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先秦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fj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名况,又叫孙卿。荀子大约出生在周赧王时(约公元前313年)的赵国郇邑,死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葬在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荀子一生主要活动于齐国,并三为稷下(战国时齐国都城臨淄、西门、稷门附近地区)学宫祭酒。荀子还游走于燕、赵、秦、楚。两次做兰陵令。
  荀子的学说博大精深,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军事学等各个领域。他立足儒道,汇通百家,是先秦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人性论是我们最熟悉的荀子的思想。荀子对性善持否定态度。他在《性恶》中批评孟子“人之学者,其性善”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人的天性具有耳目之欲,声色之好,争夺,残贼,淫乱,是性恶的具体表现,所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在后天形成的各种各样性情怀抱,是社会磨砺与教育改造的结果,来自“人为”,故称之“伪”,伪不是虚伪,而是“人为”“作为”。“化性而起伪”的过程,也就是使人性适合于社会规范的过程。
  这样,荀子就进一步肯定了教育和学习的作用。荀子认为,人的良好智力和得体的行为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教育出来的。“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使木材成为栋梁,使刀剑变得锋利,就需要好木匠,好铸剑手,这也就是在学习生活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荀子十分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他在《修身》中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我们常说的天道,在荀子眼中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见其事而见其功”。他认为,众星随着天旋转,太阳和月亮交替运行,春夏秋冬四季接踵代序,白昼黑夜分明,风雨滋润万物,万物尽情成长,长成各自的模样,我们看得到一切成果,而看不见天的行迹。在天的滋养下,万物得生。这也从根本上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荀子强调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既肯定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又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人们应该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利用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为人的利益服务。
  战国晚期天下纷乱,“王道”与“霸道”是荀子实现国家统一的策略思考。荀子在《王制》篇中引用前人的论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基于这种认识,荀子提出了重“王道”兼采“霸道”的政治策略。他在《大略》中說,“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他认为,王霸之道根本区别在于王道以文德服人,霸道以威力服人,但也不乏爱民惠民的措施。“王道”可以取天下,“霸道”只可以强一国。
  对于国家的治理,法家看到了法律约束对于治世的必要性,他们从现实主义的立场出发,过分强调他律而忽视自律,使法治成为一种专制主义的政治理论。儒家看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他们从理想主义的立场出发,过分强调自律而忽视了他律的约束作用,使礼治变为一种伦理主义的政治设计。荀子合二家之所长,主张隆礼重法。他在《成相》中说:“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他一方面肯定刑罚在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又否定背弃礼义而以赏罚为治国主要手段的观点,并且通过对实行礼、法具体效果的分析,阐明了礼、法结合的重要性。
  荀子是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集大成者,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评析,博采众长,又富有批评与论辩精神。在社会治理上融摄法、刑,在历史观上以王道统摄霸道,在统一中国及其制度文明的理论设计方面发挥了特别重大的作用。荀子在社会学、政治学与政治哲学、人性论、道德哲学、修养论、教育学、知识论、逻辑学、生态环境伦理上都有一定的建树,极大地丰富了儒学与中国哲学,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其他文献
皈依隱士,皈依隐者,皈依五柳先生,回归乡野,山海之间,我的梦境,这一梦竟是十二。皈依隐没,皈依藏心,皈依藏形,只因無法释然生命的重负,为何如许奔波?如许不堪?如许难做人?如许功名利禄?如许山盟海誓?如许的情何以堪?如许的为物所累,为情所困,为债所逼。是该断的时候了:  空手把锄头,竹篮打水忙。  回首抬望月,浓云密布时。  心,总在高山。道性,似乎天上飞。总是不落地,总是悬之又悬。归隐寂寞处,体悟
期刊
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為也。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并一而不二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故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宇中六指谓之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積也。  ——《荀子·儒效》  荀子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
期刊
出身诗礼仁宦之家  记者:梁漱溟先生生于清末乱世,在您看来,哪些人和事对梁漱溟先生性格、学养的形成影响比较大?  梁钦宁:祖父幼时受我的曾祖父梁济先生影响很深。祖父后来特别说道:“吾父是一秉性笃实的人,而不是一天资高明的人。他最不可及处,是意趣超俗,不肯随俗流转,而有一腔热肠,一身侠骨。”  在教育上,曾祖父对祖父非常“宽放”。在讨论政治问题时,父子经常辩论,面红耳赤。他允许祖父保留和坚持自己的想
期刊
这几天一位太极运动业余“爱好者”和一位“准专业”的自由搏击选手的“打戏”吸引了超乎寻常的关注。这本是民间的“私斗”,但是借助互联网媒体,居然引起了各大“武林门派”之争。这是一场“唱戏的”和“看戏的”互动得最好的一场“秀”,竟然有人还为此生了气,当了真!  我也是一位热爱太极和自由搏击多年的伪拳迷。从小到大,即使看两只鸡打架我也愿意赶几里路去看。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小说我读过无数遍,无论是MMA还是
期刊
“世纪老人”冰心先生是蜚声国内外的知名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生于1900年,享有99岁高寿。从她的生活细节中,不仅可以读懂其人生的追求,还可以感悟其善于养生的秘笈。  冰心常说养生的第一要旨是养心。“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是她的自勉词,也是她的生活准则。冰心的住处十分平常,绝无奢侈浮华之气,素而雅的书房也是她的卧室。她向人解释说,在享受方面要知足,在知识与贡献方面要知不足;应该做的事情就
期刊
“蒹葭”这个词的本意,是指水边未成穗的芦苇。而这首诗,无论在音律上还是画面上、无论从气韵上还是意境上,都如它这个名字“蒹葭”的含义一般,拥有着一种淡然冷凝的、穿越时空的美丽,仿佛是打捞自秋江水畔、晓寒深处而来。  《蒹葭》,可说是生长在岁月沉沉中,一首最美的诗。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期刊
两千多年前,一个人在河岸边叹了口气。他不如儒家先贤孔子,站在岸边大声喊道:逝者如斯夫。在他现在的情况下,一个字都喊不出来。  他愁,这抹愁容来源于他的主张,更来自天下人对他的误解和不支持。他对统治者的要求是:以德服人,民心所归,天下一统。  德不是矛盾的关键,而是他要求礼法并用,对于大部分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人说,这可是大事,明显是新一代大儒推翻了部分自己前人立下的仁愛基础,在德化之时加入了法的观念
期刊
二十四节气,如同一个个精美而优雅的音符,有序地飘洒在四季这部乐谱上,伴随盈盈春花、密密夏叶、萧萧秋雨、皑皑冬雪,更添其丰富变幻的别样韵味。其中,秋分,便像一枚沉静飘落的红叶,静静地伏在秋季的中途,告诉人们感受寒凉的同时,不忘拾得一份内心的温暖与充实。  秋分在古代是个重要的节气。《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就是说,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
期刊
國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湣、宋献是也。故人主,天下之利势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  故用國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  ——《荀子·王霸》
期刊
分章的利弊  老子的原文是不分章的,我们看到的马王堆帛书本就是不分章的,这与历史记载是符合的。我们看,司马迁《史记》里面的记载就是这样的。  老子看见周的衰败已经无可挽回了,于是选择离开,到了关口,关令尹高兴地说:“您要隐居了,勉强为我写本书吧!”于是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主旨是关于道德的,有五千多字,随后就离开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后来怎么样。(《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见周之衰,乃遂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