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启动了“国民收入成倍增长计划”,自此日本进入了经济高度成长的七十年。在此背景下,民众开始追求美观、整齐的商品,就连蔬菜也被要求外观漂亮。
天然种植的蔬菜,外观粗糙、大小不一,有的甚至还有虫眼,根本无人问津。为了卖出好价钱,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使用农药驱虫保鲜。
为了帮助天然种植者打开销路,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亲自上街售卖。并在后来成立了以去除农药公害,促进土地与环境保护,联合农户与消费者的守护大地协会。
怎么开始卖菜呢?那时日本的女性大多是家庭主妇,只要找到她们,就有销路。我们打听到,在东京的一些小区里,住着对无农药蔬菜感兴趣的主妇。于是,在周末休息的时候,我们一面让农户自己把蔬菜送到小区,一面在住宅区找寻空地,将蔬菜摊在地上销售。凭借口碑,客人越来越多,周边居民纷纷慕名而来。
随着消费者的不断增加,周末闲散式的售卖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顾客开始以十几人为单位,统一提出订购单。每周二,大地将产品运送到指定地点,消费者根据订单提货。这样的据点也被称为“蔬菜供应站”。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供应站点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单个站点的消费参与者却持续减少。起初,每个站点的平均人数是13人,之后慢慢减少成为12.8人、12.6人、12.4人……
原来,一旦供应站的消费人数超过二十个人,就会含有路途较远的会员。达到一定数量后,他们就会离开原来的地方,向大地申请在自己小区开设新点。如此一来,虽然供应站数量增加了,但单个供应站的商品减少,配送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加重。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随着日本女性开始步入职场,家庭主妇的数量逐渐减少。以往,送货卡车都是在上班时间巡回各站点,但现在,很多人没有时间收货,很多人因此退会。由此,以家庭为单位的上门宅配业务,成为大地发展的唯一选择,这也是目前大地的运作模式。
每周一次,每次一箱,货款每月一结,如今在东京的住宅小区里,经常可看到“大地宅配”的绿色小货车和装满蔬果的纸箱;东京之外的用户,则利用宅急送服务,最迟第二天就可以到达。
与消费者建立关联
买卖是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最简单的接触方式,缺乏黏性,很容易解散。只有形成强有力的关联才能产生持续购买力。大地的做法是,倡导价值观,并让消费者产生认同。蔬菜本来是长什么样的?不使用农药的蔬菜又是怎么回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潜移默化间引导消费者。
在大地会员俱乐部,会员可以到农户的家里参观、体验劳作,还能根据各自关心的主题,选择、创办自己的兴趣小组,例如“天然酵母制作面包”“儿童工作教室”“能源”等,强行组织活动是行不通的,只有那些能激发大家兴趣,自由参加的活动方能持久。
不仅如此,每周与商品一起送达到消费者手中的,还有刊登着生产者心声和产地等详细信息的商品目录。通过这份目录,消费者能够很清楚地知晓蔬菜由谁种植,农田的健康情况,与生产者形成互动,产生强联系。
此外,虽然大地销售的基本是本土产品,但仍有3%是通过公平贸易进口的。比如,在东帝汶和南非,大地进口了咖啡、红灌木茶,然后将销售金额的1%以文具或体育用品的形式,捐赠给当地小学。在销售时,大地会告诉消费者产品的来历,还会组织会员访问产地、了解当地的风土文化,这类访问活动吸引了大量新会员加入到组织中来。
在消费端,只要找到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即可。但在生产端,由于大地自己并不持有农田,供应商全来自于民间农户,想要让他们转变使用已久的生产方式,并不容易。更何况,如果农药在可控的范围内,的确是国家政策所允许的,而且,如果要完全转化成不使用农药的生产方式,需要时间和技术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农户的生计又由谁来保证?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提供生产帮助
农药和化肥的出现,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农产量也大大提高。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排斥农药,一定会遭到农民的强烈反对,因为没人想回到重劳动的农耕时代。因此,大地会帮助和指导农户开展农作,一起研究和解决技术问题。
比如,在卷心菜中间种上三叶草,既能固氮,又能抑制杂草;将黑砂糖腌制笋及艾草制成喷洒物洒在柑橘上,不仅能防止病虫害,还能让柑橘味道更好……这些经验都在协会组织的交流会中得以推广。
不仅如此,每隔半年,大地还会与签约农户开一次交流会,包括农户想种什么,大地希望农户种什么,确定农户是不是真的能做到不用农药化肥。然后商量价格,直到双方满意为止。一旦遇到自然灾害,还会跟农户一起解决当年的收入问题,抵抗自然灾害。
当时在日本经营有机农产品的团体,其实有很多。但除了大地以外,基本都是通过小型团购的方式运作。作为先行者,我们不仅为他们提供运输工具,还共享农户生产者资源。
比如,在山梨县甲府市有一家名为“甲府土地与健康守护会”的消费者团体,它们一直想与相邻的山梨县、长野县的生产者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同购买的方式采购农产品。但是甲府的所有成员都是家庭主妇,没有运输工具,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货。通过协商,她们使用了大地的卡车进货,除了购买邻近两个县的农产品、加工品以外,也选购大地物产批发的其他农产品和加工品。
此外,名为“POD广场”的有机农产品蔬菜商网络,在脱离农业联合会后,开始从大地物产批发农产品,并一直向协会介绍农户生产者。 从表面上看,我们做的是亏本买卖。本可以将农户紧攒在自己手里,结果却四处与人合作,丧失了对供应商的绝对控制权。但实质上,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做法。从生产者角度,此举可以让他们不必担心被大地一家完全控制,被大地的会员牵着鼻子走;从大地的角度,在丰产季节,如果自己的会员没有能力消化,多家收购方便协调融通;从消费者的角度,普通消费者也会关注有机农业,但他们也许不愿意为此加入某个企业,成为会员,觉得门槛太高,而其他团体的发展,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第三方质检
农产品的质检和品控相较于其他行业更为重要,但这不是大地一家说了算的事情。为了让检测更具权威性,大地引进了第三方机构进行产品认证,费用则从合作农户产品交易额中抽取1%作为手续费支付。当然,大地自己也有专门的检测部门,技术人员会定期到签约农家进行检测。费用则由大地协议自担。
单独检测是无法100%确保整个农产品的生产流程的,因此大地还对签约农户进行严格的行为规范。成为大地的签约农户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签约后,农户必须严格按照协会指定的要求农作。一旦发现有作假行为,将被永远踢出协会。在日本,成为大地协会的农户是很多农民向往的事情,因为大地会保障你过上小康的生活。因此,签约农户是不会冒着被永久踢出协会的风险而去作假的。
越南战争时期,日本三菱重工为参与越战的美军制造战车。越南和平市民联合会听说以后,为了阻止三菱向美军出口战车,号召群众每人买一股三菱重工的股票,以此出席股东大会,并在大会上呼吁三菱公司不要支持战争。
受此启发,大地在其内部也实行了类似的“一股运动”,由股东来要求公司按照某一种理念和行为准则来经营。股东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只要是认同协会倡导的理念即可。
“提供无农药产品,守护消费者健康”,如果有着同样想法的人都成为了股东,那么就可以监督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遵从这样的理念。虽说是股东,却不以个人利益或者分红为目的,而是要求公司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不仅如此,大地还规定,股东大会不接受缺席委任书,如果有想说的事,必须自己出席会议,参与决议。
不仅如此,一旦生产者和消费者成为了同一家公司的股东,两者的对立关系也会缓和。如果有消费者向生产者提出,“卖得更便宜点吧”,那么生产者可以回应“我们都是股东,这样太没道理了”。生产者不担心消费者恶意低价,消费者也不担心生产者投机耍滑,双方的话语权是平等的。
其实,在农作物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产业链条上,各方的利益本应是一体的,只不过因为现代商业社会分工的细化,让大家忘记了同属一体。如今,大地每年的股东大会,皆由农户、员工和消费者组成,这样在根本上组织结构就一体化了。
除了根本利益的协调,在商业运营方面,大地也创新了方法与思路。在协会创办初期,大地主要以会员订单为销售通路。但农作物生产靠天吃饭,遇到丰产或者歉收的时候,这种方式明显缺乏灵活性。
起初,遇到歉收时,大地会向会员解释说明;遇到丰收时,会尽量把多余的蔬菜推销给他们,时间一长,抱怨不断。
如何建立一个灵活的销售机制。最终,我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购买方式:第一种,会员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订购蔬菜;第二种,根据田间地头的产出情况,由大地负责挑选,组合成“蔬菜套餐”。套餐进一步分为两种,“混合套餐”是把产量很少的蔬菜和收获期比较难预测的蔬菜合在一起,“叶菜套餐”则是从当季节的绿叶蔬菜中选出几种,搭配在一起销售。
虽然消费者不知道大地的蔬菜套餐里具体会有哪些,但因为数量和品种都有保证,慢慢地,消费者开始非常期待蔬菜套餐。蔬菜协调的问题也由此解决了。
在中国,那些打上“有机”标签的农产品,其价格至少是普通食品的2倍,有的甚至高达3~4倍。而大地的有机农产品,价格仅是普通产品的1.3~1.5倍,普通消费者大多能承受。生产与消费两端形成了默契与平衡。
大地相信,只有合理的价格才能保证足够的消费群体,而足量的消费群体又能够适当地降低产品成本,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一开始就想通过有机农业赚钱的暴利做法,行不通。
大地协会成功的根本在于找到问题的根源,系统地解决问题、平衡问题。在国内目前的环境下,做“成功”的事情很容易,做“正确”的事情很难:
压供应商农户的货款容易,跟农户一起发展很难;做进口食品冲销量容易,发展本土农业很难;刷单、作假很容易,跟农户和消费者共用一个账本很难……而守护大地协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样本,想要做一个生命力持久的生鲜供应商,不是靠补贴,而是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商业利益平衡和消费理念引导方面做到极致。
初期,守护大地协会是以NGO的形式存在的。守护大地协会是在用一个团队,做两套事情。一方面,以守护大地协会的身份出面,发起并开展多种公益运动,如推广有机农业运动、反对核电站的建设、反对转基因食品、改善学校配餐等。另一方面,成立大地股份有限公司,以经营无农药的农产品、加工食品为主,进行商业活动。在2008年,两者合并为守护大地股份有限公司,但做的事情依然未变。
纵观大地协会的发展历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总是试图在各方的利益冲突中寻找平衡点。在企业利益与社会效应之间;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关系之间;在产品价格与品质的矛盾间……最终,通过自创性的运营机制,很好地消除了对立双方的冲突点,并将两者糅合到一起,形成了统一的价值体。
天然种植的蔬菜,外观粗糙、大小不一,有的甚至还有虫眼,根本无人问津。为了卖出好价钱,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使用农药驱虫保鲜。
为了帮助天然种植者打开销路,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亲自上街售卖。并在后来成立了以去除农药公害,促进土地与环境保护,联合农户与消费者的守护大地协会。
从供应站到定向配送
怎么开始卖菜呢?那时日本的女性大多是家庭主妇,只要找到她们,就有销路。我们打听到,在东京的一些小区里,住着对无农药蔬菜感兴趣的主妇。于是,在周末休息的时候,我们一面让农户自己把蔬菜送到小区,一面在住宅区找寻空地,将蔬菜摊在地上销售。凭借口碑,客人越来越多,周边居民纷纷慕名而来。
随着消费者的不断增加,周末闲散式的售卖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顾客开始以十几人为单位,统一提出订购单。每周二,大地将产品运送到指定地点,消费者根据订单提货。这样的据点也被称为“蔬菜供应站”。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供应站点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单个站点的消费参与者却持续减少。起初,每个站点的平均人数是13人,之后慢慢减少成为12.8人、12.6人、12.4人……
原来,一旦供应站的消费人数超过二十个人,就会含有路途较远的会员。达到一定数量后,他们就会离开原来的地方,向大地申请在自己小区开设新点。如此一来,虽然供应站数量增加了,但单个供应站的商品减少,配送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加重。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随着日本女性开始步入职场,家庭主妇的数量逐渐减少。以往,送货卡车都是在上班时间巡回各站点,但现在,很多人没有时间收货,很多人因此退会。由此,以家庭为单位的上门宅配业务,成为大地发展的唯一选择,这也是目前大地的运作模式。
每周一次,每次一箱,货款每月一结,如今在东京的住宅小区里,经常可看到“大地宅配”的绿色小货车和装满蔬果的纸箱;东京之外的用户,则利用宅急送服务,最迟第二天就可以到达。
与消费者建立关联
买卖是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最简单的接触方式,缺乏黏性,很容易解散。只有形成强有力的关联才能产生持续购买力。大地的做法是,倡导价值观,并让消费者产生认同。蔬菜本来是长什么样的?不使用农药的蔬菜又是怎么回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潜移默化间引导消费者。
在大地会员俱乐部,会员可以到农户的家里参观、体验劳作,还能根据各自关心的主题,选择、创办自己的兴趣小组,例如“天然酵母制作面包”“儿童工作教室”“能源”等,强行组织活动是行不通的,只有那些能激发大家兴趣,自由参加的活动方能持久。
不仅如此,每周与商品一起送达到消费者手中的,还有刊登着生产者心声和产地等详细信息的商品目录。通过这份目录,消费者能够很清楚地知晓蔬菜由谁种植,农田的健康情况,与生产者形成互动,产生强联系。
此外,虽然大地销售的基本是本土产品,但仍有3%是通过公平贸易进口的。比如,在东帝汶和南非,大地进口了咖啡、红灌木茶,然后将销售金额的1%以文具或体育用品的形式,捐赠给当地小学。在销售时,大地会告诉消费者产品的来历,还会组织会员访问产地、了解当地的风土文化,这类访问活动吸引了大量新会员加入到组织中来。
引导农户,授人以渔
在消费端,只要找到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即可。但在生产端,由于大地自己并不持有农田,供应商全来自于民间农户,想要让他们转变使用已久的生产方式,并不容易。更何况,如果农药在可控的范围内,的确是国家政策所允许的,而且,如果要完全转化成不使用农药的生产方式,需要时间和技术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农户的生计又由谁来保证?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提供生产帮助
农药和化肥的出现,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农产量也大大提高。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排斥农药,一定会遭到农民的强烈反对,因为没人想回到重劳动的农耕时代。因此,大地会帮助和指导农户开展农作,一起研究和解决技术问题。
比如,在卷心菜中间种上三叶草,既能固氮,又能抑制杂草;将黑砂糖腌制笋及艾草制成喷洒物洒在柑橘上,不仅能防止病虫害,还能让柑橘味道更好……这些经验都在协会组织的交流会中得以推广。
不仅如此,每隔半年,大地还会与签约农户开一次交流会,包括农户想种什么,大地希望农户种什么,确定农户是不是真的能做到不用农药化肥。然后商量价格,直到双方满意为止。一旦遇到自然灾害,还会跟农户一起解决当年的收入问题,抵抗自然灾害。
分享供应商
当时在日本经营有机农产品的团体,其实有很多。但除了大地以外,基本都是通过小型团购的方式运作。作为先行者,我们不仅为他们提供运输工具,还共享农户生产者资源。
比如,在山梨县甲府市有一家名为“甲府土地与健康守护会”的消费者团体,它们一直想与相邻的山梨县、长野县的生产者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同购买的方式采购农产品。但是甲府的所有成员都是家庭主妇,没有运输工具,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货。通过协商,她们使用了大地的卡车进货,除了购买邻近两个县的农产品、加工品以外,也选购大地物产批发的其他农产品和加工品。
此外,名为“POD广场”的有机农产品蔬菜商网络,在脱离农业联合会后,开始从大地物产批发农产品,并一直向协会介绍农户生产者。 从表面上看,我们做的是亏本买卖。本可以将农户紧攒在自己手里,结果却四处与人合作,丧失了对供应商的绝对控制权。但实质上,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做法。从生产者角度,此举可以让他们不必担心被大地一家完全控制,被大地的会员牵着鼻子走;从大地的角度,在丰产季节,如果自己的会员没有能力消化,多家收购方便协调融通;从消费者的角度,普通消费者也会关注有机农业,但他们也许不愿意为此加入某个企业,成为会员,觉得门槛太高,而其他团体的发展,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第三方质检
农产品的质检和品控相较于其他行业更为重要,但这不是大地一家说了算的事情。为了让检测更具权威性,大地引进了第三方机构进行产品认证,费用则从合作农户产品交易额中抽取1%作为手续费支付。当然,大地自己也有专门的检测部门,技术人员会定期到签约农家进行检测。费用则由大地协议自担。
单独检测是无法100%确保整个农产品的生产流程的,因此大地还对签约农户进行严格的行为规范。成为大地的签约农户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签约后,农户必须严格按照协会指定的要求农作。一旦发现有作假行为,将被永远踢出协会。在日本,成为大地协会的农户是很多农民向往的事情,因为大地会保障你过上小康的生活。因此,签约农户是不会冒着被永久踢出协会的风险而去作假的。
一人一股,平衡利益
越南战争时期,日本三菱重工为参与越战的美军制造战车。越南和平市民联合会听说以后,为了阻止三菱向美军出口战车,号召群众每人买一股三菱重工的股票,以此出席股东大会,并在大会上呼吁三菱公司不要支持战争。
受此启发,大地在其内部也实行了类似的“一股运动”,由股东来要求公司按照某一种理念和行为准则来经营。股东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只要是认同协会倡导的理念即可。
“提供无农药产品,守护消费者健康”,如果有着同样想法的人都成为了股东,那么就可以监督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遵从这样的理念。虽说是股东,却不以个人利益或者分红为目的,而是要求公司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不仅如此,大地还规定,股东大会不接受缺席委任书,如果有想说的事,必须自己出席会议,参与决议。
不仅如此,一旦生产者和消费者成为了同一家公司的股东,两者的对立关系也会缓和。如果有消费者向生产者提出,“卖得更便宜点吧”,那么生产者可以回应“我们都是股东,这样太没道理了”。生产者不担心消费者恶意低价,消费者也不担心生产者投机耍滑,双方的话语权是平等的。
其实,在农作物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产业链条上,各方的利益本应是一体的,只不过因为现代商业社会分工的细化,让大家忘记了同属一体。如今,大地每年的股东大会,皆由农户、员工和消费者组成,这样在根本上组织结构就一体化了。
除了根本利益的协调,在商业运营方面,大地也创新了方法与思路。在协会创办初期,大地主要以会员订单为销售通路。但农作物生产靠天吃饭,遇到丰产或者歉收的时候,这种方式明显缺乏灵活性。
起初,遇到歉收时,大地会向会员解释说明;遇到丰收时,会尽量把多余的蔬菜推销给他们,时间一长,抱怨不断。
如何建立一个灵活的销售机制。最终,我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购买方式:第一种,会员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订购蔬菜;第二种,根据田间地头的产出情况,由大地负责挑选,组合成“蔬菜套餐”。套餐进一步分为两种,“混合套餐”是把产量很少的蔬菜和收获期比较难预测的蔬菜合在一起,“叶菜套餐”则是从当季节的绿叶蔬菜中选出几种,搭配在一起销售。
虽然消费者不知道大地的蔬菜套餐里具体会有哪些,但因为数量和品种都有保证,慢慢地,消费者开始非常期待蔬菜套餐。蔬菜协调的问题也由此解决了。
在中国,那些打上“有机”标签的农产品,其价格至少是普通食品的2倍,有的甚至高达3~4倍。而大地的有机农产品,价格仅是普通产品的1.3~1.5倍,普通消费者大多能承受。生产与消费两端形成了默契与平衡。
大地相信,只有合理的价格才能保证足够的消费群体,而足量的消费群体又能够适当地降低产品成本,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一开始就想通过有机农业赚钱的暴利做法,行不通。
做正确的事
大地协会成功的根本在于找到问题的根源,系统地解决问题、平衡问题。在国内目前的环境下,做“成功”的事情很容易,做“正确”的事情很难:
压供应商农户的货款容易,跟农户一起发展很难;做进口食品冲销量容易,发展本土农业很难;刷单、作假很容易,跟农户和消费者共用一个账本很难……而守护大地协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样本,想要做一个生命力持久的生鲜供应商,不是靠补贴,而是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商业利益平衡和消费理念引导方面做到极致。
初期,守护大地协会是以NGO的形式存在的。守护大地协会是在用一个团队,做两套事情。一方面,以守护大地协会的身份出面,发起并开展多种公益运动,如推广有机农业运动、反对核电站的建设、反对转基因食品、改善学校配餐等。另一方面,成立大地股份有限公司,以经营无农药的农产品、加工食品为主,进行商业活动。在2008年,两者合并为守护大地股份有限公司,但做的事情依然未变。
纵观大地协会的发展历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总是试图在各方的利益冲突中寻找平衡点。在企业利益与社会效应之间;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关系之间;在产品价格与品质的矛盾间……最终,通过自创性的运营机制,很好地消除了对立双方的冲突点,并将两者糅合到一起,形成了统一的价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