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课程对中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xf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已文献资料法为主,通过专家访谈法、逻辑归纳法等为辅从心理学以及生理学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知体育课程对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心理学作用主要有三方面:加强中学生感知与记忆能力;加强中学生观察与注意能力;加强中学生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体育课程对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生理学作用主要有四方面:提高脑细胞功能,促进智力发展;消除大脑疲劳,提升学习效率;改善大脑氧与营养供应,增强脑功能;促进大脑发育与再生,提高神经系统功能。在理论和实践的摸索下,愈发认识体育课对中学生智力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课程 中学生 智力发展
  1前言
  随着小康社会的深入发展,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大众已经深刻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人的体质健康与智力发展的价值。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康与智力水平,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初衷。
  體育课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教育的必须部分,国家教委规定各个中小学应保证全天有一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因为在中小学全面健康发展中过程中,体育锻炼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智力包含了人的全部心理过程,它不仅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它还通过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两大核心,以记忆、观察、注意、感知四大能力作为基础,最后经过高级表现形式的个人创造力所体现出来。
  实践证明,体育课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养成与智力的开发,无不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学生学生的智力发展,需要体育教师们通过精心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意识且有目的地进行体育课的锻炼。因为有时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也并不完全随着身体的发育、技能知识的增长而发展。此外,体育与智育的关系,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纠正人们对“体育”与“ 智育” 认识的偏差,不足以深入揭示体育的本质功能,以便发挥其卓越的效用。体育蕴含智育,换句话说,体育的过程就是智育的过程,体育课程对中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体育运动对促进中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2体育课程对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心理学作用
  2.1通过体育运动加强中学生感知与记忆能力
  感知能力是智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开展体操、田径、球类等体育项目,可以极大提升参加者的感知能力。如球类运动,参加者的观察能力必须要强,要有宽广的视觉范围,准确的判断能力。不然,在比赛中就难以观察和捕捉到瞬息万变的战略时机,就导致错误的战略预测和判断。感知能力是通过运动知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来表现的。运动知觉就是指复杂的技术动作的操作以感受性的精确控制为基础的,感受知觉的敏锐、掌握准确技术动作。时间知觉是大脑对客体运动的持续性或瞬间性以及顺序性的反映。
  记忆是获得的新信息在大脑一定时期内储存的能力,也是人的大脑对以往经历过的事物的客观反映,是评价智力的重要指标。在体育活动中,正确地认识各种动作的轨迹和顺序,达成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是掌握一门运动技能或体育动作的关键。虽然感知和记忆能力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进行提高和锻炼,但它们是众多感官协作的结果,特别是视觉感官和动觉感官协同合作的结果。体育运动能有效地促进和发展中学生的感知与记忆能力。
  2.2通过体育运动加强中学生观察与注意能力
  心理学上的集中性和指向性是“注意”的两个基础特征,这些在体育项目中都有所体现。比如在武术套路练习中,“全神贯注”是武术的要领,如果外形一致但精气神没有聚集,至多只能达到“形似”,而无法做到“形神兼备”的境地。“全神贯注”的内容主要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大脑处于轻微紧张的状态,客观上来说这对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能力是有好处的。同时大脑处理综合问题的智力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因为体育教师在教授中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时,首先要让中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动作程序进行充分的观察,特别是对动作姿势、节奏变化、运动方法等的注意和观察,进而才能做到演练、模仿和领会。敏锐的注意力和卓越的观察力是掌握动作技术的关键。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提高中学生的观察与注意能力,而观察与注意能力的提高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
  2.3通过体育运动加强中学生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
  思维活动贯穿于体育运动的整个过程。因为,运动技能的形成与运用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下进行的,中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与运动动作的过程是以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同工作的结果。例如,在一场足球比赛中,没有积极的思维就无法对比赛中混乱的战况的变化做出准确快速的判断,更难以去揭示对方的战术意图和行动目的,以及不能识破对方战术行动的规律,导致己方战术制定的困难。在常规体育比赛中技战术行动必须依靠于活跃的思维能力。故体育运动需要良好的思维能力。
  良好的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部分,而体育运动能使人的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充分发展。例如,在中学生学习武术操的过程中,套路创编的构思,动作演练的意境,技法攻防的创设,招术变化的逻辑,以及模拟比赛的练习方法等都与良好的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有关。这种思维活动都是通过以往经验和场景的记忆,针对过往情景的刺激,经过大脑思考重新加工组合的预测行动。故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和丰富中学生的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
  3体育课程对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生理学作用
  3.1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脑细胞功能,促进智力发展
  校园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都比较灵敏,综合能力、大脑皮层的分析、大脑神经细胞反应速度比较强。从生理学上来说,左脑是进行论理、分析思维的场所,右脑是意志和情感的舞台。右脑活动的必要前提是左脑的活动。在左脑活动的过程上,充分利用右脑的功能,能使左右两半脑协同一致、运用自如,这属于大脑的综合运用。这种类型的活动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未曾被很好的利用,特别是对于右脑的开发。而体育运动它能极大开发右脑的潜能。   大脑皮层对人体各类型的运动活动是有分工的,有的区域管脑力活动,有的区域管体力活动。根据兴奋与抑制传导的相互诱导规律,体育锻炼中管体力活动的区域高度兴奋,加快了脑力活动区域的部分抑制,使之充分休息;运动后由于管大脑脑力活动的区域的功能充分恢复,从而增强学习效率。现代理论研究正从智力深度、智力结构等层面探索体育锻炼的影响力。因为,体育活动是一种开放的活动形式,经常运动有助于提高大脑对于疲劳的耐受程度,可以使大脑更为清醒。人从体育活动中获得和处理的信息是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在获取信息的路径中,人的本体感觉、听觉、视觉等方面得到持续的刺激,对新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能力得以提高,使中学生的“认知反映系统”得以发展与开拓,这是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的智力结构的一种极大升华。
  3.2通过体育运动消除大脑疲劳,提升学习效率
  爱因斯坦认为,人用于学习与工作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习效果的提高,是基于充沛的精力给与保证,而充沛的精力来源于健硕的身体,来源于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人的随意活动主要由大脑皮层所调节。中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这时大脑皮层有关工作区域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随着学习的时间延长,容易产生应激性的保护性抑制,导致学习效率降低。此时适当的体育锻炼,会使运动中枢达到兴奋,导致脑力活动区域的脑细胞得以休息。同时,由于体育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大脑摄入更多的氧,从而为提高记忆能力、大脑思维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保障。有助于脑力活动效率的提高。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锻炼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往往认为文化知识的学习时间长短是提升成绩的关键,认为体育锻炼是不务正业,一切以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主。进而导致中学生体育课程被占用,殊不知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文化知识学习的强有力的保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再好的成绩也如同空中楼阁。体育锻炼能极大提升中学生的学习效率。
  3.3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大脑氧与营养供应,增强脑功能
  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起到改善大脑营养的供应与氧气的输送。食物是血糖的供给的源头,运动使人的食欲大增,促进消化吸收,加快食物淀粉转换葡萄糖的过程,并源源不断地为脑神经细胞供给。科学实验表明,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心脑血管更具有弹性,血液循环也更为舒畅。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血液循环量比不运动者高出2倍。中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锻炼,能够为其大脑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而增强大脑功能,文思敏捷。此外,体育运动促使大脑释放β-内啡肽等有利的生化物质,这些生化物质对促进中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大有益处。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呼吸等器官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中的生化成分,增加体内糖元的储备(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使血氧饱和度增加,增加氧储备。极大提高了血液的携氧能力;使脑部毛细血管的分布更为密集,增加了单位时间内通过大脑的血量,使大脑细胞可以更为轻松的获取充足的血液补给,保证了大脑系统运行的良好营养状态;使大脑更能集中注意,牢固记忆,敏捷思维,迅速联想,改善大脑的工作能力。另外,由于血液的流动速度加快,促使大脑中的代谢产物及时排除,细胞活跃度更高。再者,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还能延缓大脑细胞的疲劳出现,因为大脑皮层细胞对运动时血液重新分配的情况产生了适应,而引起的相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提高。以上这些因素都为中学生的大脑功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中学生智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4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大脑发育与再生,提高神经系统功能
  体育运动中绝大多数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常常伴有对技战术的配合与运用、比赛临场的发挥、形体的表现、要领的掌握、动作技术的理解等,要经历一个个对比、认识、观察、感知、分析、创造、判断、想象等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这种身体运动与思维活动的长期连接与协作,既能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发展,又能开发大脑的功能,呈现与发展出明显的运动智能特征。
  在体育运动中,健全的神经系统是智力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基础。资料研究显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增强人体大脑的营养和发育,能增加脑神经细胞树突,增大大脑皮层厚度。能对大脑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摄入量,使人的神经传导速度、本体感觉、视觉、听觉和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普通人从感应信号 (如听到声音或见到光) 到立刻做出反应的时间是0.3—0.5秒,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仅需0.12—0.15秒。这表明,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促进人的思维速度与反应速度。因此,人脑的神经系统的功能、思维能力、思考速度存在一定的连接性,故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能极大提高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
  4结语
  体育锻炼是脑力活动神经中枢以及体力活动神经中枢的相互配合,在兴奋和抑制交替的活动中,能够使大脑皮层结构复杂程度得到改善,有利于中学生智力的提高。对身体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中学生人群而言,体育运动意味着肌肉的利用率增多,身体血液循环的速度得到提高,从而新陈代谢加快,使身体贮存氨基酸等营养物的能力增强,对于运输钙铁锌等无机盐的能力增强,在身体表观为肌肉变得结实、有力,骨长骨径提高,骨骼骨质增强,对身体生长发育的中学生来说有明显促进作用。此外,发达的骨骼和肌肉又直接使自身的运动机能增强,体现为更好的耐力、更大的力量和更快的速度。此外,身体为运动器官的运转提供大量的血液,因此对心肺等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显著,长期适量的體育运动能增强和提高呼吸系统运作效率,并使心血管的供血机能明显提高,使血液循环质量改善。总而言之,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中学生体质,而且还能促进中学生智力发展,它是增强智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提高中学生学生群体的智力水平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践行。
  【参考文献】:
  【1】毕伟全. 浅谈体育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作用[J]. 教育现代化,2016,(24):290-291.
  【2】宋亚炳. 体育对人多元智力发展的影响[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06):117-119.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活力时代。伴随着新时代各种高精技术在生活中的不断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地位逐渐提高。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最高层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应用到高校教育中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校教育如何进行合理化创新应用,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介绍,从高校
期刊
【摘要】: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手段,语文教学需要创新,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这一新的科研成果,被应用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中学语文 多媒体 应用 原则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早已进入了信息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它
期刊
【摘要】:智慧物流在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同时,改变了物流企业人员需求,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文章分析了地方物流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变化,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智慧物流 物流人才  一、地方物流业发展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物流行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2019-20
期刊
在教育史上,关于职业教育的解释很多。而发展到今天,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定义为:职业教育就是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进行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既然是职业所需,那当然在教育中更注重的是学生与专业的契合度、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而这些,随着我在职业教育中的不断摸索,也愈发的理解其中精髓所在。  记得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节课上,我让同学们说说自己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没想
期刊
【摘要】:“二元弱酸盐溶液离子平衡”是高中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中的内容,属于抽象性知识领域,學生掌握这一类知识点较为吃力,相应的,教师教学也较为困难。本文选取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随着加入酸碱后溶液的pH变化作为实验案例,利用手持技术实验,使抽象知识直观化方便课堂教学。  【关键词】:手持技术;离子平衡;实验设计  “二元弱酸盐溶液离子平衡”是高中选修四的内容,涉及水解和电离平衡,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期刊
【摘要】: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学习英语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其运用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在我国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中,语音教学的环节薄弱,问题较为明显。本文试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来分析小学生英语重读的问题,同时还考虑到学生心智发展水平,教师教学方式等影响重读的因素,旨在提高教师教授重读的意识,纠正学生的重读问题,提高教学生口语的标准度
期刊
【摘要】:20世纪末,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本文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模式,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持续时间、学生发展方向确定、学生职业性格和兴趣、职业生涯教育原则四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职业生涯 职业兴趣 以人为本  引言:“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创新应该有效优化互联网生产
期刊
【摘要】:利用现代教学工具为辅助教学平台,突破传统教学瓶颈,以“网络营销” 为实践任务开展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网络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网络营销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现代教学工具教学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有必要对现代教学工具教学在网络营销教学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对策进行研究,以提高网络营销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论是是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核心理论,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德国学者威米尔提出。他认为,翻译研究不能单单依靠语言学。其核心概念为,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它包括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本文在目的论指导下,对《围城》不同的英译进行研究。由此来证明目的论对于文学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目的论 《围城》 英译  一、前言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
期刊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和大数据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正逐步地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到高校的后勤服务工作中,在贫困生补助、后勤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贫困生补助是高校后勤系統的一项重要工作,之前的贫困生申请都是由学生主动发起申请,并报请各级主管部门审批,在这个流程中,很多真正贫困的学生因为面子问题或心理问题拒绝申请,同时还存在部分学生伪造证明,骗取补助的现象出现,国内的部分高校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