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养生:道法自然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3396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生即养道,贵生者长生。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本刊编辑部不断叩问当代医家名士:郝万山、黄煌、贺娟、王大有。聆听他们娓娓道来养生绝学,丝丝追问先人养生大道,取源中华智慧,法黄帝养生内经,问道五千年养生智者,一朝闻道,天下大安。精神养生乃养生之灵,养生之本,养生之第一法则:上医医国。养生首要养道,道通则智达,养生之道,体会诸法空相,灵动空寂的智慧。养生之道,一言一蔽之:道法自然。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先古以至于今人,都特别珍惜自己的身体,昕以中国也是非常善于养生的民族。“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内篇》中。所谓养,是指滋养、培养、保养、养育、修养;所谓生,是指生命。养生就是通过身心养护,以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养生九说古人道
  
  养生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最古老、最底根、最科学、最筋道、最实用的方略,千百年来古人不断浓缩养生道诀。字字千钧。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曾说过:“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他倡导的是“仁德”养生观。
  二字: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提出:“安则物之惑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他认为养生在于“安”与“和”二字,即是静心与顺心。
  三戒:圣人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此即君子三戒。
  四曰:明代医家万密斋的养生有四曰:“一日寡欲,二日慎言,三日法时,四日却疾。”
  五知:宋代养生家周守忠认为:“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此即“五知五故”养生观。
  六节:明代医家江绮石认为养生之道在于:“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七食:清代养生家石成金说:“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后饮茶,漱口齿净。”
  八乐: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提出“八乐”养生观。即: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观月之乐,玩画之乐,听乐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九思:圣人孔子曰:“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恩问,岔思维,德思义。”此谓之九思也:
  
  古圣养生纵横道
  
  先古诸子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呵护,对生命研究,总是与其思想与其冶国相结合,是深刻而又深远的。晋陶渊明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足见对生命尊重,呵护逍遥的生命,享受生命的自在与闲适。
  老庄的“法一”养生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乃长生之诀。”《太乐》说:“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疆为之谓之太一。”这是对天地间生命的认识,不认识生命,何以养生?
  法天地就是法道,就是遵循天地运行规律,遵循自然之大道,又称为法一,也称为得一、抱一、知一或守一,老庄认为这是养生最关键的问题。《大乐》说“能以一治其身者,免于灾,终其寿,全其天、”这种知一归朴,法一则寿的观点,是老庄养生之核心思想
  老庄一派如此强调法一,其原因是: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养生、治国的学说纷乱繁杂,老庄派认为:“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庄子》论养生说“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这种思想,后来就成为道家养生的最高指导原则。《仙经》说:“子欲长生,守一当明。”可见,道家中人对老庄法一养生说之重视。
  老庄养生道的核心就是归一、守一、法一,一就是道。道生一。自然万象纷繁复杂,养生困惑就来自于外界的世相干扰,只有守其中道,执白守黑,阴阳和术,养生有道,天下安吉。
  
  杨朱的“贵生”养生观
  
  王大有:杨朱学说的核心思想是“贵生”“先己”杨朱认为。天下万物、名位权势,都不能和生身性命的宝贵相比,为了全性保真,决不能以物累形,若此而不知,轻重颠倒,询物伤生,无异隋珠弹雀,惶论治国治家,《吕氏春秋》中《本生》说:“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现代的人不也正是以性养物,轻重颠倒吗?因为我们更重视权力名养,更重视物质欲望,我们的生命被自己不知不觉中践踏,人们不断的赚钱,然后不断的花钱买药企图医病长生
  车水马龙的医院就是对我们的警示
  不利于生身,就是皇帝也不做,就是杨朱的养生观。杨朱认为“贵生”“先己”是养生治家为天下最基本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如果能人人贵生先己,不就可以个个成登寿域了吗?这恐怕就是杨朱的理想
  孟子是崇孔非杨者,所以他说“杨子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语含明显的贬意,这同杨朱一派造“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来反对墨子“兼爱”说一样,都是百家争鸣的一说。我们如因孟子之说而把杨朱看作为极端利己主义的典型,就很难设想在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下竞会“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出现“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的局面。实际上“重生轻利、不以物累形”的贵生说和“凡事论本、律人先己”的先己说,丰富了东方养生学宝库。
  
  墨子的“去害”养生观
  
  墨子曰“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取利也,非取害也。”讲究权衡利弊、害中取利,是墨家养生的基本思想即趋利避害养生法。《尽数》说:“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成,五者充形则身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身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痰无由至矣。”
  在墨翟一派看来,养生之本在乎去害,人能去掉一切有害于生身者,也就获得了养生之真谛。去害是养生之关键,若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能安享天年。“去害”一说不仅有利于养生更可以指导人生。身体就是自然,就是宇宙,身体有自己内在的运行规律,只要少受伤害,就是长生的要诀。
  
  荀子的“修节”养生观
  
  郝万山:苟子反对“寡欲”、“止欲”之说,认定“食欲有与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而又想余财蓄积之富,这是人的常情。他说:“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 欲者,情之应也。”荀子认为养生应不拂人情,对欲只能讲究修节而使之适,这才是关键。情欲无人不有,养生要在修节,节则欲动均适,不失其情,否则拂人性失其情,动则得咎,“虽有彭祖,尤不能为也。”情不可拂,但要发之得中,发之得中谓之适,视非适而使之适便是修节,修节才能使情发得中,因久处其适就可长生,修节为养生之关键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
  
  子华子“运动”养生观
  
  “流水之不腐以其游故也,户枢之不蠹以其运故也。”《子华子》体现运动养生观。从“流水不腐”着眼,从运动强体入手,是古人养生的重要观点。
  子华子属道家学派,道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老子,是主静养生者。但子华子是孔子同时代人,因诸子之学,学有精粗,道家诸子,学有同异,故不必因老庄主静而疑子华子必不主动也,要之,流水、户枢之妙喻,在东方养生学上影响巨大,五禽戏、八段锦等锻炼强身术均秉其旨而创立,世之身体力行者颇众,近人论养生之常用语“生命在于运动”就是子华子这种运动养生观的现代应用。
  中国历史上的道、儒、佛三家,佛是舶来品,传入迟,兴起晚。对先秦诸子百家,若欲从三教分,只有道,儒两家。若单从养生论,道家比儒家研究更深,论述更多。
  杨朱是道家创基人,子华子是杨朱思想发挥者,杨、程(子华)、老、庄同是道家之中坚。《吕氏春秋》论养生,采自道家最多。中医学中的养生内容,不管三教九流,兼收并蓄,内容更宏富,堪称东方养生学之宝库。中华养生是诸子百家都强调和实践应用的,可见养生在中华历史上的地位,所有的古圣都非常清楚的知道,身体是现世中最重要的栽体,身以载道,养身就是弘道。
  王大有:精神养生法,就是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流派较多,各有所长,主要专注点可分为精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等六大门派。各学派的养生学说自有体系,各有所长,又兼收并蓄,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方法。
  传统养生学强调“形神统一”的理论。所谓的“形”即形体,指人的机体而言,而“神”则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形神统一,是指形体与精神相统一。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生命表现,只有形神统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统帅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并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反之,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脏腑功能。使得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正气虚弱,导致各种疾病。
  “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无忧和知足就是古人精神养生内心世界自我平和的集中体现,养生之道简约为神。
其他文献
精者,天地之灵,人生元气。固本聚元涵养生机,是生命的大课题。在动荡、聚变的时代,如何内观、静心,收敛外溢的光芒,是养生的上则。老子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韬光养晦凝聚精华、人生是奋斗的生命,更是凝聚的人生,是蓄养内在自我的过程。养生上法:归根。      内观:养生主    中国古人所讲的养生,主要是指“内养”,也就是说要从改善身体的内环境人手,通过内观人静、呼吸调节、意念冥想、肢体导
期刊
提起庄子,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庄子高深莫测、想像诡奇,庄子思想深奥玄妙、不可捉摸,可见,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最神秘的一位了,  其实,庄子身上的神秘外衣是我们给披上去的,庄子思想并不难领会,看懂了《逍遥游》,我们就明白了庄子的圣贤境界;领悟了《逍遥游》,就知道庄子是在点化我们,指导我们学习他的伟大成功学。实现人生的“逍遥游”。    点化转境界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
期刊
中国古人追求的是君子人格,个人的修养,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为治学做人最高境界。中国的历代文人都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规划。而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在以人为本。个性张扬的同时,更强调的是团队的建设。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人回答。释迦牟尼说:“把他放到大海里去。”  一个人再完美,也就是一
期刊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物欲横流、享乐主义大行其道。人们在享受着现代化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发现很难安顿好一颗日益失落的心灵。失去了安祥的人们,又使生命陷于枯涩、暗淡,让自己活得挫折、无奈。    古时候人心纯朴,每个人都能安分守己。从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资料来看,古圣先贤们行不言之教,天下没有纷争,人人都过着安乐的生活。往后,知识水准逐渐提升,于是人就有心计、有巧诈,用现代的话来说,就叫时代潮流。这个潮流愈
期刊
对曾国藩一生的概括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是对曾国藩一生的概括。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一种最高理想境界。“立德”和“立言”于曾国藩而言,以他的个人努力及发展情形来看,这些似乎都不在话下,流传于世的《曾国藩家书》就是其立德、立言的鲜明写照。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
期刊
养生之道根本在于能够最高明而道中庸,最博大而尽精微,最灵虚而彻人天,最圆通而极神化。长命修道贵能自强不息,贵能生生不已,贵能法天行健,贵能神韵默化。世间万物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不生不死,不死不生。好生长生人之常情,因此天下人莫不千方百计使己长生。长生之道,在能于天地同流,与宇宙同住,寿自我修,命自我立。综观历史长河无数千金妙诀养生大方曰:重生轻物。   
期刊
张伯苓的父亲一把琵琶弹败家道。艰辛的生活却造就了张伯苓刚直的性格,再加聪敏上进,师从严复,受新风熏陶,开心智亦开了民智。  一八九八年英国借日本从威海撤军之际,强行迫使清政府将此一带转让于己。目旗降而清旗升,所谓转让,就是再降清旗而升英旗。两天内“三易国帜”,目睹了近似闹剧的真悲剧,张伯苓悲愤不已:  “悲楚和愤怒使我深思,我得到一个坚强的信念:中国想在现代世界生存,唯有赖一种能够制造一代新国民的
期刊
曾听一位老板朋友说:“老板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而且是高危的职业。”非常赞同此说而且“高处不胜寒”!    我的心路历程    我创业的心路历程很简单,那就是从理想出发到责任使然,再到使命驱动,贝因美集团周年庆口号“理想、责任、使命”其实是我创业心路历程的写照。怎么理解呢?—开始的创业动机,完全是抱着实业强国的理想,书生意气,激扬下海,跳下海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苦不堪言的我陷入了困境,但书生死要面子
期刊
林语堂撰《苏东坡传》,开篇原序给苏东坡戴了19顶桂冠,第一顶就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一语中的,苏东坡当之无愧。读东坡诗词,不难发现:“醉东坡”耽酒,“梦东坡”贪睡,无一不显“乐天派”本色。  东坡现存记睡诗,《春夜》知者较多:“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后人常用“春宵一刻值千金”喻指洞房花烛夜,考东坡本意,恐怕还是沉迷“春眠不觉晓”的境界。东坡爱
期刊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效率的社会,大街阡陌上,到处都是匆遽的身影。天下攘攘,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记得西安东大街曾立有唐代白居易的《过天门街》诗牌:“雪尽终南又一春,遥怜翠色对红尘。千车万马九衢上,回首看山无一人。”不独古时如此,在当今社会,能够歇下脚步,静下心来,品一杯清茗,聆山水清音,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寸阴尺璧,生命如金。在匆忙劳碌的现代社会,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对于现代人,特别对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