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科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笔者通过几年的科学教学深刻体会到,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融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一、挖掘生活中的科学,发现科学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可以通过生活教育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生活中蕴藏着无数的知识,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可使一无所知的稚童成长为学生,再把学生熏陶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注重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源于大自然、源于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体会、耐心探究,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科学也就能为生活服务。
  例如,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反光现象,“高速路上的交通标志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现在衣服或鞋子上会设计上白色的反光贴,你知道有什么用途吗?高楼大厦用玻璃做墙壁好吗?”从生活点滴中发现科学问题,这样在积累了科学知识的同时,又引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又如,在教学“天气”这一单元前,先让学生每天去室外观察天气,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初步感受温度的变化、风的强弱、降雨量的大小等,逐渐发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课堂教学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与困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课后,再引导学生继续关注每天的天气变化,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在亲自实践中感受科学。
  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从真实生活中挖掘科学,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科学课中发现生活的影子,真切体会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二、从模拟生活情境出发,体悟科学
  陶行知先生始终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需自营,与生俱来,与生同在的”。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要注重启发教学,善于模拟生活情境,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整合成科学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提前把握学情,认识到学生的未知与已知、浅显的认知与深入的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与矛盾,然后设计特定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法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通过模拟生活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让课堂趋向生活化,进而激发学生思维。
  比如,在进行《斜面》一课教学时,我给学生提前准备好一箱重物和一块长木板,让学生化身为搬运工,任务是将这箱重物搬到课桌上。学生通过尝试发现,把长木板做成一个斜坡,将物体推上去更加方便,从而引出斜坡的定义。接着再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搭建坡度不同的斜坡与搬运物体所用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斜坡很常见,但是很少学生能主动发现斜坡,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将生活中的斜坡呈现出来,让学生经历眼见为实的过程和亲身经历的过程。又如,在教学《蚯蚓的选择》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让学生扮演成企鹅,同时准备好冰水模拟南极的寒冷环境,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手在冰水中放的时间更长,同时又不影响在水中运动。学生通过讨论,建立各种模型并进行探究,有学生想到在密封袋里装上凝固的猪油套在手上,可以抵抗极冷的冰水。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学生能身临其境,增强感知,不仅让学生轻松地发现和掌握了科学知识,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中感悟到科学的魅力。
  三、向生活空间拓展,应用科学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一方面表现为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须”;另一方面,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学生只有学会运用科学知识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也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教学“溶解”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长泡咖啡时的颜色变化,白开水从无色变为棕色,那是因为咖啡的固体颗粒溶解在了水中;要想让鱼缸中的鱼儿长时间存活,需要在里面放一个增氧泵,持续地给小鱼提供氧气,因为这样才能让水溶解更多的氧气;生活中消毒用的碘酒,是在无色透明的酒精中放入了碘的颗粒,碘在酒精中溶解后就变成黄色的碘酒了;我们在炒菜时加盐,完全搅拌后不会感觉到菜咸淡不一,是因为食盐溶解在水中后形成了均匀稳定的溶液。又如,学生进入“食物”这一单元学习后,他们将获得很多有关食物的分类、营养、营养搭配、储存方法等科学知识,学生会用与以前不一样的眼光来看待食物,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去亲自实践,帮助家长准备早晚饭,陪家长一起去购买食物,建议家长如何储存食物,等等。
  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不仅可以巩固拓展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升自主探究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应模拟真实生活,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回归生活,鼓励学生從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亲身经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领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感受运用科学的魅力。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的重要举措。小学生通过学习小学科学的内容以及理论,可了解简单的科学常识,并在后续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加以应用,从而形成以科学的眼光看问题、想问题的学习态度。在持续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的驱使下,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均会获得良好的发展与进步,进而更加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科学合理地健康成长
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本宗旨,让学生能有更多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机会,以探究活动为主进行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更好大满足,促进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以及科学的现象有更加本质的理解。只有有效地让课堂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光彩,让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距离更加贴近。  实际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要在教学设计中体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目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两面大旗。而实验教学就能很好地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于一体。演示法则是教师配合讲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
在科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及还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遵循“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将科学教育与劳动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才能给学生提供验证与发现科学原理的机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课程,通过科学教学引发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但是小学生认知能力还不强,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科学教学中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可以
商会艳: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曾荣获“首都劳动奖章”。长期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连续12年的北京市小学科学学科市级骨干教师,多篇课题研究及教学论文、案例获国家级、市级一、二等奖。参加过中国教师研修网“学科教学知识(pck)”远程培训精品课程研发与录制。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应用成果展示课获国家级一等奖。曾承担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同步课程的授课任务。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持“带领孩子走进科学的殿堂,认真上
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热潮,研究发现,深度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深度学习内涵解读  鉴于理论认知的视角不同,国内外研究者对深度学习的概念认知不断变化。我们认为小学科学深度学习具备这样一些特征:  (一)深度学习的“真”  深度学习的兴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生产力的发展、經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对基础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是基
无边的大漠又起了风沙。一群骆驼缓缓地走了过去,渐渐的,消失了。远远的,又走来了一只骆驼。大漠到处都干干的,除了他那双潮湿的眼睛。  他看上去很孤单,别的骆驼都疏远他。他也曾主动去接近他们,但听到的却是——  “你真怪!”  “你傻了吧?别忘了你只是一匹骆驼!”  “哪里有你说的那样的世界?根本没有!”  ……  落日的余晖染红了无边的大漠,他孑然一身走在天地的尽头,仿佛走在那轮红日的旁边。他喜欢落
期刊
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实验中,在实验中体会追求真理的乐趣,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本文对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开展以生为本、体验求真的探究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  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其参与教学实践,探索科学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学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注重事实、克服困难、有始有终,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就是让学生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分享交流,从而实现集思广益,共同感受科学的无穷奥妙。然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在操作某些科学实验时比较吃力。因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变。在多数情况下,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这是目前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而积极心理学的引入,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与学科教学融合,对学生科学思维创新、合作探究交流和品格态度责任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积极心理学效应,体现其价值和作用,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