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写作,为学生打开写作之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cz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怕写作文,
  不想写作文,写不出作文,更别说写出好作文。教师对每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讲了不少,可学生的作文水平仍是没有提高,教师感到无可奈何,一筹莫展。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还是教师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个人一直觉得作文是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有感而发,情感丰沛了,即使内容琐碎朴素,结构简单也能打动读者。情境写作,通过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能减少写作对学生的束缚,启迪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打开写作之源,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
  一、根据课堂教材资源,创设写作情境
  (一)利用突破教材,设计写作情境
  教师不必舍近求远,应该充分利用开发,甚至突破教材,用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我在上完必修3的小说单元之后,对《药》的双线结构,《项链》的欧·亨利式结尾,《微型小说两篇》构思的巧妙进行写作技巧的总结。之后在小小说的创作方法上又进行了拓展,有一波三折法、峭收法、对比法、双线法、误会法。让学生对小小说的创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最后我设定了几个情境,“在宿舍”“在商场”“在教室”“在家中”,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发挥,进行写作。有个学生写的题目是《拖堂》:数学老师似乎没有听到下课铃声,仍是讲得滔滔不绝,下面学生的心早已经飞出了教室,终于等到她走出教室,同学们舒了一口气,语文老师又走了进来,同学们叹气,老师说:“都上课了,还不静下来,呆会拖堂就不要怪我”,我们不能不为学生的这种联系生活,灵活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而欣慰。设定的“宿舍”“商场”“教室”“家中”几个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搜索自己的生活,进行情境联想,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二)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写作情境,抓住写作时机
  课堂上,一篇课文联结了教师与学生,虽说课本知识是师生互动的载体,但更多的是思想的交流。在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里,涌动的是学生年轻的心灵,创新的思维,唯美的情趣与张扬的个性,在这里,他们勇于表现,敢于质疑,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流光溢彩的生命色彩与文化撞击的火花。而这些都是最好的写作时机。
  如白岩松的演讲《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课文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中“我的故事”“中国梦”以及“中美关系”,讲到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合作探究题:白岩松演讲时间为2008年,现在是2014年,六年过去了,你认为中国梦还一样吗?现在的中国梦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气氛热烈又严肃。突破教材资源,将教材与实际结合,更体现了教材的现实意义,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不能充分地表达和分享,于是我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作业本上。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所有的写作都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我们写作的基础。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说:“写作中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感受素材的心灵。”生活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受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
  如我在上《写人作文指导》课时,在介绍完一种写法之后,都会要求学生写一个片段。讲完动作描写时,要学生进行一个周末早上起床的动作描写和一个睡晚了快迟到时的起床动作的描写;讲完心理描写,要学生刻画一段发试卷时的心理。讲完肖像描写,要学生在九个科任老师中任选一个老师进行肖像描写,再由学生猜猜写得是哪一位。这些都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所以写起来也得心应手。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观察生活,回忆生活,调动了学生对“平凡生活”的体验和思考。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写作灵感
  (一)播放时事新闻视频,引导关注社会,丰富写作素材
  正如如今的作文趋势,以新材料作文为主,材料多贴近现实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探讨人生,考察的是学生的思辨性,作文体现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作为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联系社会,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做一个有社会使命感的学生。语文教师改作文都会发现学生审题经常出现问题,作文课上教师精心挑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运用高超的教学手段,但作文课结束时,看到布置的作文题目,学生仍然审不清题,无从下笔。我个人经常是抛弃各种文字版的作文题目,而是针对时下的时事要点,播放各种新闻视频作为作文题目,这样既符合当前作文题目的趋势,杜绝了一些学生因为无话可写而抄袭了事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当今社会时事热点,通过视频的播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更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点燃了学生思索探讨社会的星星之火,打开了写作之源。
  (二)情境周记写作,让学生畅快淋漓地表达
  几乎所有语文老师都会布置学生写周记,作为日常练笔,周记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语感和写作能力。很多老师只是布置下去,每周收上来检查一下而已,对周记缺乏真正地重视与指导,致使大部分学生总感觉无内容可写,周记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对周记进行了调整改革,每周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写作方向。有时是一幅漫画,有时是一段音乐,有时是一段视频,或是一部电影,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刺激写作动机。
  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利用各种途径,创设写作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热情,弥补学生生活与认识的局限性,使写作与课堂教学、生活三者有机结合,同时带领学生去观察、体验、思考、想象,通过丰富
  真实的情感体验,启迪思维,开阔视野,打开学生的写作之源。
其他文献
一、班级管理理念  现实中,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育人环境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严重造成了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新课程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此营造和谐生动的育人环境,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需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三元”管理模式是指通过对班级的环境建
期刊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课程。根据中职学生好动爱玩、基础薄弱等特点,我们可以把有的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等,让学生们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  一、指导原则  针对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和职业学校的实际问题,开展对语文综合活动实践课研究的探索,具体的
期刊
一、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或者满怀激情的语言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我在讲《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时,想了很多的导入方法,但是最后还是用了习近平的《中国梦》导入的。大家看画面上的这位是谁?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期刊
一、活动背景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二学生,由于身心的急聚发展变化,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凭感情行事,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因此,初二年级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特别是我校初二年级的学生,往往在初一这学年中逐步适应了中学的环境,也没有初三的升学压力,开始步入“青春叛逆期”。这时期的学
期刊
国家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含作了明确界定: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对自然现象、生产、人的实践采取恰当的带研究性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努力的从实践中挖掘更多的材料,他们就能养成一种宝贵的脑
期刊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之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学理论的精髓,强调了“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做上教”“拿米来教,乃是真教”;作为学生要“在做上学”。他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即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倡导的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让学生不仅通过书本学习,更要从生活实践中学习,学
期刊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就好似一本连环画,情境图占据大量的篇幅,这样的教材是生动活泼的,更是学生所喜爱的。 “情境图”是教材编写专家精心设计的,蕴涵着丰富的教学信息,小学低年级的情境图是训练学生看图说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较好的教材。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教师要深入研究“情境图”。在准确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与运用 “情境图”的教学功能,充分挖掘“情境图”的教学资源,
期刊
初中地理的教学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尊重学生独立的个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因为学生的遗传因素、生存环境、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就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新
期刊
广东省是课程改革的先头兵和领头羊,英德市一中作为课程改革的实验样本校之一也与时俱进,为了适应时代的步伐,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强势推进 “自学—探究—反思”的教学模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政治课堂焕发魅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学—探究—反思”下的趣味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中,多数例题都由生活场景引入新的学习内容,把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