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两年房地产不行了,股市低迷,大量资金涌向医疗领域。最令人垂涎的,莫过于背负着“改变医疗模式”使命的移动医疗。
劲风肆起,人心涌动。无数投资者毫不顾及企业是否拥有合适的技术、运营能力、社会资源,纷纷揭竿而起,做着即将迈进新三板,走上人生巅峰的美梦。
只是时至今日,泡沫在风后慢慢散开,几乎所有的App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没法变现,就连春雨医生也不例外。于是大家开始拼命扩张,拓展资源。在投资人的压力下,数据的真实性以及用户黏度的可靠性已不再至关重要,重要的是打扮出一个华丽的外表,以此“引诱”下一个接盘侠。但在云雾散开逐渐月明的今天,像春雨医生和寻医问药这样的大盘子,已经少有投资人敢接了,它们就只能冲上市,寻找傻傻的股民。
当然,平安好医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5亿美元,让它一年多时间就冲到了业内一线。况且在医药电商之外,还有平安保险站台,变现有道。
就像互联网其他领域的新兴玩家一样,互联网医疗的到来也伴随着浮夸与浮躁。表面看上去,一个个商业模式都要改变世界,其实根本无法撼动整个医疗产业。无论是传统模式还是现在的“互联网+”,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核心只能是医疗,互联网只是带来了更方便的连接,把它称作“医疗互联网”或许更加恰当。
但现在的创业App基本上都是抱着上市或大赚一笔去的,员工更是急于求成,心态浮躁。有情怀的创始人可能也不少,他们大多本就是医疗行业从业者,深知传统医疗的痛点,真正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然而目前看来,他们的茫茫前途大致只有以下两种出路:
第一是抱大腿,借力国际性传统药企的名气与资源,融得更多资金,或者直奔上市而去。例如春雨医生抱得阿斯利康的大腿,微糖抱得美敦力的大腿。但它们也不是平白无故就获得药企庇佑的,庞大优质的C端用户,足以将这些传统药企打动。
有些创业App很天真,拿着自己臆想的庞大的B端医生资源去游说药企,希望打动它们从而抱上大腿。但要知道,传统药企深耕国内这片土壤多年,最不缺的应当就是专家资源。所以,抱大腿也要有抱得住大腿的臂膀——你的C端用户。
第二是小而美路线,就是抓住某一细分垂直领域,深入痛击。现在出镜率比较高的移动医疗企业,大多数都是走的大而全路线。这种平台型策略画的饼很大,但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给了一些中小型企业突破的机会,比如高端陪诊、转诊、会诊。
打着分级诊疗、多点执业旗号,把“飞刀走穴”合法化的转诊、会诊,就是刚被打开新风口的医生集团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激活医生”,医生集团看上去“仪表堂堂”。仔细斟酌,也不过是给存在了几十年的“飞刀走穴”立一个唬人的牌坊,把零散的个体医生资源集群化,并不比移动医疗来得新鲜。就像营销领域里的“互联网思维”“社群营销”“粉丝经济”,给一个存在多年的现象套上一个似懂非懂的名词,一般都是忽悠消费者。比如小米和《罗辑思维》,编个故事让你信了,然后想方设法在你身上赚钱,其实就是不害健康的鸦片,会上瘾。
移动医疗真正的优质玩家,其实还没怎么出现。平安好医生不过是平安集团的初步涉水;BAT也只不过是玩得热闹,其优势远没有传统的巨头那么明显。等大家闹得差不多,可能三甲医院、移动、联通、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巨头就要慢慢进来了。它们都有着天生的优势:要么是数以亿计的用户,要么是大量的专家资源,抑或是强强联合,建筑高墙。
劲风肆起,人心涌动。无数投资者毫不顾及企业是否拥有合适的技术、运营能力、社会资源,纷纷揭竿而起,做着即将迈进新三板,走上人生巅峰的美梦。
只是时至今日,泡沫在风后慢慢散开,几乎所有的App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没法变现,就连春雨医生也不例外。于是大家开始拼命扩张,拓展资源。在投资人的压力下,数据的真实性以及用户黏度的可靠性已不再至关重要,重要的是打扮出一个华丽的外表,以此“引诱”下一个接盘侠。但在云雾散开逐渐月明的今天,像春雨医生和寻医问药这样的大盘子,已经少有投资人敢接了,它们就只能冲上市,寻找傻傻的股民。
当然,平安好医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5亿美元,让它一年多时间就冲到了业内一线。况且在医药电商之外,还有平安保险站台,变现有道。
就像互联网其他领域的新兴玩家一样,互联网医疗的到来也伴随着浮夸与浮躁。表面看上去,一个个商业模式都要改变世界,其实根本无法撼动整个医疗产业。无论是传统模式还是现在的“互联网+”,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核心只能是医疗,互联网只是带来了更方便的连接,把它称作“医疗互联网”或许更加恰当。
但现在的创业App基本上都是抱着上市或大赚一笔去的,员工更是急于求成,心态浮躁。有情怀的创始人可能也不少,他们大多本就是医疗行业从业者,深知传统医疗的痛点,真正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然而目前看来,他们的茫茫前途大致只有以下两种出路:
第一是抱大腿,借力国际性传统药企的名气与资源,融得更多资金,或者直奔上市而去。例如春雨医生抱得阿斯利康的大腿,微糖抱得美敦力的大腿。但它们也不是平白无故就获得药企庇佑的,庞大优质的C端用户,足以将这些传统药企打动。
有些创业App很天真,拿着自己臆想的庞大的B端医生资源去游说药企,希望打动它们从而抱上大腿。但要知道,传统药企深耕国内这片土壤多年,最不缺的应当就是专家资源。所以,抱大腿也要有抱得住大腿的臂膀——你的C端用户。
第二是小而美路线,就是抓住某一细分垂直领域,深入痛击。现在出镜率比较高的移动医疗企业,大多数都是走的大而全路线。这种平台型策略画的饼很大,但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给了一些中小型企业突破的机会,比如高端陪诊、转诊、会诊。
打着分级诊疗、多点执业旗号,把“飞刀走穴”合法化的转诊、会诊,就是刚被打开新风口的医生集团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激活医生”,医生集团看上去“仪表堂堂”。仔细斟酌,也不过是给存在了几十年的“飞刀走穴”立一个唬人的牌坊,把零散的个体医生资源集群化,并不比移动医疗来得新鲜。就像营销领域里的“互联网思维”“社群营销”“粉丝经济”,给一个存在多年的现象套上一个似懂非懂的名词,一般都是忽悠消费者。比如小米和《罗辑思维》,编个故事让你信了,然后想方设法在你身上赚钱,其实就是不害健康的鸦片,会上瘾。
移动医疗真正的优质玩家,其实还没怎么出现。平安好医生不过是平安集团的初步涉水;BAT也只不过是玩得热闹,其优势远没有传统的巨头那么明显。等大家闹得差不多,可能三甲医院、移动、联通、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巨头就要慢慢进来了。它们都有着天生的优势:要么是数以亿计的用户,要么是大量的专家资源,抑或是强强联合,建筑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