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战争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hongyu8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职场女人难,做母亲难,做工作的母亲更难!这是很多女性心声,也逐渐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认同,无言指责男性在家务上不愿意多分担。但是否所有丈夫都是“垃圾”,不帮妻子照顾孩子和家务?社会研究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在照顾幼儿的双职工家庭中,丈夫的压力不比妻子小多少。
  
  文‐本刊特约 南潍
  
  崩溃的母亲
   女性大规模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男性下班后也要开始分担家务。“工作母亲”在最近30年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但是“工作父亲”却被严重忽略。
  孩子在6岁以下的家庭,夫妻成人生活被严重破坏,女性的闲暇时间减少并且质量严重下降。84%的美国人认为现在的商业社会不能适应现代家庭的需要,可改进的方面有公司或机构使雇员工作时间更灵活,更多带薪假期,幼儿园的设置更灵活。
   做职场女人难,做母亲难,做工作的母亲更难!
  这是很多女性心声,也逐渐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认同,无言指责男性在家务上不愿意多分担。但是否所有丈夫都是“垃圾”,不帮妻子照顾孩子和家务?社会研究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在照顾幼儿的双职工家庭中,丈夫的压力不比妻子小多少。
  如果婚姻生活中有一段时间让女性觉得很不公平,那一定是在孩子还小、妻子还要上班的“魔鬼时期”。
  这是一个职业女性的写照,被称为“魔鬼时期”:
  每天下午5点钟回家,开始给3岁和半岁的两个孩子喂饭、准备洗澡,然后是一系列入睡前的准备工作。
  6点:开始不停琢磨,要是丈夫不能尽快下班回家帮忙,就要崩溃了。
  7点:这种恐慌会转化成愤怒:难道我就应该做这一切吗?在他回来前的每一分钟都变成无限长,照顾孩子的杂务变得更难以忍受。难道是对孩子的养育方式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从而最终设定好,在丈夫回家的那一刻炸弹会彻底爆炸?
  事实的确如此,这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话题:“工作母亲”承受的压力比另一半大得多。
  但是我们没有看到的事实是,很多证据显示女人并不是家里的“驴子”,背负丈夫扔下的麻袋,驮起工作和家庭两座大山。在这个二元方程式的两边有太多变量需要衡量,才能确定说明哪方付出更多,所以说很多妻子产生的怒气其实是计算错误的结果。
  
  诺贝尔奖:家务AA制
  在美国,女性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才大规模进入劳动力市场,因此这似乎符合逻辑,那就是终归会有一天男人和女人在赚钱和做家务两方面都要五五分账。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曾在1965年就预测到这个,结果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可是五五分账的目标常常难以实现,在任何程度上,进入就业市场的女性都面临一个新挑战:如何让丈夫参与分担家务劳动。这很多时候会引发一场战争。那些发现晚上有人开洗碗机,早上自动把干净碗碟放好的妻子,被视为是“特别幸运的”,那些发现有人会收拾餐桌,但是把脏盘子都扔在水池里的妻子,被视为是“正常的”。
  不管妻子们的抱怨多么汹涌,一个事实是,丈夫和妻子的家务比重正在逐渐接近,到2011年,分配比任何时候都接近。
  根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所有已婚没有孩子的全职工作夫妻(此时的全职工作指每个星期至少工作35个小时以上),如果把所有的付薪劳动(工作)和非付薪劳动(家务)按照小时数统计,丈夫和妻子的劳动时间几乎完全一样:丈夫是平均每天8小时11分钟,妻子是平均每天8小时3分钟。此时,妻子比丈夫还多出8分钟的闲暇时间能用来做面膜。你或许认为如果是有孩子的家庭,数据就会有很大逆转,其实不然,同样的统计对于那些有18岁以下孩子的家庭来说,妻子付出的付薪和非付薪劳动,总体时间只比丈夫仅多20分钟。这是从女性大规模进入职场后,统计差距最小的一次结果。当然统计也说明,男性投入在家务上的时间比妻子少,但是与此同时,女性投入在办公室里的时间也比男性少。
  此外,新的研究数据提出“工作父亲”的概念,认为他们是家庭中承受最大压力的。一份研究报告调查了1298位工作父亲,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延长或者工作量增大已经和固有的家庭劳动分配模式产生冲突。该机构在2008年对同样一群工作父亲进行调查,当时有60%的表示在平衡工作和家务之间有很大困难,今年的研究其实是对这群“无奈”男人的跟踪调查。相反,在2008年的调查中,只有47%的工作母亲表示,平衡工作和家庭有困难,今年这个比例继续下降。面对又要赚钱养家,同时做个懂得照顾家庭的父亲两项职责,很多男性表示很有压力,妻子对丈夫的期待越来越高,丈夫对自身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和这份报告类似的结果是波士顿学院的家庭和工作研究中心进行的一次全国性调查,其中一项结果是,对就职于全球500强企业的963位男性的调查中,57%受访者表示在过去3个月里,自己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无力处理好应在家务中承担的任务。在整个过程中男性尤其觉得自己是被“压榨”的对象,因为从历史上说,他们从未意识到自己应该分担如此多家务责任。对于工作男性来说,必须承担相当家务是个“意外”,为此他们还没做好准备,尤其是孩子出生之后的最初几年内,他们也没有角色模范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在他们父亲的时代,男人是几乎不用做家务的。
  所有这些结论都说明,广泛相信的“工作母亲最凄惨”:挑起了夫妻之间一场场战争的言论—并不是简单事实。从统计学的角度上说,妻子没有立场坚称自己比丈夫更辛苦,此时应该是妻子们承认现实并勇敢应对的时刻。
  
  “第二轮班”的女人
   认为“工作母亲”是“现代婚姻牺牲品”的观念可以追溯到1989年,标志是社会学家阿莉·卢赛尔·霍赫希尔德出版了一本名为《第二轮班》(T heSecondShift)的著作。阿莉在上个世纪70年代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社会学家,当时她有两个孩子。他发现男性竞争者因为没有孩子和家务的“拖累”,在竞争中更有优势,因此受启发要写下“工作母亲”的双重压力。在之后的10年里,她访问了50对夫妻,花时间观察他们的紧张关系甚至是相互敌视,倾听他们的自白和承诺。这本长期占据书店最佳位置、现在仍作为很多大学社会学教科书的著作,提出一个著名发现:每周,女性比男性多工作(付薪或非付薪)15个小时。
  阿莉得出这个数字是根据上个世纪60年代的平均统计数据,这个数字显示了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一种文化转变:女性进入职场后,削减大量家务时间,削减的方式可能是外包(请钟点工、保姆、把孩子送幼儿园),与此相应,男性也减少了在工作场合的时间,适应新增的家务负担。她的观念和结论引发一场关于现代家庭男女分工不公的大辩论和所谓的“家务文学”时代,大量作品开始声讨为何在时代转变下,男性不分担女性的家务压力?
   另一个美国社会学家苏珊·比安奇看到长期的人口变化趋势。她发现如果只聚焦家务其实是个隐形陷阱。苏珊说:“或许所有男人都是‘垃圾’,不愿意承担自己应承担的家务,又或者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其他领域。如果把家务和其他活动分离,就会失去研究的客观性,因为实际上维持家庭既需要时间也需要钱,在这两方面男性都付出了不少。是否男性真的什么都不做,还是在我们的研究体系中忽略了他们所做的?”
  1994年苏珊和约翰?罗宾逊展开合作,约翰是美国“利用时间计划”的主持人,这个计划收集数据研究人们如何分配一天24小时的时间。苏珊和约翰分析了2003年到2005年人们的“时间日记”,发现在所有结婚双全职家庭中,男性在工作时间上的付出远远大于女性,因此能抵消掉女性在家务上投入的更多时间。
  阿莉在书中提到的“第二轮班”,也就是“工作女性”承受的额外任务仅出现在双职工、孩子年龄在6岁以下的家庭,此时女性的付薪和非付薪劳动时间相加,仅比男性每周多5个小时,也并非阿莉在书中所说的15个小时。这并不是说《第二轮班》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其提出的数据具有严重误导性。另外一个现实是,具有全职工作的母亲扔掉了很多家务负担,但是对照顾孩子还是投入很多,通常照顾孩子的繁琐最让母亲崩溃。
  在过去几十年中,母亲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逐渐增多,和孩子相处的方式也更“辛苦”,这是因为随着时代改变,母亲的养育方式正转变为“针对性开发教养”的方式。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母亲对孩子的教养不像现在这样具有目标性,基本上只要穿暖吃饱按时上学就可以。现在的母亲要考虑如何通过参与有组织活动诱发孩子的天赋,刺激孩子未来的成功。这或许意味着母亲花费大量时间接送和等待上各种“学习班”的孩子。这种现象集中出现在上中产阶级家庭里,也被社会学家称为“精细化养育方式”,“精细养育”进一步刺激了母亲和父亲之间的争论,焦点是父亲在此过程中的参与度如何?
  
  男人在干吗?
  当然男人也承担了很多养育孩子的责任。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美国父亲平均花费在18岁孩子身上的时间是每天53分钟,这已经是1965年的3倍。“工作母亲”在未成年孩子身上的时间投入是平均每天1小时10分钟,仅比父亲多17分钟,但最令母亲觉得“压迫”的原因是,她们多半承担时间紧迫的任务,例如早上匆忙送孩子,下班后掐着秒表接孩子,以及在最短时间内准备晚餐。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女性进入职场的潮流中,获益最大的却是那些依旧选择呆在家里的母亲,原因是因为社会文化潮流的影响,她们的丈夫也自觉增加了对家务的承担比例,虽然她们在工作上的付出还是零。
  根据苏珊的调查,对于孩子在6岁以下的家庭,“全职妈妈”在照顾孩子方面比“工作妈妈”每周多付出10个小时,但是要知道“工作妈妈”在工作方面比“全职妈妈”多付出至少35个小时。此外“工作母亲”对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歉疚感,认为自己没有足够时间照顾她们,在养育方式上会更加精细,这种情况集中出现在上中产家庭中。作为补偿,她们尽量缩减“第一轮班”(工作)的时间,可能从45个小时缩减到40个小时,但是剩下的时间不是用于自我放松,而是全部投入到“第二轮班”(照顾孩子)里。
  结果就是“工作妈妈”觉得尤其疲惫,尽管在总体工作时间上两性并没有明显差距。为何和自己的母亲相比,我们会觉得如今做妈妈比上一代辛苦得多,一个原因是很多家务劳动,或许需要的时间不多,但是耗费的脑力能量相当多。“时间日记”只能说明时间的分配,但是不能说明女性作为家务总管承担的精神压力,在不到半个小时内她们必须思考决定晚餐的内容、所有配料以及它们在冰箱里的位置,然后完成烹饪。
  最新研究也说明,男人和女人都自觉工作太辛苦,都认为陷入家务冲突,只是这种冲突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对于“工作爸爸”来说,他们多半觉得是家务影响工作,而不是工作影响家务。
  男人在家庭责任和职场责任上遇到矛盾,在妻子的期待和自己能做到的之间也遇到矛盾,在自己的事业野心和做个完美父亲的理念中也遇到矛盾。所有这些逐渐增加的压力都说明,为何有65%的“工作父亲”认为夫妻应该平等分担家务,只有30%父亲报告说在照顾孩子方面,双方付出是均等的(这些人勉强承认是五五分账)。
  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在1975年的时候,闲暇时间能给男人和女人同时带来压力缓冲,觉得自己不再是“急匆匆”的,但是到了1998年的时候,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已经不再能为女性减压。女性不仅抱怨自己的闲暇时间比丈夫少,而且闲暇时间的质量也下降了。原因是,女性支配闲暇时间的过程中更多地把自由活动和照顾孩子混合在一起,例如她正坐在沙发上读一本自己想看的书,可是孩子却在同一房间里玩耍,每10分钟就会缠着妈妈找玩具或者讲故事,此时闲暇时光就被打断、破坏。
  根据研究,在1975年,妇女把25%的照顾孩子的活动和自己的闲暇活动混合,可是到了2000年,此比例已经上升到50%。就连那些最投入的母亲都承认,和丈夫朋友出去就餐与还是相同的成人,但是带上孩子去比萨店相比,感受全然不同。
  一个好消息是,当女性投入工作的时间越长,男性转向家庭的意愿就更明显。此外随着孩子年龄增加,照顾他们需要的时间和劳动也相应减少,一项统计说明,那些孩子在14到15岁的母亲,每天多付出的“非付薪”劳动比没有孩子的女性仅多出13分钟。当孩子完全成年后,母亲能享受的闲暇时间和没有孩子的女性也完全一样多,此时可以肯定,有孩子的母亲对生活的享受程度比没有孩子的要高得多。
  有关“工作母亲的第二轮班”的概念会否就此冷却?在孩子年龄还非常小的时候,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应该在事业上稍微放放油门,这样对平衡家庭关系会有明显帮助。可是长时间里女性的“第二轮班”还是会成为一种心理偏执,或者是妻子们的哀叹,可是要想把男性和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模式按照比例锁定是不可能的。
  
  (原作Ruth Davis Konigsberg 请作者联系本刊)
其他文献
昨天的依赖,今天的出轨    王丽(38岁,女,全职主妇)自述:  情人节前夕,丈夫告诉我他在外面有了情人,是个20多岁的女孩儿。我当时听完天旋地转,瘫倒在床,大脑一片空白。哀莫大于心死,我既没有肆意吵闹,也不敢在女儿面前表露。夜不能寐,愤恨,悲伤,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天就是情人节,原本是个美好的日子,街上充满了节日气氛,情侣们拿着花走来走去。他却一整天都没有出现。我想自杀、想杀人,都快疯了。孩
期刊
2月初,第十二届中国企业家论坛在亚布力举行,本次讨论的主题是:市场的力量——纪念邓小平南巡二十年。据说这个论坛的“野心”是办成中国的达沃斯论坛,从与会经济学者、企业家和社会人士的声望,以及论题思辨的直言不讳来看,大体是够格的。  亚布力论坛给人感觉是一次思想论坛,因为张维迎等人的主题发言,涉及到自由和企业家精神。张维迎谈到吴英案,借助它来抨击市场之外的特权力量,以经济学人少见的情感式行文指出,“融
期刊
2月17日,2012北大公民社会发展论坛评选出2011年度影响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十大公共事件。从2010年至今,这已是第三次评选。这一系列事件对公众舆论、政府行政、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乌坎事件官民对话协商化解冲突   事件概述:2011年9月21日,广东省汕尾市乌坎村村民三四千人因不满村委会私卖集体土地游行抗议,发生暴力冲突。12月20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牵头成立
期刊
重庆啤酒  问题股被疯狂恶炒    从2012年1月19日到2月23日短短20个交易日,重庆啤酒涨幅达到86.13%,位居两市第三名,还包含三个涨停板。成交总金额达到265.4亿元,两市第一。13年涨幅37倍,近一年半以来涨幅也高达近4倍。重庆啤酒的疯狂让人拍案称奇。1998年,“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作为当年新增投资出现在重庆啤酒年报里。此后的十余年间,每次重庆啤酒股价的波动都与乙肝疫苗
期刊
当传真、毛铭基夫妇的gap year(间隔年)旅行成为年轻人艳羡和模仿的范本时,“放下工作去旅行”成为一个诱人的想法,也正在成为不少年轻人的行动。让旅行成为公益行动,这是《中国财富》2012年出版的首期杂志中重要的主题,从“多背一公斤”到“gap year”,公益正在成为旅行的目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  成为一个gapper,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但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去进行一场纯公益的旅
期刊
The Atlantic 《大西洋》月刊 2012.03    41岁的戴安娜·霍尔特是南卡罗来纳州死刑诉讼中心的辩护律师,该中心是一个为死刑犯提供代理辩护的非营利机构。在美国的刑事司法系统中,一个人一旦被定罪就不再适用无罪推定,即使出现对其有利的新证据,他也得不到重判的机会——死刑犯也一样。霍尔特坚决反对死刑制度,她所做的工作是努力挽救被定罪者的生命。1999年8月,她为死刑犯理查德·查尔斯·约
期刊
1700年前  竹林七贤  中国最早的嬉皮士,应该是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人们都叫他们竹林七贤。他们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在竹林喝酒,纵歌,颂扬老庄学说,杜甫曾写诗这样形容“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悉绝”。    1500年前  陶渊明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末期的诗人、文学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陶渊明是中国
期刊
近期,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的女婿乌丹加林卷入慈善组织贪污丑闻,辞去所有官职。西班牙王室为了挽回声誉,30多年来首次公开他们的薪酬待遇。   西班牙王室公布数据显示,73岁的国王胡安·卡洛斯2011年共获得国家给予的薪金14万欧元,加上公务补贴15.2万欧元,总计为29.2万欧元。43岁的王储菲利浦所得是其父的一半。王后苏菲亚、莱蒂齐亚储妃、克里斯蒂娜公主和埃琳娜公主没有固定的薪水,但是2011年获得的
期刊
“中国的企业没有最黑,只有更黑。”近日,在由《南方都市报》、《中国财富》和九方马管理顾问机构主办的“2011中国行业公众形象高峰论坛”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炮轰。从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到达芬奇天价家具,越来越多的“问题门”企业,让公众的信任度降到了冰点,并一再拷问着社会道德的底线。    今年,中国企业“问题门”频发并对各行业的公众形象造成了严重冲击。近日,由南方都市报、中国
期刊
高盛集团的老板劳埃德·布兰克费恩接受“人权运动”邀请,成为第一位同性恋婚姻企业发言人;Google和思科公司出台新政策,提高同性恋员工的工资或给他们发放津贴以弥补他们多付的税金;微软和耐克上书国会支持同性恋婚姻……10年前,人们完全不能想象这一切的发生。但如今,那些全球大企业确实在互相较劲,争取出台最富有想象力的同性恋友好政策。         也许你还记得电影《费城故事》里因同性恋身份暴露而被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