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峰的“价值”魅力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邂逅李江峰的风景油画,端详一会儿,我就被深深打动了!
  她画的葵野、松林、白桦树、油菜花等等,明明都是朴素之物,但跃然画面的气度和情感,显得明朗饱满。她运用大笔触、大色块,将寥廓天宇下的自然生命表现得个性鲜明、张弛有度,令我不由自主想起明末清初石涛所言:山川万物之荐灵于人。
  多年以来,我阅读了许多风景名家的作品,譬如吴冠中、陈钧德、苏天赐、罗尔纯等等,我发现顶尖高手有个共同点,即并不拘泥于描绘自然的逼真,而致力于艺术家情景交融的独特表现或写意。他们擅长抓住大自然内在气息,似乎都掌握了森林山野海川的“私语”,懂得它们的心底之声,因而绘画犹如得到自然界万生万物的神助,表现得似真非真,却洋溢着超越自然形态的内在之美。李江峰的作品给予我的“感觉”,也在于此。她选择描绘的对象都是人人常见的,却通过风格化的绘画语言,将质朴化为辉煌,将浑厚变得灵动,从她的作品里,你能强烈地感受到万生万物的浓厚情感、昂扬气度,甚至听到自然生命的歌吟或呐喊。
  成功的艺术家,其作品里都隐藏着自己“绘画密码”,由此体现出有别于他人面目的“辨识度”。
  李江峰的“密码”是什么呢?通过大量阅读她的作品,并与她深度交流,我恍然,她的“绘画密码”并不复杂,但学起来会感到特别难——那便是“价值”坚守。
  艺术家不是神,即便禀赋超常,也与芸芸众生一样,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他们在追求非凡的过程中,不得不在精神和物质之间备受钟摆般的煎熬。有的艺术家过于沉迷于为稻粱谋,结果在创作中总想着靠作品去置换房子、车子、票子。有的艺术家善于自律,自艺术道路的出发之始,便执拗于“创造价值”,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不受世俗功利诱惑,而是在“月亮”和“便士”两者中更倾向前者,甘愿过着清苦生活去进行有价值的探索。李江峰即属于后者。从小酷爱涂涂抹抹的她,有幸得到父母的支持和栽培,从事绘画二十多年,她不知不觉走上的是一条“价值的道路”,而不是“价格的阶梯”。正因为她在创作实践中决然摒弃功利意识,远离市场干扰,在纯真的思想状态下探索笔触、色彩与自然万物的微妙关系,由此,她的个人性格、修养、情感得以出神入化,化为画布上的品性和气度。
  李江峰自小在“向日葵”“松树”陪伴下成长,她善于与这些自然生命沟通,自然生命也给了她无数灵感和启发,结果,她无论表现辽阔还是浅近、明朗还是沉郁,都显得生机盎然,情绪饱满。尤其,人到中年,她的精神越来越自由,绘画也越来越自在,她的绘画如同抵达了“自由王国”,“我之为我,自有我在”,随心所欲地表达境界、传递价值。
  在艺术市场上,“炒作风”向来肆无忌惮,作品的价值与价格不一致并非罕見。但我确信,艺术价格基于艺术价值,归根结底,由价值引领的价格才是稳定的。由此看李江峰的艺术作品,明显有着长期向上的价格走势,在目前资本尚未介入运作的情况下,倘若慧眼识珠购藏一些,可能获得可观的回报。依我个人之见,李江峰的融个人性情于葵野、松林中的“大风景”作品,明显与江南温婉之美不同,那种阔远、寂静、生机,能滋养人的灵魂和心胸,陶冶一家老少的性情,这是房产金融类投资品永远无法企及的精神品质。
  月亮与便士,纵然都是圆,却截然属于不同的世界。
其他文献
设计上海其实可以说是“展览界中的网红”。设计上海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于社交媒体的宣传,抓准了社交平台的传播力量,成功掳获了大众参与的决心。其实也难怪民众们如此趋之若鹜,比起越来越难懂的当代艺术,设计上海是有能力有基础成为网红展的。起码“展览语汇”比较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谁还会不喜欢看家里都要使用的椅子、桌子的新鲜设计呢?  设计上海在3月份就热闹地结束了,这场沪上首屈一指的设计大展在首日便迎来了超
期刊
第三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日前于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M21)揭晓,该奖由安信信托首席赞助、上海至美艺术发展中心支持。姚梦溪(激烈空间创办人之一,策展人,艺术撰稿人)成为本届IAAC二等奖得主,获奖文章为:《展示与逃离—— 从何迟的〈隔馆〉说起》。在这篇文章中,姚梦溪以经验抵达经验,与艺术家何迟共同感受艺术创作中,树叶的变化,并且观察艺术家如何以个体经验的真实温度破除人与物的“隔”,如何
期刊
一路向南,  看世界最初的样子,  南极终究会向人们敞开胸怀,  而冥冥中又告诫着人们,  爱她并不容易。  我们都知道哥倫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达·伽马驶过非洲好望角,还有著名的麦哲伦海峡,而作为地球上最后一块大陆的南极洲,究竟是谁发现的呢?  打开世界地图,找到我们出发的乌斯怀亚,你会发现它所在的南美洲最南端就像一条粗壮有力的手臂,向南伸展着,进入900多公里宽阔的德雷克海峡,而海峡对面就是南极大
期刊
宏大的历史叙述永远包不尽那些在食物上头才能找到的小故事,这些故事既填充也模糊了我们所知道的历史,甚至让我们变得比自己所知的更加复杂。—— 这段话是摘自梁文道的《味道之第一宗罪》。  甜品中我最爱的就是法式和日式,前者华丽浪漫,后者空灵缥缈。知道绪方慎一郎这个名字是在入住东京安达仕酒店的时候,喜欢这个酒店自电梯出来后通往房间的走廊,白色的和纸加木色的线条,灯光从地面像两束光一样引着你转弯进入房间,再
期刊
贡布里希很早就在《艺术的故事》里写过,没有艺术史,只有艺术家。从根本上来说,艺术史不过是由不同个性与光芒的艺术家所串联,正是这些光芒点亮了历史长河。在艺术的领域,技法与熟练只在其表,倒是艺术家狂热与执着的人格,滋生了其内在精魂,所谓“不疯魔,不成活”。  除去在癫狂下割去自己耳朵的梵高先生,我们再来盘点一下其他鲜为人知的艺术家怪癖。  潔癖小组组长倪瓒:平生最爱是干净  怪癖指数:★★★  说起“
期刊
前不久,旅居美国时得知《李利画集》将出版并在北京举办个展,我当即决定飞回中国,前去祝賀。因为与李利相识三十春秋,知道他长期远离尘嚣,潜心绘事,却第一次公开出版画集以及举办画展,就好像听到好友总在“孕育”而终于“临产”,真为他高兴。  “画集”诞生、画展举办的那天下午,地处北京郊区的杜革私人艺术空间无比热闹,嘉宾如云。朝着人头攒动的喧闹里望去,原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兼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王楚光、原台盟中央
期刊
10年前,北京华辰拍卖公司率先推出了影像拍卖专场,带动当时多家拍卖业同行纷纷仿效,相继推出影像拍卖专场,中国艺术市场刮起一股影像热;如今,仍然坚持影像拍卖专场的拍卖公司仅北京华辰一家硕果仅存,但影像的拍卖市场却渐成气候,行情正蓄势待发。  华辰首拍10周年  2006年,中国艺术市场可谓方兴未艾:当年3月末,苏富比在纽约推出中国当代艺术专场,引爆了酝酿已久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行情;而在此前的200
期刊
在一组《钢厂民工卸30吨货每吨6毛,为省钱用盐巴煮面》在网络传播后,我在微信的朋友圈中转发并写下了这样一段议论:  我说这太像苦难的雕塑。这是图片告诉我的,中国已经不需要艺术家了,他们本身就是活动雕塑,他们已经完成了作品。中国的艺术也早已离开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中国的艺术主体早就不是艺术家了,而是社会各阶层的参与者所形成的视觉符号,它们可能很瞬间、很突发、很片断,但都有很独一无二的脚跟。  这是一
期刊
日本旅游业的持续繁荣,充分带动了密切的中日往来,将日本悠久的历史人文展现在国人面前。这个被称为霓虹国的国度,仅有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却处处焕发着霓虹般绚丽的魅力。飞行时间短、四季皆美的景观、价廉物美的消费圣地、发达的服务业体验,让这个国家成为中国人当前最钟爱的往返之地。尤其在国内投资渠道受限的背景下,更有一些“聪明人”,在玩乐享受的同时,开始察觉到日本的置业投资机会。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
期刊
如果你想要了解全世界家具、家饰的最新动向,想了解最新空间的材料,或者一睹家居大牌们别具匠心的陈列之道,那么,每年一度的米兰国际家具展一定是你最不能错过的一次展览—— 这场设计界的“奥斯卡”汇集了全世界的顶级建筑师、最具才华、最富有魅力的设计师,还有数不尽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生活灵感的家居产品??  大师眼中的趋势  去年11月,首次登陆中国的米兰国际家具(上海)展览在上海完美谢幕。展览汇集了56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