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教育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学语文属基础教育学科,传统的教学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学习,注重学习已经确立起来的观点、方法和原则。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此进行研究与探讨,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创新思维教育。
  
  一、创新精神的涵义
  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具体说,创新精神是一种永远不满足已有成果,坚持与时俱进,永不停滞的精神。我国著名企业海尔集团提出创新是“创造性地破坏”,也就是说敢于破坏原有的框框,探索新的规律方法,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同书本和权威质疑,不人云亦云,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新颖、独特、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新问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辩证地阐述了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中学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逆向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提出与一般常理不同的观点。逆向思维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引导他们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材料作文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使材料出新观点。“班门弄斧”的故事,常用来批评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从逆向来思考,可确立“不要过于迷信专家权威”,“要敢于向专家权威挑战”,“要提倡班门弄斧的精神”等中心论点。这样的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文章立意新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巧妙设疑,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质疑就是提出疑问。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对事物敢于质疑才能有所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问,获得新的发现。学生不但要敢于质疑,更要善于质疑。
  目前,一些学生不敢质疑,其原因有三。第一,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因为知识是质疑的条件和基础;第二,教育氛围不佳,没有形成敢于质疑的风气。个别教师不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于敢于质疑的学生没有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第三,一些学生性格内向,由于胆怯、缺乏自信心而不愿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积极引导,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延缓对学生意见的评判,保护好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质疑要讲究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课文,把课文作为审视研究的对象,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进行评判,发现课文的正误优劣,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
  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第一,从字、词、句入手;第二,从重点难点入手;第三,从作者的写作思路入手;第四,从作者的思想感情入手;第五,从文章的表达方法入手。以《师说》为例,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其皆出于此乎?”一句,翻译时一般译成“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或“它的根源都产生在这里。”这个句子本是疑问语气,为什么在翻译时变成了感叹语气或陈述语气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议论,试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有的同学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就提出了各种设想。这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而学校正是培养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巨大创造力人才的摇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作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学生不愿写作文,老师又不会教作文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我以“自主作文教学法”为课题,就如何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对中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一、如何培养写作兴趣  ⒈ 把握作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学生形成作文恐惧症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老师拔高了作文要求。因此,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期刊
《诗经》是上古的民歌,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地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我们试图去重新品读,蓦然发现,它已经没入洪流,无迹可寻。于是,我们的耳边,回响的永远是“小老鼠,上灯台”,而非“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在先民的观念里,诗是生活,生活即诗。语文,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也继承了汉民族文学的诗意传统。  语文教育的骨子里流的是诗意的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它以“诗”为文本形式,以“诗学”为理论依据
期刊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初中历史课被当作一门“豆芽”课,广大师生及家长对其不够重视。因而,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平淡无味,缺乏活力,致使历史课难以开展。要改变初中历史课教学的这种现状,历史教师应很好地运用教学语言。    一、历史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以对话、交流与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因此,没有好的教学语言,就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好的教学语言能起到事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3000字,其中要会写2500个汉字。而低年級要求学生认识1600~1800个汉字,其中会写800~1000个汉字。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多识字、少写字,而且把识字集中在低年級教学。可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級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学低年級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級识字教学,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语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注重小组的构建   学习小组的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如果随意将四名学生放在一起就算是一个学习小组,那么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组建
期刊
数学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习方法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此问题从三个方面做以下探讨。  一、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
期刊
1.情绪的特点和作用  情绪是指个体的人对于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一般来说,人的情绪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类,即所谓的情绪两极性。  1.1 情绪两极性首先表现为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情绪。如满意和不满意、快乐和悲哀、敬慕和蔑视、兴奋和烦闷、轻快自如和沉重不耐等等;这种对立的情绪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们在上体育课中可以经常观察到:学生
期刊
语言是教师完成使命的职业工具,具有良好的语音修养是教师的职业需要。对中学语文教师而言,他们所教授的语文课本身就是一门语言课,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语言修养更是必不可少。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在语言方面应注意哪几方面的修养呢?从教多年的经验看,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优美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优美的语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此,在新课改与时代要求下,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新的突破,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运用“真情教学法”来指导学生作文,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灵活,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一、引导观察,从“我”写起,激发写作兴趣  观察是作
期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的网民在8年间扩大了30倍,截至2009年1月,中国网民突破3亿人,而且还在以每月800万至900万人的速度增长。其中青少年学生的比例占到了32.4%,而18岁以下的网民占15.8%。从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脑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在人们尽情享受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