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求源,实现新旧知识的共建、共生、共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是在已有知识背景之下发生的,新的认知也是建立在已有的理解和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师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观察、分析、概括、验证等过程中得到“必然”的知识结论,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之中,实现从“有”到“更有”的过程。在“分数除整数”的教学中充分结合数学知识生长之序和学生经验生长之势,打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之下,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呈现新知,实现新旧知识的共建、共生、共长。
  [关键词]新知;旧知;联系;共建;共生;共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 35-0065-02
  数学学习,就是学生经历知识产生与形成,重走前人的数学探索之路,不断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探究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数学教育最终目的的过程。数学教学必须以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认知形成的内在联系为线索,使学生充分展现经历其中的思维活动,真正参与到发现的过程中来。
  “分数除以整数”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对于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有了深刻的理解与熟练的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之前的除法计算法则完全不同,通过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理解并感悟“分数除整数”的意义、算理及计算方法?如何沟通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联系,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注重算理的理解?下面以“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教学环节一】追根求源,从意义上建立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意义统一
  师:有8个圆片,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
  生1:这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平均分,8÷2=4(个),就是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朋友得到1份。
  师:8个圆片,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圆片的1/2,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这里的1/2表示什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2:这里的1/2表示把单位“1”的8个圆片平均分成二份,每位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要求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就是求8个圆片的二分之一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第1题是我们二年级所学的平均分,第2题是我们前几天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凡是多少。仔细观察,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3:一个是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一个是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圆片的二分之一。
  生4:这两题所列的式子不一样,一个是8÷2.一个是8×1/2,但计算的结果一样,每个小朋友都分得4个圆片。
  师:两道式子的计算结果一样,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把这两道式子连接起来,你准备用什么符号?
  生5:等于号。
  师(板书:8÷2=4×1/2):除了列式计算,还能画图的方法算出它们的结果。(多媒体演示过程)
  师:两题的主题图完全一样,这也就说明了,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相当于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圆片的二分之一。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相当于什么?如果平均分给4个、5个小朋友呢?
  生6: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相当于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圆片的三分之一…一
  【评析: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把除法转变为乘法后再进行计算。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弄清算理,实现算法上的自然过渡尤为重要。通过列式和计算,得到8÷2=8×1/2,学生认识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表面联系,但他们尚不明白除法与乘法之间的意义联系。通过多媒体演示“分”的过程,学生发现平均分成2份相当于每位小朋友分得这些圆片的1/2,清晰地建立了平均分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分数的意义中最重根本的就是平均分),即把圆片平均分成若干份,相当于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圆片的若干分之一。“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学生初步感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就能为下一环节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探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知识储备。】
  【教学环节二】把握本质,从算理上建立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算理统一
  师:把4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个小朋友喝几升?如何列式?
  生1:4÷2=2(升)。
  师:把4/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个小朋友喝几升?如何列式?
  生2:4/5÷2。
  师:会计算吗?画图是非常好的解决问题方式。你能通过画图得出每个小朋友喝几升吗?(教师引导学生画图表示4/5升,把1升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4份,即是4/5升)
  生3:4/5升是4个1/5升,把4个1/5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即1/5所以5/5÷2=4÷2/5=2/5(升)。
  师:2是怎么来得?
  生4:4÷2。
  生5:我还可以把4/5升化成小数,即0.8升,0.8÷2=0.4(升),0.4升化成分數是2/5升。
  师:把6/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个小朋友喝几升?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结果,对分数除整数的计算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谁能快速算出结果?
  生6:6个1/5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1/5升,即3/5升。
  师:怎么列式呢?
  生7:6/5÷2=6÷2/5=3/5(升)。
  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是如何计算的。
  生8: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所得的商做分子,分母不变。
  出示练习(让学生说计算的过程):6/7÷2;6/7÷3;6/7÷6。
  师:把5/9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个小朋友喝几升?怎么列式?如何计算?
  生9:5/9÷2。(学生运用之前得出的结论解题时遇到困难,面露难色)   师:有什么问题?
  生9:吾的分数是5,5除以2没法算。
  师:看来刚才得到的结论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刚才得到的结论可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呢?
  生10:分数的分子除整数能整尽时。
  师:怎么办?还得探究……
  (之前得出的结论有局限性,犹如一盆凉水从天而降,但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怎么办?可以画图吗?能化成小数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把5/9升果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喝,其实相当于——
  生11:相当于每个小朋友喝了这些果汁的1/2,也就是5/9升的1/2,5/9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相当于每个小朋友喝5/9升果汁的1/2,即5/9÷2=5/9×1/2。
  (回顾课始的分圆片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评析:此环节的切人点是除法中的平均分与分数意义中的平均分的完全统一,即把一个量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相当于求这个量的若干份之一是多少。教学从画图人手,学生在观察、分析、总结、概括等过程中初步得到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特例),验证时发现计算法则存在缺陷,再次进行探究。】
  【教后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小学阶段比较简单,计算难度与复杂度远远小于两位数以上的整數除法与小数除法。如何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的算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法则的过程,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教师必须思考的。
  教学过程中,从平均分中的除法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乘法)的统一,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再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概括,从而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最后实现了算理与算法的相辅相成,提升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挖掘分数除以整数中数与形的关系,利用“形”的手段把数量关系中的几何特征形象地表示出来,并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实现抽象运算与直观表象的联系和转化,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图形,把“抽象的运算”变成“可以操作的流程”,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以动态、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直达计算法则的本质和核心。当学生用初步得出的结论不能解决所有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又适时引导学生回到抽象的数量关系上——除法中平均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的完美统一上,从抽象数量关系中最终获得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最后借助图形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使学生在算理与算法程序和步骤之间建立起合乎逻辑的关联。
  综上,在教学中充分结合数学知识生长之序和学生经验生长之势,打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之下,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呈现,新知就能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共建、共生、共长。
  (责编金铃)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下的“微课题作业”能有效地评价学生领悟思想方法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效度。作业的过程也是对策略性经验的进一步提炼,直至把这些经验“加工”成真正沉淀于学生内心深处的一种方法、一种策略、一种数学思想。研究方法的经验模型的更大影响在于提升后续数学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微课题作业;策略思考经验;研究方法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的关键是要能够内化和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平方数的相差关系”的教学为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形的学习材料,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即借助有形的学习材料,完成学生内隐的数学思维活动。  [关键词]数学思维;平方数的相差关系;内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28-02  众所周
[摘 要]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断丰富活动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理解知识要点、构建知识体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让学生进行“真探究”,数学学习才具有意义与价值,也才能真正落实“四基”目标。  [关键词]探究活动;动手操作;探究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36-03  《义
[摘 要]小数与整数、分数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 “小数的意义”时,应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本质内涵,剖析小数与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变式应用等方式建立小数与十进制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学生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数意义;十进制;分数;整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4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既是数学学习的产物,也是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基础。通过唤醒、想象、实践等途径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展开丰富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最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生长”出具有生命力的新思想和新知识。  [关键词]活动经验;唤醒;想象;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07-02  “一盎司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摘 要]教材中编排的数学活动有三大步骤:第一步是“创设情境,分析问题”;第二步是“数形结合,优化方案”;第三步是“总结规律,拓展延伸”。通过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可有效激发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使其学会在操作中解决问题。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情境;操作;思考;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43-01  人教版教材
[摘 要]精彩的课堂需要预设与生成,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真正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课标理念。  [关键词]方程 天平 平衡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25  在“‘学程导航·活力课堂’全国小学数学教学专题研讨会”上,我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认识方程”一课。吴老师以开放的态度、合作的方式、宽松的环境组织
[摘 要]平面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教师应从学生的“错误”中寻找教学切入点,让学生的错误成为鲜活的教学资源,由此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找到纠错策略,实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关键词]错误;平面图形;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30-02  
[摘 要]备课通常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案。课本为一课之本,以备教材为中心,有效整合资源,将“三备”融为一体,方可有效提高备课的效率。  [关键词]备课;教材;深意;路程、时间与速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45-01  以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为例,笔者在备课时就发现教材主题图中不仅出现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