期刊
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名师专项课题《在幼儿园积木建构游戏中提高幼儿视觉空间能力的实践研究》(编号1201440206)研究成果  建構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纸盒等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构造一定的物体形象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以“建构物”为主要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活动。建构游戏明显的特征是幼儿通过建造“建构物”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  一、重视建构区域环境的创设
期刊
幼儿园,是孩子一生中步入社会环境的第一步。这里,每一个在家被视为掌上明珠的小宝贝们都会平等地在一起学习和玩耍,他们会遇到许多在父母身边不可能遇到的问题,学到许多家里无法学到的知识或常识,在能力上得到许多  的锻炼。这些,在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都是受益终生的。而广州市瑞兴幼教集团就是秉持着“给孩子妈妈般的关爱”的办园理念,凭借专业化的幼儿教育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今天记者对广州市瑞兴幼教集团CEO梁
期刊
教育戏剧是指将戏剧艺术表现手段运用课堂教学中,完成学习目标并达到教育目标的方式与手段,学生通过情境虚设、角色扮演、互动合作、模仿与游戏、意识转移、创造反思等环节,在参与式的、即兴性的、创造性的戏剧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实现人格塑造、心灵净化、社会认知等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音乐欣赏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
期刊
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名师专项课题《在幼儿园积木建构游戏中提高幼儿视觉空间能力的实践研究》(编号1201440206)研究成果  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建构游戏因其操作性强、再现生活场景、易发挥创造想象而深受广大幼儿的喜欢。幼儿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思考,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寻求并获得知识,也是教师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由于年龄段的不同,幼儿的建构游戏各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