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教学也就自然成为培养美感的主阵地。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文中素材,以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和体会,使其具有发掘美、欣赏美、领略美、体会美、塑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材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所包含的美育因素也较多。每篇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不同作品中所描绘的崇高的艺术形象、迷人的自然景色、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及其妙趣横生的文学语言、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用来培养学生美感的极好素材。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体悟美、感受美、塑造美的能力呢?
  一、创设“美“的情境,是培养美的前提
  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美的感觉和体会,首先就应为他们创设一种融洽的氛围,创设一种“美”的学习情境。而好的教学方法则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唤起求知欲,将他们引入“美”的学习情境。
  正如心理学家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要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法,巧妙地向学生传情达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进入角色,融入“美”的情境,受到美的感染,进而去欣赏品味作品中所蕴藏的“美”。
  二、生动的教学语言,是感受美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兴趣能促使学生产生感受美的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无论课的导入还是分析与讲述,教师的语言都应幽默风趣、妙趣横生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发掘美、欣赏美、领略美、体验美做好铺垫。
  记得有位教师在教学一首我们熟知的儿歌《小小的船》时作了精心设计,先后三次在学生们的心中激起了感情的波澜:
  第一次是上课开始时,在黑板上用蓝色画纸布置成“蓝天”,用金黄纸剪成“新月”贴在“蓝天”上,并以富有感情的语调诱导学生们回想在晴朗的夜晚抬头赏月的情景,使他们的情感掀起了波澜。
  第二次是引发学生们从弯弯的月儿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他们导入蓝天似海、新月如船的神奇境界,使他们的情感再掀波澜。
  第三次是让学生们一边看图画,一边听富有幻想色彩的乐曲,并且可以随着音乐眯上眼睛,轻轻摇摆身体,在幻想中慢悠悠地飞上蓝天,坐上新月之船,陶醉在诗的意境里。这时学生们的情感波澜就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波峰。由于学生们深深地动了情,他们就获得了难忘的审美体验,感受到了极大的审美愉悦,从而在心灵深处对美和文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饶有风趣分析、讲述,提供领略美的体会
  一篇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形象往往是完整的,而有的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讲述和分析作品时,总是一味地遇字教字、遇词解词、遇句解疑。这样整篇文章即使分析完了,也仅仅是支离破碎的字、词、句的堆砌而已,破坏了整篇文章的整体美,不能给学生留下整体的艺术形象,也就更谈不上领略美、体验美了。所以,教师应紧紧围绕作品的整体美,对学生进行绘声绘色的分析与讲述,引学生进入角色,得到美的熏陶。此外,还要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字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用什么方式去描绘各种事物的,进而去品味欣赏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在美。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投影画面前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文本所蕴涵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起到灵魂净化和升华的功能作用,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陶冶学生的心灵
  黑格尔指出:“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作为感情对象只是诉之于感情掌握的。它一方面是感性的,另一方面却基本上诉之于心灵的,心灵也受它感动从它得到某种满足。
  如拔刀相助、扶危济贫的鲁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优秀共产党员郭全海(《分马》),关爱学生、美丽温和的蔡芸芝先生(《我的老师》),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梨花姐妹(《驿路梨花》)……这些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敢于打破框框,才能培养其想象力,更使他们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心灵美的教育。
  美是无处不在的,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如何引导学生去寻觅发现其中的美,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激发美的情感并积极地创造美,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值得探索、深思的课题。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讲解、提问、强化、调控、结束和反思七大部分,这些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其中提问的技能和调控的技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运用。对此,笔者想谈点粗浅认识。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服务于整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提问技能?必须注重提问的两个环节:一是设计问题,即提问什么。设计阶段是提问的关键一环,问题的层次、数量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
期刊
多年来,一些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要么照本宣科、泛泛而谈、面面俱到,要么一味追求时髦、滥用多媒体图片资料,以致于喧宾夺主,或直接把语文课上成表演课,形式的东西太多。这两种做法都严重违背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宗旨,忽视了文本的精髓所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情感体验。如何才能做到“披文入情”,让学生在快乐自主的情感阅读中真正体悟课文精髓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尝试、改进,我寻
期刊
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基础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缺乏兴趣,甚至有的学生提到数学就觉得可怕、难学。有些老师也感觉到数学难上,不管老师怎么讲、如何探究、怎么引导,学生还是觉得怕,对数学的学习缺少动力和兴趣。那原因出在何处呢?现在从我个人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提出几点,供各位同仁参考利用,提高新世纪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  一、作业表扬法  数学中的作业,每个老师上课都有布置,批改的方式各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朗读 艺术  有些课文,我默读时虽然也能使眼睛湿润,但感受的程度远不能和朗读相比,朗读常常泪流满面。我看《卖火柴的小女孩》,远不及听的感受真切、受到的震撼大。正如徐世英先生所说——朗读如同赋给作品生命,朗读是融贯、显现。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  朗读是一门艺
期刊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若学生对概念理解得不深不透,必给学习带来严重困难。很多教师在平时都认为很重视概念原理的教学,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概念,更好地运用化学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呢?以下就是自己在概念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概念原理学习的核心价值。  概念教学不要仅仅把概念作为一个枯燥的定义去背,也不要只是挖掘它的浅层意义如找出关键词理解它的外
期刊
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问题具有启动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提问方法都应该提倡。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问题的设计要适当  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质量高的问题应该既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
期刊
一、重点、要点回顾  1.归纳推理  近几年高考特别注重对归纳猜想的考查,主要形式是根据已知条件归纳出一个结论,若是解答题,再用演绎推理对结论进行证明。归纳推理的注意点:①归纳推理是依据特殊现象推断一般现象,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容的范围,因而必须立足于观察、检验、实验的基础上;②用归纳推理归纳结论时,切记不要以偏概全,不能根据几个特殊情况就得到一般性结论,需再用所学知识去证明结论是否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激发兴趣的方法,并重点强调了导语激趣、诵读激趣、活动激趣、竞争激趣、想象激趣、质疑激趣、板书激趣、教态激趣等,为古诗文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提高效率 引发激情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古诗文的权重在初中课本中越来越大。作为初中学生,掌握一些古诗文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不绝于耳。古
期刊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学生在这一年中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在化学方面能力的形成,也影响着他今后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现代教育已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转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因而教师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学困生,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了新的挑战。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值得化学教师思考的问题。为此,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见解。  一、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在人的学习
期刊