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课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是能够照亮社会发展路程的火把。只有将它保护、发展、传承下去,才能使人类得到真正的发展。现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的发展,许多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效益、经济价值、实用性等方面,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甚至成为了一股暗涌汇入到了教育的范畴之中。在初中美术教育课程中也存在着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至于如何丰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将文化之美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道德,审美,情趣方面获得更多的提升却往往被搁置在技能之外。对于这种失衡发展的现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教育方面国家发布了新的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放我们的思想,运用我们的智慧,时刻注意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育工作中,以实现和发展人之为人的价值。
  美术课本身就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人类的各种情感、思想、意识、都融汇在美术作品中,通过美术欣赏和实践能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够体验美,更拥有创造美和爱的能力。
  一、美术课的设计要“以学生为本”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在教育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具体说,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策划学习指导方案。根据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感觉敏锐,喜爱幻想、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等都是中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的观察、研究寻找答案,并在学生之间、学生老师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从而解决问题,做出评论。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以《感觉色彩》课程单元为例,我首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如色彩是怎么产生的?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你所知道的都有那些色彩?这些色彩都有哪些特点,它们在我们生活中常被用在哪里?同时告诉学生注意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并通过图书馆、因特网等渠道找寻有关资料及答案,要求各小组讨论后对以上问题做出总结性回答并提出遇到的新问题,这样就先把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调动起来。然后下一堂课时将学生讨论后的答案分组记录在黑板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再进行讨论、研究从而得出最终答案,并由此引出新的问题即色彩的对比,这里我要求各小组动手调配颜色进行观察、比较、讨论,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色彩的几种对比形式。最后通过学生对色彩的学习联想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性格、优点和不足,只要善于发现、及时纠正、合理利用,每个人都能体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课下我要求学生用色彩将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表现出来,并记录创作这幅作品思考过程。这样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自我表达,创造等能力都会逐步提高,同时也引发学生对自己的思考及自身价值的追求。
  二、通过美术欣赏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是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极具人文特质的课程。每一件美术作品都不是单纯的存在,它体现着一定的时代背景,地域文化,蕴含着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讲述着哪个时代的故事。
  以欣赏《格尔尼卡》为例,它是西班牙立体派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在构思期间,1937年4月纳粹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北部的小城格尔尼卡,致使镇上很多居民惨遭屠杀。作为一个极具正义感的画家,毕加索义愤填膺,随即创作了这幅画。全画运用分解立体构成法,采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以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面阴郁、恐怖,画面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剧气氛。这是画家对法西斯暴行的控诉,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的悲哀和同情。另外,毕加索不仅通过他的画笔来维护正义,批判战争,在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曾多次干涉毕加索作画,后又假装关心他的生活,给他冬季取暖用的燃料,被毕加索断然拒绝。当时德国驻巴黎的大使看到《格尔尼卡》这幅画时说:“这么说这幅画原来是你画的了?”而毕加索冷冷的说:“不,是你们。”他保持着一个爱国主义艺术家的凛然气节。通过对时代背景以及画家的了解,再将学生的情感引入画面中,同时对画家要表现的内容做更深入的剖析,学生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对作品做出评价,并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教师画家的人格魅力及其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理解人类追求正义,和平、自由、尊严的美好愿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通过美术实践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生活在自然与社会之中,而人类艺术更是基于对自然、社会的理解之上,由艺术家提炼加工创作。因此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自然走进社会,去观察、体验、感知,从而发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可以激发学生体验、探索自然、科学、历史、文化、艺术的积极性,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摆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以《发现与表现》单元为例,我设计了“寻找美与爱”的活动,要求学生深入生活用相机、画笔或文字将你捕捉到生活中存在的美与爱的事物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交流、进行评论。另外,教师还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及人文古迹,寻找民间艺术并探访民间艺术家,户外写生等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去探知、去感悟、去想象,去创作。
  总之,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完善我们的教学教法,并用我们广博的知识及人格魅力去影响引领学生。
其他文献
《诗经》是上古的民歌,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地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我们试图去重新品读,蓦然发现,它已经没入洪流,无迹可寻。于是,我们的耳边,回响的永远是“小老鼠,上灯台”,而非“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在先民的观念里,诗是生活,生活即诗。语文,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也继承了汉民族文学的诗意传统。  语文教育的骨子里流的是诗意的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它以“诗”为文本形式,以“诗学”为理论依据
期刊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初中历史课被当作一门“豆芽”课,广大师生及家长对其不够重视。因而,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平淡无味,缺乏活力,致使历史课难以开展。要改变初中历史课教学的这种现状,历史教师应很好地运用教学语言。    一、历史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以对话、交流与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因此,没有好的教学语言,就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好的教学语言能起到事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3000字,其中要会写2500个汉字。而低年級要求学生认识1600~1800个汉字,其中会写800~1000个汉字。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多识字、少写字,而且把识字集中在低年級教学。可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級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学低年級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級识字教学,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语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注重小组的构建   学习小组的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如果随意将四名学生放在一起就算是一个学习小组,那么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组建
期刊
数学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习方法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此问题从三个方面做以下探讨。  一、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
期刊
1.情绪的特点和作用  情绪是指个体的人对于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一般来说,人的情绪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类,即所谓的情绪两极性。  1.1 情绪两极性首先表现为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情绪。如满意和不满意、快乐和悲哀、敬慕和蔑视、兴奋和烦闷、轻快自如和沉重不耐等等;这种对立的情绪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们在上体育课中可以经常观察到:学生
期刊
语言是教师完成使命的职业工具,具有良好的语音修养是教师的职业需要。对中学语文教师而言,他们所教授的语文课本身就是一门语言课,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语言修养更是必不可少。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在语言方面应注意哪几方面的修养呢?从教多年的经验看,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优美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优美的语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此,在新课改与时代要求下,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新的突破,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运用“真情教学法”来指导学生作文,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灵活,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一、引导观察,从“我”写起,激发写作兴趣  观察是作
期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的网民在8年间扩大了30倍,截至2009年1月,中国网民突破3亿人,而且还在以每月800万至900万人的速度增长。其中青少年学生的比例占到了32.4%,而18岁以下的网民占15.8%。从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脑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在人们尽情享受它的
期刊
创新,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学语文属基础教育学科,传统的教学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学习,注重学习已经确立起来的观点、方法和原则。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此进行研究与探讨,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创新思维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