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宅配:一根萝卜的革命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iji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启动了“国民收入成倍增长计划”,自此日本进入了经济高度成长的七十年。在此背景下,民众开始追求美观、整齐的商品,就连蔬菜也被要求外观漂亮。
  天然种植的蔬菜,外观粗糙、大小不一,有的甚至还有虫眼,根本无人问津。为了卖出好价钱,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使用农药驱虫保鲜。
  为了帮助天然种植者打开销路,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亲自上街售卖。并在后来成立了以去除农药公害,促进土地与环境保护,联合农户与消费者的守护大地协会。

从供应站到定向配送


  怎么开始卖菜呢?那时日本的女性大多是家庭主妇,只要找到她们,就有销路。我们打听到,在东京的一些小区里,住着对无农药蔬菜感兴趣的主妇。于是,在周末休息的时候,我们一面让农户自己把蔬菜送到小区,一面在住宅区找寻空地,将蔬菜摊在地上销售。凭借口碑,客人越来越多,周边居民纷纷慕名而来。
  随着消费者的不断增加,周末闲散式的售卖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顾客开始以十几人为单位,统一提出订购单。每周二,大地将产品运送到指定地点,消费者根据订单提货。这样的据点也被称为“蔬菜供应站”。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供应站点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单个站点的消费参与者却持续减少。起初,每个站点的平均人数是13人,之后慢慢减少成为12.8人、12.6人、12.4人……
  原来,一旦供应站的消费人数超过二十个人,就会含有路途较远的会员。达到一定数量后,他们就会离开原来的地方,向大地申请在自己小区开设新点。如此一来,虽然供应站数量增加了,但单个供应站的商品减少,配送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加重。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随着日本女性开始步入职场,家庭主妇的数量逐渐减少。以往,送货卡车都是在上班时间巡回各站点,但现在,很多人没有时间收货,很多人因此退会。由此,以家庭为单位的上门宅配业务,成为大地发展的唯一选择,这也是目前大地的运作模式。
  每周一次,每次一箱,货款每月一结,如今在东京的住宅小区里,经常可看到“大地宅配”的绿色小货车和装满蔬果的纸箱;东京之外的用户,则利用宅急送服务,最迟第二天就可以到达。
  与消费者建立关联
  买卖是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最简单的接触方式,缺乏黏性,很容易解散。只有形成强有力的关联才能产生持续购买力。大地的做法是,倡导价值观,并让消费者产生认同。蔬菜本来是长什么样的?不使用农药的蔬菜又是怎么回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潜移默化间引导消费者。
  在大地会员俱乐部,会员可以到农户的家里参观、体验劳作,还能根据各自关心的主题,选择、创办自己的兴趣小组,例如“天然酵母制作面包”“儿童工作教室”“能源”等,强行组织活动是行不通的,只有那些能激发大家兴趣,自由参加的活动方能持久。
  不仅如此,每周与商品一起送达到消费者手中的,还有刊登着生产者心声和产地等详细信息的商品目录。通过这份目录,消费者能够很清楚地知晓蔬菜由谁种植,农田的健康情况,与生产者形成互动,产生强联系。
  此外,虽然大地销售的基本是本土产品,但仍有3%是通过公平贸易进口的。比如,在东帝汶和南非,大地进口了咖啡、红灌木茶,然后将销售金额的1%以文具或体育用品的形式,捐赠给当地小学。在销售时,大地会告诉消费者产品的来历,还会组织会员访问产地、了解当地的风土文化,这类访问活动吸引了大量新会员加入到组织中来。

引导农户,授人以渔


  在消费端,只要找到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即可。但在生产端,由于大地自己并不持有农田,供应商全来自于民间农户,想要让他们转变使用已久的生产方式,并不容易。更何况,如果农药在可控的范围内,的确是国家政策所允许的,而且,如果要完全转化成不使用农药的生产方式,需要时间和技术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农户的生计又由谁来保证?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提供生产帮助
  农药和化肥的出现,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农产量也大大提高。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排斥农药,一定会遭到农民的强烈反对,因为没人想回到重劳动的农耕时代。因此,大地会帮助和指导农户开展农作,一起研究和解决技术问题。
  比如,在卷心菜中间种上三叶草,既能固氮,又能抑制杂草;将黑砂糖腌制笋及艾草制成喷洒物洒在柑橘上,不仅能防止病虫害,还能让柑橘味道更好……这些经验都在协会组织的交流会中得以推广。
  不仅如此,每隔半年,大地还会与签约农户开一次交流会,包括农户想种什么,大地希望农户种什么,确定农户是不是真的能做到不用农药化肥。然后商量价格,直到双方满意为止。一旦遇到自然灾害,还会跟农户一起解决当年的收入问题,抵抗自然灾害。

分享供应商


  当时在日本经营有机农产品的团体,其实有很多。但除了大地以外,基本都是通过小型团购的方式运作。作为先行者,我们不仅为他们提供运输工具,还共享农户生产者资源。
  比如,在山梨县甲府市有一家名为“甲府土地与健康守护会”的消费者团体,它们一直想与相邻的山梨县、长野县的生产者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同购买的方式采购农产品。但是甲府的所有成员都是家庭主妇,没有运输工具,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货。通过协商,她们使用了大地的卡车进货,除了购买邻近两个县的农产品、加工品以外,也选购大地物产批发的其他农产品和加工品。
  此外,名为“POD广场”的有机农产品蔬菜商网络,在脱离农业联合会后,开始从大地物产批发农产品,并一直向协会介绍农户生产者。   从表面上看,我们做的是亏本买卖。本可以将农户紧攒在自己手里,结果却四处与人合作,丧失了对供应商的绝对控制权。但实质上,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做法。从生产者角度,此举可以让他们不必担心被大地一家完全控制,被大地的会员牵着鼻子走;从大地的角度,在丰产季节,如果自己的会员没有能力消化,多家收购方便协调融通;从消费者的角度,普通消费者也会关注有机农业,但他们也许不愿意为此加入某个企业,成为会员,觉得门槛太高,而其他团体的发展,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第三方质检
  农产品的质检和品控相较于其他行业更为重要,但这不是大地一家说了算的事情。为了让检测更具权威性,大地引进了第三方机构进行产品认证,费用则从合作农户产品交易额中抽取1%作为手续费支付。当然,大地自己也有专门的检测部门,技术人员会定期到签约农家进行检测。费用则由大地协议自担。
  单独检测是无法100%确保整个农产品的生产流程的,因此大地还对签约农户进行严格的行为规范。成为大地的签约农户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签约后,农户必须严格按照协会指定的要求农作。一旦发现有作假行为,将被永远踢出协会。在日本,成为大地协会的农户是很多农民向往的事情,因为大地会保障你过上小康的生活。因此,签约农户是不会冒着被永久踢出协会的风险而去作假的。

一人一股,平衡利益


  越南战争时期,日本三菱重工为参与越战的美军制造战车。越南和平市民联合会听说以后,为了阻止三菱向美军出口战车,号召群众每人买一股三菱重工的股票,以此出席股东大会,并在大会上呼吁三菱公司不要支持战争。
  受此启发,大地在其内部也实行了类似的“一股运动”,由股东来要求公司按照某一种理念和行为准则来经营。股东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只要是认同协会倡导的理念即可。
  “提供无农药产品,守护消费者健康”,如果有着同样想法的人都成为了股东,那么就可以监督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遵从这样的理念。虽说是股东,却不以个人利益或者分红为目的,而是要求公司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不仅如此,大地还规定,股东大会不接受缺席委任书,如果有想说的事,必须自己出席会议,参与决议。
  不仅如此,一旦生产者和消费者成为了同一家公司的股东,两者的对立关系也会缓和。如果有消费者向生产者提出,“卖得更便宜点吧”,那么生产者可以回应“我们都是股东,这样太没道理了”。生产者不担心消费者恶意低价,消费者也不担心生产者投机耍滑,双方的话语权是平等的。
  其实,在农作物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产业链条上,各方的利益本应是一体的,只不过因为现代商业社会分工的细化,让大家忘记了同属一体。如今,大地每年的股东大会,皆由农户、员工和消费者组成,这样在根本上组织结构就一体化了。
  除了根本利益的协调,在商业运营方面,大地也创新了方法与思路。在协会创办初期,大地主要以会员订单为销售通路。但农作物生产靠天吃饭,遇到丰产或者歉收的时候,这种方式明显缺乏灵活性。
  起初,遇到歉收时,大地会向会员解释说明;遇到丰收时,会尽量把多余的蔬菜推销给他们,时间一长,抱怨不断。
  如何建立一个灵活的销售机制。最终,我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购买方式:第一种,会员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订购蔬菜;第二种,根据田间地头的产出情况,由大地负责挑选,组合成“蔬菜套餐”。套餐进一步分为两种,“混合套餐”是把产量很少的蔬菜和收获期比较难预测的蔬菜合在一起,“叶菜套餐”则是从当季节的绿叶蔬菜中选出几种,搭配在一起销售。
  虽然消费者不知道大地的蔬菜套餐里具体会有哪些,但因为数量和品种都有保证,慢慢地,消费者开始非常期待蔬菜套餐。蔬菜协调的问题也由此解决了。
  在中国,那些打上“有机”标签的农产品,其价格至少是普通食品的2倍,有的甚至高达3~4倍。而大地的有机农产品,价格仅是普通产品的1.3~1.5倍,普通消费者大多能承受。生产与消费两端形成了默契与平衡。
  大地相信,只有合理的价格才能保证足够的消费群体,而足量的消费群体又能够适当地降低产品成本,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一开始就想通过有机农业赚钱的暴利做法,行不通。

做正确的事


  大地协会成功的根本在于找到问题的根源,系统地解决问题、平衡问题。在国内目前的环境下,做“成功”的事情很容易,做“正确”的事情很难:
  压供应商农户的货款容易,跟农户一起发展很难;做进口食品冲销量容易,发展本土农业很难;刷单、作假很容易,跟农户和消费者共用一个账本很难……而守护大地协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样本,想要做一个生命力持久的生鲜供应商,不是靠补贴,而是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商业利益平衡和消费理念引导方面做到极致。
  初期,守护大地协会是以NGO的形式存在的。守护大地协会是在用一个团队,做两套事情。一方面,以守护大地协会的身份出面,发起并开展多种公益运动,如推广有机农业运动、反对核电站的建设、反对转基因食品、改善学校配餐等。另一方面,成立大地股份有限公司,以经营无农药的农产品、加工食品为主,进行商业活动。在2008年,两者合并为守护大地股份有限公司,但做的事情依然未变。
  纵观大地协会的发展历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总是试图在各方的利益冲突中寻找平衡点。在企业利益与社会效应之间;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关系之间;在产品价格与品质的矛盾间……最终,通过自创性的运营机制,很好地消除了对立双方的冲突点,并将两者糅合到一起,形成了统一的价值体。
其他文献
随着手游市场营收的节节攀升,据预测很快就会超过端游的市场份额。很多业界分析都将目光对准了这个新兴市场,认为一些传统的单机厂商如果再不转型就要跟不上时代。可业界老炮儿暴雪,最近接连用两件事证明了核心用户群以及核心游戏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件事当然是大有成为现象级作品趋势的《守望先锋》,第二件则是在全国引发观影狂潮的电影《魔兽》。  前者是暴雪继1998年推出《星际争霸》之后,近20年来的第一个纯原创
期刊
在印度孟买,有这样一群人,每天用最原始、简单的方式,将顾客家人烧制的饭菜,快速、准确地送到顾客面前,并且将空饭盒带回。这就是达巴瓦拉(dabbawal),意为“饭盒人”。  这个拥有126年历史的组织,拥有5 000个成员,每天配送约20万份午餐,投递错误率低至600万分之一,《福布斯》杂志还授予其六西格玛质量认证。不过,让人惊奇的是,这个组织85%以上成员属于文盲或半文盲,递送方式只限于传统的步
期刊
前两年房地产不行了,股市低迷,大量资金涌向医疗领域。最令人垂涎的,莫过于背负着“改变医疗模式”使命的移动医疗。  劲风肆起,人心涌动。无数投资者毫不顾及企业是否拥有合适的技术、运营能力、社会资源,纷纷揭竿而起,做着即将迈进新三板,走上人生巅峰的美梦。  只是时至今日,泡沫在风后慢慢散开,几乎所有的App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没法变现,就连春雨医生也不例外。于是大家开始拼命扩张,拓展资源。在投资
期刊
我到过美国硅谷,谷歌有一句话:“我们每个团队不超过8个人。”给我的触动很大,一个企业无论管理多少人,都跟管理少数人一样,如果连少数的人都管理不好,这个企业肯定就乱套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创客,每个人都可以变成自组织。  过去的生产模式是大规模制造,廉价劳动力保证了大规模制造在全世界有很高的竞争力。但是现在变成了大规模定制,是用户说了算。这就得靠“工业4.0”,就是我们的“互联工厂”。  
期刊
新年好!  还有谁在家贴年画吗?每一幅年画中常都有神明,比如福禄寿三星、灶王爷、龙凤麒麟……诸神之中,财神爷的粉丝可能最多、最狂热。你看,街上的店里财神爷常年被供奉,香火不断。  追逐创业创新的人会觉得这样很无聊。与其向财神祈祷,不如向客户跪拜。说得好!但他们自己也在搞崇拜,崇拜“独角兽”。两年前,美国人开始把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称作“独角兽”,富贵且稀有。  然而,硅谷已经有不少独角兽陷进了
期刊
陌生人社交盛极一时后开始趋冷。顿足反思,无效社交是其根本痛点。打破既有思维方式,重构差异化社交场景,陌生人社交或能冲出重围。  近两年,以陌陌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产品掀起一波浪潮,探探、比邻、美丽约等一夜涌现。据艾媒咨询的调查,陌生人社交的用户规模早已超过了3.5亿人。但2015年的资本寒冬使一切定格,盈利模式不清、用户数据造假、社交信息噪声、缺乏持续动力,使太多的模式前途迷惘,大量的产品含蕾枯萎。
期刊
中国互联网江湖一直是BAT的天下,但挤进来的京东是个另类。因为有了京东,阿里巴巴的电商领袖地位发生了动摇:马云可以向腾讯道歉,但同时忘不了揶揄京东。在马云眼里,京东才是真正的对手。但京东其实一直是一家巨亏的互联网企业,2015年财报显示,京东的亏损额高达94亿元。历来用脚投票的资本市场为什么会青睐这家亏损企业呢?如果移动互联网泡沫破裂,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京东?  京东模式诞生之初,国内物流行业正
期刊
一种风尚的兴起到底是临时现象,还是恒久的需求?  前不久,“分答”被王思聪引爆了,一时间,朋友圈里掀起了一阵“为知识付费”的热潮。分答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回答问题的人设置一个金额,比如我设置一个300元的金额,谁交300元就可以问我一个问题,我用语音回答一分钟。但只能是交钱的人听,如果别人对这个问题也感兴趣,就交1元钱“偷听”。这一元钱,有5毛归回答问题的人,另外5毛归提问题的人。这里面的奥妙是
期刊
瓜子脸、高鼻梁、高挑的身材加白皙的皮肤……网络上这类美女很多,网友称她们为“花瓶”。然而现在有这么一群“花瓶”,她们不仅颜值高,还拥有过人的品位和商业能力,刻意在网络上把自己打造成时尚草根达人、穿衣搭配意见领袖,并爆发出令人惊愕的盈利能力。很多出名的“网红”店铺月入几十万元、上百万元都不足为奇,她们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网红经济”。  最红的“网红”  根据淘宝平台提供的数据,“网红”店铺的老板
期刊
延续过去的成功思维,可能会导致今天的失败,每一个企业正深刻感受到这一轮巨大产业变革所带来的压力和对原有模式的冲击。  如今,硬科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创投圈还盯着互联网,只有极少数投向了硬科技,其实科技创新才是根本。中国商业创新的真正软肋除了技术上的滞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真实场景,也很可能成为创新路上,企业管理的一副沉重镣铐。  以色列创新是一座标杆,也是一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