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只记得,回到家里,缝纫机上堆满礼物和用品,一只当时的非常著名的不倒翁洋娃娃,红白相间,由头部和身体两个圆球组成,眼睛比嘴巴还大,恒久的微笑,恒久的甜美,正在那里轻轻摇摆。
· 01 //
小学时的暑假,每天中午我都是在假寐中等父母上班。虽然有时假寐会变成真睡,但父母开门、搬单车的声音,总能让我从睡梦中清醒过来,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爬起来,带着半个身子半边脸的草席印子,悄悄地溜到邻居娟娟家。
娟娟和我同龄,是我人生中第一个闺蜜,我们的友谊持久又脆弱。
她是大人口中的“人精”,聪明而傲慢,我则痴愚而暴躁。她的傲慢总能激怒我,我们三天两头地吵架,偶尔还打架。有一次打架我还在她手臂上抓了一道血痕,还有一次她往我的一条手帕上吐口水,我气得把另一条最喜欢的手帕扔进了阴沟,这样我等于失去两条手帕。总之我们没完没了地闹矛盾,但往往过不了一天我又耐不住寂寞讪讪地去向她示好。
好的时候,我们就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地约会,相见亦无事,独坐常思君。我们在一起除了打扑克、抓石子,最经常干的就是坐在地板上,翻来覆去把玩一些“收藏”。
我们收藏糖纸、树叶、手帕、碎布、珠子。装珠子的铁盒就是最重要的身家了,每个盒子打开瞬间的华彩,真的是用语言不能形容的:雍容典雅的圆珠,五颜六色的小碎珠,相对廉价的竹节珠,还有锥形、菱形、水滴形状的现如今回忆不出名字的各种珠子。
看潮剧的时候,大人们对着剧情或喜或悲,我们只看着女主角的头冠上那颗硕大的圆珠。那么大的圆珠,不知要用多少钱才能买到。要是能在我们卑微的手里,轻轻地把它握住,想象一下,是一种非常充实的手感,手里一沉,凉凉的,轻轻摩挲,滑滑的。然后张开手,托着它迎向阳光,看它闪出柔光……爱情也不外如此吧!我们八岁时就懂了。戏剧女主角头冠上的珍珠,是多少女孩的童年梦想。
我们无休止地把各种珠子有规律排列,穿成手链或项链,在审美疲劳来临之前又把它们拆掉。或者把种种糖纸按自己定义的类型分类,每一张都压得平平整整。我们会郑重端详它们,爱慕地欣赏它们在阳光里变幻的色彩。我们还给巷子里的几块石头分类,认为哪几块是幸运的石头、哪几块是不幸的石头。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游戏,比如从一条巷子一直闯到很远很远的另一条巷子,因为那些巷子总有某些地方是相通的,哪怕相通处是一截断墙,也可以走通。又比如捉一些蜗牛让它们比赛,看谁的爬得快,这应该是今天男人们“赌马”的前身,大概这里面水很深。
· 02 //
我和娟娟有各种领域的攀比。
有一年儿童节,我爸出差回来给我带来一盒泡泡糖。虽然那个时候,街头小店已经有“大大泡泡糖”出售,但跟我爸买给我的泡泡糖相比,“大大泡泡糖”显得很低档。首先,它入口是硬的,不像我爸给我买的一入口就很柔腻。其次,“大大泡泡糖”嚼起来很粗糙,所以吹出来的泡泡欠缺弹性,很容易破。总之,从糖体本身的质感,再从泡泡的体型大小、成泡难度、持久时间,我爸给我买的这种泡泡糖都让我体会到不可辩驳的优越感。
娟娟感受到我的优越感,但她难以反驳,她也很喜欢我这些泡泡糖,难以拒绝我的施予;当她满心喜悦地吹出一个比我的更坚固更持久的泡泡的时候,她就要忍受我带着赐予者居高临下的语气问:“外地东西质量就是好,对不对?”在糖的甜味和自尊的苦涩之间,她发酵出了很多愤怒。
有一天娟娟来找我,穿着一条特别漂亮的裙子,裙摆非常奢侈地由八片布组成,只要她小幅度旋转一下,那八片布组成的裙摆马上就殷勤地展开成一朵花的模样,把她亭亭玉立地烘托在中间。她突然成为少女,她说那裙子是她爸爸出差去上海的时候给她买的。
我很羡慕。我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出差去上海呢?
真的,我好盼望我爸爸出差,天天出差。爸爸在家里的时候,每天中午监督我午睡,如前文所述,我总要在焦虑的假寐中竖起耳朵等待他开门去上班的声音。如果爸爸哪天休息在家,我就完蛋了,我要在他的要求下写毛笔字、练琴,安静地阅读,忍受着娟娟家或者别人家传来电视剧的主题曲,《射雕英雄传》《星星知我心》之类的。
有一段时间爸爸每天午睡后上班前,还特意留出半小时的时间教我认识黑白键盘。我真是心急如焚,我一点也不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只想赶紧去和娟娟约会,如胶似漆或者勾心斗角。爸爸觉得这种友谊很低级,他认为和任何人玩都很低级。为了让我待在家里,他甚至自制了一整套知识卡片,订了各种杂志,上班前他布置“作业”,要我看完多少,下班后要检查。他一定有某种执念,在他年轻的、刚拥有女儿的那些年,他对于女儿应该有个什么样的人生,一定怀有某种执念。
他却不知道,我只希望他出差。
爸爸出差的时候,妈妈会允许我和娟娟在巷子里疯玩很久,妈妈会出于天性里的浪漫,允许我有一些草根的幼稚的娱乐,她自己也会参与这类娱乐,比如说,她会带我到街上买一点零食,可口可乐、烤鱿鱼、甘草水果、花生糖……
念力太强,爸爸果然出差了。这一次他出差的時间很长很长,长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时间长到我几乎忘记我有一个爸这个事实。
我们家里有一台缝纫机,打开的时候是缝纫机,不打开就是一张桌子。妈妈每天吃完晚餐就洗碗洗衣服洗地板,把所有的家务干完了,就点着蚊香用缝纫机缝衣服。有一天晚上,她没有踩缝纫机,而是趴在上面写信,我无意地路过,看到那是写给爸爸的信。
我觉得这个情景很美又很忧伤,鼻子都酸了,但并不是想念我爸,而是觉得“爸爸在远方出差,我和妈妈妹妹在家里相依为命地生活着”这个想象很动人。
· 03 //
那次爸爸出差的时间真的很长,妈妈就把我送到外婆家住了一阵子。
我们那座小城有条很出名的江,外婆家就在江边,因为外婆和舅舅是港务所的员工。
港务所的宿舍是一个谜阵,洗澡的地方是一排排的公共浴室,厨房在一楼,吃饭就用厨房里简易的桌子,厕所也在一楼,但房间在二楼。在我外婆家两个卧室之间,间隔着很多别人家的功能不明的房间,在我幼年的记忆里,走廊尤其曲折漫长。每天,在我们吃饭、睡觉、洗澡、上厕所、收衣服这几件事之间,要走很多的路,要经过很多很复杂的地形。 江边的童年和古城里的童年也是完全不同的。比起在古城的巷子里、院子里玩珠子收糖纸的时光,江边的生活奇幻有如异域。清晨很早很早的时候,总有女人拿着一盆衣服在江边乒乒乓乓地洗,傍晚的时候,也有女人拿着一盆衣服在江边乒乒乓乓地洗。她们是沉默的、匆忙的、劳累的,如果开口,多数是粗声粗气、骂骂咧咧,比如训斥小孩。
码头是个神奇的地方。从江上游来的货船在这里卸货、交易,江的上游是山区,船只带来姜母、柚子、煤炭、竹制品、杉木这些山区特有的物品,又在码头买走蚊帐、肥皂、毛巾、牙刷之类的日用品。一种赶墟的梦幻气氛,让围观的孩子也肾上腺素陡增。
居住在城里的人們有安稳的气质,住在江边的人们有漂流的气质。这里多数是船员的家属,或者是从江上游来做生意的异乡人。一个汇聚了异乡人的区域,连发音都跟城里略有区别。走江湖的人,在码头的空地上拍胸捶腹,表演各种碎石武功,再展示他们祖传的跌打膏药;从江西来的玩猴者,带着他的猴子展示着奇巧的技艺;不知从哪里来的摆着棋盘残局的人,以一包烟的筹码在等待着对手;还有周边各个乡村过来的贩卖木柴、菜蔬者,甚至有人牵着牛,从这里经过。
江边的孩子也要比城里的野一些。不要说出神入化的游泳经验,只说他们能从堤上滚下来,环境的便利造就了民间滑草高手。他们还能对过路的汽车打主意,当时蔗糖厂建在城外,常有汽车载着一斗车的竹蔗从江边开过,其中有一段上坡路,车子速度变慢,江边的男孩们会从车子后面神不知鬼不觉地扯下一根根竹蔗。
· 04 //
在记忆里,声音比图像清晰。黄昏时听到的声音层次是这样的:很多货船在这个时段渐次靠岸,机器声由“轰隆隆”转成“突突突”,你知道它们速度骤减。船上的人会高声提示游泳的人或者在岸边洗衣服的人注意避让。然后,是船员把船头粗重的铁链一圈一圈解开时,滞重的“哗啦啦”声;紧接着,是铁锚抛进水里时,低沉的“咕咚咕咚”声,像巨人在喝水。
在夜晚听到的声音层次是这样的:货船靠岸的时候,先是发出一阵阵有节奏的“突突突”的声音,然后是一声悠扬的长鸣,之后便是辽阔的安宁,但并不是完全的沉静,隐隐约约还有船员们在聊天。他们的说话声被夜色处理过,再粗声大气也非常寂寞。除了这些声音,还能听到小渔船趁夜出来捕鱼,木桨划过水面,水声非常温柔,还能听到从远处开向更远处的大轮船那叹息一般的汽笛声。
就这样,江声浩荡,自屋后升起;夜晚连着清晨,有如永生。
· 05 //
并没有什么故事。有一天,妈妈下班来接我的时候说,我们要回家了,爸爸出差回来了。
我有点回不过神来,我完全玩野了。当然也已经忘记了和娟娟时而蜜里调油时而明枪暗箭的复杂关系,也忘记了那些曾让我魂牵梦萦的“收藏”。前面我还说,想象着握住一颗珠子的感觉有如爱情,但这会儿我就忘得光光的了。
然而小孩也做不了主。我闷闷不乐地坐在妈妈的单车后面,听凭她带我回家。在单车上妈妈生气地批评我,说我垂头丧气昏昏欲睡,像个“鸦片烟虫”。她老喜欢用这个词批评我,她恨不得我一天二十四小时里面都挺胸收腹,用播音腔说话。
她又说,爸爸这次回来,给我买了一件非常好的玩具,是一套全城小孩都不会见过的积木,非常复杂,可以拼造出城市各种建筑物的样子。爸爸是建筑师,这套玩具符合他一贯“望女成龙”的心愿,加上了他的职业特色,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如今“乐高“的雏形。但那套玩具后来也只沦为我的炫耀资本,我并没有通过它学会什么。
坐在妈妈的单车后,我想着我的心事。我的人生仿佛被江边这段时光打断,要回古城去了,我的心情有点像个归国华侨,陌生而沧桑。当然,也忘记了很久没见爸爸再见面是什么场景,不知他有没有惊喜,我们聊些什么。
我只记得,回到家里,缝纫机上堆满礼物和用品,一只当时非常著名的不倒翁洋娃娃,红白相间,由头部和身体两个圆球组成,眼睛比嘴巴还大,恒久的微笑,恒久的甜美,正在那里轻轻摇摆。
· 01 //
小学时的暑假,每天中午我都是在假寐中等父母上班。虽然有时假寐会变成真睡,但父母开门、搬单车的声音,总能让我从睡梦中清醒过来,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爬起来,带着半个身子半边脸的草席印子,悄悄地溜到邻居娟娟家。
娟娟和我同龄,是我人生中第一个闺蜜,我们的友谊持久又脆弱。
她是大人口中的“人精”,聪明而傲慢,我则痴愚而暴躁。她的傲慢总能激怒我,我们三天两头地吵架,偶尔还打架。有一次打架我还在她手臂上抓了一道血痕,还有一次她往我的一条手帕上吐口水,我气得把另一条最喜欢的手帕扔进了阴沟,这样我等于失去两条手帕。总之我们没完没了地闹矛盾,但往往过不了一天我又耐不住寂寞讪讪地去向她示好。
好的时候,我们就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地约会,相见亦无事,独坐常思君。我们在一起除了打扑克、抓石子,最经常干的就是坐在地板上,翻来覆去把玩一些“收藏”。
我们收藏糖纸、树叶、手帕、碎布、珠子。装珠子的铁盒就是最重要的身家了,每个盒子打开瞬间的华彩,真的是用语言不能形容的:雍容典雅的圆珠,五颜六色的小碎珠,相对廉价的竹节珠,还有锥形、菱形、水滴形状的现如今回忆不出名字的各种珠子。
看潮剧的时候,大人们对着剧情或喜或悲,我们只看着女主角的头冠上那颗硕大的圆珠。那么大的圆珠,不知要用多少钱才能买到。要是能在我们卑微的手里,轻轻地把它握住,想象一下,是一种非常充实的手感,手里一沉,凉凉的,轻轻摩挲,滑滑的。然后张开手,托着它迎向阳光,看它闪出柔光……爱情也不外如此吧!我们八岁时就懂了。戏剧女主角头冠上的珍珠,是多少女孩的童年梦想。
我们无休止地把各种珠子有规律排列,穿成手链或项链,在审美疲劳来临之前又把它们拆掉。或者把种种糖纸按自己定义的类型分类,每一张都压得平平整整。我们会郑重端详它们,爱慕地欣赏它们在阳光里变幻的色彩。我们还给巷子里的几块石头分类,认为哪几块是幸运的石头、哪几块是不幸的石头。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游戏,比如从一条巷子一直闯到很远很远的另一条巷子,因为那些巷子总有某些地方是相通的,哪怕相通处是一截断墙,也可以走通。又比如捉一些蜗牛让它们比赛,看谁的爬得快,这应该是今天男人们“赌马”的前身,大概这里面水很深。
· 02 //
我和娟娟有各种领域的攀比。
有一年儿童节,我爸出差回来给我带来一盒泡泡糖。虽然那个时候,街头小店已经有“大大泡泡糖”出售,但跟我爸买给我的泡泡糖相比,“大大泡泡糖”显得很低档。首先,它入口是硬的,不像我爸给我买的一入口就很柔腻。其次,“大大泡泡糖”嚼起来很粗糙,所以吹出来的泡泡欠缺弹性,很容易破。总之,从糖体本身的质感,再从泡泡的体型大小、成泡难度、持久时间,我爸给我买的这种泡泡糖都让我体会到不可辩驳的优越感。
娟娟感受到我的优越感,但她难以反驳,她也很喜欢我这些泡泡糖,难以拒绝我的施予;当她满心喜悦地吹出一个比我的更坚固更持久的泡泡的时候,她就要忍受我带着赐予者居高临下的语气问:“外地东西质量就是好,对不对?”在糖的甜味和自尊的苦涩之间,她发酵出了很多愤怒。
有一天娟娟来找我,穿着一条特别漂亮的裙子,裙摆非常奢侈地由八片布组成,只要她小幅度旋转一下,那八片布组成的裙摆马上就殷勤地展开成一朵花的模样,把她亭亭玉立地烘托在中间。她突然成为少女,她说那裙子是她爸爸出差去上海的时候给她买的。
我很羡慕。我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出差去上海呢?
真的,我好盼望我爸爸出差,天天出差。爸爸在家里的时候,每天中午监督我午睡,如前文所述,我总要在焦虑的假寐中竖起耳朵等待他开门去上班的声音。如果爸爸哪天休息在家,我就完蛋了,我要在他的要求下写毛笔字、练琴,安静地阅读,忍受着娟娟家或者别人家传来电视剧的主题曲,《射雕英雄传》《星星知我心》之类的。
有一段时间爸爸每天午睡后上班前,还特意留出半小时的时间教我认识黑白键盘。我真是心急如焚,我一点也不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只想赶紧去和娟娟约会,如胶似漆或者勾心斗角。爸爸觉得这种友谊很低级,他认为和任何人玩都很低级。为了让我待在家里,他甚至自制了一整套知识卡片,订了各种杂志,上班前他布置“作业”,要我看完多少,下班后要检查。他一定有某种执念,在他年轻的、刚拥有女儿的那些年,他对于女儿应该有个什么样的人生,一定怀有某种执念。
他却不知道,我只希望他出差。
爸爸出差的时候,妈妈会允许我和娟娟在巷子里疯玩很久,妈妈会出于天性里的浪漫,允许我有一些草根的幼稚的娱乐,她自己也会参与这类娱乐,比如说,她会带我到街上买一点零食,可口可乐、烤鱿鱼、甘草水果、花生糖……
念力太强,爸爸果然出差了。这一次他出差的時间很长很长,长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时间长到我几乎忘记我有一个爸这个事实。
我们家里有一台缝纫机,打开的时候是缝纫机,不打开就是一张桌子。妈妈每天吃完晚餐就洗碗洗衣服洗地板,把所有的家务干完了,就点着蚊香用缝纫机缝衣服。有一天晚上,她没有踩缝纫机,而是趴在上面写信,我无意地路过,看到那是写给爸爸的信。
我觉得这个情景很美又很忧伤,鼻子都酸了,但并不是想念我爸,而是觉得“爸爸在远方出差,我和妈妈妹妹在家里相依为命地生活着”这个想象很动人。
· 03 //
那次爸爸出差的时间真的很长,妈妈就把我送到外婆家住了一阵子。
我们那座小城有条很出名的江,外婆家就在江边,因为外婆和舅舅是港务所的员工。
港务所的宿舍是一个谜阵,洗澡的地方是一排排的公共浴室,厨房在一楼,吃饭就用厨房里简易的桌子,厕所也在一楼,但房间在二楼。在我外婆家两个卧室之间,间隔着很多别人家的功能不明的房间,在我幼年的记忆里,走廊尤其曲折漫长。每天,在我们吃饭、睡觉、洗澡、上厕所、收衣服这几件事之间,要走很多的路,要经过很多很复杂的地形。 江边的童年和古城里的童年也是完全不同的。比起在古城的巷子里、院子里玩珠子收糖纸的时光,江边的生活奇幻有如异域。清晨很早很早的时候,总有女人拿着一盆衣服在江边乒乒乓乓地洗,傍晚的时候,也有女人拿着一盆衣服在江边乒乒乓乓地洗。她们是沉默的、匆忙的、劳累的,如果开口,多数是粗声粗气、骂骂咧咧,比如训斥小孩。
码头是个神奇的地方。从江上游来的货船在这里卸货、交易,江的上游是山区,船只带来姜母、柚子、煤炭、竹制品、杉木这些山区特有的物品,又在码头买走蚊帐、肥皂、毛巾、牙刷之类的日用品。一种赶墟的梦幻气氛,让围观的孩子也肾上腺素陡增。
居住在城里的人們有安稳的气质,住在江边的人们有漂流的气质。这里多数是船员的家属,或者是从江上游来做生意的异乡人。一个汇聚了异乡人的区域,连发音都跟城里略有区别。走江湖的人,在码头的空地上拍胸捶腹,表演各种碎石武功,再展示他们祖传的跌打膏药;从江西来的玩猴者,带着他的猴子展示着奇巧的技艺;不知从哪里来的摆着棋盘残局的人,以一包烟的筹码在等待着对手;还有周边各个乡村过来的贩卖木柴、菜蔬者,甚至有人牵着牛,从这里经过。
江边的孩子也要比城里的野一些。不要说出神入化的游泳经验,只说他们能从堤上滚下来,环境的便利造就了民间滑草高手。他们还能对过路的汽车打主意,当时蔗糖厂建在城外,常有汽车载着一斗车的竹蔗从江边开过,其中有一段上坡路,车子速度变慢,江边的男孩们会从车子后面神不知鬼不觉地扯下一根根竹蔗。
· 04 //
在记忆里,声音比图像清晰。黄昏时听到的声音层次是这样的:很多货船在这个时段渐次靠岸,机器声由“轰隆隆”转成“突突突”,你知道它们速度骤减。船上的人会高声提示游泳的人或者在岸边洗衣服的人注意避让。然后,是船员把船头粗重的铁链一圈一圈解开时,滞重的“哗啦啦”声;紧接着,是铁锚抛进水里时,低沉的“咕咚咕咚”声,像巨人在喝水。
在夜晚听到的声音层次是这样的:货船靠岸的时候,先是发出一阵阵有节奏的“突突突”的声音,然后是一声悠扬的长鸣,之后便是辽阔的安宁,但并不是完全的沉静,隐隐约约还有船员们在聊天。他们的说话声被夜色处理过,再粗声大气也非常寂寞。除了这些声音,还能听到小渔船趁夜出来捕鱼,木桨划过水面,水声非常温柔,还能听到从远处开向更远处的大轮船那叹息一般的汽笛声。
就这样,江声浩荡,自屋后升起;夜晚连着清晨,有如永生。
· 05 //
并没有什么故事。有一天,妈妈下班来接我的时候说,我们要回家了,爸爸出差回来了。
我有点回不过神来,我完全玩野了。当然也已经忘记了和娟娟时而蜜里调油时而明枪暗箭的复杂关系,也忘记了那些曾让我魂牵梦萦的“收藏”。前面我还说,想象着握住一颗珠子的感觉有如爱情,但这会儿我就忘得光光的了。
然而小孩也做不了主。我闷闷不乐地坐在妈妈的单车后面,听凭她带我回家。在单车上妈妈生气地批评我,说我垂头丧气昏昏欲睡,像个“鸦片烟虫”。她老喜欢用这个词批评我,她恨不得我一天二十四小时里面都挺胸收腹,用播音腔说话。
她又说,爸爸这次回来,给我买了一件非常好的玩具,是一套全城小孩都不会见过的积木,非常复杂,可以拼造出城市各种建筑物的样子。爸爸是建筑师,这套玩具符合他一贯“望女成龙”的心愿,加上了他的职业特色,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如今“乐高“的雏形。但那套玩具后来也只沦为我的炫耀资本,我并没有通过它学会什么。
坐在妈妈的单车后,我想着我的心事。我的人生仿佛被江边这段时光打断,要回古城去了,我的心情有点像个归国华侨,陌生而沧桑。当然,也忘记了很久没见爸爸再见面是什么场景,不知他有没有惊喜,我们聊些什么。
我只记得,回到家里,缝纫机上堆满礼物和用品,一只当时非常著名的不倒翁洋娃娃,红白相间,由头部和身体两个圆球组成,眼睛比嘴巴还大,恒久的微笑,恒久的甜美,正在那里轻轻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