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枫桥镇田家农舍迅速为城市化浪潮所淹没的过程中,在枫桥人数千年田间劳作即将成为历史的剧烈变革中,枫桥街道党工委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引领方向、破旧立新、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理顺情绪、提升素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中的作用。
一、城市化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枫桥街道原名枫桥镇,地处苏州高新区中心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原有2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2004年6月撤镇建街道,2006年6月全面完成撤村建社区。目前有7个社区居委会,有常住人口5万3千人,外来人口近10万人。
在城市化进程中,面对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居民的“三大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念、水平和能力与城市化的需要不适应。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街道和社区干部,都是原来的农村干部,习惯于兜田头、走村头、串家门做农民的思想工作,现在社区居民住房多套、就业多种、生活方式多样、思想观念多元,且人难找、户难寻,感到思想政治工作难人手。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不适应。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变市民,必须完成两个方面的转变,即生产方式的转变(“洗脚上岸”)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换脑筋进城”)。在城市化之前,枫桥镇农民家有楼房、存款和耕地,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平衡,城市化进程打破了这种平衡。离开田间农作后,一段时间内,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转变慢,难以摆脱小农意识。有的彷徨、踟蹰不前、不知道做些什么;有的“女的去烧香,男的搓麻将”:还有的种菜养鸡,影响环境,引发矛盾纠纷。三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机制与现代管理和现代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不适应。城市化之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城市化之后,社区居民结构复杂起来,既有动迁农民又有外来务工人员,既有机关干部又有学校教师,既有企业白领又有私营业主等,因而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具有全新的特点,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以符合生活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行为规律。
二、枫桥街道在城市化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尝试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枫桥街道党工委在总结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针对性地形成了五点有益尝试。
第一,抓住关键,注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理念、水平和能力。枫桥街道在撤村建社区的调整中,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网络。街道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街道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社区和企事业单位都有一名副书记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社区居委会有一名副主任分工负责并有一名专职委员或干事具体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居民矛盾和纠纷增多的情况,将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与社会矛盾调处网络结合起来,街道通过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和城管中队、社区通过“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办公室,把各种矛盾和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比较好地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的功能。针对绝大多数街道和社区干部是由原农村干部转变而来的实际情况,狠抓干部的学习培训,促使其知识更新、观念转变、素质提高。街道党工委每年制定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计划,举办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讲座和学习论坛,组织社区干部和后备干部进行轮训,2006年参训人数达1500人,参训率达95%。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使原来的农村干部尽快适应社区工作的要求,还到老城区聘请有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做社区工作指导员,面对面地进行教与学。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枫桥街道的社区干部正在完成着由过去的管理型干部向服务型干部的转变。
第二,夯实基础,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与富民工程的紧密联系,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近两年来,枫桥街道把富民放在优先位置,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将原来支撑枫桥的“三头”经济(枫桥镇传统的经济是靠挖石头、烧砖头、砍竹头,群众戏称为“三头”经济)发展成为今天的“三金”经济(街道经济靠税金,社区经济靠租金,市民收入有股金)。把发展经济的载体变成了富民的载体,进而也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首先,注重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让经济发展真正惠及全民。街道全面进行了股份制改革,24个村全部建立股份合作社,农民成为合作社股民,对原有村级资产经营收入实行按股分红。其次,引导农民走就业、创业、物业“三业致富”之路,街道投资500万,建设了“枫桥劳务职介一条街”和“失地人员自主创业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2006年,采用推荐就业、举办招聘专场、公益岗位援助就业等方法,使1516名失地人员实现就业。对自主创业的失地人员,街道给予每年每人3000元补贴。此外,街道委托万厦物业为动迁居民代租出租房并实行差额补贴,使居民有稳定的房租收入,据抽样调查,2006年人均租赁收入已达1562元。在城市化进程中,枫桥人已有了薪金、租金、征地补助金、股金、养老金、敬老金等构成的固定经济收入。
第三,虚功实做,注重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吸引力和说服力。针对城市化过程中,转换了农民身份的新居民“彷徨、踟蹰不前、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心态,街道党工委把引导其就业观的改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市民的目标,制定了2005 2007年失地农民三年培训规划,加大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力度,使失地农民“走出麻将室,走进新课堂”。街道免费开展了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两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参训人数达2131人,经过培训,75%以上实现了就业、阶段性就业及自主创业,使其“失地不失志、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财”。街道还办了一份《培训就业信息》,介绍就业和就业方针政策、先进典型、动态信息,为居民提供服务。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枫桥街道以开放的姿态兼容并蓄,热情关心他们,亲切称他们为“新枫桥人”,与他们一起共同创造美好家园、美好生活。枫桥街道对外来人员寓教育于管理之中,对外来人口一视同仁,免费培训,其子女教育享受同等待遇,减免学杂费,让外地人感受到温暖,为共同构建和谐枫桥营造了和谐的人文环境。
第四,寓教于乐,注重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通过“文化枫桥”的建设,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为了满足富裕起来的枫桥人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枫桥街道适时推出了“富了口袋”“富脑袋”的双 富工程,提出了“文化枫桥”建设的目标。枫桥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古镇,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使得枫桥名扬天下。枫桥街道十分注重挖掘和保护优秀文化传统,2005年,先后编辑出版了《枫桥地方文献汇编》、《白马涧民间传说》、《枫桥镇志》、《赵宦光传》等书籍。从2003年起,与中国作家协会枫桥创作基地创办了《白马涧文化》杂志,至今已出版了14期。枫桥街道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2006年以来,街道举办了两届文化艺术节,开展了“五月之歌”、“社区群众文艺汇演”、“校园文艺汇演”、“民族音乐会”、“书画摄影展览”、“春季长跑比赛”、“广场文艺演出”等20多项大型文体活动。并针对少数居民在小区种菜、烧香算命、不赡养老人等现象,邀请文艺团体编排小品,在社区巡回演出,使居民受到深刻教育。7个社区都按照市级示范社区的标准,投资建设了市民学校、图书室、舞蹈房、健身房、老年活动室、评弹书场等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
第五,示范引导,注重建立和完善各种激励约束机制,整合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软实力的硬化作用。近几年来,枫桥街道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使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枫桥街道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社区的各项创建活动中,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示范引导功能在创建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是以创建“文明社区”为抓手,激发市民爱岗敬业、建设家园的热情。二是开展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廉洁文化进社区活动。三是开展法制教育,通过各种管理制度。强化市民的权利义务意识,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变。四是开展评选和奖励先进活动,2006年评出了20个“文明标兵户”,6个“创业之星”、3个“就业之星”,分别给予重奖,弘扬创先争优的良好社会风气。此外,枫桥街道还通过发放养老金,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通过奖学金,倡导崇文尚学的社会风尚。
三、枫桥街道城市化进程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枫桥街道党工委以其扎实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疏解了城市化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不适和阵痛,钝化了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引起的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了枫桥经济、政治、社会事业的繁荣和全面发展。一是推动了枫桥经济在高水平基础上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同比增长5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51%。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10788元,比上年增长10%。2006年达到12078元,增长12%。三是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利益碰撞、思想观念碰撞、生活方式碰撞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有效缓冲,并进而消除了疑虑,转变了观念。近两年来,街道没有出现一起越级上访事件,出现了人人争创事业的祥和景象。四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上了新台阶。2006年,枫津社区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示范社区的考核验收,枫津、康佳两个社区被评为苏州市绿色社区,枫津社区荣获苏州高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康佳社区被评为苏州市群众文化十佳社区。马浜社区荣获苏州市卫生服务先进集体,枫桥街道被国家和市、区评为群众文体活动先进单位。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生态”的现代化新枫桥已呼之欲出。
(调研组成员:邱建中、钱学平、尤正义、顾建中、朱益群)
责任编辑:刘卫东
一、城市化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枫桥街道原名枫桥镇,地处苏州高新区中心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原有2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2004年6月撤镇建街道,2006年6月全面完成撤村建社区。目前有7个社区居委会,有常住人口5万3千人,外来人口近10万人。
在城市化进程中,面对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居民的“三大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念、水平和能力与城市化的需要不适应。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街道和社区干部,都是原来的农村干部,习惯于兜田头、走村头、串家门做农民的思想工作,现在社区居民住房多套、就业多种、生活方式多样、思想观念多元,且人难找、户难寻,感到思想政治工作难人手。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不适应。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变市民,必须完成两个方面的转变,即生产方式的转变(“洗脚上岸”)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换脑筋进城”)。在城市化之前,枫桥镇农民家有楼房、存款和耕地,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平衡,城市化进程打破了这种平衡。离开田间农作后,一段时间内,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转变慢,难以摆脱小农意识。有的彷徨、踟蹰不前、不知道做些什么;有的“女的去烧香,男的搓麻将”:还有的种菜养鸡,影响环境,引发矛盾纠纷。三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机制与现代管理和现代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不适应。城市化之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城市化之后,社区居民结构复杂起来,既有动迁农民又有外来务工人员,既有机关干部又有学校教师,既有企业白领又有私营业主等,因而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具有全新的特点,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以符合生活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行为规律。
二、枫桥街道在城市化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尝试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枫桥街道党工委在总结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针对性地形成了五点有益尝试。
第一,抓住关键,注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理念、水平和能力。枫桥街道在撤村建社区的调整中,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网络。街道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街道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社区和企事业单位都有一名副书记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社区居委会有一名副主任分工负责并有一名专职委员或干事具体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居民矛盾和纠纷增多的情况,将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与社会矛盾调处网络结合起来,街道通过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和城管中队、社区通过“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办公室,把各种矛盾和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比较好地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的功能。针对绝大多数街道和社区干部是由原农村干部转变而来的实际情况,狠抓干部的学习培训,促使其知识更新、观念转变、素质提高。街道党工委每年制定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计划,举办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讲座和学习论坛,组织社区干部和后备干部进行轮训,2006年参训人数达1500人,参训率达95%。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使原来的农村干部尽快适应社区工作的要求,还到老城区聘请有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做社区工作指导员,面对面地进行教与学。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枫桥街道的社区干部正在完成着由过去的管理型干部向服务型干部的转变。
第二,夯实基础,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与富民工程的紧密联系,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近两年来,枫桥街道把富民放在优先位置,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将原来支撑枫桥的“三头”经济(枫桥镇传统的经济是靠挖石头、烧砖头、砍竹头,群众戏称为“三头”经济)发展成为今天的“三金”经济(街道经济靠税金,社区经济靠租金,市民收入有股金)。把发展经济的载体变成了富民的载体,进而也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首先,注重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让经济发展真正惠及全民。街道全面进行了股份制改革,24个村全部建立股份合作社,农民成为合作社股民,对原有村级资产经营收入实行按股分红。其次,引导农民走就业、创业、物业“三业致富”之路,街道投资500万,建设了“枫桥劳务职介一条街”和“失地人员自主创业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2006年,采用推荐就业、举办招聘专场、公益岗位援助就业等方法,使1516名失地人员实现就业。对自主创业的失地人员,街道给予每年每人3000元补贴。此外,街道委托万厦物业为动迁居民代租出租房并实行差额补贴,使居民有稳定的房租收入,据抽样调查,2006年人均租赁收入已达1562元。在城市化进程中,枫桥人已有了薪金、租金、征地补助金、股金、养老金、敬老金等构成的固定经济收入。
第三,虚功实做,注重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吸引力和说服力。针对城市化过程中,转换了农民身份的新居民“彷徨、踟蹰不前、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心态,街道党工委把引导其就业观的改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市民的目标,制定了2005 2007年失地农民三年培训规划,加大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力度,使失地农民“走出麻将室,走进新课堂”。街道免费开展了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两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参训人数达2131人,经过培训,75%以上实现了就业、阶段性就业及自主创业,使其“失地不失志、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财”。街道还办了一份《培训就业信息》,介绍就业和就业方针政策、先进典型、动态信息,为居民提供服务。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枫桥街道以开放的姿态兼容并蓄,热情关心他们,亲切称他们为“新枫桥人”,与他们一起共同创造美好家园、美好生活。枫桥街道对外来人员寓教育于管理之中,对外来人口一视同仁,免费培训,其子女教育享受同等待遇,减免学杂费,让外地人感受到温暖,为共同构建和谐枫桥营造了和谐的人文环境。
第四,寓教于乐,注重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通过“文化枫桥”的建设,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为了满足富裕起来的枫桥人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枫桥街道适时推出了“富了口袋”“富脑袋”的双 富工程,提出了“文化枫桥”建设的目标。枫桥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古镇,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使得枫桥名扬天下。枫桥街道十分注重挖掘和保护优秀文化传统,2005年,先后编辑出版了《枫桥地方文献汇编》、《白马涧民间传说》、《枫桥镇志》、《赵宦光传》等书籍。从2003年起,与中国作家协会枫桥创作基地创办了《白马涧文化》杂志,至今已出版了14期。枫桥街道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2006年以来,街道举办了两届文化艺术节,开展了“五月之歌”、“社区群众文艺汇演”、“校园文艺汇演”、“民族音乐会”、“书画摄影展览”、“春季长跑比赛”、“广场文艺演出”等20多项大型文体活动。并针对少数居民在小区种菜、烧香算命、不赡养老人等现象,邀请文艺团体编排小品,在社区巡回演出,使居民受到深刻教育。7个社区都按照市级示范社区的标准,投资建设了市民学校、图书室、舞蹈房、健身房、老年活动室、评弹书场等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
第五,示范引导,注重建立和完善各种激励约束机制,整合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软实力的硬化作用。近几年来,枫桥街道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使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枫桥街道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社区的各项创建活动中,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示范引导功能在创建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是以创建“文明社区”为抓手,激发市民爱岗敬业、建设家园的热情。二是开展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廉洁文化进社区活动。三是开展法制教育,通过各种管理制度。强化市民的权利义务意识,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变。四是开展评选和奖励先进活动,2006年评出了20个“文明标兵户”,6个“创业之星”、3个“就业之星”,分别给予重奖,弘扬创先争优的良好社会风气。此外,枫桥街道还通过发放养老金,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通过奖学金,倡导崇文尚学的社会风尚。
三、枫桥街道城市化进程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枫桥街道党工委以其扎实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疏解了城市化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不适和阵痛,钝化了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引起的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了枫桥经济、政治、社会事业的繁荣和全面发展。一是推动了枫桥经济在高水平基础上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同比增长5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51%。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10788元,比上年增长10%。2006年达到12078元,增长12%。三是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利益碰撞、思想观念碰撞、生活方式碰撞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有效缓冲,并进而消除了疑虑,转变了观念。近两年来,街道没有出现一起越级上访事件,出现了人人争创事业的祥和景象。四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上了新台阶。2006年,枫津社区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示范社区的考核验收,枫津、康佳两个社区被评为苏州市绿色社区,枫津社区荣获苏州高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康佳社区被评为苏州市群众文化十佳社区。马浜社区荣获苏州市卫生服务先进集体,枫桥街道被国家和市、区评为群众文体活动先进单位。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生态”的现代化新枫桥已呼之欲出。
(调研组成员:邱建中、钱学平、尤正义、顾建中、朱益群)
责任编辑:刘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