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班化教育真正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层面的教学过程细节,实现区域均衡教育、特色教育、精品教育。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4-353
小班化教学,一般把人数控制在15人到30人之间。小班化教学是当今实现教育优质化的发展趋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提高学校不断下降的基础教育质量,为此美国采取了小班化教学的实验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近几年来,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能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减少班级人数、压缩教学规模,实行小班化教学,日渐受到西方国家的推崇。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长久以来形成的大班化、批量化生产式的教学模式,备受人们的质疑。因此,小班化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如果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那改革创新则是腾飞的翅膀。当前教育正从强调“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让“每个人能接受教育”向“每个人享受优质教育”转变。完成这一转变,就必须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而小班化教学就是实现转变的载体之一。
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的培养。
过去,大班常常是前排学生坐在老师的鼻子底下吸粉笔沫,后排学生紧贴着墙,后门都打不开。教室里夏天像个蒸笼,冬天空气污浊不堪,严重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如今30人,教室宽敞、清洁了,人的心情也好了,更加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由于教室有了更多的空间,还可以精心设计优美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体现全班同学团结一心的“我爱我家”、展示学生才华的“小小作家”、彰显学生个性发展的“群星闪烁”和丰富学生知识的“资料库”等等。优美环境的设计,不但为学生营造了亲切、宽松、愉悦、活泼的学习、生活氛围,还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激发兴趣的舞台,使学生感到温馨幸福。
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
传统班级由于学生多,教学时间又是一个定量,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把发言机会给予那些能与老师上下呼应的优等生。为了提高优秀率,及格率,教师往往“抓两头”,大多数中等学生则沦为“老听众”,没有发言的机会,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在班级中不起任何作用。但在小班,这种现象就可以避免。在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和教师直接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就连那些胆小的、性格内向的,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有了开口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克服依赖思想,学会自主学习、自理生活、自我教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小班化教学这一新的组织形式为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人员少,我们运用分组教学就会起到在大班没有的效果。每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小组集体讨论。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以小组集体形式出现,有时,尽管是学生个体活动,但教师应认为他代表小组,评价与激励的语言也针对小组,这样,小组中个别人员的活动也自然会受到小组其他人员的关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组内或组间相互评估,评估的活动,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估,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无形之中就有了很强的亲和力。从而班级成员间的学习关系也得到了调整。
四、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班教学想得到显著效益,关键取决于教师在“做什么”,如果仍然沿着原有的教学策略、方法,那么班级大小并不起多大作用。我认为教学应是教与学交互影响和活动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的转化过程中,实践教师个性的“教”,学生个性的“学”,形成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凸显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优势。班小了,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地设计各种新的组织形式,如小组围坐,圆形等。课桌由“秧田型”改为“小组型”,老师从讲台走下来只是形式的变化,它带来的深层次改革是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式、互动式。在课堂教学中,使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和谐互动。因此,小班化教学有效地调节了师生关系及交互作用,形成了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教育均等性、充分性、综合性和个体性原则。小班化教育真正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层面的教学过程细节,实现区域均衡教育、特色教育、精品教育。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實践,既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小班化教学为课程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杨中枢 .教育研究.2012(04)
【2】“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朱君.当代教育科学.2013(19)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4-353
小班化教学,一般把人数控制在15人到30人之间。小班化教学是当今实现教育优质化的发展趋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提高学校不断下降的基础教育质量,为此美国采取了小班化教学的实验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近几年来,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能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减少班级人数、压缩教学规模,实行小班化教学,日渐受到西方国家的推崇。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长久以来形成的大班化、批量化生产式的教学模式,备受人们的质疑。因此,小班化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如果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那改革创新则是腾飞的翅膀。当前教育正从强调“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让“每个人能接受教育”向“每个人享受优质教育”转变。完成这一转变,就必须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而小班化教学就是实现转变的载体之一。
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的培养。
过去,大班常常是前排学生坐在老师的鼻子底下吸粉笔沫,后排学生紧贴着墙,后门都打不开。教室里夏天像个蒸笼,冬天空气污浊不堪,严重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如今30人,教室宽敞、清洁了,人的心情也好了,更加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由于教室有了更多的空间,还可以精心设计优美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体现全班同学团结一心的“我爱我家”、展示学生才华的“小小作家”、彰显学生个性发展的“群星闪烁”和丰富学生知识的“资料库”等等。优美环境的设计,不但为学生营造了亲切、宽松、愉悦、活泼的学习、生活氛围,还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激发兴趣的舞台,使学生感到温馨幸福。
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
传统班级由于学生多,教学时间又是一个定量,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把发言机会给予那些能与老师上下呼应的优等生。为了提高优秀率,及格率,教师往往“抓两头”,大多数中等学生则沦为“老听众”,没有发言的机会,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在班级中不起任何作用。但在小班,这种现象就可以避免。在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和教师直接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就连那些胆小的、性格内向的,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有了开口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克服依赖思想,学会自主学习、自理生活、自我教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小班化教学这一新的组织形式为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人员少,我们运用分组教学就会起到在大班没有的效果。每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小组集体讨论。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以小组集体形式出现,有时,尽管是学生个体活动,但教师应认为他代表小组,评价与激励的语言也针对小组,这样,小组中个别人员的活动也自然会受到小组其他人员的关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组内或组间相互评估,评估的活动,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估,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无形之中就有了很强的亲和力。从而班级成员间的学习关系也得到了调整。
四、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班教学想得到显著效益,关键取决于教师在“做什么”,如果仍然沿着原有的教学策略、方法,那么班级大小并不起多大作用。我认为教学应是教与学交互影响和活动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的转化过程中,实践教师个性的“教”,学生个性的“学”,形成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凸显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优势。班小了,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地设计各种新的组织形式,如小组围坐,圆形等。课桌由“秧田型”改为“小组型”,老师从讲台走下来只是形式的变化,它带来的深层次改革是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式、互动式。在课堂教学中,使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和谐互动。因此,小班化教学有效地调节了师生关系及交互作用,形成了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教育均等性、充分性、综合性和个体性原则。小班化教育真正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层面的教学过程细节,实现区域均衡教育、特色教育、精品教育。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實践,既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小班化教学为课程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杨中枢 .教育研究.2012(04)
【2】“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朱君.当代教育科学.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