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教学效率低,语言训练随意、零散、无序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师应从明确低年段语言训练的特点、加强语言的感悟与积累、提炼语言的训练点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训练;实效性
小学一年级与二年级被划为低年段,又称为第一学段。第一学段在义务教育中是最基础也是最具意义的学段。因此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很重要。可是在现实教学中,特别是面对部编本新教材,许多低年段的语文教师感到迷惘:拿到一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一些教师基本是凭着个人的经验和认识去判断、选择,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零散、无序。还有一些教师拿到一篇课文,从头讲到尾,把一本书从第一篇讲到最后一篇,抓住文本的内容紧紧不放,细嚼慢咽,缺乏具体的语言实践,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记得张志公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阅读感悟中学会表达,逐步形成“言语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明确低年段语言训练的特点、加强语言的感悟与积累、提炼语言的训练点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明确低年段语言训练的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低年段语言文字训练主要有如下特点:
1. 重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保护儿童的天性。
2. 重点做到五好: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写好话。
3. 识字、写字、学词学句重在方法的学习与指导。
4. 字词训练要抓住关键点,即对阅读理解有帮助、有启发,可以迁移运用的训练点。
5. 对于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打开学生的思路。
6. 阅读教学要突出读、说、背、动四要素,即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说、敢说、能说;背诵、积累有价值的内容;重视在活动中、游戏中学习。
根据以上特点,教师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聚焦语言训练点,落实语言训练,形成具有训练特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色。
二、以读代讲,加强语言的感悟与积累
小学生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言的学习更需要日积月累。心理学研究表明,要使“外部语言”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内部语言”,一般要经过20遍以上的朗读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朗读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朗读时,能从声音、语气、停顿等多个角度感悟文本的内蕴,使其言皆出于自己之口,使其意皆出于自己之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课文《一匹出色的马》中的句子“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时,要求学生朗读。开始时,学生读得很平淡,教师微笑着说:“我怎么觉得这个田野不够可爱,不够舒服呢?”学生们一下子领悟了。在第二次读的时候,学生有的歪着头轻轻地读,有的将“可爱”“柔软”两处拉长声音读。学生朗读时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不同的形式读出了文章的景色美和语言美,增强了语言的感受力。
以读代讲、以读为主的扎实的语言训练,会更有利于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也有助于学生在心中留下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情感。这些积淀将使语文教学的涵泳浸润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帮助人终身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提炼语言的训练点,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课堂是落实语言训练的主阵地,如何找準语言训练的切入点是关键。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先云先生在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找准训练点,我们要遵循“基于教科书、因文而异、突出重点”的原则。“基于教科书”,主要指要避免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一节课不是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因文而异”,从文体的角度来说主要指小学课文中有记叙文、童话、寓言、诗歌、散文、说明文、文言文等文体,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特点,而表达特点不同,语文教学也应该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突出重点”,主要指要弄清楚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容易产生的错误是什么,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提炼语言的训练点,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锤炼关键词,提升语言品悟能力
阅读课要想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可引导学生多咀嚼文章中的字、词、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充分感受文章的表现力,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悟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课文《三个儿子》中的“晃荡”一词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在晃荡?
生:春天来了,柳条在晃荡。
生:小女孩一跑起来,她的辫子在晃荡。
师:是呀,联系生活实际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晃”就是摇动、摆动的意思。
又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从现在开始》中的“议论纷纷”一词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猫头鹰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这时,小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学生补充完对话后,教师说:“对,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就叫做——议论纷纷,那你能用‘议论纷纷’说一句話吗?”
以上两位教师都非常注重对关键词语的感悟、理解与运用,教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进行理解词语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替换词语,明了词义,迁移运用
理解词语时如果以字解词,学生很难理解,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联系事物和生活实际之外,还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对比的方法进行理解。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中的“渐渐”一词时,进行了如下交流: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手中的瓶子,随着所放石子的增多,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里面的水在一点一点升高,速度很慢。
师:速度很慢,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渐渐。
师:那我们可以把“渐渐”换成一个什么词?
生:可以换成“慢慢”
生:可以换成“缓缓”。
师:“渐渐”和“慢慢”“缓缓”的意思接近,能用“渐渐”说一句话吗?
生:大雨过后,天渐渐亮起来了。
通过用新旧词语替换的方式,学生能加深对新学词语的理解。在比较中,学生自然会明白用词的准确性,懂得什么地方用哪个词才最合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鉴课文的语言形式进行仿写
部编本新教材选入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语言活泼有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语言形式进行仿写训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完《找春天》中的句子“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后,让学生仿写句子。学生写道:“桃花开了,香气扑鼻而来,那是春天的香水吧!”“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那是春姑娘在写诗吧!”多美的文字,多有创意的想象,只要教师敢于放手,稍加引导,学生展现的表达能力就会令人惊喜。
(四)想象补白,加强口语训练
补白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或者在内容叙述的思想上感悟深化,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一位教师教学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在学生充分了解文本的内容和故事的写作特点后,出示了一个续编故事的练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们兴致勃勃,编出了一个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又如一位教师教完《雷雨》后,说:“雨的种类有很多,有大雨、中雨、小雨,请你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问题一提出,就好像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这样的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低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加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并使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教师要想办法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抓住语言训练点,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积累语言并实现语言的内化,再进行模仿迁移甚至创造性地运用,才能真正让语文课堂高效起来。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训练;实效性
小学一年级与二年级被划为低年段,又称为第一学段。第一学段在义务教育中是最基础也是最具意义的学段。因此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很重要。可是在现实教学中,特别是面对部编本新教材,许多低年段的语文教师感到迷惘:拿到一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一些教师基本是凭着个人的经验和认识去判断、选择,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零散、无序。还有一些教师拿到一篇课文,从头讲到尾,把一本书从第一篇讲到最后一篇,抓住文本的内容紧紧不放,细嚼慢咽,缺乏具体的语言实践,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记得张志公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阅读感悟中学会表达,逐步形成“言语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明确低年段语言训练的特点、加强语言的感悟与积累、提炼语言的训练点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明确低年段语言训练的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低年段语言文字训练主要有如下特点:
1. 重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保护儿童的天性。
2. 重点做到五好: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写好话。
3. 识字、写字、学词学句重在方法的学习与指导。
4. 字词训练要抓住关键点,即对阅读理解有帮助、有启发,可以迁移运用的训练点。
5. 对于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打开学生的思路。
6. 阅读教学要突出读、说、背、动四要素,即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说、敢说、能说;背诵、积累有价值的内容;重视在活动中、游戏中学习。
根据以上特点,教师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聚焦语言训练点,落实语言训练,形成具有训练特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色。
二、以读代讲,加强语言的感悟与积累
小学生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言的学习更需要日积月累。心理学研究表明,要使“外部语言”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内部语言”,一般要经过20遍以上的朗读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朗读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朗读时,能从声音、语气、停顿等多个角度感悟文本的内蕴,使其言皆出于自己之口,使其意皆出于自己之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课文《一匹出色的马》中的句子“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时,要求学生朗读。开始时,学生读得很平淡,教师微笑着说:“我怎么觉得这个田野不够可爱,不够舒服呢?”学生们一下子领悟了。在第二次读的时候,学生有的歪着头轻轻地读,有的将“可爱”“柔软”两处拉长声音读。学生朗读时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不同的形式读出了文章的景色美和语言美,增强了语言的感受力。
以读代讲、以读为主的扎实的语言训练,会更有利于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也有助于学生在心中留下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情感。这些积淀将使语文教学的涵泳浸润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帮助人终身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提炼语言的训练点,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课堂是落实语言训练的主阵地,如何找準语言训练的切入点是关键。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先云先生在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找准训练点,我们要遵循“基于教科书、因文而异、突出重点”的原则。“基于教科书”,主要指要避免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一节课不是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因文而异”,从文体的角度来说主要指小学课文中有记叙文、童话、寓言、诗歌、散文、说明文、文言文等文体,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特点,而表达特点不同,语文教学也应该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突出重点”,主要指要弄清楚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容易产生的错误是什么,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提炼语言的训练点,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锤炼关键词,提升语言品悟能力
阅读课要想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可引导学生多咀嚼文章中的字、词、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充分感受文章的表现力,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悟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课文《三个儿子》中的“晃荡”一词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在晃荡?
生:春天来了,柳条在晃荡。
生:小女孩一跑起来,她的辫子在晃荡。
师:是呀,联系生活实际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晃”就是摇动、摆动的意思。
又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从现在开始》中的“议论纷纷”一词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猫头鹰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这时,小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学生补充完对话后,教师说:“对,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就叫做——议论纷纷,那你能用‘议论纷纷’说一句話吗?”
以上两位教师都非常注重对关键词语的感悟、理解与运用,教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进行理解词语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替换词语,明了词义,迁移运用
理解词语时如果以字解词,学生很难理解,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联系事物和生活实际之外,还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对比的方法进行理解。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中的“渐渐”一词时,进行了如下交流: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手中的瓶子,随着所放石子的增多,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里面的水在一点一点升高,速度很慢。
师:速度很慢,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渐渐。
师:那我们可以把“渐渐”换成一个什么词?
生:可以换成“慢慢”
生:可以换成“缓缓”。
师:“渐渐”和“慢慢”“缓缓”的意思接近,能用“渐渐”说一句话吗?
生:大雨过后,天渐渐亮起来了。
通过用新旧词语替换的方式,学生能加深对新学词语的理解。在比较中,学生自然会明白用词的准确性,懂得什么地方用哪个词才最合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鉴课文的语言形式进行仿写
部编本新教材选入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语言活泼有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语言形式进行仿写训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完《找春天》中的句子“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后,让学生仿写句子。学生写道:“桃花开了,香气扑鼻而来,那是春天的香水吧!”“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那是春姑娘在写诗吧!”多美的文字,多有创意的想象,只要教师敢于放手,稍加引导,学生展现的表达能力就会令人惊喜。
(四)想象补白,加强口语训练
补白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或者在内容叙述的思想上感悟深化,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一位教师教学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在学生充分了解文本的内容和故事的写作特点后,出示了一个续编故事的练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们兴致勃勃,编出了一个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又如一位教师教完《雷雨》后,说:“雨的种类有很多,有大雨、中雨、小雨,请你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问题一提出,就好像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这样的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低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加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并使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教师要想办法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抓住语言训练点,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积累语言并实现语言的内化,再进行模仿迁移甚至创造性地运用,才能真正让语文课堂高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