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水墨画

来源 :现代育儿·幼教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ong0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教育日益注重国民素质的教育;“教育”一词不再陌生——因为大家都注重教育,把教育定向于与世界接轨的“标准途径”;大部分人都会误解了这个“标准途径”导致淡忘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中国范围内幼儿在社会经济的影响下对审美的标准与潜在性问题。而中国的传统艺术——水墨画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却非常的陌生,这种潜在性的问题其实在学前教育中就已经产生,并不单纯只是学前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一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的“共同点”。
  一、幼儿园水墨画教学活动的局限性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对传承传统美术文化的意识很薄弱,同时也缺乏基本的水墨画教学知识和技能;还有一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必要的水墨画知识和笔墨技法,无法自信地开展正常的水墨画教学。
  二、在局限中寻找发展的缝隙
  (一)组建水墨画教师队伍
  幼儿园教师对水墨画薄弱的情况并不是不可逆的问题,幼儿园可以通过委派教师外出学习后再回园进行教学分享。在分享活动中让教师队伍开始学习、了解水墨,并组建园内水墨教研小组进行加强学习与研究教学。在园内开展水墨试点班,教师们通过水墨画试点班的教学中去吸取教学经验,教师们通过教学的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自身的一种提高与升华。
  (二)幼儿园水墨教学在传统中体现孩子的童真
  传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尊重幼儿的兴趣与独特的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能力行为”。在幼儿接触水墨画的过程中要激发孩子对这种独特的画种的兴趣与好奇。幼儿无法体验作画的成果,久而久之也会有对水墨画失去兴趣,更不用说达到让幼儿领略水墨画趣味、体会水墨画韵味的教学目的了。可见,幼儿园必须设计恰当的水墨画教学内容和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水墨画教学在幼儿园的顺利开展。
  (三)把水墨飘香弥漫校园与家庭
  如果只把中国传统艺术水墨画作为一种“标新立异”的课程进行教学活动,那只能说是为孩子上“兴趣班”。这种水墨画教学只存在“课堂”并没有进入孩子的生活与日常的视野,这种教学未能把真正的传统的艺术带进园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幼儿园在开展水墨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重视园内的水墨教学氛围。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更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与此同时幼儿园有效的环境布置的水墨氛围也能带动家长们的感官与心灵的感受。家长们能通过幼儿园的环境熏陶去发现孩子的变化与成长,发现水墨画带给孩子的快乐同时提高孩子的审美与创作能力。
  三、走出水墨画教学活动的误区
  在美术教学中传统美术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也是容易被忽略的的部分,在现代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误解孩子们的审美角度,容易把个人想法归类于孩子们的眼光。
  不要误解传统的艺术——水墨画于现代的审美差异性会导致孩子们不喜欢这个课题而随便粗略讲讲算了,其实恰恰相反的是孩子们就是因为对传统艺术——水墨画的“差异性”而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如果教师没有抓住孩子的特点而粗略了事,带来的教学活动不但无趣更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教师必须先端正个人的观点,从观的角度去挖掘孩子的兴趣而不能单纯的根据个人直觉。
  四、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時代发展的新元素,通过美术这个载体,不断创新、充实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发挥美术教学再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是现代中国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养分。
其他文献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用字考究,词简意丰,结构精巧,声韵和谐,极富艺术魅力。有一年的全国高考卷就考了对联题,借对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新颖而合规律,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结合,颇受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欢迎。其实,对语文教学而言,对联恰似一池清冽甘甜的碧水,若能适当地掬而用之,定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应试能力,培育桃李英才。就此问题,笔者略
期刊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更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角度多向、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激发力强的问题,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新问,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明代学者王明阳认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如时雨春风,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条,日就枯槁矣。”小学生的
期刊
反思: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但观察现在许多老师的教学评价,却常出现以上这样的情况:粗一看,教师是在积极倡导激励性评价措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细细一品,却是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要求“貌合神离”,没有真正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甚至本
期刊
《阿Q正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它不仅塑造了阿Q这一世界文学画廊中的不朽形象,批判了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国民劣根性,而且以其巨大的时空穿透力,走向世界,影响未来。全文入选语文新教材后,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全面读解而不至于“满堂灌”,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使学生进入师生互动的教学中来,教师可设计一些小题目让学生去完成,目的在于使学生从被动地“听”转为主动投入地“学”。因为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机制是主体
期刊
语文教育与教学,心灵的塑造是第一位的。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过重来自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过大,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现象,诉说自己寂寞、没有朋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心理脆弱,悲观绝望,情感迷茫,觉得犹如生活在沙漠中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新世纪合格人才需要有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文章不是无情物”,综观语文教材,情感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
期刊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文言篇目增多。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哺育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高中生多读古代作品,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新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约占41%。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它给后世留下了一座博大璀璨的思想
期刊
一篇考场作文犹如一张照片呈放在阅卷老师的眼前,作文触角的好坏决定了作文魅力的大小。那么怎样选择好的创作触角呢?我建议大家运用“先放大,再缩小”的创作方法。  先放大,把眼光放开来看社会,列举社会中发生的种种与你的话题有关的事件;然后缩小,总结这些事件的内在联系归纳出一个主题。 大家看过《功夫》这个小品吧?小品将忽悠集团增至三人,师带徒式,且青出于蓝胜于蓝;将反忽悠主人公武装成反诈公司老总,且魔高一
期刊
阎国忠先生是我国学界的老前辈,在神学美学领域曾与章启群合著《基督教与美学》,此书在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而《美是上帝的名字》则是从审美维度对整个中世纪神学美学作系统研究。  神学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引起学界注意,神学美学刚兴起时,其研究重心并未放在美学上,而是放在神学上。神学美学是西方宗教思想界针对基督教研究中审美维度的失落和神学的非审美化趋向提出的,其本意就是借审美之手来激活神学研究,然
期刊
一、情感与语文情感教育    情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而且相当模糊的概念,它往往作为对感情、内心体验、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统称。在心理学界,较多的人把情感界定为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或把它界定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有些学者认为既包括比较稳定的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即狭义上的情感,也包括情境性的与生活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即情绪;有些学者则认为情感仅指狭义情感。在个性
期刊
学习例说    [背景解说]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亮点。它集写作、口语、阅读、活动于一体,通过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内外、校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最终回归于语文之中,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有教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课堂上只要学生兴致盎然地“动”起来,整堂课热热闹闹地就达成目标了。殊不知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这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