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案例研究”的教学尝试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关键词:新课程 案例研究 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82-01
  
  2004年,高中地理新课程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高中地理新课程已正式启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是进行教学的指向标。新课程的内容也出现了很大变化,更是向固有的教学模式发出了挑战。
  
  一、灵活教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地理科中每一章的后面均有“案例研究”内容,我在这几年的地理一线教学实践中,对此内容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积累了一些可行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刚拿到新教材时,课后的“案例研究”内容曾让我措手不及:按教学参考是必讲内容,但该把其置于什么地位?如何教学?与课文内容又是什么关系?问同行、同级同科的同事,他们的普通做法是:作次要内容,只让学生看书,然后作简单介绍,就解决思考题和复习题,让学生把答案记下来,抄到作业本上作为作业交上来,这部分内容圆满结束。他们的教法是否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呢?我不便妄加评论。
  经过认真研究课标、教参、课本,我认为:“案例研究”应是课文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内容和课文是相互补充、相互深化的关系,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也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案例研究”必讲无疑,但教法却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方式。我是在讲完课文内容后,先布置“案例研究”的相关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布置的思考题必须联系课文部分。然后让学生准备下节课上台讲述。其次,由于下节课要让他们自己当老师上讲台讲述,学生都会很积极去准备,有些学生甚至为了使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有趣,而专门去查找报刊杂志,甚而上网查找资料——这样,学生的学习有了主动性,同时,视野相应扩宽。
  上课时,我先检查布置下去的思考题,从中发现学生理解的偏差,也顺便复习。然后,叫学生主动上台去讲“案例研究”这部分内容,刚开始时,很少学生主动上台,一般都要点名才肯上去讲,但是,由于我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评述学生的讲课采用的主要是肯定、赞赏、鼓励的语言,慢慢地,次数多了,学生对上台讲课没有了恐惧感,有些同学便跃跃欲试,到后来,便都是学生主动请缨,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如在讲述《生态农业》这一案例——是推广沼气使用的。一男生结合化学知识,结合那段时间市政府在大力推广沼气使用的相关文章,全面介绍了沼气的使用及使用前景,还讲了梅州经矿难后推广沼气使用的迫切性和可行性,对其中要解决的难题也进行了充分的论述,甚而给出了做沼气池能提供的技术支持和电话号码——原来,他家就有沼气池,使用着沼气。他讲完时,我都不由给了他掌声。我认为:即使我自己给他们讲都不可能讲得那么宽,那么细,毕竟,老师的直接经验有限。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既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又可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使师生之间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强调探索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强调探索过程。所以,“案例研究”也不单是布置思考题,让学生上台讲述这样单一的形式,有些,则采取作业的形式——调查相关地理事象。如: 调查你身边的某一河流(大小无限,小溪也行),从几个方面去调查:水源、水量、水的清彻度,有无污染,污染源是什么?来自哪里?需不需要整治,如何整治……。调查后,写出调查报告。这样作业简单易做,就是让学生去观察一条可流。对于调查报告,我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他们去做了就行了,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关注自己的家园,关注身边的环境,热爱自然。但是,这样的作业做多了,有些学生的作业质量就有了显著提高,如:2005年我让学生去调查兴宁叶塘新兴工业园的相关情况,调查报告里竟然有了那个区域详尽的平面图,甚至当时有学生提出:兴合路是工业园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为兴合路已经残破不堪。果然,在2006年初兴宁市政府就立项重修了兴合路。同时,地理学上的相关理念也频见调查报告中,如: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去换取经济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与环境和社会相协调,对“兴宁---叶塘路人流车流”的调查报告里提出:规划公路线路时要有前瞻性……等等。学生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也促进了地理素养的内化,成为学生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学科增长过程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
  当然,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法均有其局限性,我的这种教学方式关键是耗时较多,没有宽松的课时不可能进行,再有就是地理教师不仅要做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还要拓展成“社区型”教师。新教材要用新的方法去教!教材是死的,方法却是新的,无穷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推陈出新。我的尝试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高凌飚,陈冀本.地理教学与学业评价[M]
  [2]张民生,金宝成.现代教师走近教育科研[M]
  [3]顾谊群.地理“指导——作业方式”及其原理[M]
  [4]王宏申.中国新教育风暴[M]
  [5]李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73-01     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
中图分类号: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74-01     一、田山花袋の生涯    明治、大正期の小説家である。父は明治10年西南戦争で戦死した。花袋は高等小学校入学の明治19年まで、兄実弥登から漢文の素読、漢詩の作法を学んだ。明治16年に一家とともに上京した。その間に作家を志し、明治24年、21歳の時に尾崎紅葉の弟子になった。尾崎紅葉の世話で「千紫万紅」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呼唤教师转变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对教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上好每堂课呢?笔者就怎样进入课堂导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导入 方法 课堂 标准 气氛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21-01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的导入很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76-01     《社戏》是中学语文里的一篇传统篇目,新编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又收录了这篇文章。鲁迅笔下的双喜,虽然是他塑造众多人物形象中的一个不算太起眼的人物,但鲁迅对待这样一个人物的语言,仍然是认真组织和锤炼的,仍然能体现他的运用语言精炼的特点。  鲁迅笔下的双喜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头。在《社戏》
中图分类号:I0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75-01     台湾作家颜元叔的散文《荷塘风起》,以自然流畅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物我交融的人化自然——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浑然一体,在清新爽目的意象之中寄托着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生命的深刻思索,让我们为自然界的美丽倾心、赞美的同时,又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对现代文明侧目以观:在和谐的背后,其实漫溢着人与自
适当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不仅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
摘 要:本文从审美教育的角度界定,认为历史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和时代的灵性,能不断与人们对话并带来全新发现,让人们在阅读历史著作中充分体现主体价值及美的享受;分析中学历史审美教育对人审美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及其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 美育的意义 审美意识 美育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79-01     何为美育?
摘 要:学案导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及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关键词: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自主创新 团结协作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78-01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本质思考    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
Split-root solution culture was used to study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lanthanum on rice (Oryza sativa) growth and its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Results sho w t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80-01     了解历史,掌握历史知识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课,对学习历史知识,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了解祖国、了解中国历史、了解历史杰出人物是历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