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堂有效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yz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热潮,研究发现,深度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深度学习内涵解读
  鉴于理论认知的视角不同,国内外研究者对深度学习的概念认知不断变化。我们认为小学科学深度学习具备这样一些特征:
  (一)深度学习的“真”
  深度学习的兴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生产力的发展、經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对基础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是基础教育改革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质要求的回应,是源于现实真实而迫切的需求。深度学习的“真”主要源自有意义的“真”情境的创设和“真”问题的解决。
  (二)深度学习的“主”
  深度学习的“主”,首先源自“主体”:学生既是深度学习的研究和评价的对象,又是实施深度学习的主体。其次,深度学习的“主”又源自“主动”,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否具备深层次的学习驱动力。学习驱动力是促使学习活动高效进行的“内力”所在。深度学习目的是培养拥有自我学习力的人,实现学生自主、自发、自律、自为地学习。
  (三)深度学习的“高”
  相对于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更加强调高水平的认知目标、高水平的动作技能,以及高阶层次的思维参与,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决策力和问题求解能力等,体现了时代对公民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深度学习是通过创设有意义的真实情境、制造认知冲突、设置真实或驱动性的问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而进行自发、自主、自觉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怀揣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以活跃的思维状态,联结新旧经验,批判性地完成知识建构、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交流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落实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二、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深度学习被普遍认为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方式和落实的必然途径。深度学习的设计必须紧扣促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的,其实现,能在一定程度引发深层思维、启发深刻理解,因此必能涵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向核心素养深处漫溯。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又会反过来推动深度学习的实现,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科学课深度学习的方法
  (一)巧设真实情境,由抽象到具体
  学习不是个孤立的活动,思维活动也不是凭空产生的。一方面,基于学生熟悉的真实生活场景和生活问题创设情境,即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思维的碰撞及认知矛盾,激发其迅速投入教师创设的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另一方面,能将抽象的学科概念转化为生活中具体的形象,帮助学生调动既有认知和经验,达到知识的迁移内化,实现问题的解决。例如在苏教版五下《斜坡的启示》中,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就将“斜面”这样一个专业抽象的概念生动形象地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认知,实现了由抽象到具体的知识迁移的过程。
  (二)趣味任务驱动,由被动到主动
  通过巧妙设置,让学生紧紧围绕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任务动机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这种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取而代之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学生充满求知欲,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内驱力。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搭支架》一课教学中,教者设计“搭支架大赛”的任务驱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跃迁至自我驱动挑战状态,激发了学生斗志和主动性。
  (三)预设进阶问题,由浅层到深度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深度学习的实现不得不重视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巧妙设置层次性问题,能启迪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深层次思考,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在学习《空气的性质》一课中,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带动学生思维能力的逐层深入:杯中点燃的蜡烛为什么都熄灭了?为什么小杯中蜡烛熄灭更快?为什么此时水溢进了杯中?进去多少水?为何是这么多水?杯中空气还有否?为何这部分空气被剩下?将点燃的火柴头从上方伸进塑料瓶中,为什么一下子灭了?火柴熄灭是偶然的吗?怎么排除偶然的因素?你能分析出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成分?它们分别有什么性质?问题串驱动学生自主思考、深度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四)重视科学探究,由体验到生成
  探究式学习是小学科学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将学习视为一个“闻—见—知—行”的活动过程,强调亲身实践的重要性。科学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历自主探究的科学实践过程,让科学学习成为一种亲身体验,打造体验式科学课堂,让科学探究在你的课堂上泛在化、常态化。
  (五)有意设置“陷阱”,由盲从到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反复预实验,以确保课堂上科学探究的顺利进行。这种模式虽能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但会造成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错觉。其次,学生迷信教师和书本权威,弱化了批判和反思能力,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有必要偶尔巧设“陷阱”,提升学生批判能力和反思能力。
  (六)延伸学习场域,由课内到课外
  科学探究的场所应是泛在化的,绝不仅限于课堂,深度学习应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习得的认知和高阶思维能力,需要迁移至有意义的真实情境中,去解决真实问题,有效提升认知和高阶思维能力,逐步内在化。
  总而言之,深度学习被普遍认为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方式。在实现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聚焦深度学习的特点,解决深度学习过程中的三大关系,灵活选择教学策略,糅合应用,以实现深度教学。当然,深度学习的成果不会立竿见影,学生的核心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我们仍将致力于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度学习的研究和实践,让每一节科学课都能助力学生成长,聚沙成塔,聚水成涓。
其他文献
·走进钦州非遗系列(一)·  钦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现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2项。本期开始,小创带大家走进钦州,看看钦州的少年们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哪些努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戏。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不同,因此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咱们广西也有很多种
期刊
2017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从2017年9月开始,从一年级开始全面开设科学课。教育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突出。然而,我们在上百所中小学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科学课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须加以重视。  首先是科学教材的编写质量有待提高。我国现有不同版本的科学教材,编写质量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科学知识碎片化,缺少系统性和逻辑性,技术与工程内容单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
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获得体验、寻求方法、提高能力、改变思维。科学老师必须改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做法,要基于“源于教材、贴近生活”的理念设计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得到充分的锻炼,更好地达到提升科学素养的目标。一要优化实验,拓宽实践渠道;二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加快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教育发展所必需的。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小学教学问题,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模式,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优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工作,还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
小学阶段是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关键阶段。在贯彻新课标的背景下,基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当前的小学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这其实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目前这种环境下,将主题活动探究式教学引入小学科学课堂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熟练掌握此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  小学科学作为学生开始接触科学世界的奠基石,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而且,小学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的重要举措。小学生通过学习小学科学的内容以及理论,可了解简单的科学常识,并在后续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加以应用,从而形成以科学的眼光看问题、想问题的学习态度。在持续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的驱使下,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均会获得良好的发展与进步,进而更加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科学合理地健康成长
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本宗旨,让学生能有更多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机会,以探究活动为主进行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更好大满足,促进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以及科学的现象有更加本质的理解。只有有效地让课堂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光彩,让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距离更加贴近。  实际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要在教学设计中体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目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两面大旗。而实验教学就能很好地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于一体。演示法则是教师配合讲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
在科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及还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遵循“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将科学教育与劳动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才能给学生提供验证与发现科学原理的机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课程,通过科学教学引发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但是小学生认知能力还不强,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科学教学中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可以
商会艳: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曾荣获“首都劳动奖章”。长期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连续12年的北京市小学科学学科市级骨干教师,多篇课题研究及教学论文、案例获国家级、市级一、二等奖。参加过中国教师研修网“学科教学知识(pck)”远程培训精品课程研发与录制。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应用成果展示课获国家级一等奖。曾承担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同步课程的授课任务。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持“带领孩子走进科学的殿堂,认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