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品格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dyt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但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品格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为实在,更有利于学生适应变化无穷的现实世界。
  一、创造品格的含义
  一是对问题的钻研意志力。创造性具有艰难性和长期性,因此,对问题的钻研充满信心,意志坚强,充分挖掘思考潜能,是一种最优秀的创造品质。
  二是对问题的敏锐观察力。敏于发现,勤于发现,善于发现,最终养成发现的习惯,是创新品格的表现。
  三是对问题的论证推断力。论证,是找到确凿的事实材料来证明、推断、归纳和演绎。学生可以运用材料,从现象走向抽象是创造品格的又一表现。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品格
  培养学生的创造品格,必须贯穿于对创造思维的培养之中。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并使之逐步凝固为学生主体恒久而稳定的创造品格。
  (一)设置愉快情境,充分运用教材,激发求知兴趣,鼓励创造精神,使之形成意志力。愉快的情境有利于发展和利用人的智慧潜力,更利于促使学习由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换。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将手背在身背后,规规矩矩地坐着,听老师灌输知识。教师的教学如同往漏斗里灌水,而学生则像被针钉住的蝴蝶一样,无法扑展美丽的翅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个教学步骤中,都应坚持启发性原则,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深入研究教材,提问设疑,及时鼓励赞赏学生,形成愉悦自信的课堂气氛,刺激学生学习情绪,活跃其思维,使之产生探求新知的创新精神。著名特级教师韩军在教学鲁迅的《药》一文时,一开始就明确文章由学生自己学习,老师只作为普通的一员参与讨论。学生对此感到新奇,学习热情高涨。在阅读的过程中,韩军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了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安排了阅读任务。学生在新奇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有个『生的新课学习。由此可见,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自学,在赞赏中树立了自信;教师在有的放矢的教学中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并将之升华为对问题的钻研意志力,为学生创造品格中意志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启”中明确“学习目标”,“读、练”中落实“学习目标”,在感性学习中培养观察力。“启一读一练一知一结”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五个有机组成部分。就教学而言,“启”要精,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加以明确。这个精要的步骤是贯穿课堂教学的线索,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提纲,是落实知识与能力的依据。“启”明确目标以后,就要在“读、练”中对目标加以层层落实,尤其要加强对个别不求甚解的学生的辅导,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自学有最大的实效。因此,教师应在教材所提供的感性材料(课文)中,指导学生抓住旁批与脚注阅读,他们由对材料的茫然无解到认识事物的大致轮廓,继而能对旁批及课后的问题给予解释。这个阅读与解疑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的过程。通过感性认识逐步掌握知识的本质,最后上升到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从而完成学科的教学目标。我在写作教学部分进行书信的写作时,首先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书信的功能,如何规范的书写书信,书信体作文在临考中的运用。学生明确目标后,阅读我精选的例文《傅雷家书》和林觉民的《与妻书》,在对这些名著的阅读当中去感受书信传递情感的魅力,并且形象的把握了书信的写作格式。然后我让学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向他们表述自己最想对他们说的话。课堂活动中,学生述说的话或喜或悲,情感真挚,常震撼着听众的灵魂。从活动来看,学生已经体会到了书信的实质,于是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写作,大部分学生能够规范的书写书信,准确的叙述事件,传递情感。完成了对书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就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而言,“启”与“读、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知”中推导学习目标,重点培养论证推断力。如果说“读、练”阶段解决了学生细小的旁批问题,通过观察形成了“粗糙”的感性认识,那么“知”这个阶段就是将细微的问题加以整合,进而形成由感性向抽象的转化。这种抽象的原理,即分析问题客观规律的能力与知识,其实质就是论证推断力。这个阶段的教学我们要知道学生剔除对问题的主观、不确切、未分化的认识,引导他们运用逻辑思维推理,使他们的认识见解升华到新的高度,培养其学习的理性和创造思维。比如,学习《苏州园林》之后,引导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重点加以归纳,即“特征—顺序—方法—语言”八个字。归纳思维虽只概括了八个字,却为学生今后的课内外说明文阅读指明了客观规律,为进一步的创造思维运用铺平了道路。“知”中论证力的培养,在学生对课外材料的正确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精要的归纳所得出的技巧与规律,在课外阅读中逐步外化为一种能力,这符合素质教育评估系统中能力向课外延伸的要求,符合中学语文新课程课外阅读能力的要求,符合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应用语文创造思维的要求。
  愉悦的情境,强烈的求知欲,明确的目标,扎实的阅读训练,缜密的推理,能使学生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树立起自信,充满成就感,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创造品格的形成。
其他文献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教育者在改造学生的世界观实践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思想武器,以从根本上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任务,以正确认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和正确处理三者关系为目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启发、诱导和说服教育,解决学生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现
期刊
“穷则思变”这个老口号提得好,贫穷就要改变思想观念,尝试新的路径,以期走出一条致富的光明大道来。这个口号同样适用于现代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将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彻底颠覆过来,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富有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为主要理念。是的,语文课堂需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给他们的个性插上一双翅膀。  首先,让学生
期刊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小学生数学思维活动中思考方向、思考过程与思考技巧的即时转换的科学性水平的集中反映。思维灵活性的特点是思维起点和过程灵活,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研究和思考问题。但一直以来,很多学生的思维在这方面非常欠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责无旁贷。  一、教学方法方面  (一)提供联想的机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有机会触及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产生顿悟。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就会对体育课感到枯燥无味,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了解学生的兴趣,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选择“合适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合适教育的儿童”,把小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放在首位。并通过一些地方特色的锻炼项目转化学生的锻炼兴趣,使学生喜欢体育。
期刊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唯一的,既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更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得丰富多彩。然而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网络发达,物质文明进步的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多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以及升学和成才教育,或者着重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的教育,而相对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近来年,有关青少年淡漠生命的媒体报道时有所闻,身边青
期刊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分别是从观念入手,让学生想问;从技巧入手,让学生善问;从引导入手,让学生多问。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意识 培养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直是学科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人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的方向大多集中于问题意识本身的培养,而对于具体某一学科的针对性却不强,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空间。笔
期刊
所谓兴趣,就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或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当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渴望从事某种活动,并在其中获得心里满意感时,就对该事物或该活动有了兴趣。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设计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说明了数学教学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学好数学基本知识,是数学思维训练的前提。数学思维训练好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提高,学生就能更好更灵活地掌握新的知识。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函数的观点和形数结合的模型
期刊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问题数学”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问题数学”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上来,构建培养主体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开发人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二是以“问题数学”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新理念之一是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这其中,数学阅读能力对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一谈及阅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并认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教育的发展,学生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已明显不足。许多学生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中迅速捕捉到有用信息解决问题。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