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形”离“数”更近一些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894784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数感的建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形”离“数”更近一些,让学生离数学更近一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形结合 小学生 培养数感 策略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是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生数感的建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数形结合”是一种最实用、适用范围最广的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方式。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利用“数形结合”培养小学生数感的途径与方法。
  一、利用数形直观教学培养数感
  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故小学生最初的数感都是从观察具体的实物开始的。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善于运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在“数”与“形”之间建立思维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字和数量关系的概念。
  (一)利用实物、模具培养数感
  利用实物、模具的演示进行数形结合,在低段数学课堂用得比较多。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建立在具体的实物基础上,像“两个苹果”“三只小狗”等。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实物、模具让学生数數,帮助学生把数字与实物对应起来,并强化在大脑皮层的印象。比如,学生一看到数字“5”就联想到“5个皮球”或“5支铅笔”等具体物品,在大脑皮层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定式;教师再慢慢引导学生把数字从实物概念中剥离,形成抽象的数字概念,如让学生数出“5根木棒”“5本书”等,让学生懂得5可以表示生活中任意的事物,而不是专指“5个皮球”或“5支铅笔”;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数字进行10、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口算,这样,学生便把数字以及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起来了。
  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笔者先让学生用小棒摆出“3”,再摆出“4”,接着问学生“3 4=? 怎么摆?”,学生就把7根小棒合在一处,然后完成算式“3 4=7”。这样一来,就巧妙地把“3”“4”“7”几个数字,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与实物具体联系起来,让原本呆板、抽象的数字变得触手可及、具体可感,帮助学生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数感内化过程,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了稳定的数感。
  (二)利用情境图培养数感
  低年级的小学生非常喜欢看一些故事性强的图画书,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编排顺应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把很多数学知识和数量关系巧妙地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图中,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运用下面的丰收图进行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景物,让学生一一说出它们各有多少个,接着以“工作的车辆”为话题,让学生提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收割机和汽车一共有多少辆?”(用加法计算);有的学生提出了“田里一共有5辆车,汽车2辆,收割机有几辆?”(用减法计算)。
  接下来让学生就不同话题,如“田里和路上的人”“田里和路上的麦捆”等,仿照上面的说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由于丰收的场景学生都非常熟悉,学生在丰收图里可以找出很多熟悉的事物,引出大量的话题,使学生在找话题、提问题、列算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抽象的加减运算变得具体可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去探寻图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运算规律,让学生的数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二、把数与数轴相结合培养数感
  (一)利用数轴理解数的意义
  如果一直用实物或图片辅助识数,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只能一直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为了让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向抽象化迁移,可以利用数轴帮助低年级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例如,在教学“认识20以内的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用木棒摆出20以内的数字,再引导学生在数轴上找出每个数字的准确位置。如下图:
  然后,引导学生在数轴上准确地标出20以内的任意数字,并会比较数的大小,如下图:
  这样,利用数与数轴的结合,学生就能通过数轴直观感受到20以内数字的大小与排列顺序,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把对20以内数的直观性认知上升到抽象化认知,这是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转折点和重大进步。
  对于中高年级的分数、小数、百分比的认识,教师都可以借助数轴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建立数的概念。
  (二)利用数轴理解数的关系
  对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关系的认识一直是中高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借助数轴帮助学生理解,就变得容易多了。
  例如,认识分数、百分数与小数间的关系可以如下图所示:
  这样,学生可以借助数轴一目了然地理清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很容易判断出哪个数大、哪个数小,这比教师口干舌燥讲大半天的效果都好。
  笔者研究发现,利用数轴表示各类数字(如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能够把抽象的数字直观化、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数的意义,理清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对各种数的数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线段图解应用题培养数感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很多小学生面对应用题里复杂的数量关系一筹莫展,如果让学生学会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解题思路,就可以抽丝剥茧,把混沌一片的数量关系理清、理顺,使解题思路明朗化。
  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找思路、解应用题。
  (一)理解题意,找出条件与问题
  例如,有一条绳子,第一次剪去全长的,第二次剪去3米,这时正好剩下一半,这条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教师要让学生先认真读题,用符号画出题中的已知数量与要求的数量,题中的已知数量有四个,其中两个是数字条件:第一次剪了绳子的,第二次剪去3米;两个是文字条件:第一次剪的是全长的,剪过两次后绳子正好剩下一半;问题是“这条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二)画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
  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找出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如何画线段图标出已知和未知的数量:如果把整条绳子看成“1”,根据已知条件“剪过两次后绳子正好剩下一半”,说明第一次“剪去全长的”,加上第二次“剪去3米”,正好是全長的一半(如图示)。这样一来,题中的数量关系就在线段图上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三)从线段图上找解题思路
  从上面的图示来看,第一次“剪去全长的”,第二次“剪去3米”,两次加起来正好是全长的 “”,因此用“3”除以“-”,得到的就是这条绳子的原长。
  (四)根据解题思路列式解题
  解题思路找到了,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接下来让学生根据思路列式计算。
  3÷(-)= 18(米)
  答:这条绳子原来长18米。
  (五)画线段图解应用题要注意的问题
  (1)要求学生要一边找条件与问题、一边画线段图、一边思考,三个环节要相互融合、同步进行,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而不是找完条件问题再去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
  (2)题目中所有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都要在线段图上标示出来,包括题中隐藏的条件或问题,这是保证学生顺利找出解题思路的关键。
  (3)鼓励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4)要求学生把结果代入原题验算,检验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反思习惯。
  数感是小学生对数学的一种心灵感受,它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形”离“数”更近一些,让学生离数学更近一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麦丽莉.巧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感[J].南北桥,2018(18).
  [2]卢海娟.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8(10).
其他文献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在编排上具有“数量增加”“主题突出”“梯度明显”三个显著的特点。同时,这些诗词还存在“隐在”的逻辑特点,即随着年级的升高,同一主题的诗歌由“一首”增加为“一组”,主题范围由“小”渐“大”,同一题材的诗歌内容主旨由“浅”入“深”。基于这些内在特点,教师在对教材诗词进行补充拓展时,应遵循教材主题、学情特点、诗词价值、思维提升四个原则。  【关键词】统编教材 古诗词
我国油气资源丰富,但陆相沉积盆地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薄互层储层发育,储层精细表征与油藏动态监测是提高我国油田油气采收率、最大限度地开发油气资源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石油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科学家,他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我国复杂地质条件非均质油藏的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他是李景叶……油藏地球物理“新秀”  在中国石油大学,李景叶本硕博连读度过了8年的时光,“在学校,陈小宏教授给了我很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总离不开一段精彩、巧妙的导入设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入自然也无定式。作为每堂课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把相关的情与境、物与事铺设于课堂、作用于师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起点,传达必要的教学信息,启动预设的教学行为模式,引发求知欲的萌动,从而能够有效引导师生顺利进入接下来的主体教学环节。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动手性强且感性丰富、趣味的课
【摘要】预测,不单单是一种阅读策略,更是一种提高作文教学的手段。教师巧妙使用绘本插图,抓住图画细节、画中有画,让学生在观察中预测,激发兴趣;利用重复而有节奏的文字来讲述故事,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去猜测、推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习作的乐趣;运用预测续编故事,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顺着故事情节,大胆猜测和推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预测,让学生在创作空间挥洒自如,尽情地书写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从而不断提
【摘要】长篇文学作品,要“让”学生阅读,“让”学生鉴赏。“导读单”设计要求“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阅读长篇文学的向导,让学生乐读。“导读单”设计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问题,不断提升阅读效率;从文学角度出发,围绕背景设计,让学生走近文学大师;从赏析人物和景物描写入手,提高审美情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导读单设计,读写结合,拓展延伸,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学生活
或许是个人偏好,我挺喜欢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的讲话风格:语言干净,表达准确,一语中的,没有废话、套话,不仅内容集中、论述有力,而且思路清晰、简单明了,让人豁然开朗。准确凝练的语言美感反映出其清晰深刻的思维品质。这其中当然包含着总理许多的政治智慧和人生修养,但也折射出总理深厚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读了总理的书,不自觉地去反观当下的语文课堂,尤其关注老师的教学语言。这一看一听,还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啰
摘 要:现今肉鸡生长期越来越短,因此,良好的开端对其随后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肉雏鸡的开食料进行了试验,得出DOC Star开食料可以优化1日龄肉雏鸡生长早期及随后的生产性能,进而可提高现代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肉雏鸡;饲料;早期育雏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12-0016-03  现代商业化肉鸡按照能实现最大加工产量和达到尽
对断奶仔猪来说,适应新的食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确保仔猪平稳地从哺乳过渡到断奶?  试想一下:你刚刚成为父亲或母亲。这是一个漂亮的宝宝。比如说,一个男婴。我敢肯定,你会给他可能是最好的照料:一个舒适温暖的房间,房间内有一张用来睡觉的干净的小床。尿布每隔数小时会清理一次,并在每次他要喝奶时给他喂奶。然后,3周后,你决定将膳食从奶改成土豆和肉类,我知道你在想这是不可能的、错的,对不对?
随着“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对“去结果”式理念的理解渐渐明晰起来。近年来,我园以微项目研究为契机,将这种独特的理念最大程度地渗透和运用于教学,使得幼儿的探究越发得真实与具象,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自己原有经验和知识储备去观察、发现,甚至是分享。因此,在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过程中,实物感知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幼儿感知其现象、窥探其奥秘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  笔者认为,实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本学期在学校举办的“一课多上”活动中,笔者曾连续三次执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深刻地领会了这句话的内涵,下面是三次“长方体特征”的教学片段及反思。    第一次试教    (教师出示牙膏盒、化妆品盒、文具盒、牛奶盒、小木箱等实物)  师:你们认识讲台前这些物品吗?  生:认识。(异口同声)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介绍?(生答略)从外形上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