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的代表,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析引导释问、自主探究问题、反馈评价总结等,为解决现行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评价与总结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生物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素质。
1.“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
问题式学习主要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主张,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习者投入到问题中来,设计真实性任务,鼓励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鼓励争论,鼓励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其具体特点有如下几点:
1.1 以问题为出发点。问题式学习都是以问题来启动的,学习的焦点是疑难和困惑。
1.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有合作性。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由于问题具有复杂性,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中共享学科知识,共同处理学习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
1.3 以学生为中心。在问题式学习中,学习者是问题的解决者和意义的建构者,学习者必须自己负担起学习的责任。
1.4 教师的作用是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在问题解决中的责任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使计划顺利地进行。
2.“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和能力的生物背景材料,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展现生物知识的发生过程,领悟科学观念,体现学科的价值观是问题解决模式的追求目标。
3.“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生物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问题解决”的研究性生物教学,有助于教育观转变、能力培养以及情感目标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4.生物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4.1 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4.2 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生物化,建立生物学模型。
4.3 会转化——能对生物问题进行变换化归纳。
4.4 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生物思想和生物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4.5 会反思——能对生物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4.6 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生物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生物应用题。
开展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论的运用。
5.“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5.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生物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5.2 尝试引导,把生物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答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的启发引导方式:①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②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③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④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5.3 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生物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6.问题解决教学的方法
程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在岗训练法是问题解决教学的三种方法。程序教学法是表现现实世界最弱的方法,而模拟教学法和在岗训练法已经越来越被教育单位确定为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内容。在这里主要探讨一下模拟教学的特点、程序和指导学生开展学习的方法。
6.1 模拟教学的特点。
模拟教学法就是试图呈现同现实生活相差无几的问题条件,从而使学生对模拟条件像真实生活中的条件一样做出反应,这样学生接受的反馈才会接近真实自然。因此,为了达到模拟教学的效果,模拟教学设置的场景或案例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得到的线索及行为后果与现实情境中的线索及行为后果是十分相拟的。
(2)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较复杂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3)让学生如同在现实情境中一样行动。
(4)让学生通过真实自然的渠道接受反馈。
(5)为了避免过高的费用及危险性,在模拟中往往也要适度降低“现场感”。
6.2 模拟性案例教学程序。
在模拟教学法其基本教学程序为:呈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法→得出结论→知识迁移。
如:案例:例如,在“基因分离规律”的教学中,我通过“呈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法→得出结论→知识迁移”的程序来设计教学过程:①呈现问题:豌豆的性状是根据什么规律传递给子代的?②分析问题:什么是相对性状?什么是性状分离?F1配子比例和F2分离比是多少?③寻求解法:孟德尔假说的要点是什么?为什么叫等位基因?杂合体中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如何?何谓测交?测交的意义如何?④得出结论: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⑤知识迁移:分离规律在植物育种中有什么意义?分离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有什么关系?
总之,通过对问题解决教学方法的部分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观点:问题解决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交流的能力。因此,问题解决教学不仅能够克服传统教育的困境,而且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共同需要,可以说,它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一条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评价与总结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生物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素质。
1.“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
问题式学习主要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主张,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习者投入到问题中来,设计真实性任务,鼓励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鼓励争论,鼓励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其具体特点有如下几点:
1.1 以问题为出发点。问题式学习都是以问题来启动的,学习的焦点是疑难和困惑。
1.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有合作性。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由于问题具有复杂性,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中共享学科知识,共同处理学习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
1.3 以学生为中心。在问题式学习中,学习者是问题的解决者和意义的建构者,学习者必须自己负担起学习的责任。
1.4 教师的作用是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在问题解决中的责任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使计划顺利地进行。
2.“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和能力的生物背景材料,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展现生物知识的发生过程,领悟科学观念,体现学科的价值观是问题解决模式的追求目标。
3.“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生物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问题解决”的研究性生物教学,有助于教育观转变、能力培养以及情感目标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4.生物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4.1 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4.2 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生物化,建立生物学模型。
4.3 会转化——能对生物问题进行变换化归纳。
4.4 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生物思想和生物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4.5 会反思——能对生物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4.6 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生物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生物应用题。
开展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论的运用。
5.“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5.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生物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5.2 尝试引导,把生物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答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的启发引导方式:①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②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③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④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5.3 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生物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6.问题解决教学的方法
程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在岗训练法是问题解决教学的三种方法。程序教学法是表现现实世界最弱的方法,而模拟教学法和在岗训练法已经越来越被教育单位确定为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内容。在这里主要探讨一下模拟教学的特点、程序和指导学生开展学习的方法。
6.1 模拟教学的特点。
模拟教学法就是试图呈现同现实生活相差无几的问题条件,从而使学生对模拟条件像真实生活中的条件一样做出反应,这样学生接受的反馈才会接近真实自然。因此,为了达到模拟教学的效果,模拟教学设置的场景或案例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得到的线索及行为后果与现实情境中的线索及行为后果是十分相拟的。
(2)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较复杂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3)让学生如同在现实情境中一样行动。
(4)让学生通过真实自然的渠道接受反馈。
(5)为了避免过高的费用及危险性,在模拟中往往也要适度降低“现场感”。
6.2 模拟性案例教学程序。
在模拟教学法其基本教学程序为:呈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法→得出结论→知识迁移。
如:案例:例如,在“基因分离规律”的教学中,我通过“呈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法→得出结论→知识迁移”的程序来设计教学过程:①呈现问题:豌豆的性状是根据什么规律传递给子代的?②分析问题:什么是相对性状?什么是性状分离?F1配子比例和F2分离比是多少?③寻求解法:孟德尔假说的要点是什么?为什么叫等位基因?杂合体中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如何?何谓测交?测交的意义如何?④得出结论: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⑤知识迁移:分离规律在植物育种中有什么意义?分离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有什么关系?
总之,通过对问题解决教学方法的部分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观点:问题解决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交流的能力。因此,问题解决教学不仅能够克服传统教育的困境,而且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共同需要,可以说,它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一条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的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