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已成为新兴的办学模式,尤其是涉外性很强的国际贸易专业。本文根据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 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56-03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新兴办学模式,作为高职院校代表专业之一的国际贸易专业,更是以其涉外性、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的特点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如何把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国内的高职院校国贸专业进行优化整合,尚属于探索阶段。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经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拟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做一些经验总结和探讨。
一、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必要性
现如今,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学校的教学理念呈现多样性。对于涉外性、实践性及应用性极强的国际贸易专业,走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道路已成为必然。
1.国际合作办学是造就复合型人才、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我们的教育培养造就大量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而作为涉外性、实践性及应用性很强的国际贸易专业则更是如此。在北京大学百年华诞大会上,国家领导人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这四个“应该”最后一个就是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办学已成为造就复合型人才、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2.国际合作办学是整合国外资源、提升国内办学质量的快捷途径
国际间合作办学的本质是国外优势教育资源的引入,这种异体植入的办学性质决定了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必然有很多不同于传统教学管理之处。它有效整合了国内外优质资源,快速提升了国内的办学质量。区内外许多高校也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应的国际交流计划,完善了各种国际交流体制。其中有关教育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专家学者,对引进先进的教育机制,了解和吸收国际通行的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应成果,对尽快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和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国际合作办学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
国际贸易专业不仅需要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还要求具有经济管理、经济贸易、市场营销、进出口贸易、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知识,并且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它需要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国际经济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科需求和发展来看,国际合作办学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探讨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引进国外优势教育资源的大胆尝试,这一尝试过程正是有效结合中外教学管理模式优势的过程。中外教学管理从教学理念、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不同,同时双方办学面对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政治环境、国民经济状况以及教育实施对象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汲取西方尊重个体差异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引進多元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并借鉴外方严格教育质量监控的先进经验,使我们探索现代教育的新道路时少走弯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但也不能背离中国本土的具体环境和实际需求。
综合各种相关的教学管理理念,许多学者把本土化归纳为是“本土的,根植于历史的习俗、语言、信仰及体制的自我伸张”。关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一般认为,教学管理理论研究要面向国际化,教学管理实践研究要面向本土化。教学管理国际化与本土化,从理论上看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从实践上讲就是民族文化的创新过程,从另一角度来说,教学管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共同目标就是使本民族的文化教学从弱势变为强势,从落后走向先进。其实,在许多情况下,教学本土化实际上是以教学国际化为出发点和目标的。
在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近四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际贸易教学管理理论方面能较好地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基本上反映了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从国际贸易教学管理的一般特性来看,国外先进的职教管理理论要用于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具体实际,并对实际起指导作用。为了融合双方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管理的优点,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在整体运营、管理职能设置、课程设置、成绩和学籍管理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中心整体运营是以事业单位采取企业化运作,资产国有有利于保证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和无私性,企业化运作则有利于提高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质量。设置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管理职能时,中心与传统的部门和系部执行日常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学院又专设质量监督职能以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标准和体系。中心经过科学论证和研讨,对本中心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方案进行了调整,增设了部分语言课程和国内专业课程,这不仅保障了原教学方案中专业课程的承接和权重关系,而且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不仅帮助学生克服使用第二语言学习专业课程的语言障碍,而且本着合作办学国际化、本土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学生对国内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成绩管理方面,每门课程的考核包括出勤、作业、考核三部分。作业成绩主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实践调查、企划作业等实地操作以及分工撰写论文的方式获得,锻炼了学生组织策划、交流合作和独立思考、总结归纳的能力。并且,作业也检查了教学效果,既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方式,也促使学生反省学习中的成败。通过这样不间断地努力探索,中心逐渐搭建起了能结合中外教学体制优势的国际贸易专业的特有教学管理。 三、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促进探讨
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命题,只有切实保障教学质量,才可能求得发展。我国虽然已于2004年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并建立了年审制度,但国际化合作办学在中国毕竟不过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更晚,相较于教育部组织的四年一度的教学评估,我国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评估和审核还缺乏国际普遍认可的完整指标体系和严密评定标准。在这种外部质量评审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谋求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就需积极调动外部监控的督导和启发作用,严格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内部监控标准和机制,从而实现以质量取胜、谋求发展。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国贸专业进行了改进:
1.国际贸易专业合作办学双元制课程体系的构建
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标是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出优质人才。具体到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国际贸易专业,可以体现为:①学生从业弹性较大,即学生不仅拥有国外的专业技能,而且对国内的专业知识也了如指掌。通过国内外商业知识及技术既可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及自主创业,也可继续去国外深造发展。②学生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由于对国内外专业知识的双向学习和掌握,使其对国内外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了解,不仅其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而且其职业岗位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但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我们也看到了不足,没有自己的课程研修与开发。我们只是单纯的把国外及国内的课程双轨制式的安排在日常教学里,而没有把国内外课程真正的融合成为自己本专业的特有课程。比如,国外的国际贸易专业偏重于經济方向,而国内的国际贸易专业更多的偏向于贸易方向,而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只是把国外的经济与国内的贸易并列的进行学习,而没有把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国内外国际贸易专业精髓。
2.国际贸易专业合作办学教材的引进与建设
根据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现有条件可采取分两步走的策略。首先,将引进的国际贸易专业英文原版教材配备相应的中文教材,这样,既可方便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阅读,也可帮助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提高学习,从而使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资源得到优化整合。第二步,若干年后,在时机成熟时,我们可以组织院内外国际贸易方面的专家和企业家,甚至外国专家共同编撰适合合作办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材,其内容可参照国内外的教学大纲和评估标准加入中国经济或市场的元素。既有利于保证国际贸易专业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又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需求。
3.国际贸易专业合作办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教师担负着主要的教学任务,对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管理方面,需兼顾和尊重中外籍教师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性,整合调动二者最大的综合实力。合作办学在师资方面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师资结构相对复杂,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师资结构相对复杂,是指教师国别和工作性质的复杂性,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往往既有中教又有外教,既有全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有时还有短期客座教师等;人员流动性较大,指外籍教师一般流动性大,也指中籍教师由于合作办学教育普遍具有企业化运作的特点,人事制度不同于传统的终身教师聘用制。以上两点,直接给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管理带来了难度,也对其教师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需兼顾和尊重中外籍教师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性,整合调动二者最大的综合实力。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合作办学中心国际贸易专业在教师管理方面,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也有所体会和总结。国际贸易专业的国外教学侧重于实践和操作,国内的教学则更关注基础和理论的培养,中心根据不同课程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合理配置师资。专业教学中,大力引进外籍师资讲授强调行业经验和动手操作的课程,同时聘用经验丰富擅长全英文教学的中籍教师讲授基础性质强的课程;语言教学中,使用中教讲授词汇、语法、学习技巧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水平,同时由外教讲授交流和演讲类课程,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纯正的口音和语感。这样的优势搭配,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外籍教师的整体协同力量,又尊重了各自特性的差异。
四、探讨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根基
学生,是我们教学管理的根本。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准入机制,使中外合作办学面对的受教育群体包括了部分高考失利者。同时,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费用投入较高的教育方式,学生和家长对之抱有很高的回报期待,既体现为对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的期待,也体现为对教育服务的期待。合作办学教育对象的这一现状,决定了中外合作办学在学生管理方面,需秉持宽进严出的现代教育理念,将人性化的服务意识融入严格、有序的管理工作。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合作办学通过近四年的实践,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经验,从而设立了一套严密的学业预警和指导制度,搭设了一个互动的家长信息平台。学业预警和指导制度即按学期检查和预警学生学业情况,分流学有阻碍的学生,予以有效的单独指导和督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向全英文教学环境和高等职业教育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院搭设了一个互动的家长信息平台,平台即时更新学生的成绩、出勤、班主任评语、教师评语等信息,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建立与学院的直线沟通渠道。这一套学生管理思路,姿态开放,既坚持了严格的教育质量标准,又实现了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细微关怀,是国际交流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具体化。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是产生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新事物,本身具有探索和创新的性质。其教学管理决不是仅将工作语言替换为某种外语的传统教学管理,它应该在融合国外优势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教学特长和优势。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和掌握国际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的特点,才能在实际教学管理的运作中,有的放矢,激活新思路。
以上四个方面是对国际贸易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一点总结和探讨,希望可以引发相关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思考。继而可以促进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勤.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2(9):41~42
2 耿殿磊.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16~22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1998年)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 刘敏.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十项措施[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2):73~74
6 陶林、申俊龙.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近十年来的研究综述[J].中医教育,2006(7):5~1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 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56-03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新兴办学模式,作为高职院校代表专业之一的国际贸易专业,更是以其涉外性、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的特点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如何把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国内的高职院校国贸专业进行优化整合,尚属于探索阶段。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经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拟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做一些经验总结和探讨。
一、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必要性
现如今,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学校的教学理念呈现多样性。对于涉外性、实践性及应用性极强的国际贸易专业,走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道路已成为必然。
1.国际合作办学是造就复合型人才、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我们的教育培养造就大量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而作为涉外性、实践性及应用性很强的国际贸易专业则更是如此。在北京大学百年华诞大会上,国家领导人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这四个“应该”最后一个就是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办学已成为造就复合型人才、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2.国际合作办学是整合国外资源、提升国内办学质量的快捷途径
国际间合作办学的本质是国外优势教育资源的引入,这种异体植入的办学性质决定了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必然有很多不同于传统教学管理之处。它有效整合了国内外优质资源,快速提升了国内的办学质量。区内外许多高校也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应的国际交流计划,完善了各种国际交流体制。其中有关教育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专家学者,对引进先进的教育机制,了解和吸收国际通行的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应成果,对尽快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和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国际合作办学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
国际贸易专业不仅需要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还要求具有经济管理、经济贸易、市场营销、进出口贸易、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知识,并且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它需要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国际经济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科需求和发展来看,国际合作办学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探讨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引进国外优势教育资源的大胆尝试,这一尝试过程正是有效结合中外教学管理模式优势的过程。中外教学管理从教学理念、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不同,同时双方办学面对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政治环境、国民经济状况以及教育实施对象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汲取西方尊重个体差异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引進多元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并借鉴外方严格教育质量监控的先进经验,使我们探索现代教育的新道路时少走弯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但也不能背离中国本土的具体环境和实际需求。
综合各种相关的教学管理理念,许多学者把本土化归纳为是“本土的,根植于历史的习俗、语言、信仰及体制的自我伸张”。关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一般认为,教学管理理论研究要面向国际化,教学管理实践研究要面向本土化。教学管理国际化与本土化,从理论上看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从实践上讲就是民族文化的创新过程,从另一角度来说,教学管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共同目标就是使本民族的文化教学从弱势变为强势,从落后走向先进。其实,在许多情况下,教学本土化实际上是以教学国际化为出发点和目标的。
在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近四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际贸易教学管理理论方面能较好地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基本上反映了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从国际贸易教学管理的一般特性来看,国外先进的职教管理理论要用于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具体实际,并对实际起指导作用。为了融合双方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管理的优点,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在整体运营、管理职能设置、课程设置、成绩和学籍管理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中心整体运营是以事业单位采取企业化运作,资产国有有利于保证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和无私性,企业化运作则有利于提高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质量。设置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管理职能时,中心与传统的部门和系部执行日常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学院又专设质量监督职能以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标准和体系。中心经过科学论证和研讨,对本中心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方案进行了调整,增设了部分语言课程和国内专业课程,这不仅保障了原教学方案中专业课程的承接和权重关系,而且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不仅帮助学生克服使用第二语言学习专业课程的语言障碍,而且本着合作办学国际化、本土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学生对国内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成绩管理方面,每门课程的考核包括出勤、作业、考核三部分。作业成绩主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实践调查、企划作业等实地操作以及分工撰写论文的方式获得,锻炼了学生组织策划、交流合作和独立思考、总结归纳的能力。并且,作业也检查了教学效果,既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方式,也促使学生反省学习中的成败。通过这样不间断地努力探索,中心逐渐搭建起了能结合中外教学体制优势的国际贸易专业的特有教学管理。 三、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促进探讨
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命题,只有切实保障教学质量,才可能求得发展。我国虽然已于2004年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并建立了年审制度,但国际化合作办学在中国毕竟不过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更晚,相较于教育部组织的四年一度的教学评估,我国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评估和审核还缺乏国际普遍认可的完整指标体系和严密评定标准。在这种外部质量评审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谋求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就需积极调动外部监控的督导和启发作用,严格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内部监控标准和机制,从而实现以质量取胜、谋求发展。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国贸专业进行了改进:
1.国际贸易专业合作办学双元制课程体系的构建
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标是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出优质人才。具体到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国际贸易专业,可以体现为:①学生从业弹性较大,即学生不仅拥有国外的专业技能,而且对国内的专业知识也了如指掌。通过国内外商业知识及技术既可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及自主创业,也可继续去国外深造发展。②学生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由于对国内外专业知识的双向学习和掌握,使其对国内外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了解,不仅其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而且其职业岗位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但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我们也看到了不足,没有自己的课程研修与开发。我们只是单纯的把国外及国内的课程双轨制式的安排在日常教学里,而没有把国内外课程真正的融合成为自己本专业的特有课程。比如,国外的国际贸易专业偏重于經济方向,而国内的国际贸易专业更多的偏向于贸易方向,而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只是把国外的经济与国内的贸易并列的进行学习,而没有把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国内外国际贸易专业精髓。
2.国际贸易专业合作办学教材的引进与建设
根据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现有条件可采取分两步走的策略。首先,将引进的国际贸易专业英文原版教材配备相应的中文教材,这样,既可方便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阅读,也可帮助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提高学习,从而使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资源得到优化整合。第二步,若干年后,在时机成熟时,我们可以组织院内外国际贸易方面的专家和企业家,甚至外国专家共同编撰适合合作办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材,其内容可参照国内外的教学大纲和评估标准加入中国经济或市场的元素。既有利于保证国际贸易专业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又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需求。
3.国际贸易专业合作办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教师担负着主要的教学任务,对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管理方面,需兼顾和尊重中外籍教师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性,整合调动二者最大的综合实力。合作办学在师资方面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师资结构相对复杂,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师资结构相对复杂,是指教师国别和工作性质的复杂性,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往往既有中教又有外教,既有全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有时还有短期客座教师等;人员流动性较大,指外籍教师一般流动性大,也指中籍教师由于合作办学教育普遍具有企业化运作的特点,人事制度不同于传统的终身教师聘用制。以上两点,直接给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管理带来了难度,也对其教师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需兼顾和尊重中外籍教师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性,整合调动二者最大的综合实力。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合作办学中心国际贸易专业在教师管理方面,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也有所体会和总结。国际贸易专业的国外教学侧重于实践和操作,国内的教学则更关注基础和理论的培养,中心根据不同课程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合理配置师资。专业教学中,大力引进外籍师资讲授强调行业经验和动手操作的课程,同时聘用经验丰富擅长全英文教学的中籍教师讲授基础性质强的课程;语言教学中,使用中教讲授词汇、语法、学习技巧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水平,同时由外教讲授交流和演讲类课程,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纯正的口音和语感。这样的优势搭配,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外籍教师的整体协同力量,又尊重了各自特性的差异。
四、探讨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根基
学生,是我们教学管理的根本。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准入机制,使中外合作办学面对的受教育群体包括了部分高考失利者。同时,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费用投入较高的教育方式,学生和家长对之抱有很高的回报期待,既体现为对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的期待,也体现为对教育服务的期待。合作办学教育对象的这一现状,决定了中外合作办学在学生管理方面,需秉持宽进严出的现代教育理念,将人性化的服务意识融入严格、有序的管理工作。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合作办学通过近四年的实践,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经验,从而设立了一套严密的学业预警和指导制度,搭设了一个互动的家长信息平台。学业预警和指导制度即按学期检查和预警学生学业情况,分流学有阻碍的学生,予以有效的单独指导和督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向全英文教学环境和高等职业教育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院搭设了一个互动的家长信息平台,平台即时更新学生的成绩、出勤、班主任评语、教师评语等信息,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建立与学院的直线沟通渠道。这一套学生管理思路,姿态开放,既坚持了严格的教育质量标准,又实现了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细微关怀,是国际交流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具体化。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是产生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新事物,本身具有探索和创新的性质。其教学管理决不是仅将工作语言替换为某种外语的传统教学管理,它应该在融合国外优势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教学特长和优势。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和掌握国际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的特点,才能在实际教学管理的运作中,有的放矢,激活新思路。
以上四个方面是对国际贸易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一点总结和探讨,希望可以引发相关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思考。继而可以促进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勤.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2(9):41~42
2 耿殿磊.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16~22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1998年)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 刘敏.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十项措施[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2):73~74
6 陶林、申俊龙.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近十年来的研究综述[J].中医教育,2006(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