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深度学习 灵活运用教材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灵活;运用;教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161-01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掌握学生认知起点,读懂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才能结合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教材教学。那么,怎样基予学生深度学习,灵活运用教材教学,下面结合新世纪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一课教学具体展开探讨。
  一、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教学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教学的度,才能围绕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明确《课桌有多长》的教学目标,笔者不但通读了本单元教材,还对学生已学知识以及后面所学知识的内容进行解读,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同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二是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三是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能估计较短物体的长度。只有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读懂教材提供的问题串,为用好教材提供方向。
  二、读懂教材,明晰主线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明确其用意,明白其达到的目标。《课桌有多长》教材呈现了四个问题串,第一个是“想一想,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旨在让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第二个问题串是“可以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认一认”旨在让学生认识尺子,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第三个问题串是“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想一想,它们这样量对吗”旨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指导;最后是“量一量,画一画”将厘米的认识抽象到对线的测量,这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感悟、提升的过程,当教师明白了这个教学主线,就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素材及方式进行教学,才有可能提升教学效益。
  三、读懂学生,活用教材
  教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才有可能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灵活运用教材教学。因此,笔者通过前测与访谈,发现学生对“用尺子测量就一定能得到统一的测量结果”比较困惑。于是,将本节教学定位在玩尺子,让学生在不断玩尺子中充分感受1大格就是1厘米,将1大格作为教学的突破点,用活教材的问题串。具体体现如下:一是用活主题图。教师直接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教室,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桌有多长,你们能选择一种工具量出课桌的长度吗?当学生得出不同测量结果后追问:同样的课桌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听谁的,怎么办?这个环节的设计将教材主题图用活,变观察主题图为学生亲身体验统一标准的必要性,并自然引入尺子的認识。二是玩中学。用尺子量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老师利用学生经验,让大家将尺子举起来,找出长短不同的尺子问:这些同学的尺子长度都不一样,能量吗,到底尺子中有什么秘密,请你们同桌两人把尺子放在一起找一找说一说。故意给学生制造矛盾,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将问题串二介绍尺子的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学习,改变为学生同桌一起找一找、说一说的活动,在找与说中认识尺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三是做中悟。学生找到尺子两个数字之间的大格后,老师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这一大格就是1厘米,让学生找到自己尺子中的1大格与同桌找到的1大格比一比,有什么发现,还能找出别的一大格,再次比一比,学生发现它们长度一样,都是1厘米。接着,让学生拿出学具袋中1厘米长的吸管用手捏住,抽走吸管,比划出1厘米,找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建立1厘米长的观念。这时,让学生用1厘米长的吸管去量课桌的长,让学生感受到用1厘米长的物品去测量很麻烦,逼着学生想到将很多1厘米连接起来,这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很多1厘米长物体连接起来加上刻度线和数字变成了尺子,让学生亲身感受尺子产生的过程,加深对尺子的认识,体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便利。然后让学生找出尺子中的2厘米,3厘米……。本环节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大量补充,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做中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抓住测量的本质,为问题串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经验,突破了本节学习难点即无论从尺子哪里作为起点来量,学生都能准确读出所量物体长度。
  总之,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灵活运用教材教学是每位教师努力的方向。只有教师在备课时读懂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充分研读教材,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教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近年来高考盛行的作文形式,其特点就是提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写作材料及任务从多个方面去论证,表达观点态度,让学生在一定的限制下自由写作。如何更好地指导好学生写好此类作文,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从多个方面进行写作教学,确保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考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
摘要 幼儿的“安全教育”问题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使得学前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就我国目前的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而言,由于教师对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欠缺对于幼儿时期思维发展的全面了解,同时欠缺监督机制以及安全教育的有效评价机制导致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的有效性较低。本文主要探讨提升幼儿园安全教育有效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安全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X925,D045,A 文献标
摘 要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自身处于幼稚阶段向成熟阶段转变的重要阶段,因此学生在大多数时候对于班主任的教学、对家长的管理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基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对于初中班主任而言,要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对学生进行管理,而柔性管理工作模式对班主任的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基于此,本文对柔性管理工作模式进行讨论、探究。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管理;柔性管理工作模式  对于学生的成长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需要大量典型的素材支撑课件进而支撑课堂活动。虽然丰富的网络资源经过教师筛选和加工后对教学大有裨益,但本课程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力,教学效果事关学生个性形成、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初步确立,因此,教师备课授课应回归学生身边,围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发现并选择有价值的课件素材,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硬件设备传递表达,引发情绪体验和情感共鸣,努力完成三维中最高维度的教学目标。 
摘 要自小学语文新课堂开始实行,很多语文老师开始追求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新目标。在语文课堂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学生和老师双方共同努力来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如何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也是老师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问题。这篇文章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针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摘 要在初中幾何教学中,动点轨迹问题向来是难点,也是学生在考试中的丢分点。这是因为学生在解决该类问题时经常无从下手,无法发现动点轨迹中的动静结合关键节点,在问题求解过程中难以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所以本文结合实际教学问题,探讨了初中常见的动点轨迹难点问题,希望为学生破解知识点难题,培养从容应对的良好心态。  关键词动点轨迹问题;初中几何;解法探究;圆;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
摘 要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设计一系列有实践意义的探究活动,通过生活化教学改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通过生活化实践活动,健全学生的思想道德,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思想品德;小学教学  生活化教学模式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生活即教育,教育因生活的改变而改变,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
摘 要 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样也是教学难点。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作文教学新模式进行探析。  关键词 新时代;中学作文;教学模式  写作能力是中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语文素質,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中要求的重要综合素质之一。新时代背景下要对中学作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通过阅读与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中,要想“有的写”,就需要通过阅读进行“写的内
摘要随着我国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和转变,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们愈发开始重视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会频频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尽管合作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也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隐患。本文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从而进一步为优化合作学习方式的使用提出一定
摘 要为了帮助学生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注重使用任务驱动学习模式,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提出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游戏教学等教学手段,旨在有效的提升小学课堂的效率,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助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习模式;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